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seems we can’t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Perhaps searching can help.

Popular Articles

  • 185. 早期台灣人在北美洲的壘球賽 / 呂俊廷 /2015/11

    November 20, 2015
    早期台灣人在北美洲的壘球賽 作者 呂俊廷 一、留學生負笈出國 台灣於1987年成嚴解除以前,在白色恐怖的陰影下,出入境簽證,由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獨攬大權,我行我素,惡名昭彰,出國好像是高官權貴之特權,對塵間凡人而言,是一件高不可攀之事,是爲眾所週知之事實。 六十年代,雖有短期的商務出國考察的簽證,或留學生簽證,但出入境的人數,還是很有限,後者的留學生與「福爾摩莎杯」壘球赛有關,是本書主要内容,兹簡述於後: 留學生出國深造的目的地,约可分三派: (一)留歐派 英國:以文理科爲主 德國:    法律學:因我國法律體系,屬大陸法,而德國居大陸法之龍頭,故學法律者趨往德國。    醫學:台灣的醫療制度沿襲德國的体制,即醫藥合一制度,日據時期經由日本導入沿用至今。 法國:留學生以專攻文理科者較多,藝術之都巴黎吸引不少留學生。 (二)留日派 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统治台灣達50年,留下了很多的體系。我們上一代長輩也受到日本教育,又有較近的地緣關係,加上同文同種的因素,是以赴日留學者眾多,馑次於留美,不管是醫科或文法科等其他各領域留學生,爲數可觀! (三)留美派 戰後,美軍顧問團進驻台灣,又美援普惠台灣的經濟、教育、文化、軍事、宗教等各層面,台灣急速的崇美,是以「留美」成爲新時髦,成爲留學生出國的第一目的地。當他們學成歸國,就職於髙層公私機搆,壟斷了就業市場,故有「鍍金」回來之美譽。留日者漸趨不受高層所聘,退而求其次,故有「鍍銀」之説,這就是早期的鍍金、鍍銀之由來! 在留美風潮中,又以美東之財經、文化大城,最受青睞,如:Boston、New York、Albany、Rochester、Syracuse及Ithaca等地擴大至Buffalo、Detroit、Ann Arbor、Chicago、St. Louis和Los Angeles,而遍及全國。 六十年代後期,留學生逐年增加,各地的台灣同鄉會也相繼成立,成爲留學生經常聚會的場所,可以説是留學生的大家庭。留學生剛到美國時,還習慣於台灣週休一日的作息,週休二日的週末,尤其是長週末,不知所事,課餘飯後,每逄佳節倍思親!但置身異地,舉目無親,更激起思鄉之情懷,爲舒緩離鄉背井之鄉愁,很自然的想起當年在台灣求學時,最熟悉的球類運動,以球會友(鄉親),熟悉的乒乓球與棒球,作爲消遣或娛樂,自然是最佳選擇。 二、忘不了的球 (一)乒乓球 乒乓球成本很低,只需要最基本的設備,如球桌、網、球拍即可,而且是單一球員,即可玩的球賽,反觀其他球賽,都需要團隊才可能比賽,如棒球最少需10個球員才能成軍。乒兵球因其簡單,所以很早就在留學生的圈子裡流行起來,在各大校園的體育館,只要有台灣留學生,都可以看到三、兩爲伍,在一起打球,這些情景是僅止於小型零星的相聚而已,雖有比賽,但未及時體制化,並無整體的組織,雖曾有世界台灣乒乓球賽盛行,但大家打完球就各自走人,從是逄場作戲,暫時的消遣而已!在加拿大多倫多台灣同鄉會,曾於1980年代舉行過乒乓球冠軍杯比賽,可惜此球賽僅只延續數年而已,近年來在熱心人仕及僑委會的場地贊助下,又開始有乒兵球賽了,但能延續多久?尚有待鄉親來愛護捧場。 (二)壘球 乒乓球有其好處,也有其壞處,泱泱大國的美國,乒乓球多半用做家庭的娛樂,未被重視發展,市場沒被發展起來。台湾留學生到美國後,看到美國人對棒球之瘋狂,身歷其境,使他們對棒球的濃厚興趣,遠勝於乒乓球,所以就在各大學打起棒球,首推Ann Arbor然後逐漸擴展East Lansing、Detroit、Syracuse等地的留學生,他們開始在大學校園内,揮棒擊球取樂,也就是説棒球經由早期的台灣留學生帶回到其發源地-美國,這是早期台灣人在北美的壘球賽-是福杯(F.C.)的起源。 三、福爾摩莎杯之淵源 (一)北美洲台灣壘球的第一棒 前述60年代留美風潮中,出了一位家喻户曉的杏壇聞人陳坤木教授。他在1955年畢業於台大電機1957年以魯氏獎學金進入哈佛大學,1960年取得博士學位後,開始任教於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
  • 616. Dean Chang 張怡仁

    September 19, 2015
  • 9. 楊秉彝的台美人社團影片集 Peter Yang’s Video files/2015/03

    March 17, 2015
  • 2. 王桂榮回憶錄一個台美人的移民奮鬥史/王桂榮/1999/01/Biography/傳記

    October 4, 2014
  • 6. 陳錦芳 Tsing-Fang Chen

    September 5, 2014

Random Articles

  • 481. 命運的玩笑 / 蔡淑媛 /11/2016

    November 14, 2016
    命運的玩笑 作者 蔡淑媛 1975年,我應聘在休士頓一所公立高中創設漢語課程(Mandarin Chinese as foreign language),先後執教32年之後於2007年退休。每一個學年的開始,我總會要求新來的學生回答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選修中文?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但其中總有幾個學生給我相同的回應:「父母逼我學,我不喜歡但沒辦法。」我告訴他們,有機會學習外國語言,定要盡力而為,尤其是生長在該種語言環境的學生(如家中長輩習慣用此種語言交談),更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不服氣,往往跟我嗆聲說:「我生在美國,又不去中國或台灣,學中文有什麼用?」為了安撫軍心,我會告訴他們我親身的經歷~一個名叫「命運的玩笑」的故事。 我讀初一那年,不幸遇到一個不知道如何教學的「英文老師」。開學第一天上課時,她先叫我們翻開課本,她自己把二十六個字母輕輕唸過一遍,然後就確定我們已經聽懂並能全盤發音。接下來她就I am a boy. You are a girl, 按照課文咿咿啊啊繼續讀下去。整整一個星期,我只看到她塗著深紅色口紅的嘴唇一張一合,不知道她唸的是「什麼碗糕」? 第一次月考成績單發下來,我得到不及格的「紅」字。以後發憤圖強,死背硬記,成績雖然大有進步,但是對於英文的排斥心理從此種下了根苗。初三畢業時,我們班上有不少人放棄攻讀高中,改讀師範學校,倒不全是因為家境貧寒,讀師範可以住校領公費,或者畢業後分發學校、工作有保障,而是因為產生了逃避學習英文的念頭,當年師範學校英文不是必修課。 我讀大學的年代,正逢上出國留學的狂潮。校園裡外流傳這樣一句話~「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拿到獎學金到美國留學,是一件光耀門楣的大事。我升上大四的時候,班上的同學絕大部分都忙著找教授寫推薦信,參加托福(TOEFL)考試,申請美國大學研究所。而我則「老神在在」,以事不關己的心情,盡情享受大學生活最後一年的快樂時光。 暮春三月,杜鵑花開遍校園。那天我正在椰林大道四處遛達,享受春花的殷勤時,遇到教「希臘神話」的教授。他是美國人,天主教神父。我們邊走邊談,他突然問我,別人都去找他寫推薦信,為什麼不見我的蹤影?我一向對希臘神話有偏愛,對這門功課特別用心,故而得到甚高的分數。他大概把我視作「孺子可教」的好學生,故有此一問。我笑著告訴他,我又不出國,要什麼推薦信?他聽完大為驚奇,開口又問我:「別人爭先恐後要出國,你怎麼不動心?」我說正因為大家都出國,總得有人留下來為自己的家鄉與社會做點事。他聽了非常感動,拍拍我的肩膀說:「對!對!妳說得很對。孩子,願上帝祝福妳。」 半個世紀過去了,但那幕與「希臘神話」教授的校園偶遇,以及當時的談話內容與上帝的祝福,甚至「傅鐘」鳴響時,在暖和的春風裡輕揚的聲韻,至今印象仍然十分深刻。除了他的超高體型與偏長的馬臉濃鬚,活生生林肯(Abraham Lincoln )總統再世,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只告訴他「半」個不想出國的理由。另一半的理由是,自從初一那年被英語老師嚇到,月考拿到生平第一個(且是唯一)的「紅字」以後,我的英文能力一直沒能真正進入佳境。為了考試,只把作業、講義死活照背。後來七彎八拐,竟然進入外國語文學系就讀,其實對於英文,一直都是「相看兩相厭,越學越心煩」。那時我已下定決心,大學一畢業,就與英文一刀兩斷,再無瓜葛。 我那時想到就立刻做到。六月中唱過驪歌,七月初就打包搬離女生宿舍返回高雄。九月開始在市郊一所初級中學教授中文(一般所謂「國語」)。閒暇之餘持續從事自己喜愛的文藝創作。接二連三的短篇小說與散文在報章、雜誌陸續發表,掙到了一份「年輕女作家」薄薄的虛名。 兩年過後結了婚,為人妻又為人母,以為歲月的長河從此就這樣平靜卻充實地流淌下去,直至生命的終了。那裡想得到呢?牽牽扯扯的人生遇合,把我拉扯到當初堅決不來的美洲大陸,一輩子還得與最不喜歡的英文糾纏不清,還得靠它出門打拼過生活。這番折磨,正好印證了一句千古名言~命運總愛跟人開玩笑。說是邪門也罷,不信還真不行。 我用自己的人生故事來激勵學生,用意在於提醒他們,對於將來「不要去那裡」、「不要做什麼工作」,「哪一種學科更重要」、「哪一科不重要」,結論不要下得太早,更不要未盡全力就排斥放棄。十六、七歲花樣年華,正該點燃求知的慾念,攤開學習的胸懷,接納吸收各種學識與多方技藝。往後的日子,不管風雪雨晴或人在何處,在成家立業的漫漫長路上,既使命運之神又想耍花招,與人開玩笑,也難有機可乘了。 (1977/2016修訂) 作者於椰林大道(台大) 九中教學(1964年) Source from Mrs. Tsay 11/2016 Posted [...]
  • 41. 0206 Southern Taiwan Earthquake 南台灣大地震救災募款

    February 10, 2016
  • Taiwanese American Cultural Society of the Capital District (紐約州首府區台美文化促進會)

    September 15, 2017
  • 175. 灣區台美人歷史系列2–八五憶往: 一位留美拓荒者, 服務臺美人社區之回顧

    September 8, 2021
  • Taiwanese Association of Rochester (TAR) 羅徹斯特台灣同鄉會

    November 9,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