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弔念亡妻李文枝:思念妳 / 陳國洸

弔念亡妻李文枝:思念妳

作者:陳國洸

此時以非常難過的心情寫此篇文章,此時 不再是彼時,有極大的分野。彼時是以前,有你 在。此時或以後,將是沒有你存在的音影,是一 個新的領域。是一個記憶或回想,是時光倒流 的空間,坐在書房寫字台,百感交集,靈感泉湧, 它是跳動的,且是片斷的,這些跳動片斷的靈感, 卻組成我人生長篇的歷史。少年「維特」的煩惱, 人生的初戀,一見鍾情之奇緣,或說奇蹟一再產生,你變成了我的情人、妻子,孩子的媽媽。歲月催人老,我們鬢髪斑白,有三個孩子和五個孫 子,回首我們結婚,仿似昨日,卻已是四十七年前的往事了,今天妳走了,留下 的都是無盡的夫妻緣及甜蜜的回憶,遺憾的是我們無法再共享,悲傷的眾多事反由我來獨吞,俗言: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到時各分飛。從今以後,妳在天上我在人 間,就各分飛了嗎?

自從今年一月十七日妳被診斷罹患食道癌,我們就一起看醫生,四個月來,除了上街買菜、妳做頭髮、或我散步運動,我們視線分離很少超過二小時,我們都 牽著手或牽著腳共同養病。妳的病,外面除了有調整心律的Pace Maker,Chemo 治療的MEDIPORT 以及吊管飲食的G -Tube 等不方便外,體內有癌細胞要殺,廝殺的結果,造成發燒、發炎、咳嗽、疲憊、無神或無眠等等副作用。你反而關心我的疲乏過勞,要我趕快去休息或午睡,不忘提 醒我天天要做運動。被照顧者反而在關心照顧者的處境。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未到不必各分飛,又何必客氣呢?一人生病,兩人承擔,是責任也是義務,不是嗎? 為了追夢,我們有共同的夢,共同打拼。分工提攜,共同追夢、築夢與完夢,我們都共同付出,承擔辛苦造就成果,妳的離去,其成果讓我獨佔,不免也太過慷慨了 吧!留下人生未完成的夢,要我獨自扛起去完成,也未免太過殘忍了吧!

治病養病期間,我們朝夕在一起,也共同回憶我們的青春年華,當年妳念台中女中,我念台中一中時,妳銅鑼上車,我從三義啟程,到台中尚有一個多小時車 程,我們都是認真的孩子,上車後即打開書本,低頭用功,既不吵雜也不睡覺,都像鄉下的孩子在正常規範裡,潔身自愛及力爭上游。有次在四人座椅,相距不遠 處,偶然抬頭,我們四目相向,剎那間電流產生直襲心房,我就為妳一見傾心或說一見鍾情。那次後;以前的日子與此後的日子就不再相同,暗戀及私戀種植,少年 的青春就渤渤起跳。記得1958 年,妳才十四歲,初二,我上高二,十六歲,接近聖誕節,從一中下課到車站,路經台中戲院前流動的路邊攤,正在熱賣聖誕卡片,觀賞後選了一張中小型的聖誕 卡,白色落雪背景,圖畫中有一間小木屋,它單調純樸,具有農村的美景。簽了名,在三義下車前,路經妳的座位送給妳。當時只知你美麗迷人,不知妳是誰家的女 兒?姓名是甚麼?不知妳的接受程度或對我印象是如何?顧及臉皮,我後悔送出給妳,因為太唐突,不是嗎?不曾交談也不相識真是膽大,誰會曉得這種唐突,數年 後,種下的傾心愛苗,奇蹟似地,卻在大學及研究所期間,開始抽芽成長。夜晚杜鵑花叢下輕唱歌曲,在「傅鐘」底下,輕搖漫步而盪起塵埃,農學院園藝系及植物 系實驗農場的工具矮房角落,留存著我們卿卿吱吱的愛情呢喃。假期若有機會回鄉下家,入夜,銅鑼國小及文林中學,也經常成為我們約會的場地,繼續如膠似漆的 演變,成為非君莫嫁非卿莫娶的承諾。終於在經濟取得獨立後,就攜手進入洞房花燭夜之禮堂,組織我們的核心家庭。

妳一直積極上進,來美後在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進修建築系,接著又 轉進土木系,因女性在土木系的領域裡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可以接下安定家庭生計的責任。或許藉由此我可以放心從事比較冒險的頭路,符合家庭文化的要求,求取財富累積。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我們有了家庭事業,夙夜匪懈或路遙知馬力的拼鬥努力,也綻放或挖出芬芳的果實。

2001 年母親過世,我拋不開戀母情節,而掉入憂鬱症,萬念俱灰中,少管或不管家庭生意,你填補空缺負起我留下的責任,不但沒拋棄生意的發展,且更有進步。十年過 後我才重回家庭生意的參與,妳不但沒有指責我的不是,反而耐心地容納我的傲慢態度。二十年前寫了一首詩,收集在「結婚三十周年」的文章中,茲重提如下:

感謝妳

共同組織家庭

支持容納我

付出三十年的長期辛苦

感謝妳

在尋求家庭創新

翻身出頭天裡

伴隨我送走了青春

沒有妳

我的頭歪一邊

頭痛昏沉

不知要如何渡過今宵

沒有妳

我的腦筋停頓思考

叫我唸一、二、三、四、五‧‧‧‧‧‧‧

念不到十

沒有妳

有如沒有月光的晚上

火車也將在軌道上迷路

分不出北南辨不出西東

或許詩中裡的「三十年」,可以改寫成「四十七年」吧!這首詩表示我一生對妳的熱情及感謝。實至名歸,一點都不假。一個夫妻緣的認同,只有再感謝及再感恩。

再次,妳的積極努力,在過去的十一年裡,著作、創作及譯作,妳寫了八本書,包括:

愛樂之旅(20 03 年,前衛出版社)、

台美兩地情(2005 年,望春風出版社)、

欣賞建築(2006 年,科技圖書出版社)、

音樂廳與歌劇院(2007 年,科技圖書出版社)、

大師的軌跡(2008 年,科技圖書出版社)、

律動的建築空間(2010 年,科技圖書出版社)、

小提琴的魔力(2011 年,科技圖書出版社)、

談琴說樂(2014 年,科技圖書出版社)。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音樂廳與歌劇院》一書,它是一本音響學的英文教科書,請看原作者Dr. Leo Beranek 的譯作與不一致的地方。她全力以赴,並無任何機構單位的資助,她的單純動機只是想想幫助東方國家的建築師與音響聲學專家所建造的會場,是個可以提供聆聽優 美音樂的場所。如今,這本漢譯書順利出版發行,替建築音響學的文獻添加了重要的一頁,本人在此特向她致敬。

對我來講,妳不但是我情人、戀人、妻子及我孩子的媽媽,也是我們台灣女性的佼佼者,更是客家妹中之才女,更讓我吃驚敬佩的是妳對政治的靈敏度,台灣 人要追求出頭天,這出頭天過程要儘早取得自己歷史的詮釋權。妳是台灣意識發展早期留學生覺醒者之一,只是不言而已。數十年來,更是台灣人追求獨立,要當家 作主的支持者,我以妳自豪,引以為榮。妳全權處理家庭裡內外之事,圓融及圓滿,叫我不愛妳、不疼惜妳,也真難啊!

從我們當年坐火車通學,妳上台中女中,而我讀台中一中,或說那副迷人的大眼睛,觸發電流直襲心房而情不自禁送上聖誕卡,從單戀、私戀的迷茫演化,進 入初戀、熱戀而成夫妻及事業的共同夥伴,我都深深愛著妳,也感謝妳留下三個孩子給我。期望妳的努力即打拼態度,能繼續鼓舞我們的孩子及孫子們。

痛於2014 年五月十七日傍晚,孩子與我隨伺在側,揮別及萬分不捨,淚別妳。冷風 吹面,令人顫抖,快入夜不得不讓太陽離開,送走太陽或讓它可以與妳作伴走一程,讓我們祈禱上帝,來世若有機會,再續我們的夫妻緣吧!親愛的Amy,我的妻子,人生已到盡頭,就請安息放心走吧!( 寫於2014-5-18)

源自 陳國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