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 陳文石的故事-藝術的探討,人生的探討/王秀雄/2015/06

藝術的探討,人生的探討

評介陳文石的藝術

            王秀雄教授序

文石弟從美國加州來信云,他被南加州台灣聯合基金會推荐,將於十一月十至十八日在CREATIVE ART GALLERY舉行個展乙事,除恭賀他之外,使我回憶起他過去的種種。

一個老師對一班的學生,有強烈印象者,往往不出五個,我對文石弟的印象乃是他勤儉用功,生活雖受煎熬亦從不改其志,以自食其力完成中學與大學敎育。試想十一歲失父,全家僅靠母親微薄幼稚園敎師薪水,勉強維持最低衣食外,其他物質享受殆無。初中畢業時,母親體弱多病,不得不輟學在一家工藝社當學徒,負擔全家生計及供給妹妹上學的學費。十六歲時,他的作品入選省展及台陽展。正式受大學美術敎育的科班出身者,要入選這兩個美展已經不容易,更何況是自學的人!由此可見他的美術才華。

服完兵役後,尤感失學之苦,於是進入復興美工繼續追求他的志趣。此段期間,白天上課,夜間打工養家,三年如一日,以毅力完成學業,復興美工畢業後,更感學識之不足,於是考進師大美術系,以半工半讀完成大學敎育。他雖然為著生活,不得不以設計來謀生,可是毫不影響他的學業,在1974年的師大美術系系展上,他連獲雕塑第一名、水彩第二名、立體設計第一名、平面設計第一名等大獎,使全系師生對他刮目相看。逆境不能摧殘一個人的志趣,只能增强他的鬥志,我想對文石是最好的寫照吧!

師大畢業後,曾一段時期從事設計與生產的事業。雖然公司及工廠業務正値蒸蒸日上之際 ,毅然放棄在台灣的事業,全家移民美國,從頭發展他的建築及土地開發之工作。

今聞文石事業有成後,毅然棄商重拾彩筆,舉行其第一次個展,筆者慶幸他現在起才眞正從事他喜歡的工作。藝術的創作,可讓一個人發現真正的自己,拾回人生之價値。美國心理學家麥斯樓(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謂,一個人除了追求生活之需求外,若能追求文化與藝術等形而上的需求,則此人的需求可以說再往更高一級發展了,或許文石現今正在探討與享受這種人生的價值吧!

文石此次個展的作品,全部都是具象繪畫,這是據於他的藝術觀而來,即藝術必須有溝通的共同視覺語言,抽象繪畫因爲太主観與個人化,容易喪失這種溝通性,惟有使用大家能了解的視覺語言,其傳達性才能擴大,藝術感染價值才增高。

至於要把文石的繪畫歸類於何派是很難的。他的作品具有野獸派與普普藝術的強烈色彩用法,然而在其壓克力顏料的強烈色彩下,卻表達出如後期印象派的對主觀感情,以及如表現主義似的申訴對社會的抗議,更有童年的回憶畫等。或許很難把他歸類於何派,才有他獨特的個性吧!而這一種獨特的個性,才是藝術家所要追求的。

遠離家鄕,住在異國,思鄉情結愈濃厚,所以其題材屬於美國者少,屬於故鄕台灣者多。 其中,描繪鄕村與漁港景色者,令人勾引起一股美好的鄕情;然而,如描寫都市病態之「台北十字路口」、「台北東區之夜」、「地下舞廳」等作品,卻令人痛恨現今台北之雜亂現象。其愛之深,責之切的心情,從此作品中充分流露出。另一方面,描繪童年回憶者,如「八家將」、「門神」、「田都元帥」等,讓人產生思古之幽情。

畢業十五年後重拾彩筆,舉行其第一次個展,我們從他的藝術裡能窺探出其作品乃是對人生與環境的探討和反省。但願他以後,繼續探討其藝術與人生吧!

源自 王秀雄 1990年寫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