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歸家 / 楊宜宜

歸家

作者:楊宜宜

見證關鍵時刻高雄事件-
「台灣之音」錄音紀錄選輯

10月5日紐約初具秋意,天有點涼了。昨晚就告訴自己,今天務必開 始提筆寫那3千字的《見證關鍵時刻‧高雄事件 –「台灣之音」錄音記錄選輯》序言了。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溫秋芬小姐上週電郵告知截止日期在10月12日。一週來「台灣之音」30年前的片斷往事緩緩浮 上心頭,如煙似幻。喝完咖啡,坐在牙買加莊園古居小餐室窗邊的電腦桌,屋角的小電視正播放「多明尼各教團馬利亞修女院」一座新落成天主教堂的建程錄影片。 它是兩年前到美國中部密西根州安那堡當修女的大女兒剛寄回來的。影片中飄出吉他伴唱的美麗輕柔旋律「歸家」,「Softly and tenderly Jesus is calling, Calling for you and for me. Come home! come home……耶穌溫柔慈聲懇切呼喚你,祂呼喚你快歸家。歸家!歸家……」聽著聽著,眼淚不覺流了出來……正像多位舊友前天被我告知《見證關鍵時刻‧高雄事 件》乙書近日將在台灣出版,並被問及是否還留有當年片紙隻字「台灣之音」資料時,大夥驚訝歡欣難以置信的感覺一樣,其中一位隨即陷入了無限沉思中……歷史 畢竟是大家的共同記憶及資產。我也不難想像一些朋友開始在家中翻箱倒櫃……
6月15日(紐約時間)是一個很特別很難忘的日子。今夏當我一面撰寫教牧神學博士報告,一面忙著準備回鄉參加一個加州組辦的「2006暑期台灣宣 教」,突然在6月15日接到一通台灣長途電話,來自一位素昧平生的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張炎憲先生。他說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正在整理「台灣之音」的 播音錄音帶。我一聽,發現「台灣之音」錄音帶「終於」被交在一個政治立場中立、廣受各方肯定與信任的民間史料機構,一股說不出的平安與喜樂湧上心頭。這不 是作夢吧!在訝異中竟絮絮叨叨嘰嘰聒聒地和這位素不相識的張館長說了一堆話,大意是說我實在」祝歡喜」,這些錄音帶已找到了最好的「歸宿」,我也放心了。 由嚴謹專業的歷史家們著手來整理保存史料,絕對比任何個人憑模糊記憶來寫都更真確更可靠!實在太好太高興了!我告訴他真巧7月我就要回台灣,我會再帶些資 料給他。
30年了!最近讀到一篇散文提到「時間帶走了回憶,回憶也帶走了時間」。30年前轟轟烈烈震盪一時的「台灣之音」,許多人已逐漸淡忘或完全遺忘了它,新生代則是不知有它。我自己也只在1998年神學院入學申請的一篇個人見證上,用一小段來描述它。

「1977年,再和先生在紐約台灣同鄉會,創設「台灣之音」,以電話錄音播放台灣同鄉的訊息,以關懷聯繫分散四處的海外遊子。沒想到三年中,亦獲得熱烈回應,發展成包括美國30多個城市及加、巴、法、德等國都設立分台的大廣播網。當時我曾藉機插播基督教柔性的福音,尤其在各種佳節,藉同鄉收聽新聞之際,向其傳播福音真理。然而因為採訪新聞,與島內政治團體尤其是當日剛出獄擔任黨外總幹事的施明德聯繫上而上了黑名單,17年回不了家鄉。」

我常說我所信的上帝真好,祂也很有幽默感。上帝竟然選在「台灣之音」30週年前夕,感動一批台灣歷史學人,用積極敬業的態度配以非凡的細心與耐心,再 輔以高性能的科技去重聽當日的錄音,整理144卷錄音帶以保存最原始最真確的史實。當日「台灣之音」播報的許多新聞是國民黨政權戒嚴時期高壓統治下無法見 報的消息。一些海外華人報社即多次引用「台灣之音」的獨家新聞撰稿說:「根據『台灣之音』的最新消息,……」,據以轉述那些被封鎖又憾動人心的台灣黨外運 動及政治新聞。以今天的話來說,它有點像當日台灣海外的CNN。也因為「台灣之音」過於轟動,國民黨政府後來也跟著在華府設立了「寶島之聲」;台獨聯盟也 在加州與東京設立了「台獨之聲」。一時熱鬧滾滾!西諺說:「最高之讚賞即模仿 (the highest form of admiration is imitation)」。我們感到榮幸!其實,再轟動再火熱的事物終將逝去,在時間的浪潮中逐漸被淹沒或遺忘。只不過這次似乎不太一樣,好像上帝在向我 說:「即便眾人都忘了,我總不忘記。」重要的倒不是富雄和我或「台灣之音」有沒有被忘記,而是台灣的歷史、我們自己的故事不能被遺忘。猶太民族的後代即不 斷地被提醒要謹記他們的歷史!台灣代代子孫豈可忘記我們自己的故事呢?這也是為什麼當我獲悉「台灣之音」史事將永存台灣歷史殿堂之際,那種難以言喻發自心 底「總算有個交代了」的感覺!向誰交代呢?向台灣歷史?向祖先?向自己的良心或向上帝?或許都有吧!我很欣慰台灣走向民主之路的一小段關鍵性歷史沒有成為 空白。「台灣之音」完成了它的歷史性任務。我也感到一絲殊榮,因為先生富雄和我竟然被上帝視為有忠心足以蒙受託付代為保存這段別具意義的台灣歷史。我說它 別具意義,是因為它從海外保存了台灣島內的歷史!眼看「台灣之音」即將成書問世,百感交集之際有天向丈夫說,我們要感恩喔!這是一項極大的恩典!掌管歷史 的主宰上帝自己在成就大事!
多數人最感興趣的問題幾乎都是:「妳和丈夫富雄怎麼會創設台灣之音呢?是出於什麼動機呢?」有朋友或以為我倆是誤打誤撞闖出來的;或者是台灣當日的特 殊環境而時勢造英雄吧;不認識我們的人還可能猜測我們自始即出於政治動機。以我個人的觀點,我認為「台灣之音」的創設絕對與三個國度分不開關係。
第一個國度是台灣國族:小時我和兄弟三人由外公外婆撫養,成長在台中市郊一個660坪美麗清幽的大宅第。雕樑畫棟的三合院、氣派的正廳「梅鏡堂」、花 卉果樹蝴蝶蜻蜓點綴的庭園、倚外牆流繞而過的柳川、川邊的竹林、林邊的小羊……我的家鄉真美麗!真像伊甸園!由「梅鏡堂」的字眼不難猜測外公是客家人。家 人說外公鄭松筠是台灣的第二個律師,早年在「台灣文化協會」主辦的夏季學校教授法政,在「鄭姓宗親會」帶領祭祖儀式,也是「台灣佛教會」理事。喜歡旅遊的 外公常帶我們孫輩到處去認識台灣的地理諸如鶯歌石、王田、赤崁樓、東勢角、獅頭山、鹽田等等。不過外公外婆和藹可親、樂善好施、義助族人和尊重貧困的為 人,或許影響我更深更鉅。他們每下三輪車必向車伕微笑敬道「辛苦」的畫面,永烙我心。外公偶而帶我們參加佛教慶典,但三個孫兒女每週跟著敬虔的外婆去上教 堂。我家與富雄家同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兩人自小就在類似環境中奠定了台語的深厚基礎。
丈夫富雄的家族有兩項特色,其一是精通數字。他和大姪兒都念台大數學系。上週知名的高盛證券公司(Goldman Sachs)剛舉行「(Vice President Morgan Chang)副總裁張富雄任職25年感恩餐會」,席間富雄的創意及忠誠最被稱道。這次序言關於年代數字的部分,多數由他執筆。但為力求準確,我們仍然向當 日不少朋友及同鄉會多方求證,並自現任紐約台灣同鄉會女會長林秀合女士處取得一份歷年同鄉會長名單。有幸同鄉會不久前才花了一番心血把這份名單整理出來。 我們也追蹤到當年的同鄉會長,已經回台的林俊提先生,並請他寫了一篇序文。我們要求自己務必把當日的情景實況寫得盡量準確。富雄家族的第二個特色是擅長講 故事。他的爺爺(內公)愛演布袋戲。富雄非但精湛演舞台劇,他演的布袋戲也趣味橫生。兩女兒從小聽他講故事長大。大女兒在修女院也以自製木偶自編故事聞 名。富雄的小妹張惠玉女士更是一個講古天才。淡水療養院的老人每週引頸等待她精彩的好故事。
第二個國度是上帝的國度:成長過程中,我在基督教的「台灣長老會」及福音性的「校園團契」雙重薰陶下,深受耶穌基督十字架捨己愛人的精神感召,也培養 了對福音宣教的熱情。抵美國後獲悉家鄉長年飽受蹂躪、遊子處處飄流,一種是悲憤又似悲天憫人之心油然而生。七十年代初又目擊哥倫比亞大學那熱血沸騰、如火 如荼的反越戰學生運動。一股愛神愛人的宗教情操結合滿腔愛國愛民的民族情感所產生的爆發力,終讓我義無反顧地把黃金年華與生命熱情全然投注於「台灣之音」 的媒體廣播,音訊響徹全球……為的只盼國族不再受壓迫,遊子不再任飄泊。在成為傳道者又續修神學的今天,我懇切禱告上帝永遠深愛我們台灣百姓、眷顧我們美 麗的鄉土,並賜平安給我們。
從以上兩個國度觀之,上帝賜給我的感性與熱情和賜給富雄的理性和敘事才華或許是「台灣之音」頻造高潮和聽眾百聽不厭的原因吧!不過這仍不能算全部的原因。若要對創設「台灣之音」有個全盤的瞭解,一定要談下一個國度。
第三個國度是美國:若非處在自由的美國,縱然有前兩項因素,「台灣之音」仍不可能引爆那麼大的影響力。美國是一個鼓勵創意容許創新又給人自由空間去實 踐創意的國家。今年10月初剛揭曉的諾貝爾獎,最早宣佈的醫學、化學、物理三大獎項的五位得主全出自美國。媒體再次紛紛肯定美國學術自由的環境,因為這個 國家沒有人會因向既有的科學或政治體制挑戰而受到制裁。因為有自由,所以美國人充滿了勇敢與冒險的精神。1989年美國醫學獎得主畢夏普Michael Bishop對美國的切身感受是:「空氣裡都可以感覺得到,什麼事都是可能的」。美國這種自由寬容的環境使富雄和我嘗試創辦「台灣之音」,並一頭鑽進去埋 頭苦幹,朝向一個信念毫無二心,一路走下去從沒回頭。為什麼能這樣?因為美國沒有人攔阻你。「台灣之音」創辦了1年3個月後,我們家移居牙買加莊園。 1978年底台灣舉行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 (後因台美斷交停選)。12月7日當天我在台灣人權協會會訊上看到一行字:「台灣黨外全國助選團總幹事施明德」和一支電話號碼。突然一個念頭閃過,「打電 話去採訪!」單純的我,拿起電話就撥。後來一些朋友說:「哎!那怎麼可以呀?」「你不怕台灣特務把電話切掉或來害妳阿?」有的朋友則今天還在誇我勇敢。其 實我只是不知道什麼叫「怕」,我也不認為為什麼電話不能打。堂堂一個記者為什麼不能做採訪?沒想到這平凡的一通電話,日後竟帶來不凡的影響。很有趣,那通 電話居然通行無阻,一路打進台灣黨外助選團總部。我說:「這裡是紐約『台灣之音』,我能採訪總幹事施明德先生嗎?」一位女子的聲音,很快把電話交給施明 德。施明德突然接到國外電話採訪,一時也轉不過來,好像問我說:「是那一國的紐約?」多年後他自己還常常拿這個當笑話講。幾年後施明德前妻艾琳達遇到我們 說,那通電話是她接的,所謂黨外全國助選團總部,其實就是他們家的公寓客廳。從此大約每週製作節目之前我會打一通電話過去採訪消息。由於是選舉期間又尚未 有正式反對黨,戒嚴獨裁下的執政黨預期會有很多打壓的動作。果然,競選現場所發生的非法暴力、故意鬧事、打人傷人等種種事故頻頻發生。特別有一個叫疾風的 團體,隊員以剃平頭為特徵,在場丟石塊製造事端。這些真相都隨著施明德生動的敘述栩栩如生傳到海外。後來因為事件隨時隨地在發生,施明德遂取得我們的同意 隨時可以打「對方付費」的電話給我們。從此以後不管日夜我們都隨時可得到台灣第一手最快最真又最扣人心弦的選情。不斷升高的衝突,不停地被傳遞過來。這些 緊張急切激動人心又被封鎖的競選實況,不但海外同鄉爭著聽,各華人媒體也爭著轉報。手無寸鐵的黨外人士及支持者對執政的國民黨毫無招架之力,遂經常處於挨 打的份。海外鄉親豈能在聽到島內同胞無緣無故遭受棍棒哀哀號叫而無動於衷?這不是看熱鬧的心情。這種傷痛與忿忿不平之感,逐漸引起海外台灣團體的同仇敵愾 與營救的行動。島內同胞的無力感也藉著海外同胞的大力聲援而鼓舞了士氣。就這樣,靠著一條電話熱線,海內外似乎自動產生了一種默契與互動,大家緊緊連成一 心團結與共。全球三十多個地區也紛紛設立「台灣之音」分台。「台灣之音」產生這樣大的影響力,是富雄和我當初始料不及的。高雄事件後,獄中的施明德曾在 《囚室之春》第126頁一小段寫道:

三、建立海內外合作推動台灣民主運動的「第一條熱線」
在推動海內外聯合的任務上,「紐約台灣之音」負責人張楊宜宜女士應居首功。因為是她在我擔任「助選團」總幹事時,主動以越洋電話和我聯繫的。以後一年來, 她籌募經費保持這條「熱線」暢通無阻。使台灣民主運動能立即得到海外台僑團體 的合作與聲援。海內外大結合,完全肇端於此。

另外9/17/1987施明德仍在獄中,他一封「給三哥施明雄」的信中亦提到:當年只要我打通電話給「紐約台灣之音」的負責人楊宜宜女士,海外人士便會不問理由地全力支持我,實在很感謝各同鄉會,FAPA和其他僑團。……替我向宜宜姊及她的先生張先生和女兒張小妹問好,當年我常常三更半夜把他們一家吵醒,很抱歉。不過宜宜姊可以感到安慰的是:她是建立「美台第一條熱線」的大功臣,就是這條熱線開啟了海內外大結合之門,歷史將會加以肯定的。現在,海內外敢於公開交流,完全由於當年在我擔任「全國助選團」總幹事時,宜宜姊那通歷史性的越洋電話。我永遠都會記得:「施總幹事嗎?我這裡是紐約台灣之音!」宜宜姊這樣打通了歷史之音。(此信載於11/2/1987 台灣公論報 第10版)

當然,因為這條暢通無阻的熱線,加重了「台灣之音」的經濟負擔,無形中消息也漸漸集中或偏重台灣的政情及民主運動了,畢竟這也是當代多數台灣聽眾最關 心的家鄉事。總之,如果歷史肯定「台灣之音」對台灣民主化有丁點貢獻的話,我們對美國這個自由國度的恩情實不可或忘。另外,當日若沒有那位性情開朗、乾脆 俐落、又在機器技術上充分支援的林俊提紐約台灣同鄉會長,很可能「台灣之音」也不會存在。再則,若沒有台灣人權會范清亮博士等長期致力於政治犯的救援工 作,又出版了那本人權會通訊而且被我看到,也不會有那通歷史性的越洋電話及海內外熱線。總之,歷史的形成環環相扣,「台灣之音」也只不過是其中一環,冥冥 之中被串在一起共同創造並完成一段有意義的歷史。幸運的是,還有張炎憲台灣國史館長來為這段歷史作一個美好的總結。至於熱線另端那一生多彩也多次出死入生 的戰將施明德,不管今天多少人對他感到困惑或存有不同的看法,當日他確實對民主運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我相信歷史自然會作出公平的定位!
由於「台灣之音」的影響力日增,在台灣富雄和我兩家族都曾遭到騷擾。安全人員播放「台灣之音」的錄音給雙方家人聽,要求他們出面勸阻。無視於美國法律 保障人民言論的自由,國民黨特務也「非法又不當」地在紐約暗中監視和恐嚇我們。「高雄事件」兩個月後,警備總部提出的起訴書竟然也將富雄和我列為叛國者, 所羅織的多項罪名之一竟然是「散佈叛國謬論,已成叛國組織之宣傳工具」。另一些罪名是林弘宣、呂秀蓮及陳菊等受富雄和我鼓煽而萌叛國意念;施明德和我電話 連繫等等。我曾試圖到紐約北美協調會申請回台出庭作證以澄清罪名又免牽連無辜,但悍然被拒。
從事「台灣之音」期間,除了聽眾無名氏贈送的一幅可愛紀念品「絲絹花鳥圖」,若還有什麼值得紀念的,就是「台灣之音」開播第一年中生下的第二個女兒。我們將她取名為張音音(Karen Im-Im Chang) 作為紀念。音音長大後口齒伶俐成為律師,不知是否胎教的緣故?她也成為第一個繼承我外公當律師的後代。大三那年她看到南加州台灣會館網路徵文比賽的啟事, 就投了一篇英文文章去參賽,結果得到大學組第一名。文中她談到自己姓名的由來即出於父母創設的「台灣之音 (Voice of Taiwan)」,並深深以生為台灣人並擁有「Im-Im音音」之名為榮。
最後我以當年「台灣之音」向同鄉徵得的美麗詩句及一項可愛的徽章設計做結束。它們也是我們永遠的懷念。

10-5-2006

「叮嚀繞樑故鄉音,遼遠牽繫遊子心」

摘自 高雄事件–「台灣之音」錄音紀錄選集/2006/12

源自 楊宜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