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seems we can’t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Perhaps searching can help.

Popular Articles

  • 185. 早期台灣人在北美洲的壘球賽 / 呂俊廷 /2015/11

    November 20, 2015
    早期台灣人在北美洲的壘球賽 作者 呂俊廷 一、留學生負笈出國 台灣於1987年成嚴解除以前,在白色恐怖的陰影下,出入境簽證,由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獨攬大權,我行我素,惡名昭彰,出國好像是高官權貴之特權,對塵間凡人而言,是一件高不可攀之事,是爲眾所週知之事實。 六十年代,雖有短期的商務出國考察的簽證,或留學生簽證,但出入境的人數,還是很有限,後者的留學生與「福爾摩莎杯」壘球赛有關,是本書主要内容,兹簡述於後: 留學生出國深造的目的地,约可分三派: (一)留歐派 英國:以文理科爲主 德國:    法律學:因我國法律體系,屬大陸法,而德國居大陸法之龍頭,故學法律者趨往德國。    醫學:台灣的醫療制度沿襲德國的体制,即醫藥合一制度,日據時期經由日本導入沿用至今。 法國:留學生以專攻文理科者較多,藝術之都巴黎吸引不少留學生。 (二)留日派 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统治台灣達50年,留下了很多的體系。我們上一代長輩也受到日本教育,又有較近的地緣關係,加上同文同種的因素,是以赴日留學者眾多,馑次於留美,不管是醫科或文法科等其他各領域留學生,爲數可觀! (三)留美派 戰後,美軍顧問團進驻台灣,又美援普惠台灣的經濟、教育、文化、軍事、宗教等各層面,台灣急速的崇美,是以「留美」成爲新時髦,成爲留學生出國的第一目的地。當他們學成歸國,就職於髙層公私機搆,壟斷了就業市場,故有「鍍金」回來之美譽。留日者漸趨不受高層所聘,退而求其次,故有「鍍銀」之説,這就是早期的鍍金、鍍銀之由來! 在留美風潮中,又以美東之財經、文化大城,最受青睞,如:Boston、New York、Albany、Rochester、Syracuse及Ithaca等地擴大至Buffalo、Detroit、Ann Arbor、Chicago、St. Louis和Los Angeles,而遍及全國。 六十年代後期,留學生逐年增加,各地的台灣同鄉會也相繼成立,成爲留學生經常聚會的場所,可以説是留學生的大家庭。留學生剛到美國時,還習慣於台灣週休一日的作息,週休二日的週末,尤其是長週末,不知所事,課餘飯後,每逄佳節倍思親!但置身異地,舉目無親,更激起思鄉之情懷,爲舒緩離鄉背井之鄉愁,很自然的想起當年在台灣求學時,最熟悉的球類運動,以球會友(鄉親),熟悉的乒乓球與棒球,作爲消遣或娛樂,自然是最佳選擇。 二、忘不了的球 (一)乒乓球 乒乓球成本很低,只需要最基本的設備,如球桌、網、球拍即可,而且是單一球員,即可玩的球賽,反觀其他球賽,都需要團隊才可能比賽,如棒球最少需10個球員才能成軍。乒兵球因其簡單,所以很早就在留學生的圈子裡流行起來,在各大校園的體育館,只要有台灣留學生,都可以看到三、兩爲伍,在一起打球,這些情景是僅止於小型零星的相聚而已,雖有比賽,但未及時體制化,並無整體的組織,雖曾有世界台灣乒乓球賽盛行,但大家打完球就各自走人,從是逄場作戲,暫時的消遣而已!在加拿大多倫多台灣同鄉會,曾於1980年代舉行過乒乓球冠軍杯比賽,可惜此球賽僅只延續數年而已,近年來在熱心人仕及僑委會的場地贊助下,又開始有乒兵球賽了,但能延續多久?尚有待鄉親來愛護捧場。 (二)壘球 乒乓球有其好處,也有其壞處,泱泱大國的美國,乒乓球多半用做家庭的娛樂,未被重視發展,市場沒被發展起來。台湾留學生到美國後,看到美國人對棒球之瘋狂,身歷其境,使他們對棒球的濃厚興趣,遠勝於乒乓球,所以就在各大學打起棒球,首推Ann Arbor然後逐漸擴展East Lansing、Detroit、Syracuse等地的留學生,他們開始在大學校園内,揮棒擊球取樂,也就是説棒球經由早期的台灣留學生帶回到其發源地-美國,這是早期台灣人在北美的壘球賽-是福杯(F.C.)的起源。 三、福爾摩莎杯之淵源 (一)北美洲台灣壘球的第一棒 前述60年代留美風潮中,出了一位家喻户曉的杏壇聞人陳坤木教授。他在1955年畢業於台大電機1957年以魯氏獎學金進入哈佛大學,1960年取得博士學位後,開始任教於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
  • 616. Dean Chang 張怡仁

    September 19, 2015
  • 9. 楊秉彝的台美人社團影片集 Peter Yang’s Video files/2015/03

    March 17, 2015
  • 2. 王桂榮回憶錄一個台美人的移民奮鬥史/王桂榮/1999/01/Biography/傳記

    October 4, 2014
  • 6. 陳錦芳 Tsing-Fang Chen

    September 5, 2014

Random Articles

  • 449. 追憶一個台美人的奮鬥傳奇~王桂榮 / 民報編輯部 /07/2016

    July 19, 2016
    追憶一個台美人的奮鬥傳奇~王桂榮 作者 民報編輯部 王桂榮出生於台北大稻埕,祖父王圓白手起家,經營磚瓦生意,乃大稻埕富商。父親早逝,就讀中學時,他為了賺取零用錢而販賣洋菸,和林江邁在台北市延平北路近南京東路口的天馬茶房與黑美人酒家的牌樓前當小販。因而親眼目睹林江邁與與查緝私煙的官員,爆發衝突的過程,除了林江邁被槍托擊頭而倒臥血泊外,警察也失手開槍打死無辜民眾陳文溪,隔天便骨牌效應般引爆震驚全球的228事件。 1953年,王桂榮畢業於台灣省立行政專校財政科(國立台北大學法商學院財政系前身),隔年進入台灣省政府財政廳,擔任稅務員。1955在台南空軍基地擔任美軍顧問團編譯官,開啟了王桂榮與美國的聯繫。1957年開始經營醫藥事業、進出口公司、製藥廠,先後成立大東亞化學醫藥供應社,從事西藥原料進口與批發;宇星行,出口台灣產品,並從事中央信託局投標之業務;經營宇星西藥房、安星貿易公司、七星製藥廠、安星製藥。 1968年被台北英文郵報(The China Post)報導為成功的台灣商人。1969年8月自設功祥原料行,乃王桂榮創立以功祥為名的企業集團的發軔,隔年創立功祥貿易有限公司。 1971年台灣被逐出聯合國、台美斷交,讓他萌生移民念頭,王桂榮說;「他移民海外是出於台灣恐將淪入中國統治的恐懼,他指出,當時恐懼中共政權的統治是絕大多數台灣居民的共同心理」。他原來的計劃是移民巴西,可是卻因故意外地拿到巴拉圭的居留身份,最後卻在攜家帶眷過境美國、準備前往巴拉圭安家落戶時,臨時決定申請移民美國並留在美國發展,1973年3月19日 舉家移民美國,定居洛杉磯。 赴美定居後,投資旅館事業與房地產,1974年8月買下第一家旅館Newland Motel; 組建南加州台灣旅館同業公會,這也是王桂榮與南加州的台美人組建的第一個社團,連任四屆會長。之後分別買下Long Beach市的Outrigger Inn、Montebello市的Holiday Inn,1979年8月24日正式入籍美國。 1979年王桂榮擔任台灣同鄉會組建的南加州聯邦信用合作社的理事主席一職,參與台灣老人會之籌備,創立南加州台灣人社團協調會。1980年,王桂榮和台灣同鄉共同為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泰德‧甘迺迪參議員舉行大型募款餐會,創立洛杉磯台美商會,連任三屆會長。與台美人同鄉合辦台灣人在美國的第一份報紙—亞洲商報,擔任董事長三年。 1981年代表台美人社團,前往華府,為台灣爭取每年兩萬名的移民配額。1982年,王桂榮捐出一百萬美元成立台美基金會,以獎勵「關愛台灣、認同台灣為故鄉」之傑出成就人才,設立「科技、人文、社會服務」三獎項。同年與蔡同榮、彭明敏、陳唐山等人合創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專門在美國國會替台灣事務做遊說的工作;所以台灣有很多議題在美國引起那麼多的重視,就是因為FAPA遊說美國國會議員,提升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 王桂榮熱心參與公共事務與慈善事業,擔任萬通銀行副董事長、名列1981-1982加州名人錄、獲索拉茲眾議員頒發台美人社區人道主義與社團領首獎、獲洛杉磯市長獎、獲加州州務卿獎等。1983年 擔任萬通銀行控股公司董事長,參加世界華商金融會議,並以南加州華資銀行團副團長身份,率六人小組,前往台灣,向台灣政府爭取外匯存款。 在美事業有成的王桂榮,關心台灣民主運動發展,他主張與堅持「台灣法律地位未定」、「台灣主權的歸屬由台灣人民決定」以及「台灣前途以『一中一台』的模式解決」。1985年與若干台美人共同設立郭雨新和平紀念獎,以獎勵獻身台灣民主運動的傑出人士。1986年擔任民進黨海外組織副主席,陪同許信良、謝聰敏、林水泉遷台闖關不成。 1987年與洛杉磯地區的台美人楊嘉猷及曾輝光訪問中國,在中南海與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對談台灣與中國問題。1988年被推選為FAPA代理總會長,接著出任總會長,移住華府辦公室; 參加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財務會議; 前往中國福建廈門大學訪問,追問「台灣自古屬於中國」一說之來源; 代表FAPA訪問日本國會,談論台灣問題; 以FAPA會長的身份,被參議院少數黨領袖共和黨籍參議員杜爾(Bob Dole)提名、並由國務卿貝克(James A. Baker)具名邀請,參加「共和黨參議院核心團會議」;之後並被李登輝總統聘為國是會議代表。也應邀參加第五十二任美國總統柯林頓與副總統高爾就職典禮; 2004年獲陳水扁總統聘為台灣的總統府國策顧問。 從目擊228事件的小販,到成功的美裔企業家,之後投身於海外民主活動,為台灣發聲,王桂榮愛台灣的心、為台灣奉獻的情,從未歇止。2012年2月11日病逝於台北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享年82歲。他的故事是台灣民主發展的縮影,更是後進的楷模。 簡介:從目擊228事件的小販,到成功的美裔企業家,之後投身於海外民主活動,為台灣發聲,王桂榮愛台灣的心、為台灣奉獻的情,從未歇止。2012年2月11日病逝於台北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享年82歲。他的故事是台灣民主發展的縮影,更是後進的楷模。 王桂榮全家福 圖片來源:王賽美女士提供 王桂榮賢伉儷,圖片來源:台美基金會 [...]
  • 59. Banner of North America Taiwanese Professors’ Association

    February 16, 2018
  • 74. Gwhyneth Chen 陳毓襄, Pianist/2014/11

    November 10, 2014
  • 343. Chijen Christopher Chung 鍾啟仁, Music Director/Conductor / 2016/06

    June 5, 2016
  • 6. National Independence Day Parade in Washington D. C. on 07/04/2016

    July 27,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