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台灣全民首要做的稱呼運動

台灣全民首要做的稱呼運動

作者 林天德

二○一六年,民進黨在一月十六日的總統和立委大選中,斬獲大勝。不僅小英大勝國民黨對手三百○八萬票,榮登了總統寶座。民進黨更以六十九對三十五的立委席次,遠超過預期的半數。叫人更興奮的是,因太陽花學運而醞釀產生的「時代力量黨」,也取得五席立委,穩坐國會第三大黨。

選戰期間,小英在兩岸關係上,打者「維持現狀」的旗子,迫使「一中各表」的國民黨無縫可襲。如今選戰落幕,一個國家社會總不能以「維持現狀」為目標,因為一切有機體包括國家和社會在內,都在改變中。我很是高興也很佩服小英屢次在選戰答辯中,堅持她的立場,一而再地說她當選後,要在民主的架構下,尋求全台灣人的共識,維持兩岸的和平。

在此,我要順水推舟。我建議選後她首要建立的共識是台灣人的身份認定 (Taiwanese Identity)。我認為在甚麼場合,怎麼叫我們自己,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從現在起,台灣全民口腔要一致,更是重要。根據我大半生在美國的生活經驗,我覺得美國人之所以那麼愛他們的國家是因為他們認同自己是美國人 (American)。美國人最初雖然是來自英國,但他們總是叫自己是美國人,既使是後來加入的移民,也通通以「美國人」自居,如非裔美國人 (African American)、台裔美國人 (Taiwanese American)、華裔美國人(Chinese American)、日裔美國人(Japanese American)、西班牙裔美國人(Spanish American)、和義大利裔美國人(Italian American)等。

現在台灣居民,有百分之七十以上說自己是台灣人,剩餘的說他可是中國人也可是台灣人。那些跟隨蔣介石來台的中國人,他們的子孫吃台灣米喝台灣水長大,在台灣成家立業,也都叫起自己是台灣人。那些仍說自己是「中國人」的,那我們就要叫他「華裔台灣人(Chinese Taiwanian or Taiwanese)」。這就如同移民到美國的日本人和中國人,都被歸類為日裔美國人和華裔美國人。美國政府在人口普查上,都得做如是稱呼。就是美國人在平常用語上,有時為澄清自己身份,也得如是表明。所以說,郝柏村說他是中國人,但我們要叫他「華裔台灣人(Chinese Taiwanese)」。假如他搬回中國老家住,那我們自然就改叫他為中國人。

民族是各族群的融合。在近代史上出現的中華民族,我們看到蔣介石政權,說它是漢、滿、蒙、回、藏、苗等六族的總和。如今,蒙古人已獨立建國,不被算在內,對岸的中國改為五族共和。台灣自古就住有原住民,他們是大洋洲原住民的源頭,跟中國五族一點都沒關聯。約在四百多年前,漢族移民到台灣來,就跟原著民族融合成現在的台灣民族。現在這個台灣民族在台灣建立一個海洋國家,以別於對岸的大陸國家。最近台美人用盡腦汁,不知該怎麼用英文稱呼台灣民族,他們認為Taiwanese 一詞有被輕視的意涵,喜歡改用Formosan。我不反對,不過當我看到伊朗人被叫做Iranian 時,我提供Taiwanian一詞,因它的讀音有點像台灣方言中的「台灣人」。

其次要取得的共識是語言。語言要分「說」和「寫」兩部分來說明。在「說」的部分,讓我先談我在美國生活的經驗。早期美國人來自英國,說的是標準英國話,現在美國人說的是標準美國話,不再是英國話。這兩者在用語和音調上,隨者時間的流長,已大異其趣。美國人以自己說美國話為榮,從來不覺得有必要去學甚麼標準英國話。我大半生住在美國,乍聽看英國電影時,都還有點摸不著頭緒,不知所云。我自己也沒覺得有必要去學英國腔,我樂於說標準美國話。

原本台灣居民因族群不同,說有福佬話、客家話、和原住民話。一九四九年蔣介石帶來兩百多萬人到台灣後,他為了便於統治,全台灣居民被硬性規定,只能說「國語」不可說「方言」,說方言者要被處罰。這個國語指的是北京話,寫的是繁體中文。因方言不是官方上競爭的工具,便逐漸在消失中。然語言是社會約定俗成的工具,蔣介石推行的「國語」,在台灣社會中,早淪落為「台灣國語」。台灣國語沒有捲舌腔調,所用詞句在很多地方也被「台灣方言化」,今後「咱大家逗陣來推行」它。那「台灣國語」自然而然地更會有別於「中國國語」,就像現今的「美國英語」有別於「英國英語」。從今以後,台灣人應在現有的「台灣國語」上,獨自擴展下去,不用去理會對岸「中國國語」是怎麼說。當然,原有的方言,照常保持流行。

原本台灣居民「寫」的是「漢文」,這和蔣介石帶來的「中文」一模一樣。蔣介石政權嚴禁寫簡體字,假如被發現寫簡體字,小的看待是被糾正,大的看待是被扣上「共匪」大帽子。在進入電腦時代後,「漢文」和「蔣介石的中文」歸類為繁體字,而「中國中文」是簡體字。繁體字寫起來是繁也煩,就像「體」寫起來沒有「体」那麼簡又易。但簡體字連中國人自己都說有些字簡得不成體統,失去漢字原有的美和意。譬如說,「產」簡寫為「产」,失去了「生」的意義;「麵」簡寫為「面」,失掉了其來自「麥」的資訊。況且,現今電腦文書處理,字依音出現,繁或簡已不值得去追究。所以說,簡體字失去了「少筆畫」的價值。現時台灣人應堅持使用「傳統漢文 (Traditional Hanji」以別於中國人使用的「簡體中文 (Simplified Chinese)」。

茲將我在上面所陳述的,為便於理解,將之列在下表:

46. 台灣全民首要做的稱呼運動

註:Taiwanese 可以Taiwanian 取代,雖然它現在不是正式英文字,但其發音接近台灣話「台灣人」且沒帶「不被看重的意味」。只要我們台灣人繼續廣泛用它,最後它自然就要變成正是英文字 (2/21/2016)。

Source from Prof. T. Lin, 03/2016

Posted in 03/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