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CWC 1992

重遊黃金沙灘聖塔巴布拉

美西夏令會將在八月底舉行

【本報洛杉磯訊】由南加州各台灣人社團聯合主辦的1992年第六屆北美洲西部台灣人夏令會,將於8月28日至8月30日在風景優美的加州黃金沙灘海岸–聖塔巴布拉加州大學(UC Santa Barbara)舉行。

今年大會主題是「從世界潮流看台灣的前途」,將邀請民進黨代秘書長陳師孟教授、100聯盟李鎭源教授、林山田教授、基督教長老會的王忠信牧師、萬佛會代表王秀蓮,獨台 會案受難者UCLA博士班學生陳正然,名鄉土作家林雙不,以及台建組織受難者…等人士前來演講及討論,此外並將邀請 旅美名醫師作系列的醫學講座,節目極爲精彩豐富。 大會的分組討論,除分社會、政治、經濟、教育、藝術、文化,並關有婚姻及兩性之間的關係,親子溝通等移民社會中的問題講座,應有盡有。兒童另有專人帶領手工藝,唱遊等。

今年夏令會另一大特色是青少年活動,該活動將由全國台美公民協會擔綱,由全心致力於社區工作及台美第二代青少年活動的南灣台美公民協會會長游銘泉統籌主理,活動時間較長,比成人多一整天,即自8月27日起至8月30日。

豐富的節目中,値得推薦的是此次大會的第二晚–「台灣之夜」,將由北美名節目主持人陳隆掌舵,節目將分爲兩個時段,上半段將由全國台美靑少年演出才藝表演,下半段將有來自台灣的鄉土歌王段震宇及北加州聯合會所組成之大型劇團的演出,最後將由馳名全美的政治劇團「蕃薯社」壓軸。

此次夏令會選在風景優美的加州沙灘海岸,從LA往北兩小時車程,從San Jose沿101公路向南五小時,第一天晚上有別緻的歡迎晚會,白天無論參加各項節目,到沙灘散步,尋夢,或欣賞晚霞日落,都將令人永難忘懷,成爲甜蜜的回憶。

摘自台灣公論報 第1070期 6/25/1992


親愛的鄕親:

歡迎您來參加今年的美西夏令營。

過去一年間,世界的政局劇變,不僅蘇聯、東歐、南美及中國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改變。連我們的故鄕台灣的政治、社會與經濟各方面也有前所未有的變化。

處於這個劇變的環境中,海內外的台灣人如何以實際的行動來關心我們的故鄕,如何在我們子子孫孫要立足的美國扎根,如何從世界潮流來扭轉台灣前途,正是我們今日最重要的課題。

在全美各地陸續舉辦的夏令營,正好提供一個最好的機會,使海內外的同鄕聚集在一起,交換意見,互相認識,互相切磋,互相鼓勵。我希望各位同鄕好好利用這兩夜三日的時間,一方面鬆一鬆過度工作了的身心,一方面嚴肅地來探討台灣人今日所面對的問題以及可能解決的良方。

夏令會的舉辦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幸賴各籌備委員辛勤的工作,努力克服了許多困難,各地同鄕團體的領袖與幹部們的推動,尤其感謝北加州聯合會會長張信行醫師大力協助。海內外講員、政治家與演員們慷慨無私的奉獻。尤其感謝北美台灣人婦女會及客家會與我們一齊開會並在講員與節目上給予協助使籌備工作得以完成。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您–親愛的同鄕,要不是您積極的參與,我們所準備的就完全落空了!

謝謝您!

美西台灣人夏令會1992

總召集人:陳大昇 敬上


美西夏令會八月廿八日開鑼

陳婉員、王明哲、陳明仁等主講

聖塔芭芭拉黃金沙灘盛會可期

【本報洛杉磯訊】一九九二年最後一個台灣人夏令會–美西夏令會,定於八月廿八日至八月三十日在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舉行。目前正由南加州各台灣人社團共同加緊籌備中。

據主辦單位表示,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素有加州黃金沙灘最優美之風景校區之美譽,今年的大會主題是「從世界潮流看台灣前途」。台建組織創始人陳婉眞、台灣環保聯盟秘書長廖彬良、萬佛會代表王秀蓮、獨台會案受難者陳正然、UCLA博士班學生陳明仁、王明哲、陳豐惠等及台灣歌謠推動者,均將出席此一盛會。

主辦單位又表示,節目中除了名醫作系列的醫學講座之外,亦有大會的分組討論,其中有社會、政治、經濟、教育、藝術、文化,並闢有婚姻及兩性之間的關係,親子溝通及移民社會問題講座,並有專人帶領兒童手工藝及唱遊,可令大人安心參加活動。

今年美西夏令會之最大特色是青少年活動由全國台美公民協會負責,由台美第二代青少年活動專家游銘泉統籌主理,活動時間較成人多一整天。

夏令會中的第二天晚間有「台灣之夜」晚會,由陳隆主持,節目上半段由台美青少年演出才藝表演,下半段由台灣鄉土歌王段震宇及北加州聯合會所組成之大型劇團演出, 最後由政治諷刺劇團蕃薯社壓軸,演出諷今譏古話劇。

夏令會的聯絡電話爲 (818)443-5599 蘇武德,(310)575-9312游銘泉。

摘自台灣公論報 第1086期 8/24/1992

 

 

 

1992年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分組座談摘要

經濟座談 陳長堯報導

經濟座談係由林富文與陳長堯(暗光鳥)共同主持,美林證券經紀人林富文博士講解「投資和理財」的基本概念,他強調股票投資没有捷徑,大家應避免短線投機,而要做比較長期性的投資,將資金分散投資於四、五種好的成長股。

第一證券公司董事長陳長堯博士的講題是「更職期的危機及因應對策」,從經濟觀點來探討中年更職危機。他説面臨失業時要「處變不驚」,往好的方面想,將其視爲一種契機,一種轉機。

危機一旦發生就得先將FINANCIAL STATEMENT列出來,估計一下自己的資產與債務,以便做通盤計劃。如果需要節制開銷時,暗公鳥認爲應從食衣住行育樂保中負擔比較大的住和育著手,想辦法動用房子EQUITY,必要時改用租的,減輕負荷。

子女教育是我們第一代移民最大的投資,成本很大,但是如將孩子送進有名氣的加州大學如UC BERKELEY及UCLA,而不去著名的私立學校,每年便可省下一萬五千元左右,四年下來就省了六萬,相當於加州十萬元的收入,一個孩子一年就可省下相當於兩萬五千元的收入。

台語文講座 鄭良光報導

台文讀、寫e硏習會由「台文通訊」e發行人鄭光良先生主持,有三十個人參加。每一位出席e人攏收著一本「台文通訊」第一期到第十二期e合訂本。

TI簡單e介紹了後,每一位參加e人就開始輪流讀「台文通訊」e文章,雖然有眞che人是第一遍讀台文,但是大家攏讀甲眞順口,連一個十七歲e查某囡仔ma念甲眞好勢。

台灣來e台語詩人陳明仁先生也ti這個硏習會讀伊家己e作品「走chhoe流浪e台灣–踏話頭」,充份表現出用母語寫作e sui。

台文硏習會了後是段震宇先生所主持e「台灣歌謠史」,伊用伊e歌聲及吉他來解説台灣e歌謠按怎對先民e樂觀骨力,變甲到異族統治下e無奈、消極、悲傷,甚至到現此時e墜落e這段過程。

客家意識與客家精神講座 林心智報導

大會安排兩個客家人專題,分別由徐正光、江運貴主持。徐正光教授由客家人的立場探討台灣的族群關係。徐正光是中央硏究院民族硏究所的硏究員。他以客家話爲引言,然後以北京話演講。他説,做爲弱勢族群的客家人,在面對講北京話的統治者及講福佬話的強勢族群時,應該思考,如何突顯客家意識,建立客家主体性的問題。他認爲,唯有族群間建立平等關係,台灣的民主社會才有保證。

江運貴是賓州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他以太平天國的起義、孫中山的革命等歷史事件來説明客家人的革命精神。江運貴的演講引起聽衆對客家人民族遺傳個性的熱烈討論。

台獨聯盟介紹 陳國誠報導

「台獨聯盟介紹」由台獨聯盟美國本部中央委員許作初主持,副主席郭清江主講,聽衆發言至爲踴躍。郭清江以 Mission(使命),Principles(原則), Value(價値觀),Paradigm (示範)及 Proactive (主動而發揮影響力)等來説明台獨聯盟以建立一個主權獨立,有人權、尊嚴、民主、平等、疼心的國家爲己任。他表示,聯盟同志堅持原則及價値觀,因此雖然知道回台會被關、被判刑、但李應元、郭倍宏、王康陸及張燦鍙等志士仍然義無反顧地返回台灣,而聯盟在台必將發揮影響力,台灣必能成爲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台灣社運座談 陳國誠報導

「台灣社運」座談由廖彬良、陳正然及王秀蓮主講。廖彬良介紹環保聯盟在台灣的運作情形,他強調環保聯盟雖然經費困難,但絶對不拿政府及污染者的錢。他説環保聯盟深信運用群衆路線及不妥協的精神才能迫使執政當局改善。

陳正然則分析台灣會變成現在這種雜亂無章的情形,是因爲當權者不認同此塊土地,而且資源分配又不合理。他認爲推翻這種政權要靠工人運動。

王秀蓮介紹萬佛會之運作情形,她説萬佛會不是只有走街頭而已,該會成員經常到醫院探視、慰問病患,頗獲社會大衆認同。本座談會係由王泰和主持。

醫學講座 林義勇報導

醫學講座由減肥專家王景聰醫師主講。北加州台灣同鄉聯會會會長張信行醫師擔任引言人,並介紹王景聰。

王景聰談的是食物與健康。他説身體要健康,必須特別注意油、鹽、糖的食量,適度的攝取即可,否則有害健康。

他介紹一項金字塔式的食物指南,説明日常食物含糖、脂肪、維生素等的多寡,指出何者不宜多吃,何者必須節制。列於金字塔底層,不妨多吃的是穀類,每天可食用6〜11 Servings(標準服用量),其次是蔬菜(3〜5 Servings)及水果(2~4 Servings)。其餘應依次遞減的是牛奶、乳酪、yogurt、肉類、海鮮、蛋、果核、乾豆(各2〜3 Servings) ,最需要節制的是肥肉,油類、糖果、甜點等。

婦女「講座」賴淑遠報導

由林美里、李素秋主持的「轉機?生機!」座談會,主要是經由人生經驗的分享來討論和學習。首先由被大家尊稱爲「阿媽」的林素霞女士分享她和兒孫相處之道。「阿媽」説她移民來美十九年了,覺得一些老年人和兒女同住,常會發生磨擦,導致生活上的不快樂。有些老人甚至把財產全移轉給兒女,然後只靠五、六百元福利金生活。偶爾媳婦説一句「你兒子好幾個,爲何只住我們家?」老人心裡的難過可想而知。「阿媽」提到自己小時候對祖父母絶不敢大聲説話,更不敢喧嘩吵鬧,現在美國長大的小孩則不同了,叫他不應,「阿媽」説「你是聾子嗎,怎麼叫不應?」小孩回答「你也是聾子,我回答了,你没聽到。」「阿媽」一方面覺得落伍了,一方面也開始調適自己,少罵孫子而和他們玩在一塊。祖母擲骰子,衆孫子圍過來和祖母玩。如此,祖孫關係不只良好,也贏得孫子的愛心和關懷祖母的心。

「阿媽」也提到婆媳的問題,她認爲母女相處較融洽,婆媳則需要雙方的努力,因爲媳婦長大後才入門來,對婆婆的習性、家風等都不如女兒瞭解。她的經驗是做婆婆的要「修口業」,即少説話,多説「免麻煩」,多相讓,則可和媳婦相安無事。時代不同,教小孩的方法也不同了。以前煮了東西,小孩要吃就吃,不吃就算了。現在的媽媽是「一個蛋或二個蛋?」「荷包蛋或炒蛋?」「阿媽」看到媳婦或女兒管教小孩的方法和自己不同時,最好也少説話。總歸一句,老年人移民來美和兒孫相處之道是少説話,修口業,多相讓,和兒孫同玩樂,就會減少爭端。

第二位談話的是林民雄先生,由他跟大家分享移民經驗林先生用風趣幽黙的口氣道出移民的酸甜苦辣。林先生一家因爲女兒曾在國中二年級,學業壓力太大,常頭痛,群醫束手無策,最後休學在家。雖然後來吃了三貼中藥而癒,卻使林先生動了移民之念。在1987先移民百里斯(一個中美洲的黑人小島),一年多後再轉來加州。本來以爲美國像天堂,没想到生活費高,工作難找,全家打工,大人學英文,又在餐館打工,一切辛苦全爲了四個兒女的教育。没想到,有一天晚餐時候,兒子説「爲何你們千辛萬苦移民來美,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連女兒也附和説父母做了不好的決定,林先生聽了很是心酸,還好兒女上了大學後,生活很快樂,不再提起移民是錯誤的話題。林先生也在 台灣人的工廠找到事,員工不是老墨就是台灣人,他的工作只要用台灣話和日語即 可。林先生對小孩的教養也悟出一套很好的道理。以前他常看小孩不順眼的時候,打罵小孩子,常用大人口氣責備小孩,不曉得小孩不喜歡被訓斥或被比較,而且責罵小孩常常没有重點,到最後變得唠叼不停,有如一捲反覆播放的「錄音帶」,只有使自己更生氣,而没有效果。他覺得太太的方法較好,有耐心的聽小孩的意見,如此家庭和樂,小孩也樂於找父母商量他們的事。林先生態度口氣的改變,使自己、小孩、家庭都變快樂幸福了。

第三位是趙珠蘭女士。她説每個人都有一條人生河流,河流由出生流向死亡。她説她在求學期間很順利,使她覺得憑自己的聰明才智,人生應該是有求必應,一直到碰到婚變時,人生河流好像被一個大石頭擋死了,不知如何過下去。過去的教育、規範並没有使她準備或知道如何應付這個人生的苦楚。但經過自我的成長,發現人不需要照過去的規範去活,譬如要拿 PH.D,要開BENZ汽車,要當個什麼長的,而開始問「我是誰?」「我要如何活下去」每個人應該有自我的標準,不要依靠別人的規範來活。一位男士發問趙女士,「單親家庭下的子女,會不會正常成長?」趙女士覺得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照過去的規範,小孩需要在雙親環境下生活才會正常,事實上,只要供給小孩成長需要的一切,並非一定要有父親,小孩才可正常成長。

第四位是李成奎博士。他分享做家事時的一些心得。他説他一生中有很多轉機,從開始上學,考入台中一中,留學,這些是人生往上爬時的轉機,四十歲後眼花髮白,開始人生往下坡的轉機。

四十八歲時在太空工業蕭條下,遭公司LAY OFF。兩年來在家當家庭主夫。不過二個女兒唸私立大學,二個孩子仍在小學,因爲有公寓出租收入,太太也在做事,所以家庭經濟未受到大影響。李先生拿洗碗來比喻,他説他每夜一定把碗筷全洗淨,把洗碗當做意志力的鍛鍊。又由洗碗中漸和子女更親近,因爲以前由女兒們洗碗盤,她們多少覺得爲何男人就不用洗碗,而心裡不太平衡。現在他天天洗碗,兒女似乎對他比以前更好了。另外他也因洗碗而反省一件事,爲何洗碗是女人的工作?可能是傳統造成,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社會上没有同工同酬,致使女人賺的錢較少,而造成賺錢少的要洗碗。有一位男士建議,應該看夫妻二人有興趣做什麼,就選擇去做什麼。

李先生有一個建議,主婦應該提高家事的品質和重要性。譬如載小孩去學鋼琴,不要只載去就不管,而要多參與學習過程。提高家事的重要性,就會隨之提高婦女的家庭地位,變成家庭重心。另一個建議是,婦女應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嗜好,免得空巢後覺得虛度人生而感失望,他比喻有了人生目標後,人生的一些挫折就像炊煙被風吹散了,但仍往上飄一樣。

摘自台灣公論報 第1090期 9/8/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