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吳永吉, 帶著一袋愛心走天涯 / 陳東榮/2014/10

吳永吉, 帶著一袋愛心走天涯

作者:陳東榮

125_吳永吉, 帶著一袋愛心走天涯1醫學的進展,越來越好,但也越來越昂貴,越深奧,對於世界上極大多數國家的窮人,不一定就因此受惠。所以他要以 “更好, 更便宜,更便捷” (Better, Cheaper and Faster) 的三個原則,來研發醫學技術及用品。惟有這種”弱勢醫學”(Medicine for Disadvantaged), 或”合適科技” (Appropriate Technology),才能真正為人類造福。吳永吉就以他的這種”弱勢醫學”觀,為世界各地的窮人,地雷受害者,帶著一袋愛心走天涯。

據說,埃及有個說法,人的成功需要兼具兩個條件。第一, “您的一生快不快樂?” 第二, “您有沒有給別人帶來快樂?”

有了財富或地位的人,假如沒有替別人帶來快樂就不算成功, 一個無所奢求的窮人以乞來的食物與他人分享, 卻也可以是成功。從這兩個條件,來檢驗一個人生的意義及成就,的確簡單真實多了。

吳永吉是我高醫醫科第九屆(M68)的同學。從我認識他起,就覺得他是一位很有天份, 很忙碌的人。在大學以前, 他就很喜愛繪畫及雕塑,讀了很多藝術書籍,拜了在台灣最出名的雕塑家楊英風為師。為了減少家庭的負擔,他半工半讀, 兼了兩個家教。他曽經找了我們幾位同學,大家輪流翻譯美國最出名之一的醫學史書,”西洋醫學史”。每期連載在林今開主編的”台灣醫界”上,可惜十幾期後, 就因為經費關係中斷了。否則,也許今天我們可以有一本名著的譯本做紀念。

吳永吉除了補習收入之外,就是靠替人雕塑 。有一次他替台灣的海軍陸戰隊,雕塑了一件勇猛的蛙人雕像,塑在營地, 得到了好幾個月的生活費。1968年,他在高醫畢業,進入了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的骨科,接受三年的住院醫師訓練。在骨科的訓練中,他體會到,台灣有這麼多 的意外傷害,骨科可以把骨折接回去,把傷口醫好,但是對傷者活動及功能的復健,卻有力不從心之感。1971年,他來到美國的芝加哥,進入庫克縣立醫院 (Cook County Hospital),當了外科實習醫師,接着就進入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醫學院的復健醫學系, 接受了三年的住院醫師訓練。1975年,他加入了芝加哥復健醫學研究所(Rehabilitation Institute of Chicago)。西北大學的芝加哥復健醫學研究所,24年來在US News & World Report每年的評鑑中,一直是美國復健醫學的最優秀中心。他在這中心的20年時間,不但在臨床上,幫助了許多病人復健,裝義肢,他也研發設計了很多簡 單,低成本,高普及化的醫療技術及用品。包括一種很簡單,便宜,又不需要手套, 就能自己使用的導尿管。讓許多半身不遂的患者,不必依靠䕶士或別人, 可以自已處理。結果成了醫療器材中的暢銷品。他也設計了一種截肢手術後的斷肢端處理方法,使患者傷口復原更快更好。 還有一個讓無法說話的病人, 可以與別人溝通的對話方法。

他最重要的一項發明, 就是一項漸漸被發展中國家廣泛應用的簡易義肢模具製造法。「真空成型」(dilatancy) 的義肢製作技術是他在西北大學義肢矯具教學研究中心(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osthetics-Orthotics Center,NUPOC) 及芝加哥非營利組織國際復健中心(CIR)研發出來的。

在替一位截肢的患者做義肢之前,先要做一個模型。這個模型一向是用石膏來做。石膏硬化需要時間,而且有些非洲國家要花錢進口,用過的石膏模不能再用 也無法回收。所以他發明了一種技術,把斷肢端放在裝了細沙或塑膠粒的袋子中,然後把袋子關緊, 抽出空氣,沙子就可以緊密相聚, 在真空狀態中呈現出硬度和可塑性,變成一個模具。做好義肢之後 ,袋子一開又是一袋鬆鬆的細沙,可以一再使用。而且材料隨手可得, 對於世界上, 無法享受高科技的病患, 這是一項偉大的貢獻。

在芝加哥復健醫學研究所的20多年的臨床工作,他讓許多病人從傷痛的不幸中,站起來,走出去。得到了同事的稱讚,甚至醫院也聘他為董事。在美國,醫 院的董事通常都是有錢有勢的人士,永吉卻是以他在醫學方面的成就,及他對社會的付出, 令人器重。不過他並不因此為滿足。他覺得醫學研究比臨床服務,可以幫助更多的病人。 在世界上邊緣的地方,有更多人需要他的幫助。

他也有一個久藏在心中的祕密, 就是自從從事臨床醫學後就因為忙碌,而再也很少觸及的嗜好–雕塑、繪畫。在1995年, 53歲時,他決定從臨床退休。這樣就可以更自由地, 多做復健醫學的研究,也可以再舉起他的畫筆及雕塑刀,更可以到世界各地去, 幫助那些被忽略不幸的人。

在他退休的歡送會上,他的主任, Dr.Elliot Roth, 說:”他幾乎是被同事們崇拜的偶像, 他是我的導師, 也是一位傑出的溝通者, 雖然英語不是他的母語, 但是他總令人感受到他的關懷及愛心。 他更是一位嚴謹, 有全方位思考的科學家。”

醫學的進展,日新月異,替人類減少了不少痛苦與死亡,但他認為,這些醫學科技也越來越昂貴,越深奧, 對於世界上極大多數國家的窮人,其實不一定就會得到好處。所以他決心要以 “更好, 更便宜,更便捷” (Better, Cheaper and Faster) 三個原則,來研發醫學技 術及用品。他相信, 惟有這種配合當地特殊風俗文化資源條件的 “合適科技” (Appropriate Technology),才能真正為人類造福。 他也強調,要幫助一個人,與其給魚,不如教之結網,更要進一步教之養魚, 這種幫助, 才能源遠流長。

過去西方世界,幫助非洲國家,總是給予金錢,物資或工具,結果事與願違,不但造成了當地政府的貪污,更養成了人民依賴及惰性。他的復健醫學 專長, 讓他注意到了非洲,印度, 東南亞,中美洲各地的地雷受害者。這些人都分散在偏遠的叢林, 山區, 農村, 正是他以他的專長, 可以幫忙的對象。所以他得到政府(National Institute on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13年的研究金及慈善機構的協助,把這些”更好、更便宜、更便捷” 的發明,在芝加哥國際復健中心(CIR)的組織下,到處去訓練當地的復健人員,以真空沙袋造模法, 這項重要的創新技術,來造福落後國家的殘疾病人。

為了幫助那些地雷受害者, 他僕僕風塵,遍走非洲, 中南美洲的偏遠農村。在漆黑的夜晚,躺在蓋不住蚊子的帳子裡,徹夜難眠,為的是能夠多訓練幾位工作人員,來給那些地雷受害者重建人生。這幾年的付出,他受 到了世界各地復健工作者的肯定與敬佩。2004年國際義肢及矯具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rosthetics and Orthotics) 為他設立了一項國際教育獎 (Yeongchi Wu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Award),每次在國際會議時,頒給來自落後國家,對復健教育有功的人員。

為了表示對吳永吉發明的真空砂袋造模法的尊敬,許多復健工作者, 往往在他們的研究或成果報告上, 特別感謝他的發明。美國醫師協會(AMA), 在2001年八月選他為傑出導師 (Virtual Mentor) ,在世界各地有不少他留下的感人故事。他的愛心不但幫助了很多地雷受害者,甚至動物也同享其惠。在泰國清邁附近, 有一處由泰國皇家贊助的, 世界第一座亞洲象醫院, Friends of the Asian Elephant (FAE) Hospital,院中有兩隻因地雷截肢的大象,經過多年的苦難,終於採用他的技術,重新得以走路。這個經過,被拍成一部記錄影片”The Eyes of Thailand”, 得了十項大獎,流傳世界。

125_吳永吉, 帶著一袋愛心走天涯2125_吳永吉, 帶著一袋愛心走天涯3 雖然他的雕塑天賦在他復健醫學的創新上, 本就影響很大, 但對個人來說, 他在臨床退休後, 能隨心所欲地重拾了久違的愛好, 就是他最大的快樂。他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 蔡烈輝許明彦及邱淑惠(先生是黃文淵醫師, M62) 在芝加哥設立了”胡塗畫會”。胡塗畫會雖名 “糊塗”,但只在日常生活上和不關緊要的細節上享受那“難得糊塗”的片刻;他們在工作態度和藝術創作方面,卻是一點不含糊。他不但作畫還與畫友蔡烈輝開班 授課。一件件的雕塑及繪畫也從此陸續誕生。作品就在芝加哥的Palette & Chisel Gallery藝廊展出。

吳永吉這位同學, 我敬佩, 更以他為榮,他自已找到了快樂, 也給別人帶來了快樂, 不就是一位傑出的高醫人嗎?

125_吳永吉, 帶著一袋愛心走天涯42003年底,蔡烈輝(Jack Nicklaus的私人攝影師),許明彦,邱淑惠(建築師及陶藝家)及吳永吉四位成立畫會。由蕭素珠(先生是許明彦醫師M65)議,命名為“胡塗畫會”(www.whotoo.org)。

(The article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the KMUAAA 2014 Annual Conference Program, pp 36-38)

源自 吳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