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seems we can’t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Perhaps searching can help.

Popular Articles

  • 185. 早期台灣人在北美洲的壘球賽 / 呂俊廷 /2015/11

    November 20, 2015
    早期台灣人在北美洲的壘球賽 作者 呂俊廷 一、留學生負笈出國 台灣於1987年成嚴解除以前,在白色恐怖的陰影下,出入境簽證,由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獨攬大權,我行我素,惡名昭彰,出國好像是高官權貴之特權,對塵間凡人而言,是一件高不可攀之事,是爲眾所週知之事實。 六十年代,雖有短期的商務出國考察的簽證,或留學生簽證,但出入境的人數,還是很有限,後者的留學生與「福爾摩莎杯」壘球赛有關,是本書主要内容,兹簡述於後: 留學生出國深造的目的地,约可分三派: (一)留歐派 英國:以文理科爲主 德國:    法律學:因我國法律體系,屬大陸法,而德國居大陸法之龍頭,故學法律者趨往德國。    醫學:台灣的醫療制度沿襲德國的体制,即醫藥合一制度,日據時期經由日本導入沿用至今。 法國:留學生以專攻文理科者較多,藝術之都巴黎吸引不少留學生。 (二)留日派 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统治台灣達50年,留下了很多的體系。我們上一代長輩也受到日本教育,又有較近的地緣關係,加上同文同種的因素,是以赴日留學者眾多,馑次於留美,不管是醫科或文法科等其他各領域留學生,爲數可觀! (三)留美派 戰後,美軍顧問團進驻台灣,又美援普惠台灣的經濟、教育、文化、軍事、宗教等各層面,台灣急速的崇美,是以「留美」成爲新時髦,成爲留學生出國的第一目的地。當他們學成歸國,就職於髙層公私機搆,壟斷了就業市場,故有「鍍金」回來之美譽。留日者漸趨不受高層所聘,退而求其次,故有「鍍銀」之説,這就是早期的鍍金、鍍銀之由來! 在留美風潮中,又以美東之財經、文化大城,最受青睞,如:Boston、New York、Albany、Rochester、Syracuse及Ithaca等地擴大至Buffalo、Detroit、Ann Arbor、Chicago、St. Louis和Los Angeles,而遍及全國。 六十年代後期,留學生逐年增加,各地的台灣同鄉會也相繼成立,成爲留學生經常聚會的場所,可以説是留學生的大家庭。留學生剛到美國時,還習慣於台灣週休一日的作息,週休二日的週末,尤其是長週末,不知所事,課餘飯後,每逄佳節倍思親!但置身異地,舉目無親,更激起思鄉之情懷,爲舒緩離鄉背井之鄉愁,很自然的想起當年在台灣求學時,最熟悉的球類運動,以球會友(鄉親),熟悉的乒乓球與棒球,作爲消遣或娛樂,自然是最佳選擇。 二、忘不了的球 (一)乒乓球 乒乓球成本很低,只需要最基本的設備,如球桌、網、球拍即可,而且是單一球員,即可玩的球賽,反觀其他球賽,都需要團隊才可能比賽,如棒球最少需10個球員才能成軍。乒兵球因其簡單,所以很早就在留學生的圈子裡流行起來,在各大校園的體育館,只要有台灣留學生,都可以看到三、兩爲伍,在一起打球,這些情景是僅止於小型零星的相聚而已,雖有比賽,但未及時體制化,並無整體的組織,雖曾有世界台灣乒乓球賽盛行,但大家打完球就各自走人,從是逄場作戲,暫時的消遣而已!在加拿大多倫多台灣同鄉會,曾於1980年代舉行過乒乓球冠軍杯比賽,可惜此球賽僅只延續數年而已,近年來在熱心人仕及僑委會的場地贊助下,又開始有乒兵球賽了,但能延續多久?尚有待鄉親來愛護捧場。 (二)壘球 乒乓球有其好處,也有其壞處,泱泱大國的美國,乒乓球多半用做家庭的娛樂,未被重視發展,市場沒被發展起來。台湾留學生到美國後,看到美國人對棒球之瘋狂,身歷其境,使他們對棒球的濃厚興趣,遠勝於乒乓球,所以就在各大學打起棒球,首推Ann Arbor然後逐漸擴展East Lansing、Detroit、Syracuse等地的留學生,他們開始在大學校園内,揮棒擊球取樂,也就是説棒球經由早期的台灣留學生帶回到其發源地-美國,這是早期台灣人在北美的壘球賽-是福杯(F.C.)的起源。 三、福爾摩莎杯之淵源 (一)北美洲台灣壘球的第一棒 前述60年代留美風潮中,出了一位家喻户曉的杏壇聞人陳坤木教授。他在1955年畢業於台大電機1957年以魯氏獎學金進入哈佛大學,1960年取得博士學位後,開始任教於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
  • 616. Dean Chang 張怡仁

    September 19, 2015
  • 9. 楊秉彝的台美人社團影片集 Peter Yang’s Video files/2015/03

    March 17, 2015
  • 2. 王桂榮回憶錄一個台美人的移民奮鬥史/王桂榮/1999/01/Biography/傳記

    October 4, 2014
  • 6. 陳錦芳 Tsing-Fang Chen

    September 5, 2014

Random Articles

  • 22. Hurricane Irma landed in Florida and resulted the Greatest People Escape in American History (美國史上最大的逃命潮) on 9/10/2017

    October 9, 2017
    美國史上最大的逃命潮 作者 吳明美 九月十日,厄爾瑪(Irma)颶風嚴重襲擊佛羅里達州。當最強烈的五級颶風Irma即將橫掃整個佛州的警報一出,除了臨海居民被強迫疏散外,佛州州長 Scott鄭重告訴居民:所有州民應該準備撤離佛州。頓時人心惶惶,有如面臨世界末日,因而造成美國史上最大的逃命潮。六百五十萬人撤離住家,急促逃生。在平時正常情況下, 從南佛州往北開車須十小時,才能開出佛州這個長半島。此次逃命潮,四、五天內,六百五十萬人同時逃生,交通擁擠不堪,到處一片慌亂,可想而知。 佛州因地理位置,而成了暴風颶風之最愛。每年六月至十一月的暴風季節,氣象報告不斷地有暴風颶風警報。然而,近二十年來,接二連三地轉向,使居民少受颶風侵襲,自然而然地對暴風颶風警告掉以輕心。 起先氣象預測:最強烈的五級颶風Irma,將由加勒比海往西吹,未到佛州附近時,就轉向北,避開佛州,吹向海洋。因此,我們都老神在在。不料,九月三日晚上,Irma來襲的一星期前,開始報導Irma將不轉北,先登陸於邁阿密,再向北直衝整個佛州半島。這一驚,非同小可。居於邁阿密的我們,隔天早晨到各家商店都買不到瓶裝水與電池。看到有些人買了滿滿堆得高高的一大購貨車的瓶裝水,似乎不顧他人死活。有兩個人因搶購瓶裝水而打架,被警察上手拷帶走。後來店家規定排隊,每人只限購兩加侖水。州長呼籲大家勿心慌,儲存自來水就可安心喝。 九月六日,海岸邊的居民開始被強迫疏散到庇護所(Shelters)。佛州東南部大多數內路的大、中、小學校都開放為庇護所。疏散車輛排長龍,許多來自佛州最南端的Key West 和The Keys。車輛移動速度慢,但還算有序不亂。因為Irma將直衝登陸於邁阿密, 州長告訴居民,人人應該準備撤離佛州。雖然大多數的佛州居民對於強風豪雨早已千錘百鍊,但是彼時幾乎人人如臨大敵,驚惶失色,急於逃離佛州。高速公路旁的汽油站排長龍,有些人卻買不到汽油,沿途也買不到熱食。有些人在路旁車內睡覺,有些人在公路上寸步難移,汽油耗盡了,就棄車而逃(如何逃?)。公路上有不少被遺棄的車輛,阻礙交通,造成了全面性的交通阻塞。人慌車亂,在日頭炎炎,暑氣逼人的情況下, 更讓人身心交瘁。 25年前,最強烈的五級颶風安格魯(Andrew),直衝邁阿密。佛州居民至今仍談風色變,心有餘悸,加上最近德州的哈維(Harvey) 颶風,以洪水蹂躪居民。人們的記憶猶新,使得佛州居民對Irma之來臨,驚恐萬分,有如世界末日之降臨。我們的房屋距海岸六哩,居較安全高處,免於高衝浪的威脅,而且房屋的防風設備很可靠, 因此,我們就決定不加入那痛苦的疏散逃生行列,也許可讓位給更須要的人。 Irma終於逐漸西移,改在佛州西岸的Naples登陸,且降為三級。邁阿密雖然免於先前預測的五級颶風之直接侵襲,然而,與颶風中心Naples僅隔100哩,而颶風半徑是175哩,因此,邁阿密仍被罩於一級颶風之內。Irma 折騰摧殘了約12小時之久,才姍姍離去。許多大樹連根拔起或攔腰折斷,壓斷電桿電線,造成全面性大停電,僅少數裝地下電線的區域能幸免於難。 很多區域停電十餘日,也有長達兩週之久。僅是一級颶風,就如此不堪一擊。佛州電力公司既然每次颶風襲擊後,都要花費鉅額來修理收拾殘局,何不用那筆錢來裝地下電線呢? 預防勝於修補,也讓人們少受苦難而能安居樂業。 2005年,颶風Rita 撲向德州休士頓,當時有二百五十萬人疏散。其中有一輛載著老人的大型巴士著火,燒死了24人,造成了全面性的交通阻塞。那次大疏散,有百餘人喪生。有鑒於此,最近哈維颶風襲擊德州,州長要居民一動不如一靜,不要疏散,守護家園。德州州長與佛州州長,兩人對付颶風的策略,大相迥異。 此次颶風來襲,我們都幸運平安,損失不大。天災處處有: 風災、水災、旱災、震災、暴風雪和土石流等, 似乎無一處可免天災。有些人認為佛州風災頻繁,應早日遷離。但是,想一想:佛州的冬季如春,人人宛如生活於人間天堂。還有,那享譽國際,使遊客趨之若鶩的如詩如畫的海灘,使我們在邁阿密,一住就44年,實在捨不得遷移他處。 既然喜住佛州,人人都應該做好防風防水的準備。尤其是斷電斷水的情況下,能維生存活的必需品,在每年暴風季節來臨前,就應該準備齊全,可免去屆時慌亂一團。政府也須改善政策,切勿只催促居民撤離,而無適當的政策給予居民有效的協助與保護。庇護所的效率欠佳,有些人在大熱天排隊半天,才被告知客滿而拒於門外。 各學校在全縣約95%恢復電力後, 第二天就開學。所有疏散的難民,必須全部離開庇護所(學校)。有些難民的家園破碎,無家可歸而餐風宿露,令人非常同情。 又政府應該在颶風來臨前,就供給充足的汽油,必要時由外州運入,可避免此次的悲劇: 一養老院因無汽油運作發電機,而於颶風襲擊停電兩天內,就熱死了八人。老弱殘病者較虛弱,能運作空調的發電機與汽油乃是必需品。撤離疏散也須大量汽油,也許可安排公共交通,集體井然有序地疏散。這一切都有待改善,居民與政府合作,共同對付天災。避免重蹈覆轍,切勿再來一次美國史上最大而慌亂的逃命潮。人定勝天,盼能如願。   Posted in 10/2017
  • 2215. Peter Yang 楊秉彝

    October 23, 2019
  • North America Chang Hua Association 北美彰化同鄉會

    February 15, 2015
  • 250. Samuel Lin 林雲郎 / 2015/02

    February 2, 2015
  • 1072. 符號‧跨域‧廖修平 / 廖新田 / 11/2016/Biography/傳記

    February 21,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