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孫偉志 音樂教師的故事/陳美伶/2015/01

孫偉志 音樂教師的故事

記者 陳美伶

「其實,我大學主修的是鋼琴,副修大提琴與聲樂,但是指揮一向是我的興趣。」在2005年,台美音樂家孫偉志(Sam Sun)獲得阿蘇薩大學(Azusa Pacific University)「合唱指揮」碩士學位後,不僅在該大學兼任鋼琴教授,並擔任該校專業伴奏教師,負責歌劇課、碩士指揮課,以及碩士班伴奏,音樂生涯進入另個高峰。

「因為家裡的關係,我的客家話、台語都還不錯。」精通華語、客語,以及台語的孫偉志,於2004年開始擔任美國好牧者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聖歌隊指揮,並於2006年擔任南加州台灣客家會合唱團,以及 EFC Master Chorale 台福聖樂團等合唱團指揮。

獲洛杉磯傑出華人青年獎

 

同時,孫偉志以其「指揮、鋼琴」等音樂專長活躍於洛杉磯僑界,成為僑界合唱團寵兒,也因為在社區致力貢獻音樂、成果卓越,在去年(2006年)獲頒「2006年洛杉磯傑出華人青年獎」,受到肯定。

「我常常忙到9點、10點,才結束一天的工作。」平時除從事鋼琴與大提琴的個人教學外,孫偉志也是柑橘城學院(Citrus City College)的鋼琴伴奏教師、加州音樂教師協會會員,音樂教學、事業並重。

孫偉志也曾經擔任波莫納學院(Pomona College)戲劇部百老匯歌劇「In to The Woods」的鋼琴伴奏,並曾帶領台福聖樂團等僑界合唱團舉辦多場音樂會,頗受好評。

外省人 愛台灣改籍貫

「其實,父親家族的祖籍是江西,我們應該算『外省人』;但是,因為我爸爸深愛台灣、認同台灣,就把籍貫改成出生地『苗栗縣銅鑼鄉』。」因此,孫偉志父親的家族親戚,只有他們一家人的身份證籍貫是「苗栗縣」,相當顯目。

「我爸爸小時候住在基隆的客家庄,從小就習慣聽、講客家話。」父親孫武夫對台灣認同極高,且台灣意識、客家人意識都很強烈,日後也影響孫家3兄妹,甚至其後收養的2子1女。

孫偉志的父親孫武夫不僅以「台灣人」自居,並選擇擔任教會牧師,而第一個服務的教會就在頭份,一個說客家話的教會。當時,孫武夫也結識了同樣出生在苗栗縣的頭份客家美女陳紫雲,婚後育有2子、1女,孫偉志排行老二。

之後,孫武夫因工作關係轉至各個台語教會服務,全家大小也跟著搬家,足跡包括桃園縣新屋鄉、楊梅鎮、新竹縣、彰化縣西湖鎮,以及台中市等多個教會,幾乎遍及中台灣、北台灣。

「我們在家裡說客家話,在教會說台語,在學校說政府規定的華語。」在此機緣下,孫家3兄妹不僅台灣人、客家人意識強烈,也很習慣同時說3種語言,奠定孫偉志日後得以用「客語」、「台語」從事音樂教學的基礎。

伴父走過血癌危機

1993年,孫偉志父親孫武夫接受洛杉磯某教會的聘請,全家移民美國,而正就讀台北市立師範大學四年級的孫偉志與哥哥Paul則因學業留在台灣,只有妹妹Mandy跟隨父母至洛杉磯求學。

2003年7月,孫偉志在大學畢業,教了幾年書後,便飛到洛杉磯和父母團聚,同時準備申請研究所就讀。

「當時本來想申請更好的學校,但這是上帝奇妙的作為,阿蘇薩大學很快就接受我的申請。」後來,孫偉志亦慶幸申請到住家附近的學校就讀。「因為爸爸在同年9月,被醫師診斷為罹患血癌。」

往後將近2年,孫偉志往返於學校、家裡與醫院,並長期輪值「大夜班」,以看護生病的父親。「我真的很慶幸沒有到外地唸書,不然,便無法兼顧學校課業、家裡與父親了。」

在家人細心照料下,父親幸運地康復,而孫偉志學校也將畢業。「我覺得很幸運,才剛畢業,學校便聘任我為兼課老師。」

其後,孫偉志不僅獲聘為阿蘇薩大學兼任鋼琴教授,並擔任該校專業伴奏教師。

6歲學鋼琴 國中任教會司琴

「我6歲時開始學鋼琴,國中時便開始在爸爸的教會裡當司琴了。」

從小開始習琴,自幼在基督教家庭成長的孫偉志,高中時突然「開竅」,立志於「音樂」一途;其後,孫偉志畢業於台灣台北市立師範大學音樂教育系,主修鋼琴、副修大提琴與聲樂,在學校時便受邀參加多場音樂會,擔任鋼琴獨奏、伴奏,為活躍的校園音樂家。

大學畢業後,孫偉志曾任台北市立農國小、台北市天母三玉國小的音樂教師、班級導師、一般學科教師,以及行政教師,教學時間長達11年,亦獲選為「台北市優良教師」,致力於兒童音樂發展;同時,孫偉志也活躍於各教會,先後在台中民族路教會、台北松安教會、台北雙連教會擔任詩班指揮與鋼琴伴奏。

「到美國後,我一直跟爸爸媽媽同住,彼此照應。」與父母同住在哈仙達崗的孫偉志,正計劃將來繼續深造,攻讀鋼琴或指揮博士學位;而仍未婚的孫偉志,對於將來另一半的要求,只有「基督徒」一項。「像父母一樣,共組基督愛的家庭,是我的理想。」孫偉志如是說。

 

摘自 台灣日報( Taiwan Daily News) http://www.taiwandail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