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 兒子的心聲/鄭瑞雄/2015/02

兒子的心聲

作者 鄭瑞雄

   朋友們都說我的大兒子介民是天才兒童,我還記得他兩歲時,坐在車上就可以認字,如高速公路上寫的〝Speed Limit〞、〝Hospital〞等。四歲時送他去幼兒園前班(prekindergarten),老師發現他會念報紙,雖然不懂意思。這個孩子對周圍是充滿好奇,他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特性,經常問 Why、What、How。他的看法往往會超出同年齡小孩的水平。IQ測驗不知道是用Stanford Binet 或WISC,164分可以算是天才兒童了。他的功課比同儕超前很多,15歲進入哈佛大學,19歲畢業。畢業後職業不順,患了抑鬱症。經過治療後恢復正常,差一點就釀成大禍。後來進入醫學院就讀,現在是三個女兒的好父親,是一名成功的麻醉醫師。三年前他去参加天才兒童的共識營,被邀上台演講,他演講題目是『十五歲進入哈佛大學;我太早離開家庭的故事。』我把它翻譯成中文如下。

『我父母親從台灣移民到美國,我是他們第一個孩子。對我小時候的教育,雖然己經盡了力,但是患了一個大錯;在我還沒有成熟學,十五歲時就送我去念哈佛大學。可能有些例外,十五歲可以離開家裡去上大學,但是我是就不行,因此發生後敍許多的問題,請讓我把故事從頭開始說起吧!

自從我出生,父母親都跟我說台灣話。二歲時就開始看電視,我的英語是從電視節目芝麻街學的。四歲時我去上蒙特梭利學校(Montessori school) ,我學習能力好,很快老師就發現我能念報紙,雖然我不懂它的內容。五歲時爸媽送我去上幼稚園,不到一星期,老師說我不必念幼稚園了,可以直接到小學一年級去。記得下課時,沒有任何同學要跟我玩,可能是我太聰明,也有可能我們住在印弟安那
州的小鎮,美國人從來沒見過東方人,對我有點歧視。雖然我参加童子軍,也参加少棒,但我交不到一個朋友。

小學的生活是孤獨的過着日子,每一學年,老師都不知道如何應付我,為了不讓我無聊,都安排我坐在教室最後面的角落,作我自己被分配的功課,有問題才去請教老師。爸媽買了一部百科全書給我,很多不知道的東西,我都從百科全書找答案。

小學六年畢業,我巳經學完了初中的代數和幾何。升上七年級時(國中一年級),剛好高中部就在隔壁,老師及校長允許我去高中部修課,中午吃飯都是獨自一個人吃。七年級結束了,老師、校長和爸媽商量結果,下學期把我送去一所寄宿學校,叫卡爾佛軍校(Culver Military Academy)。學校離家開車一小時,學校管理非常嚴,很多有錢人家送小孩去那邊受管教。它和軍隊一樣,每天聽到喇叭的號角響起時就要起床,起床後整理內務,要把棉被折成方塊,然後排隊唱軍歌進餐廳用早餐。

我去的時候是申請八年級,經過考試後,把我跳了二級,插在十年級上課。十年級十一年級都是全年級第一名。十二年級時,不但高中的一般科程都修完了,連大部份高深的課程也修完了,就作自主學習。畢業時我是第一名,並代表畢業生上台祝詞。當時我只有十五歲,每一個我申請的學校都錄取我,包括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及史坦福大學。我選擇了念哈佛大學。

我本來可以成為哈佛大學的明星學生,但是我沒有,我只是B+的學生而己,因為我沒有發揮我潛在的能力,在那裡混了四年。我的大學生活是憂鬱的,

我交不到真正的朋友,常常獨自一個人去餐廳吃飯。去參加派對時,完全不知所措,不知如何跟人家溝通。我不知道如何分配我的時間,經常睡過頭,早上第一堂課就蹺課了。在週末,同學在約會,我常常獨自一個人逛書店。

哈佛大學有很多很值得參加的課外活動,暑假期間也有很多可求上進的機會,但是我都沒有積極去爭取,浪費了哈佛的資源。我大三時,父母親搬去沙烏地阿拉伯,讓我失去了安全感。我雖然從哈佛畢業,其實我可以更充實地走出哈佛校門。

哈佛畢業時只有十九歲,我的畢業同時帶來了悲劇,,我好像站在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從。爸媽要我申請醫學院,我沒有完成申請的手續。我也沒想去念研究所,因為我不知道要念什麼。我沒有好朋友可以商量,在我生命中失去了方向,父母親又在沙烏地阿拉伯,也不能幫忙我。

我想找工作,但是到處碰壁,因為我缺乏面試技巧。甚至有一次面試官問我一個問題後,就叫我走路,後來我才知道他們發現我不夠成熟。我只好打雜,賺的錢只夠自己生活。過了一年半,我才找到真正的工作,在一家諮詢公司上班,薪水不錯。但是我只有二十一歲,又缺少社交能力,在商圈裡不能更上一層樓,加上工作壓力大,我就得了憂鬱症。我住在二十樓高的公寓,有時真想跳下去,結束我的一生。我工作不能持續做下去了,我辭職回去和爸媽同住,幸好他們從沙烏地阿拉伯搬回拉斯維加斯。

我回家後接受心理治療師的治療,才慢慢的復原。後來進入醫學院,現在是一位麻醉醫師。我很慶幸現在有個幸福的家庭,過著正常的生活。雖然是二十二年前的事,現在回想起來,我知道錯在那裡。每個天才兒童都有社交問題,我的父母親對我的社交問題,完全置之不理。我的問題是可以改善的,如果他們沒有把我十五歲時送去哈佛大學,而後搬去沙烏地阿拉伯。

現在檢討起來,我知道我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當我十四歲那年,我是卡爾佛軍校十一年級生,我申請了在美國新英格蘭的一所著名的寄宿學校叫愛克斯特(Exter) ,他們要我從十一年級念起,我沒有接受。現在我認為我應該去愛克斯特,甚至在那裡做研究生,多留一年,等到十七歲才上大學才對。當時沒有父母親的指引,所以我作錯了決定。

我的結論是,你不應該把十五歲,不適應社會的小孩送去大學,然後搬去外國。那麼如果你有天才的小孩,十五歲或提早要上大學,你應該怎麼做呢?我有幾個建議;

  1. 搬去學校附近,讓你的小孩天天可以回家。
  2. 送去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他們對提早入大學的學生有特別的指導規劃。

最後我希望有天才兒童的父母,對他們小孩的社交技能要特別關注。』

看完了兒子的心聲,顯然他把不快樂的遭遇,歸咎於父母親十五就讓他去讀大學。他需要我的時候,我搬去沙沙烏地阿拉伯。以下讓我來表達當天才兒童父母親的困擾及苦心。希望我教導兒子的經驗,可供別人做參考。

介民沒上幼雅園就去上小學一年級,每天要上學的時間,他坐在地上,哭哭啼啼,吵著不要去學校。太太和我問他原因,他說去學校很無聊,老師教的太簡單,沒有興趣。於是我們去找校長及老師談後,又找兒童心理專家來諮商,最後校長決定上課時間,讓介民坐在課堂角落,自己做他被分配的功課,有問題就有指定的老師,可以幫他忙。體育課、美術課、音樂課就和同學們一齊上。因為他學鋼琴,老師還請他當鋼琴伴奏。這樣他學業上可以自由發揮,課餘有同年齡的玩伴。如此的安排,渡過小學這一關直到畢業。這樣作是避免讓他跳級,同時讓他對功課有興趣。他喜歡和聰明的小孩玩,當時同事李當座醫師的兒子長寧很聰明,大介民三歲,他不在意和介民一齊玩,常常玩得很開心。我們也送他去參加童子軍及打少棒,但是沒有交到談得來的朋友。

升上初一時,介民就去高中部選修高中的課程。後來高中的校長認為他到初二念完,幾乎高中課程都會修完了,所以才建議把介民送到寄宿學校。其實當時我們也考慮了美東及美西的幾個好學校,只因卡爾佛軍校同是在印弟安那州,離家車程只有一小時,才會選卡爾佛軍校。他去卡爾佛軍校是申請八年級,經過考試後,學校非要他念十年級不可。念了三年都是名列前茅,又畢業第一名。申請了五個名校包括哈佛、耶魯都被錄取。

天才兒童的學業都是先進的,為了使他們具有挑戰性,跳級是不可避免的,否則讓他們有太多時間,可能就會為非作歹。介民在卡爾佛軍校三年,沒有聽過他說社交有問題,主要原因是學校離家很近,每週末都回家。有父母親的關懷及愛,全心全力用功讀書。十五歲時遠離家鄉,去舉目無親的波士頓求學,未免有失落感。父母親搬去沙烏地阿拉伯,使他失去安全感,對他是雪上加霜,這是我們的錯,是我當時沒有考慮到的地方

。我們老二逸民也很聰明,他十二歲九年級時也是去卡爾佛軍校,因為適應不良,媽媽在學校旁邊租了小房子,讓他每天可以回家,九年級結束後回家上公立學校。他在公立學校念完十年級,自己要求要回去卡爾佛軍校。二年後,以總成績0.01分之差第二名畢業,也是十五歲進入芝加哥大學就讀。芝加哥大學離家開車九十分,有空就可回家。第一年成績很好,第二、第三年級成績變差,因為我們搬去沙烏地阿拉伯,好在第四年我們搬回美國,把他從懸崖旁邊救回來,差一點就掉到谷底。可見有父母親在身邊,對孩子求學有多重要。後來他也念醫,現在是放射科醫師,育有一男一女。

介民的女兒Lauren和她父親一樣,也是很有天賦的孩子。介民不要女兒重蹈覆徹,起先堅持不讓Lauren跳級,幼稚園開始,父親母親輪流教她,沒送她去學校,還請鋼琴老師來家裡教她彈琴,讓她參加踢足球、學跳芭蕾舞、及空手道。最重要的是聯絡拉斯維加斯天賦高小孩的家長,帶小朋友來跟Lauren玩。課業上她己經超前很多,去年介民太太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忙不過來,不得不送Lauren去學校。她只有九歲,校方要她上小學六年級,介民也不能不接受讓她跳級了,一學期過後她社交上似乎沒有不適應的地方。

介民因為女兒的關係,己經知道天才的小孩跳級是必然的結果,他堅持不跳級的理念破功了。既然跳級,就會提早上大學。十三歲、十四歲進大學都有所聞,十五歲進大學不足為奇。比較不尋常的是十五歲入哈佛大學,哈佛的記錄最年青的學生是十三歲。

報章雜誌上偶爾可以看到,天才兒童十四、十五歲大學畢業。這些孩子們的背後,都有家庭的支持。他們住在家裡,白天去上課晚上回家。我們老二第一次去卡爾佛軍校時,不能適應,要不是媽媽搬去學校旁邊,讓他晚上回家,相信他渡不過那一年。他大四時要不是我們及時搬回美國,恐怕他就會掉入深谷,永遠沒翻身的機會。

介民十五歲時離家去哈佛求學,我們也很擔心。每次問他,他都說沒事,不知道他沒有對我們講真心話,一直到他辭職回家,我們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像他這樣有適應不良的天才兒童,最好我們搬去哈佛附近。但是,依我的立場,要換職業也是不容易。必須要考麻州的醫師執照,即使考過了,職業也是可遇不可求。像介民的例子當時最好的辨法是,就近念一所大學,等他較成熟時,再送出去深造。我們也認真考慮過,不過他堅持要念長春藤名校。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有人家裡有不良少年,為非作歹,傷害別人,不知如何管教;有人有天才兒童,不知如何輔導。天才兒童不會傷害別人,但是他們智力屬於成人,心理仍是孩子。心智在兩個不同的世界棲息,十分辛苦而無法平衡;因為年紀太輕,無法適應現實環境的壓力,常會釀成悲劇。張世明是馬來西亞家喩户曉的華裔兒童,十三歲時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十六歲拿到康乃爾大學的博士。博士畢業後留在美國繼續從事研究工作,後來因為所受壓力過大,自殺身亡。但是也有成功的例子;美國華裔何仲柯、蘇誹雲夫婦有四個兒女,他們分別在九歲、十歲、十三歲、十四歲進入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目前他們不但事業成功,家庭生活也幸福。這四位天才的媽媽在談到她育兒祕訣時表示,他們全家信仰基督教,彼此用博愛的心對待萬事萬物,心中有上帝,自然能化解很多壓力。

我兒子經歷慘痛的教訓,相信能把他能把女兒教導成功。希望我能壽比南山,看到孫女兒將來正常長大成人。

111_兒子的心聲01 111_兒子的心聲02 111_兒子的心聲03介民卡爾佛軍校時

111_兒子的心聲04逸民在卡爾佛軍校樂隊(中間)

111_兒子的心聲05逸民在卡爾佛軍校

111_兒子的心聲06介民在卡爾佛的騎兵隊,1980年参加雷根總統就職典禮遊行

源自 鄭瑞雄 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