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的留學生活/劉兆民/2015/01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的留學生活

                                         作者 劉兆民 (Chao-Min Liu)

  1. 學生公寓的生活

 

1963年9月2日我離開台北經由東京到美國開始我的留學生活,我到美國的第一站是夏威夷,再飛 Los Angeles。同日轉機飛到舊金山。同學賴明堂兄應時到機場接機,解除了我初到異國的憂慮。賴兄早我出國,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念書,為人慷慨又好客。我出國之前因為旅費不足寫信向他借貸200美金,他竟然只用平常的信封,不用掛號信寄來兩張100元美金的現金並答應到機場接我。我收到他寄來的錢時,頭一次看到一百美元的現鈔,驚喜的同時也出了一把冷汗。當時,出入台灣的郵件常常被抽檢、沒收,這一大把現金換成台幣等於我一年的生活費,它居然沒被查扣遺失!

我下飛機當天賴兄就帶我參觀UC Berkeley Campus,遊Chinatown又到Downtown各地景點觀光,傍晚我們回到他的公寓,晚餐一人吃了半隻烤雞,我也第一次吃到新鲜綠色葡萄。當晚在頼兄家過夜時,因為過於興奮,加上飛行時差,整晚在床上回想一年多來準備離開台灣的種種過程,歷歷在目,一時百感交集,無法入睡,只好瞪眼看著天花板度過了我到新世界(New World)的第一晚。

到了第二天大清早我實在太疲倦了,加上舊金山的涼爽天氣我終於呼呼入睡,醒來時已過了中午。當日傍晚,賴兄送我到Grey hound  Bus站,繼續我前往目的地 Madison, Wisconsin的行程。我的運氣真不錯,剛好在Bus站碰到也要到Madison留學的黃中平學長。黃兄在台大高我四個年級,並在預官服役時當翻譯官,英語聽講自如,我能夠和他同行等於有人護駕,真是謝天謝地。從舊金山到Madison要經過美國中西部七個州界,坐車旅行才真的體驗到美國的地大物博。我們在Bus車上過了三天三夜後安抵Madison。

 

 1.1 和黑人共居

我到Madison時,大學的外國學生輔導處派了一位當地學生到車站接我,他用他的車子搬行李帶我到校區。為了省錢,我並沒有向學校申請住舍而委託了己在UW的楊紹明兄幫我在校園附近一民家租了房子。這坐落在 North Mills St.的房子離我的生物化學研究室只有五分鐘的走路距離,而且租金便宜,每個月35美元(學校按排的住房常常要50到60元的租金),既省錢又方便,真是感謝楊兄的幫忙。

我的房東是一位獨居的老婦人,我搬進房子時,她告訴我我是她的第二個房客,  另一房間已有人租了,我們可以共用廚房和洗澡間。

我來美國之前以為在美國家庭租房就能夠和當地人一起學習美式生活,好增強我的英語口語的能力。沒有想到我的房東是個獨居老人,而且搬入後我幾乎沒機會和她見面,更談不上交談,這實在讓我非常失望。

搬入後的第二天下午,當我正在安置行李整理房間時,突然有人敲門,打開一看竟是一個黑人,嚇了我一大跳!原來他就是我隔壁的房客。我心想:剛到白人的世界怎麼這樣倒楣,居然來和黑人居住!尤其是我第一次和有色人種面對面,更顯得很不自在。他大概意會到我的心思,馬上告訴我他不是美國本地人,而是非洲Nigeria來UW學社會科學的留學生。他的皮膚黑得發亮,長得沒有美國在地的非裔黑人那般粗大;從他的舉止談吐,可以想像他可能是官方派來的留學生,看起來也很友善,讓我放了心。

開學後,我忙於功課、上實驗室,只有晚上回來時偶爾會在廚房碰到我的房友(housemate)。有一天我提早回家,看到他已在吃晚餐,驚訝於他不使用刀叉,而是用他的手直接抓着吃。我少見多怪,告訴他我可以借他餐具。他看我拿了一雙筷子,張開他粉紅色的大口露出雪白的牙齒搖頭大笑地說,他不會用這樣的東西,還是用手指方便,並示範他們如何用手進食。他用右手的大拇指、食指以及中指熟練地把在盤上的Mashed potatoes,捏成一小團一小團送到他的口中 ,非常乾淨利落,吃完後的盤子有如剛洗過的乾淨。我後來才知道除了非洲,大部分中東回教國家的人也多用手指吃飯。

University of Wisconsin(UW), Madison是個大學校,來這裡的外國留學生,尤其是研究生就有好幾千以上,但黑人學生少之又少。留學生們少有車子,為了上下課方便,大都在校區附近租宿。剛到來的留學生在異國他鄉還很難適應,大多數都會找同國同鄕來的留學生共同租房住在一起,彼此好做伴。我初到白人世界竟然和非洲黑人一起住宿,這可以說是例外。其實,我到美國的第一個學期功課忙的不可開交,生活緊張,早出晚歸,除了睡覺,待在公寓的時間少之又少,所以很少見到我的室友;但那時我既沒有時間,又無語言能力和別人交流,是否與黑人或白人住在一起,實在都沒有差別。

 

1.2 「人民公社」  : 國際學生公寓

新學期過了大半後,有一天我在校園碰到好久沒見面的黃中平兄。他說他住在一個美國學生創立的學生Co-op,除了本地學生外也允許外國留學生當會員入居,現在剛好有個空位問我有沒興趣。我不介意和非洲來的留學生相處,但總覺得來美留學不和本地學生住在一起就沒有到美國留學的感受;有了能夠和本地學生共同住宿的機會正是我期望的,因此毫不猶豫答應馬上加入。正好那時已近月底,我又沒和房東簽租約,搬家不成問題;可憐的房東太太她聽我不再續租一頭愁眉苦臉,學期已過了大半臨時要出租空房可真的不容易。搬家那天,我的非洲室友不在家,我突然間退租沒說聲再見就走了,心裡覺得很過意不去,爾後回去找他時卻再也沒見到他。

我的新居坐落在 203 North Mills St. (和 Spring St. 交界處),是一棟非常老舊的三樓木房子。除了客廳、兩間廚房、兩間浴室,共有八個睡房,每間住兩人,一共有十六個會員,我和黃兄是室友,住在最上層的小閣樓。那時我對Co-operatives(Co-op)的觀念一無所知,也沒去查詢它的來歷,以為Co-op就是學生兄弟會(Fraternity House),很高興搬來這裡和當地美國學生住在一起,而且每月(四個星期)只要16美元的房租!在Madison校區再也找不到更便宜的住所了。

當時Co-op有五個本地出生的大學及研究生,三個韓國留學生,一個香港來的徐姓大學部學生,日本、德國、法國、阿富汗留學生各一,以及袁(電機)、黃兄和我三個台灣來的。十六個人住在只有兩間浴室的one family house的確很不方便,好在我們東方來的人習慣睡眠前洗澡,反之,其他國家的人洗澡時間多在起床後。為了省錢,留學生們自炊的多,到了晚餐時,兩個廚房最是熱鬧的地方了,廚房空間小,大家得輪番使用火爐,為求節省時間以及減少廚房的擁擠,我們四個香港、台灣來的就約定,晚餐只由一個人負責準備四人份的飯菜。如此一來,我只要每四天忙一次上廚房煮飯,其他日子晚上回來就有飯吃,飯後也不用洗碗!每天吃不同人煮的飯菜,一起搭伙吃大鍋飯,大家說我們真像住在「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原來的名稱是 Rochdale Men’s Co-operative House 是由五個學生在1950年根據 Rochdale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 創立的非營利性、互助合作的男生公寓。會員以民主方式每學期推選總幹事(president)、副幹事以及會計(treasurer),負責經營管理。Co-op的收入全部依靠會員自定的租金,所以只有節儉房子的維護費用才能維持每週4美元的最底租金。我當總幹事的那一年(1968),Madison都市計畫把我們的房子規劃成為校區的一部分,房子被學校徵收,我們不得不另買房子把Co-op遷移到138 Gorham St.。 新地址的房子要價5.5萬美金,我們用舊房子賣給學校的存款2萬美金作為down payment,向銀行貸款差額的3.5萬美金,買到了房子。但房租要增加到每週6美元,才能維持Co-op的繼續存在。

Co-op的成員每學期都有turn-over(變動)。畢業、結婚或轉校是主要搬出的原因。 我在公社住了五年,有機會認識不少各國來的留學生和在地學生;其中,John Tanner給我的印像最深刻。John是化學系的研究生,道地的美國中西部人,正直樸實守法,公社真的需要有他這樣熱心奉獻又能幹的土生會員才能永續,他好像什麼都會(Jack of all trades)尤其是老房子的維修,很多水電裝置的問題都靠他解決,替公社節省不少開支。有一次屋頂的瓦片破裂漏水,他卻有辧法自己一個人用大繩子爬上三層樓高的屋頂修理,真令人佩服。

有了像John熱心公益的會員們的努力,Co-op財務狀況一直良好,十多年來的開支節省,已積存了不少剩餘。當時Co-op 會員全體決議,用餘款提升(upgrade)客廳的設備,買了一架有色電視。我後來才知道,原來的黑白電視機以及公社大部分的家具床鋪,都是從跳蚤市場,不然就是從人家丟棄在路旁撿回來的東西。在美國,富人不用的東西常回收(recycle)送給窮人用,因此窮人與有錢人的生活水準之差異在於新舊的差別。當時,彩色電視是奢侈品,窮學生住在公社,週末還有彩色電視看Green Bay Parker的足球賽,真是一大享受。

1965 年後,Co-op的外國留學生以台灣來的居多,韓國、日本次之。韓國人有空時常聚會飮酒聊天。日本沖繩來的Shiroma(城間修一)是學商業的。我當Co-op的總幹事時他負責財務,我為了Co-op搬家買房子,和他一起到銀行交涉房貸而從他學了不少有關美國貸款買房子的財務知識。Jean Paul Thirion是法國人也是我生化學系的同學,為人風趣幽默,他很高興我是他的理髪師,經常和我們台灣來的一群一起聊天。台大同學前後來了王文振、陳起蛟、吳明基、許昭彥、孫思榮、張吉正以及清華來的林松吉。黃中平兄離開後,吳明基是我的室友同時也是生化系研究生,我們一起買菜做飯搭伙有四年之久;陳起蛟讀經濟學,從德國轉校到美國,他是我的喝啤酒以及釣魚伙伴;許昭彥(食品)是作家也是攝影高手,喜歡看電影,常約我到Student Union的小movie house看東歐的電影片;藥學系的孫思榮是音樂家,我們搬到新居後,舊房主留下了一架老鋼琴,從此老孫仔的琴聲、歌聲大大地提高了我們住在公社的樂趣。同鄕同學,不約而同來 Madison的人民公社一起共宿共甘苦,實在真有緣份。

住在公社的不少學生暑假都要外出打工賺學費或生活費。那時我的衣食住行支出:到YMCA只用2美元買到一件舊羊毛大衣過冬,一週的伙食費只要5美元,房租每週4美元,交通工具是兩條腿不用花錢,因此我每月的生活費用不到50美元。我有免學費又有每月200美元免稅的研究助理獎學金,暑假期間雖然仍得上研究室工作,但不必為學費、三餐爭扎,可以說是很幸運。我把節省下來的錢美援台灣(平均80美元/month)還支付三弟來美國留學的旅費;住在Co-op時的一段日子真的是我覺得自己一生最有錢的時候。

「人民公社」五十年後的今天仍然健在,現在的名稱是Rochdal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House。時代不同了,今日已成為男生女生合居的Co-op,房租約80~90美元/Week,以美國生活指數五十年來漲10~15倍算,現在的租金還是和五十年前一樣便宜。

173_University of Wisconsin 的留學生活01

劉兆民攝於國際學生公寓前門 Madison Wisconsin 1968

Rochdal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House, 138 Gorham St., Madison, Wisconsin,  1968.

173_University of Wisconsin 的留學生活02

國際學生公寓的室友合照 Madison Wisconsin 1968  (left to right):  吳明基;  許昭彥;  陳起蛟; 劉兆民.

Member of Rochdale Co-op (left to right):  吳明基;  許昭彥;  陳起蛟; 劉兆民.

 

  1. 窮學生的旅遊

 

我喜歡旅行東瞻西看。覺得來了美國留學,未回台灣之前,一定要到美國各地名勝景奌旅遊才不虛此行。
留學第一年暑假(1964)因為研究實驗仍在開始階段,不好意思向指導教授請假出遊。到了1965年夏 我覺得良機不可再失 應該把握夏天有空檔的時間 到美國各地方看看。我的主要目標是美國最大城市紐約 以及美國的首都華盛頓DC , 順便到正在紐約市舉行的世界博覧㑹(World Expo 1964/1965)參觀。  正好,roomate 吳明基說他的哥哥在紐約市想去看他,化工系陳志忠兄乘太太家屬還沒到來之前也樂意和我們同行。我們就計劃一起行動,順路也到美國東北部各地一遊。

2.1Greyhound Bus Tour to Niagara Fall,  New York  and  Washington DC

出外旅遊很花錢。我們窮學生又是無車階級,唯一可以省錢 (affordable )的旅行,就是利用飛狗巴士 (Grey hound Bus)。我們的旅程按排是: 從Madison 出發経由 Michigan州, 加拿大的Ontario州,紐約州內幾個大學城,Boston, 到紐約市和華盛頓 DC,再囬到Madison,。 灰狗車的好處是沒有限制中間停留的次數及時間(來回車票價$56元),因此我們盡量找有同學的大學城停留,並利用當地的YMCA ($4元/night,只有公共浴室與洗手間)住宿過夜。這樣,一方面可以和久違的舊同學們見面聚聚, 更希望他們能夠給予在地的方便以及一些導遊。  實際上我們大多數是1963年前後才來美國的留學生,當時正忙於學業又沒有時間,對當地的環境認識也只限於校區, 所以同學們能給我們導覽的地方也只是看看學校園區建築或參觀教學研究設施而已。

來了美國快要兩年了,能夠休假出外旅遊特別興奮。為了趕上早上8點從Milwakee出發的渡船(Ferry), 我們乘半夜12am 從  Madison  出發的 灰狗車開始我們的旅遊。   Milwakee靠Michigan 湖  是美國有名的 碑酒產地。我們從這裡上渡船橫渡Michigan 湖( 約6小時) 到對岸的Muskegon, 經過 Detroit (Wayne State Univ.)入境加拿大。 再從Hamilton 到加拿大與美國國境的Niagara 市 從兩國邊 界參觀 北美州最大的瀑布。Niagara  Falls 是美國人 蜜月旅行的聖地。除了壯觀 的大瀑布,它周圍的人工及大自然風景之美 真是平生僅見! 最遺憾的是 我們沒有預定在這地方多留幾天!  當時就決心 以後一定要再來重遊此地(我的許願於5年後 終於實現: 1970年我們結婚之後半年,用露營方式再到此一遊,算是我們的新婚旅行)。看完了大瀑布後 我們路經 Buffallo 再往東到Rochester(同學黃仲嘉 U· of Rochester),再經過 Ithaca (郭茂榮,王清穆同學 Cornell Univ.),Syracuse,(丁昭義 Syracuse U.) , Boston (MIT, Harvard),New Heaven (Yale) 到 美國最大 最繁華的都市 紐約。

 

2.2   紐約市

我們到了紐約 幸虧有明基兄的哥哥給我們在Manhattan 利用地鉄 (Subway)做重點性的導遊 不然我們三個草地郎到了生疏的大城市真的會走頭無路。我們想看的地方很多,但時間有限,又捨不得花錢,只能走馬看花 看幾個主要觀光景點外觀--百老滙,時代廣場, 帝國大廈 ,聠合國總部,自然博物館,現代藝術館 ·走馬觀花, 算是到此一遊。·後來, 研究室的洋同學還問我 你花這麼多時間特地去了紐約, 又到了百老滙街怎麼沒去看美國特有 的Broadway Show?  還問我有沒有去 MET?當時我連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MET)這個舉世有名的藝術館的存在也不知道,  真不好意思。New York 是世界有數的大都會,它的髙樓大廈景觀經常在雜誌電視上出現,因此真正來到紐約時,反而不覺得特別的新奇。紐約市的街頭比舊金山吵雜髒亂,Subway (地鐵) 比東京老舊 ,來到紐約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倒是,一間留學生在紐約打工時居住的宿舍。 明基的哥哥帶我們去參觀的地方是????面只有一個房間以及一間toilet的打工學生租房。房內什麼家俱桌椅都沒有, 只有七張破舊床墊鋪在地板上。我們去的時候房間沒人在。 聴說有7 ,8個人住睡都在這一個地方。他們大多數在餐廳打工,每日中午前出門後,要工作到三更半夜才回來 ,所以早上很晚才起床,醒來後馬上又得準備上班。因此白天下午的時候沒人留在房間????。   到紐約打工的留學生們真是令人欽佩,他們 不旦要在環境極差的地方(餐館廚房)工作,又不得不居住在這麼簡陋的工寮 吃苦耐勞,難怪不少經過這様磨鍊出來的人 以後都很有成就。

 

2.3      1964-1965世界博覽會

我們到纽約的時候世博會已近末聲。可是參觀的人還是不少。我們花了一整天參觀各國的展示館,看得眼花燎亂,但是到了今天還留有印象的只有英國館的Winston Churchill Pavilion內展示的 Churchill先生油畫個展。以前我知道邱吉爾是英國首相却不知道他也是個油畫家。這個畫展展示他三十多幅的作品,以風景畫居多。他的畫風近印象派畫家作品。我參觀他的畫展最大的收穫是在展示埸看到一段有關他學畫時的記述:邱吉爾40歲後才學畫,開始時很不得要領相當爭扎,後來他的老師教他油畫寫作最好用大號畫筆開始。應用這個原則後他才掌握到作畫的要領。先顧大局再處理細節,是一般處事原則 ,作畫也然。我以後作畫時就常想起邱吉爾的這段軼事。

 

2.4     看脫衣舞

我們出遊之前很多人都說到了華盛頓DC一定要去Baltimore看脫衣舞! 正好我有同學(張永豐兄)在Univ. of Maryland, Baltimore念書,因此離開紐約市後經過費城(Philadelphia, Univ. of Pennsylvania),順路南下到Baltimore。巴爾的摩(海港)的”風化區”本來是水手們光顧的地方。聽說此地的脫衣舞特別有名是因為它離華盛頓不太遠(45 mile,來去方便),也不太近(可避人耳目)是駐在華盛頓各國大使館招待他們本國大官政要或大商人來華府訪問時的娛樂場所。事實與否待查。我們去的時候是白天下午但已門庭若市。脫衣舞秀(show) 除了脫衣舞也表演脫口秀及一些小丑雜技。可惜我的英語不靈光,他們講的sex joke 我笑不出來,脫衣舞娘多半是半老徐娘,舞藝也不髙明,真的白花了$6元的入埸費(這次旅遊最花錢的節目)。聽說要看”好”戲(年輕身材好的舞女)得等到晚上,但夜場秀的門票可要比白天的貴的多了!我們看的那一場,約有一半是日本來的観光客。

 

2.5    華盛頓DC

我們在華盛頓DC沒有朋友熟人給我們帶路,好在想看的景點都集中在Capitol Hill 附近,自導自遊(self-guided tour)不成問題。一大早我們從National Art Gallery 開始參觀,(所有國家機構參觀不收門票),接著看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華盛頓記念碑,Smithsonian Institution 的舊址 – 紅磚建築( The Castle),再走到林肯記念堂參觀時已近中午。下午我們再繼續往西走,過了Potomac River 到 Arrington National Cemetery,President Kennedy Gravesite,並參觀 U.S. Marine Corps War Memorial (美國陸戰隊戰爭記念塑像)。我們靠兩條腿邊走邊看,至少走了25公里路程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因此再返回到國會前面時已沒時間進去國會大廈參觀。國會山莊周圍的聯邦政府建築都很壯觀尤其是國會大廈,它是民主民治國家的象徵,因此它的建築外觀氣派特別宏偉。相對的,美國的總統府白宮(White House) 看來就顯得低小了。如果台灣也是真的民主國家,台北的總督府現址是不是也應該改為國會議員的議事堂? 此次旅遊讓我感覺最遺憾的就是,到了華盛頓的Capitol Hill 而沒有進入國會殿堂參觀。我們離開Washington DC 後繼續依照預定的時間路程,經由匹茲堡(邱德馨兄,余玉眉表妺, Univ. of Pittsburgh)打道回府,很高興平安無事完成了第一次在美國國土的旅遊。

這次美東之遊除了觀光,最高興的是沿途有意或無意中見到了不少老同學,海外遇鄕親大家特別親熱。人生際遇不可思議我想不到在紐約世博會入場口會碰到同班同學郭宗德兄。他在中央研究院就職 (後來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官派出國留學,剛好在加州大學拿到學位回國之前來紐約觀光。我們5年沒連絡見面竟不約而同來到世博會場相遇。另件趣事是我們本來和一位在MIT留學的同學(謝顕堂兄?)預約到Boston時去找他,沒想到到了Boston找不到人却在Baltimore我們去的那家脫衣舞場 (strip show theater 有好幾家)不期而遇,我們如果沒有出來旅遊也不會有這種難以忘懷的巧遇,真是不虛此行了。

173_University of Wisconsin 的留學生活03

 劉兆民on  ferry boat over Michigan lake.  1965.

摘自1963年離台留美記 作者 劉兆民

劉兆民更新於 12/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