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松:行醫救人 一心為臺灣
林榮松醫生仁心仁術行醫救人,一心為臺灣。(袁玫/大紀元)
【大紀元2021年08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林榮松醫師來美行醫數十年,當2020年武漢肺炎(COVID-19)在美國情況嚴峻、病患激增時,他說,醫院的第一線麻醉醫師和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身心備受壓力下,沒有猶豫,只想「救人、救人」。
林榮松醫師於臺灣高雄醫學院畢業,服兩年兵役後擔任住院醫生,對臺灣醫療體制非常清楚;1980年來美,他在南加數家醫院服務。
臺灣醫生行業吃香
林榮松醫師說:「臺灣因歷史原因,日本統治時代不喜歡臺灣人學政治,但對學醫、學經濟的學生就不會那麼忌諱;並且在當時,大家都對醫生有良好的印象,非常尊重,稱醫生為『先生』。因此,在那個時候去學醫的學生程度都非常的高。」
這種習慣在臺灣一直被留傳下來。如果家裡祖父、父親當醫生,下一代的孩子也喜歡學醫。林榮松的父親和叔叔都是濟世救人的醫生,他的姐妹、子女及晚輩也有很多人行醫。
他說:「現今臺灣因有醫療健保,醫療型態雖有些改變,但大學聯考要進入醫學院,分數要求仍是最高。在臺灣醫生行業雖不如過去那麼好,仍是很吃香。」
臺美人在美行醫
林榮松醫生說,在他這一代,他來美國算晚。「因為60年代越戰期間,美國醫學院畢業生需要到戰場服務,因而美國欠缺許多醫生。當時臺灣醫學院畢業證書是被美國承認的,所以,由臺灣來美國的學生不需再修學分,只要考試成績夠就可以接受訓練在美當醫生。」這期間臺灣畢業生來美的非常多,依照北美洲臺灣人醫師協會估計就有3千多人,1980年後,來的就少了。
當時,在美國當醫生是很好的受人尊重的工作,因此,有些臺灣來的學理工程度高的留學生,他們也鼓勵子女學醫。他估計,現在臺美人第二代在美國當醫生起碼約一萬人。然而,現在要在美國申請醫學院是非常困難,競爭厲害。他建議:「有意從醫,在學校成績要好;積極參與志工工作;準備完善在面試能有好的表現,讓面試官體認是成為醫生的最佳人選。」
疫情期間一線救人
「疫情嚴重期間,他和同儕在一線救人,身體對疫情沒有抵抗力,完全靠自己本身的免疫力。因此,是生是死難以預測,內心確實甚為惶恐。」他說:「疫情期間防疫醫療資源幾乎崩潰,病房一半以上為病患,急診室也改為加護病房,逝去病人多,太平間都滿了。」
當時病患多為年齡大的,現在多為年輕病患,且這一個月人數有增多趨勢。他分析:「疫情嚴重病患增多,乃因Delta變異毒株傳染性強,傳染力比Alpha高;再者年輕人自認身體好,面對強悍的Delta ,選擇不注射疫苗,相對染病住院的就增加。」
關心臺灣前途
林榮松曾數次前往日內瓦呼籲臺灣加入國際衛生組織、十數次參與國際義診協助臺灣人道外交等等。他表示:「因關心臺灣前途,而參與一些活動。即使當醫生,在自己崗位盡心盡力,認為有價值的事情認真去做,同時也可以為民眾、社會和國家做出很多奉獻。」
他舉例說,如擔任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的陳時中對臺灣的防疫貢獻良多,救了那麼多人。
臺灣疫情8月25日再次本土零病例,林榮松表示,相較中共「不尊重人權、封城」等的處理方法並沒有真正防疫,反使經濟和企業陷入困境,而陳時中的處理方式令他非常敬佩。他說,陳時中的「全面提升對入境旅客檢疫措施,對境外移入旅客控制嚴格,禁止旅客親友前往接機、兩週住進單獨的防疫旅館、兩週期間及隔離完做PCR檢測」,為的就是臺灣能全面防止疫情擴散。至於,未來臺灣是否對海外旅客鬆綁,他認為「會端視疫苗注射的普及率及國外疫情的情況而定」。
在疫苗方面,他表示,臺灣採購疫苗困難重重,苦不堪言,臺灣要發展自己的疫苗是必走之路。國產高端疫苗雖然要在臺灣做第三期檢測目前沒有條件,而高端在第二期其安全性已被確定,保護力也有科學證據,產生的抗體是AZ的好幾倍,有很大的合理性。反觀,中共科興疫苗只有百分之五十的保護力,然而,在臺灣有很多人反對高端,是沒有道理的。
他指出,臺灣使用次蛋白成分做出的B型肝炎、子宮頸癌疫苗是很成熟的技術,同時高端在技術方面得到美國的協助,因此,無須質疑。他說,蔡英文總統、賴清德副總統都打高端是很好的示範,支持國產,對國人表示國產疫苗有科學證明,但最好兩人注射時間能相隔一個月,到底是國家元首要審慎之。
至於有人說總統打疫苗後要檢驗是否有抗體,林醫生說那麼多人打了高端,為何只要總統檢驗?這就成議題政治化了,且會造成社會不安。
林醫生日前曾坐巴士出遊,他表示,民眾悶了很久都想出去走走,他以醫生身分建議,雖然美國開放,出遊旅行防疫措施不能少。「全程戴口罩、在餐廳安排與其他旅客分開進食、儘量避免到人多處、更改室內活動為觀賞大自然的室外活動。」
Source from: 大紀元時報
Posted on 09/0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