169. 美東台灣客家同鄕會簡介 / 陳秋鴻 /2015/08

美東台灣客家同鄕會簡介

作者 陳秋鴻

今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在紐約辦的第一次聚會中,有一同鄕環顧四周,發現是一批完全不同的面孔,問另一同鄕,“怎麽都不認識?”原來他把“同鄕會”誤爲“聯誼會”誤入“賊”船而不自知。這位的同鄕, 以往只有一個“台灣旅美(紐約)客家聯誼會”可以參與,收到本會“美東台湾客家同鄕會”的通知,加之,聯誼會有見于本會的成立,把名稱改爲“美東台灣客家聯誼會”,“同鄕會”與“聯誼會”三字之差,使這位同鄕無故受到困擾,這要聯誼會突然改名來負責。

有見于這段插曲,在此有必要來簡單介紹本會之成立經過。

一九七一年,旅居紐約的一群熟知故交,在陳姓家中做客,大家一致認爲客家人有必要經常聚會,聯絡感情,成立後第一次在中央公園聚餐,到會的有四十人左右,開始的時候,純爲交誼解鄕愁,並無色彩,不久 熱心的左翼黃姓及劉姓同鄕主持這個會,大家也不在乎會長的政治意向,到頭來也只有這麽一個會而已,過了幾年,這個會突然改了名稱,成爲X X X聯誼會,如何由左至右,如何奪權,本人已離紐約不得而知,這要當時的見證人來做報告了。其後,該會會長發言與中央日報的言論經常雷同,該會標榜不談政治,其會長卻經常站在政權一邊當傳聲筒,出入國建會,報名競選海外反民主的“僑選立委”,有意無意之間被利用為打擊台灣人運動的旗手,在我們台灣人之間惡名昭彰,有良知的客家人也蒙受到了羞辱。其後海外有同鄕會的話就會有聯誼會來打對台,我們這個“美東台灣客家同鄕會”七月成立,“大紐約區客家聯誼會”也改成“美東台灣客家聯誼會”以達混淆的目的。話說回來,七十年代島內歷經中歷事件,美麗島事件民主潮流淘湧,客家人像散兵一樣,各自打算,聲音微弱,有的爲黨外打拼,有的繼續唱“中原意識”,有的繼續做樣板,但大多數的客家人仍舊沉睡不醒。

海外的台灣人也進入了多元化的社會,客家人在各地也有鬆散的客家會,但對島內千變萬化的情勢,似乎毫無反應,沒有發出應有的聲音,反而任由“聯誼會”越俎代庖式的“代表”我們客家人說話,爲了不能讓它繼續羞辱我們,也爲了重建客家人的形像,因此才有創立本會之動機,提供海外客家人另外一種歸屬的去向,是本會成立的目的之一。

過去,海外有不少我們客家同鄕,分別溶入各台灣人團體中,爲大家庭的全體台灣人做事,有形無形地替我們客家同鄕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功不可沒,他們在與其他台灣人共事之中,爭取客家人的權益,增加了解,樹立了我們客家人犧牲奉獻的榜樣,今後,我們應更力鼓勵同鄉多多參與同鄕事務,不應分閩客。

歷年,夏令營,這些我們的客籍同鄕爭取客家節目,邀請台灣客家文化界人士來與福佬同鄕共享,增進了解,意義非凡。

一九八五年,鍾肇玫先生應邀來美東夏令營,以客家話來演講,徐福棟先生當場翻譯,許多與會的客家同鄕能在福佬主流的夏令會中聽到鄕音,都感動不已。

爲了在夏令會中照增加的客家同鄕,有人提議應設客家部門,以客家人來照顧客家人的需要,是應該的,是自然貼切的事,一九八六年夏令會由本人召集,就有五六十個我們客家同鄕,平常在會場遇到也不知其爲客家同鄕的,都冒出頭來,聚在一起了,從此更感到有必要組一個會,至少在夏令會中彼此交流畫鄉情。

但是,一年一度的夏令會一過,福偌同鄕還有各地的同鄕會可去,客家人呢?不想參加聯誼會的同鄕怎麽辦?這也就是爲什麽我們必須要有一個自己的會的原因了。平常我們要以台灣人一份子的責任感來與其他台灣人共事,增進彼此了解,另一方面以一個獨立的社團來滿足自己客家人的特色(語言、文化…ETC),也是順埋成章,應該的事。

以客家台灣人的立場做出發,認同故鄕,從中提升客家人的地位尊嚴,爭取權益,發出應有的聲音,就應由一個團體來做,這是本會成立的另一理由。

由于本會主張閩、客應視如兄弟,鼓勵客家同鄕多多參與台灣人的事務,有認識不淸的客家同鄉說我們是“福佬人的附屬品”,也有成見很深的福佬人(大槪是拖聯誼會歷年的名聲),懷疑客家人又再搞什麽鬼了?這些都不會阻止本會發展的大方向,所幸不分閩客大多鼓勵贊成有加,令人鼓舞。

在這多元文化的海外環境中,聯誼會有聯誼會的想法,我們也有我們的理想,彼此尊重,不要做出“瀉衰人”(用客語讀)的事,就是客家台灣人之福了。

至于認爲客家台灣人不必另組同鄕會的福佬兄弟,也有“大福佬沙文”之嫌,雖不是有意,但無形中忽視了客家人存在的事實,用客家人自己來辦客家人事務是應該的,也只有客家人本身才最了解客家人,只要目標一致,理想相同,站在公平的立足點上,尊重少數種族,才能使人心服,才能團結力量,在大方向上共同做貢獻。

本會還有許多要改進的地方,會長來了又去,只有熱心參與支持的同鄕是最大的資產。小弟身爲第一任會長,盡心力想使本會步入軌道,使後任會長有完善的軌跡可依循,健康地發展下去,更重要的是,要同鄉支持下去,多多參與,提供意見,本會能否長遠發展下去?逐日壯大,是要靠我們大家共同的耕耘努力!

摘自 台灣公論報 第六三六期 一九八八年二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