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 現在音樂大師江文也 / 林衡哲 /1984/03/Biography/傳記

現在音樂大師江文也

作者 林衡哲

902_現在音樂大師江文也 - 0001 902_現在音樂大師江文也 - 0002 902_現在音樂大師江文也 - 0003 902_現在音樂大師江文也 - 0004 902_現在音樂大師江文也 - 0005

西洋近代音樂之父巴哈,生於十七世紀末葉,在十八世紀中葉去世,他去世後默默無聞,直至十九世紀中葉才被孟德爾頌與蕭邦發現,整整經過了一百年,西洋人才發現了巴哈音樂的偉大,而巴哈音樂的眞正、完全的復興發生在廿世紀,廿世紀的演奏大師卡薩爾斯以大提琴、史懷哲以管風琴、蘭多夫斯卡以巴哈時代的大鍵琴、塞可維亞以吉他、布索尼以鋼琴,共同努力使巴哈的音樂在廿世紀的西方樂壇上復活,一個音樂家去世了二百年,他的音樂才完全復活,這是西方音樂史上的一段奇蹟,把這一段奇蹟的歷史紀錄下來,無疑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江文也這位現代東方樂壇的音樂大師,在廿世紀初期出生於台灣淡水,在一九三〇年代以「台灣舞曲」成名於國際樂壇,在一九四〇年代成爲日本樂壇的作曲界明星,一九三八年爲了到東方文化的原鄕——北平,追尋文化回歸,他到北平師範大學任敎,不久他又成爲大陸樂壇的民族樂派底先驅。一九五七年,在反右運動中,這位純眞的台灣藝術家,不幸被捲入政治的風暴中,從此他在大陸、台灣、日本樂壇上失蹤了將近二十五年,這位才華橫溢、多才多藝的台灣人底蕭邦,當年以雄姿英發的姿態,滿懷著熱情與理想進入大陸樂壇,但是經過了漫長的無情的政治迫害,當他的音樂於一九八一年在海外復活時,他已經成了奄奄一息的老人了。一九八一年無疑是江文也音樂的復活年,三位在美國的江文也底音樂知音,彷彿心電感應似的,經由不同的途徑,在短短一個月內,同時發表了三篇震撼台灣樂壇的文章:張己任的「才高命舛的作曲家」首先在台灣的中國時報推出,二週後謝里法的「故土的呼喚——記臥病北平的台灣鄕土音樂家江文也」被積壓三個月之後,終於在台灣的聯合報刊出,接著韓國鐄的「江文也的生平與作品」也在台灣文藝革新號第十九期登出,這三篇文章奠定了江文也音樂復興的基礎。張己任在台灣時是專業指揮家,來美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念音樂博士時,因住在齊爾品夫人家,才有機會認識了江文也音樂的偉大:謝里法本來是純藝術家,但因創作台灣現代美術史上的經典名著:「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時,因硏究了郭柏川,而認識郭柏川在北平時代的患難之交:江文也。透過鄕情的呼喚,他終於使江文也變成了台灣文藝界的「出土人物」;韓國鐄是繼五四時代的王光祈之後,最傑出的音樂學者,曾獲西北大學音樂博士,目前任敎於北伊大,我個人特別感激二十多年前他在台灣復興電台主持古典音樂欣賞節目時,所給我的音樂啓蒙,使我終身喜愛音樂,並結交了一些音樂知己。十多年前我與楊牧兄主編新潮叢書時,很榮幸地有機會出版他的音樂論文集。韓國鐄先生雖然生於福建,但對台灣却充滿了濃厚的鄕土情懷,他的發現江文也,部份是基於學術良心,部份是基於鄕土的情愫,因爲他的文章極具學術的權威性,在台灣樂壇有廣大的讀者群,所以他那篇一萬多字的洋洋大著「江文也的生平與作品」,強有力地爲「江文也的音樂復興」豎立了一塊里程碑。

對韓國鐄、張己任、謝里法而言,江文也的發現,彷彿是發現了一片音樂的新大陸,但是對郭芝苑、廖興彰而言,這片新大陸,早在四十多年前就被他們發現了,他們在東京留學時代,經常懷著朝聖的心情,去聆賞江文也的作品發表會,那是他們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刻,但是由於政治上的禁忌,他們都不敢介紹江文也給台灣樂壇,直到看到謝里法的文章在聯合報刊出後,郭芝苑才獲得了徹底的心靈的解放,把他的三篇舊著重新整理在「音樂生活」月刊上,發表了二萬字的「中國現代民族音樂的先驅者——江文也」,此文提供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把江文也當年在日本樂壇的黃金時代重現在讀者面前,這是一篇充滿了感情與音樂史料的創作,對江文也的代表作也有詳細的介紹。

江文也自從淪入政治地獄後,差不多有三十年之久,沒有人演出他的作品,連他自己的子女都沒有聽過爸爸江文也的音樂,使江文也的音樂重新在美國、香港、台灣獲得演出的機會,居功厥偉的無疑是張己任,海外的第一場江文也作品發表會是在張己任的家裡擧行,接著他又到香港指揮泛亞交響樂團,演出江文也的成名作「台灣舞曲」,極獲好評,去年他又返台指揮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演出「台灣舞曲」,有關這些演奏會的報導,可以看謝里法的「記紐約江文也作曲發表會」、張己任的「香港指揮手記」及劉美蓮的「出土的台灣舞曲」。

廖興彰先生是一位誠懇篤實的學者,他在台灣音樂界默默地作育英才,他是江文也音樂永遠的懷念者,他把四十多年前在日本聽江文也作品演奏會的節目單至今還保存著,在「音樂與音響」第九十九期,他譯出了與江文也同時代的日本作曲家早坂文雄論江文也的文章,他自己也替韓國鐄的江文也作品表做更完整的補充。

楊肇嘉與林獻堂一樣是大地主出身的富豪,有濃厚的民族意識,本身也頗有藝術涵養,一九三四年的「鄕土訪問音樂團」就是由他率領返台,他對台灣藝術家的提拔不遺餘力,其中以江文也最令他難忘,他之於江文也,猶如伯樂之於千里馬,他的「台灣音樂史話」,事實上就是「江文也音樂史話」,他曾在北平江文也家裡聆賞江文也的「孔廟大成樂章」,從早聽到晚,令他感動不已,他不愧是江文也的音樂知己及提拔者,如果楊肇嘉還活著,並擁有目前王永慶的財力,相信他會接受我的建議擧辦「江文也國際音樂大賽」,而與俄國的「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分庭抗禮,在這一輩的大富豪中,我們再也找不出像日據時代的楊肇嘉與林獻堂那麼具有文化修養的人。

在此文集中有三位音樂家曾受敎於江文也,他們是史惟亮、鄧昌國、郭廸揚。史惟亮是江文也念念不忘的得意門生,他是大陸出生的台灣音樂家中,最有思想深度與熱心於台灣民歌底採集者,原來這些都是受江文也的影響,在他的心目中,江文也是他一生所碰到的最優秀最博學的作曲敎授:鄧昌國似乎對當年江文也家裡的蛋糕念念不忘,希望他也能像張己任一樣熱心地加入推動江文也的音樂復興底行列。從郭廸揚的文章,我們知道受政治迫害後的江文也,是多麼的謙遜與可憐,他從作曲敎授變成圖書館員,必須靠賣他所收藏的寶貴樂譜渡日,在西洋音樂史上雖然也有一些窮音樂家,但像他這麼可憐的,我還沒有看到過。

一九七八年江文也在創作他的「未完成交響曲」——阿里山的歌聲時,突患腦血栓症而變成奄奄一息,香港的周凡夫先生、荷蘭的文光女士、美國的羅慧美小姐,都是親自見過晚年的江文也者,他們都分別寫出了一篇充滿感情的印象記。周凡夫是極有正義感的香港樂評家,他最近又爲江文也寫了一篇仗義執言的文章:「還江文也應有的歷史地位」,發表於台灣的自立晚報,及香港的中報月刊,可惜來不及收入文集中;文光女士的先生雖然是荷蘭人,但她對江文也的關懷,仍是發出內心的眞誠;羅慧美女士可能是最後一位見到江文也的台灣鄕親,她雖不是學音樂,但經過這次永難忘懷的探望,她對江文也的音樂已經有了一種特殊的感情。

從江文也本身的創作:「寫於『聖詠作曲集』完成後」,我們瞭解了江文也從國際主義者變成民族樂派的心路歷程,以及他爲什麼會寫出動人的、神聖的、崇高底宗敎音樂的原因,這篇文章也是由張己任介紹補述。

「傳統外的獨白」,是李敖心目中的靑年才俊黃怡,訪問指揮家張己任漫談江文也的作品,在此文中張己任以專家的口吻斷言,江文也的交響樂海峽兩岸無人能及,我個人雖非專家,但也深有同感。

據說年輕時代的江文也對女性極具魅力,是否如此,可以從一九三四年與江文也一起參加「鄕土訪問音樂團」的高慈美敎授底訪問中獲得印證。

師大音樂系畢業的劉美蓮女士,是目前在台灣最熱心地爲江文也的樂譜出版事奔走的知音,可惜其他的音樂界人士並不像她那麼熱心,否則江文也的樂譜大槪早就在台灣出版了,江文也的樂譜應該在他心愛的故鄕出版才有意義,希望台灣音樂界所有江文也的知音能聯合起來,分工合作,把江文也目前所能找到的五百頁樂譜,早日出版,這將是我們這一代留給後代的最珍貴的民族音樂的文化遺產,這也是江文也音樂復興的最重要的奠基工作。劉美蓮在「江文也的震撼」一文中記敍了三年來台灣音樂界有關江文也的音樂活動。

李敖在現代台灣思想界的地位,猶如十八世紀時,伏爾泰在法國思想界的地位,波蘭的蕭邦在去世前看的最後一本書便是伏爾泰的「哲學辭典」,李敖之所以爲台灣的蕭邦——江文也寫打抱不平的文章,是因爲江文也與李敖同時入選一九八三年台美基金會的人文獎,而引起了他對江文也的注意與同情,他先請黃怡介紹江文也受政治迫害的經過,再總結江文也之所以無法完全發展他的天賦才華,完全是受政治的限制,政治對藝術的干預愈少,對文藝的發展愈有利,李敖此文頗受音樂界人士的喜愛,但是謝里法所寫的同一性質的「斷層下的老藤——我所找到的江文也」雖引發無數讀者的熱淚及廣大文藝界的共鳴,但却引起不少音樂界人士的誤解,以及海內外統一派人士的鳴鼓而攻之。謝里法是近三十年來,台灣所產生的最優秀的藝術評論家及藝術史專家,近年來他發掘了無數被遺忘了的台灣文化史上的歷史人物,並以他精彩的文筆使他們在台灣人的心目中復活,黃土水、劉錦堂、張秋海諸人都是他發掘出來的,但是他用力最深的不是以上這些畫家而是音樂家的江文也,江文也受中共迫害,當然與他是台灣人的身份有部份關係,大陸音樂家馬思聰雖也受迫害,但時間上晚了九年,而且有周恩來救他出來海外,江文也就不可能有這種幸運。在二次大戰期間遭受納粹迫害的猶太人,他們很容易瞭解什麼是「猶太人的原罪」,但是在溫室長大的現在底美國猶太特權階級的年輕一輩,他們可能不太瞭解什麼是「猶太人的原罪」,同樣的謝里法所謂的「台灣人的原罪」,對那些在大戰期間及戰後動亂時,在大陸與台灣受過迫害的台灣人,以及那些精硏台灣歷史的學者,他們很容易與謝里法產生共鳴;但是在溫室長大的台灣年輕一輩的音樂界人士,可能很難體會「台灣人的原罪」底意義。此文最大的副作用是,使大家在「台灣人的原罪」上大作文章,而忘記了江文也偉大的音樂作品,統一派人士也跟廿五年前的中共一樣,因爲江文也作了一首被日帝改編的「大東亞進行曲」,就否定了江文也所有其他的不朽作品,西方人從不因爲貝多芬做了一首三流的「威靈頓勝利進行曲」,而否定貝多芬其他作品的偉大性。

我在十年前,從許常惠先生口中第一次聽到江文也的名字,但是眞正瞭解江文也還是三年前韓國鐄、謝里法所發表的那些文章,一九八二年感恩節音樂會第一次聽到他的二首作品:「台灣舞曲」與「鋼琴三舞曲」,我幾乎是「一聽鍾情」,馬上就投入江文也的音樂世界。雖然明知江文也的病,不是任何現代醫藥所能挽救,但爲了表示海外鄕親對他的關懷,我也寄過一些藥給他,但因大陸海關打稅過重而退回來。

最近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一篇「江文也在現代音樂史上的地位」,主要是爲此書做個總結,並分別探討江文也在現代日本、中國與台灣音樂史上的地位,此文本來應該由音樂專家執筆,所幸韓國鑌、郭芝苑、張己任給我提供了不少專業性資料,使我能順利完成此文,特別在此感謝他們。此書的出版有賴無數江文也知音的提供資料,及許多熱心的台灣出版社同仁的經濟上的支持,才能順利出版,希望透過此書的出版,有助於江文也的音樂復興並奠定他在現代音樂史上的地位。我深信江文也音樂的復活,將會像西洋音樂史上巴哈音樂的復活,一樣地產生深遠而恒久的影響。

Posted in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