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台灣人音樂會仙樂飄飄處處聞 / 林志信 /2015/10

台灣人音樂會仙樂飄飄處處聞

作者 林志信

今年可說是海外台灣人音樂界最豐收的季節,休士頓、溫哥畫、達拉斯、紐約及芝加哥等地都推出大型音樂會節目,爲海外台灣人社會帶來一連串的空前盛況。

台灣人過去雖曾召開過幾次地方性的音樂會, 但其規模較小,観衆人數亦不多,因此並未引起太大注意。直到南加州音樂界人士在一九八二年擧行第一届感恩節音樂會後,才眞正將台灣人音樂會的境界提升至另一個嶄新的階段。當時,共有三千餘名同鄉出席這項盛會,造成近年來台灣人社會罕見的髙朝,並充分表現台灣人在音樂界的雄厚貿力。次年,南加州再度舉辦第二次感恩節音樂會時盛況依舊,這更增加台灣人的信心,並帶給各地人士莫大鼓勵。

洛杉磯首開風氣

今年,洛杉磯雖未再擧行音樂會,但這兩年所播下的音樂種子已逐漸茁壯成長,並在各地開花結果終於促成北美五處大都市同時舉行台灣人音樂會的盛況。洛杉磯兩次音樂會可謂是推動台灣人音樂會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早在七十年代,在各地己有許多人為推動台灣人音樂而默默耕耘,他們利用各種場合舉行小型音樂演奏會及家庭音樂會,一方面培育、挖掘優秀的第二代子弟,另方面藉者音樂交流四處凝聚各地台灣人的實力,在這一種一點一滴長期開墾、累聚的艱苦奮鬥下,終爲今日台灣人音樂界的起飛發展孕育極爲良好的環境。

青少年交響樂團興起

早在一九七五年,旅居波士頓地區的音樂工作者范淸亮及柯玲玲等人,即集合當地廿餘名具有良好音樂基礎的青少年組成一支青少年交響樂團,利用毎個禮拜天勤加練習。這一交響樂團的最大特色是他們也練習演奏經過改編的台灣民謠,這種蘊含濃馥鄕土風味的特色,在當時可謂獨樹一幟。

1976年,該交響樂團在維吉尼亞舉行的美東夏令會上首次公開表演,演奏農村曲、補破網、雨夜花、桃花過渡等數首台灣民謠四重奏。—些家戶喩曉的傳統歌謠經改編演奏後別具風格,優雅纏綿的旋律激盪出一股揮之不去的懷鄉情緒,在會場造成極大轟動,尤其一曲《望你早歸》的小提琴獨奏更是風靡全場,使參加者留下深刻司憶。

這支青少年交響樂團在一炮而紅後,經常遠征各地演出,足跡遍及美東地區,贏得無數好評。後來因團員逐斬長大,四處分散就學,最後只好忍痛宣佈解散。

除波士頓地區人士自組青少年交響團外,陳敏庭在華府地區也成立另一支青少年交響樂團,並在一九七八年的世台會上演奏《台灣組曲》、《台灣民謠混成曲》,將雨夜花、望春風、丢丟銅等台灣民謠以交響樂方式編輯混成演奏,在會中也掀起極為熱烈的髙潮。此後,陳敏庭一直爲訓練第二代的音樂工作而奮鬥不懈。直到現在,在每年的美東夏令會上仍可看到陳敏庭帶領下的青少年交響樂團作公開演奏。

家庭音樂會饒富趣味

這種以青少年爲主幹的交響樂團在全美各地都曾先後出現,他們在台灣人音樂會的催生過程中扮演極重要的開拓角色,終促使台灣人音樂活動由小而大,由多定期變成定期,最後更從附帶演出性質提升到大規模正式演出的階段。另一種以先驅者姿態出現的小型音樂活動是饒富地方色彩的家庭音樂會,這種小型聚會在各地都曾先後出現過,其中以紐約地區較具規模,歴史也較悠久。

一九七五年,楊次雄、黃美幸、林哲雄、周賢益等音樂工作愛好者經過一番籌備後,終於推出紐約地區的第一次家庭音樂會。這種小型聚會産生的過程極爲偶然。當時,台灣人音樂家簡明彥正在茱莉亞學院就讀,幾名熱心同鄉爲使年輕的台灣人音樂家能和同鄉加強連繫,以音樂爲橋梁團結在一起,終促使這種別開生面的家庭音樂會於焉誕生。

此後,紐約地區幾乎每年都舉行家庭音樂會,輪流由各家庭主辦,使這種洋溢著親切氣氛的小型音樂聚會,透過“以音樂會友”的方式彼此連絡情誼,使各家庭間的距離更爲縮短。由於家庭音樂會經常擧辦,刺激了其他家庭對音樂的興趣,挺升當地同鄉對音樂的興趣,更使台灣人的文化力量更爲凝聚,也爲紐約地區舉行音樂會奠定良好遙礎。以今年紐約舉辦台灣人音樂會而言,籌備會成員多曾參加過上述的小型家庭音樂聚會,在駕輕就熟的情況下,對於音樂會的籌備過程裨益良多。

台灣人文化力量已見提升

從過去各地的小型音樂會進步到現在大規模的音樂會,顯示台灣人在音樂界的發展己向前邁進一大步。如何在現有基礎上繼續發揮,便台灣人音樂會能從地區性提升至國際性境界,實是今後台灣人在音樂界所應努力奮鬥的目標。

摘自 台灣公論報 第三二六期 198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