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 第一位贏得伊莉莎白皇后大賽的台灣小提琴家胡乃元(1961-) / 林衡哲 /11/2016

第一位贏得伊莉莎白皇后大賽的台灣小提琴家胡乃元(1961-)

作者 林衡哲

胡乃元獨奏會讓我「美夢成真」

我在1985年,曾提出海外台灣人的十大「文化夢想」,其中有一個夢想是:希望將來有一天,我們海外台美人能在洛杉磯、舊金山、紐約、芝加哥、華盛頓、休士頓等地舉辦「台灣名家演奏系列」(Taiwan

Great Performers Series),一方面支持台灣人中具有國際水準的音樂演奏家和作曲家,另一方面提升海外台灣人的文化水準;海外台美人中雖然有很多傑出的音樂家,而且他們都是具有國際水準的音樂家,但是美國的音樂經紀公司差不多都是猶裔美國人,而沒有一個是台美人,因此很難在國際樂壇上成名,很需要我們台美人的社團出面,為他們在第一流的音樂廳舉辦演奏會。我這個美夢等待了七年,在楊子清的精心策劃和吳澧培主持的萬通銀行的全力支持下,終於在1992年1月26日「胡乃元小提琴獨奏會」時獲得實現。因此我特別感激胡乃元,讓我的「美夢成真」。

「台灣名家演奏系列」提昇海外台美人的心靈水準

我在1986年催生的南加州台灣人聯合基金會(Taiwanese United Fund),除了邀請蕭泰然創作他不朽的三首協奏曲之外,也在1992年推出「台灣名家演奏系列」,由三位國際水準的台灣音樂家擔綱演出,那就是胡乃元、陳泰成與林昭亮三位。這些音樂會象徵台灣「文化輸出」時代的來臨,對提升海外台美人的心靈水準,以及對自己的文化傳統與藝術家產生認同與自豪,將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尤其是聖地牙哥交響樂團二度美國首演蕭泰然的小提琴和大提琴協奏曲,聼眾大部分是美國人,更提升了台灣音樂文化在美國的能見度。

胡乃元是我台大医科時代恩師李鎮源的侄兒,1988年我在南加州柑縣表演中心,生平第一次聆賞他演奏「卡門幻想曲」,1990年他在「台美公民協會」年會時,聼他演出「克萊斯勒的作品」,留下深刻的印象,1991年12月5日我特地跑去紐約聆賞他演出挪威作曲家葛里克的小提琴奏鳴曲及舒曼的鋼琴三重奏,發現他的藝術境界正在不斷昇華中。

「  台灣名家演奏系列」由胡乃元揭開序幕

1992年1日26日,「台灣名家演奏系列」,終於在洛杉磯小東京的日美劇場,由來自台灣的小提琴家胡乃元揭開序幕,全場八百位聼眾參加了這場歷史性的演奏會,對胡乃元個人而言,這是他來美國廿年,第一次參加由台灣人主辦的個人獨奏會,雖然1985年的伊莉莎白國際大賽時,他已經在20世紀小提琴大師曼紐恩和謝霖等人面前,獲得國際水準的肯定,但是在同鄉面前,這是他第一次展現他的國際水準的實力。他以豐富的感情內涵,堅實的技巧征服了全場的聼眾,他深入淺出的演出,不管内行還是外行的聼眾,都同樣獲得了滿足。胡乃元的伴奏韓國鋼琴家文益柱,是胡乃元印地安那大學時的老朋友,他是加州大學UCLA的教授,曾主辦UCLA國際鋼琴大賽,與胡乃元私交甚篤,二人的配合可謂天衣無縫,心有靈犀一點通,這是此次音樂會成功的重要因素。

胡乃元的節目有:莫札特G大調奏鳴曲(K301)、理查.史特勞斯降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Op.18)、盛中亮:小河淌水、克萊斯勒:「維也納綺想曲」、「吟誦及詼諧曲」、蕭泰然:「台灣頌」、歐林(Tor Aulin):「即興曲」、唐納尼(Dohnanyi):「吉普賽行板」、維尼奧斯基(Wieniawski):「華麗的D大調波蘭舞曲」,另外加上二首安可曲:艾爾加(Elgar):「狂想曲」、克萊斯勒:「中國花鼓」,他的每一首演出,都非常細膩、優雅和動人,其中以充滿台灣風味的「台灣頌」獲得最長的掌聲,因為在這????大家聼到了熟悉的台灣平埔調與歌仔戲的旋律,蕭泰然不愧是台灣人的巴爾托克,他用台灣民謠的素材,譜出了世界水準的作品。當天胡乃元可以說是用他的心靈在演奏此曲,他把「台灣頌」演奏得非常有台灣風味,一奏畢全場馬上爆發出如雷的掌聲,當胡乃元拉著蕭泰然的手雙雙謝幕時,頓時我深深地感覺到「音樂雖然是世界性的語言,但仍有強烈的民族性存在。」

這場音樂盛會後,胡乃元説:「我很興奮有機會為同鄉演奏,希望台灣名家演奏系列底傳統能夠延續下去。」後來我們TUF再辦了陳泰成、陳毓襄、陳麗嬋、陳慕融、范雅志、林昭亮以及大型的交響樂團五、六場之後,劃下了句點。

獲伊莉莎白皇后國際大賽的首獎

1970年代韓國出現了二位國寶級 的小提琴家鄭京和與Young Uck Kim,欣起了韓國人留美學音樂的熱潮,1980年代我們台灣也產生了二十位國寶級的小提琴家林昭亮和胡乃元,他們兩人的啓蒙老師都是李淑德,她為他們打下了穩固的基礎,他們對李淑德都充滿了感恩的心情,當李淑德六十大壽時,二人都返台參加了「李老師生日音樂會」,事後當時的李登輝總統,與他們這幾位師生相談甚歡,開啓了日後舉辦總統府音樂會的靈感,林昭亮於1960年出生新竹,17歲(1977)那一年他蠃得西班牙索菲亞皇后小提琴國際大賽冠軍,才走上職業演奏家之路。胡乃元於1961年出生台南,24歲(1985)那一年他獲得比利時伊莉莎白皇后國際大賽首奬,才成名於國際樂壇,而走上專業小提琴家之路。

一場動人的街頭演奏會,為台灣人爭民主

胡乃元出生于台灣文化古都台南,父親胡鑫麟一位皓愛音樂、懂得多種語言的人文主義者兼卓越的眼科醫師,他在做台大附屬醫院眼科主任時,因參加讀書會,被人誣告,而被抓去綠島関了整整十年的歲月,他至少比同班同學的內科主任許強幸運,許強這位國際級的台灣醫師,在蔣介石的白色恐怖時代犧牲了生命,在獄中胡醫師潛心研究母語及星象學,晚年時我曾鼓勵他寫自傳,他回答我説:母語的研究比他個人的自傳更重要,後來我也收到了數冊他研究母語的專著。

他從國民黨「黑暗的門閘」綠島歸來後,才老來得子生了胡乃元,胡乃元的母親李碧珠是國際知名的蛇毒專家兼中研院院士李鎮源的妹妹,他是影響我最大的醫學院時代的恩師,許強是他的同學,1991年他去獄中,探望他曾教過的學生李應元,他因有台獨思想而坐牢,許強與李應元的遭遇,讓李鎮源教授決心走出學術象牙塔,與陳師孟和林山田一起推動「廢除刑法一百條運動」,正當示威高潮時,有一天李教授請侄兒胡乃元帶小提琴到示威現場,演奏巴赫無伴奏奏鳴曲等4首世界名曲,讓在場的群眾感動的鴉雀無聲,後來自立晚報以整頁報導這場動人的戶外音樂會,在台灣民主運動史上留下永恆的歷史印記。

國內外都遇到名師指導

胡乃元受其父熱愛音樂的影響,5歲開始學小提琴,3年後便與台灣青少年管弦樂團合作並擔任獨奏演出韋爾第的「四季」,在台時先後師事蘇德潛、李淑德、柯尼希與陳秋盛,因白色恐怖時代的經驗,父親希望胡乃元早日出國深造,1972年決定讓他出國,本來要去音樂之都維也納留學,結果因為姊姊的關係在耶魯大學所在地New Haven留下來,受教於耶魯大學老教授Broadus Erle總共四年,打下了深厚的學院基礎,雖然他祗是11歲的孩子,但上課都與大學生在一起,因此進步神速,並且也有機會參加波士頓交響樂團首席Joseph Silverstein的大師班,深受恩師的賞識,大學時受教於印地安那大學的名師金戈爾(Josef Gingold),金戈爾是十九世紀小提琴大師易沙意(Ysaye)的嫡傳弟子,代表歐洲音樂的人文精神傳統,他的學生中有三位得過伊莉莎白國際小提琴比賽的首奬(Jaime Laredo、Miriam Fried及胡乃元),而他心目中最得意的門生便是美國當紅小提琴家Joshua Bell和台灣的胡乃元,1985年24歲的胡乃元代表台灣,榮獲了伊莉莎白皇后國際小提琴比賽首奬,如果説李遠哲1986年贏得諾貝爾獎為台灣人在國際科學界贏得了最高的榮譽,那麽胡乃元也為台灣人在國際音樂界蠃得了最高的榮譽,象徵台灣人在科學與人文方面都有能力產生世界性的人物,中國小提琴家胡坤也在此次小提琴比賽中獲得了第四名。

國際級的台灣小提琴家

得奬之後,國內和國際邀約如雪片飛來,曾先後與很多國際知名的交響樂團一起演出,如倫敦皇家愛樂交響樂團、多倫多交響樂團、西雅圖交響樂團、荷蘭洛特丹愛樂、比利時Liege愛樂、法國Lille國家交響樂團、以色列海法交響樂團、奧匈海頓室內樂團、東京愛樂、東京大都會交響樂團、台灣國家交響樂團、台北市交與香港愛樂。隨比利時國家樂團至慕尼黑、漢諾威等德國城市巡迴演出,他也在世界著名的音樂廳例如阿姆斯特丹大會堂、卡內基廳、紐約林肯中心的Avery Fisher和Alice Tully 廳、東京的Suntory 廳、倫敦的Purcell Room、巴黎聯合國文教組織等地登台獨奏,其足跡所到之處還包括洛杉磯、舊金山、布魯塞爾、伯根及海牙等歐美大城,在台灣,胡乃元經常受邀參加總統府音樂會和1987年國家音樂廳的開幕音樂會的演出,2014年他率領Taiwan Connection弦樂團在台中歌劇院做首演。並應奇美基金會之邀,以該基金會收藏之名琴錄製了一系列的經典名曲,2001年他應雲門舞集林懷民先生之邀,演奏許常惠為小提琴所寫的五首前奏曲。

音樂節常客,唱片普受肯定

胡乃元常出現在不同的音樂節,例如美國Mostly Mozart、Marlboro、Grand Teton、西雅圖和Newport。胡乃元長年來致力於室內樂的演出與推廣, 1999年他也受邀參加「北京音樂節」,與音樂家傅聰、阿格麗希、麥斯基同台演出室內樂。也曾參與紐約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及布魯克林的Bargemusic音樂會系列,2007他也參加韓國春季藝術節。

他跟無數世界級的指揮合作過,如George Cleve、Adam Fischer、Leon Fleisher、Gunther Herbig、林望傑、呂紹嘉、Gerard Schwarz、Maxim Shostakovich、Johannesburg Wildner 和余隆等。

胡乃元和指揮Gerard Schwarz及西雅圖交響樂團錄製的Goldmark 小提琴協奏曲和布魯赫的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獲企鵝指南三星帶的最高榮譽。並受到「倫敦時報」、「華盛頓郵報」和「BBC音樂雜誌」的大力推薦;另外他的無伴奏小提琴演奏集,由EMI發行在台灣得到兩項金曲獎(最佳古典音樂唱片和最佳樂器演奏者)。2003年他又出錄音專輯「重返維也納」,表現了胡乃元對世紀末維也納的人文懷念。他也曾與國內上揚唱片公司合作過。

催生「Taiwan Connection」室內樂團

最近10年來他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在嚴長壽的鼓勵下,在2004年發起

成立「Taiwan Connection」室內樂團,由嚴先生負責向企業募款,由胡乃元負責招兵買馬和音樂節目,在胡乃元的登高一呼,促成海內外優秀的台灣音樂家以無形的音樂帶來有形的力量,串聯海內外台灣音樂家的情感,每年都有許多海外台灣音樂家,如黃鴻偉、陳世霖、李捷琦等人響應,飛回臺灣共同演出,努力使台灣樂壇與國際音樂接軌,並且把古典音樂播種在宜蘭、花蓮和台東等偏遠地區,以及到各大學去散播古典音樂的種子,當然也同時在國內各大音樂廳演出,11年來TC室內樂團由20多人的小樂團,逐漸發展成50多人的大型管弦樂團,以無指揮的形式,靠著團員們內心的默契,和高超的技巧,挑戰高難度的曲目,例如貝多芬的「英雄」與「命運」和舒伯特的「偉大」等,聼眾也從室內的數千人到戶外的數萬人,在國內企業—台灣大哥大、亞都麗緻大飯店及中華航空長期支持下,讓胡乃元的TC室內樂團能夠維持11年的因素之一,身為音樂總監的胡乃元不諱言很辛苦,他表示:「每次都像最後一屆,但透過音樂家彼此交流刺激,又再度燃起鬥志與活力,就如2011那一年的主題「迎向命運」,胡乃元說:我不只要用音樂傳達「與命運抗衡」,還要更進一步讓觀眾體認「未來並非命定」的意義。因此音樂並非祗是樂譜上的音符而已,像1842年威爾第的「流浪者大合唱」、西貝流士1899年的「芬蘭頌」,都有與命運抗衡,爭取民族當家做主的背後意義存在。

TC室內樂團11年來對台灣樂壇的影響

2013年胡乃元以複製柏林愛樂的音樂堅持,成為他的TC樂團的精神,挑戰高難度的貝多芬第七交響曲,胡乃元仍堅持以無指揮形式演出,因為他想讓每一個演出者,都有參與討論的機會,讓彼此凝聚出共識的力量,奏出震撼人心的音樂。胡乃元說:「音樂家要做到淋漓盡致,古典音樂在21世紀才有它的價值與意義。」

Taiwan Connection室內樂團從2004年在辜懷群贊助下,在台北新舞台

揭開序幕,到2014年底在台中新地標,伊東豐雄的台中歌劇院,以舒伯特的交響曲「偉大」劃下句點,胡乃元從曲中聼見:「不管人生多辛苦,都應該抬頭挺胸面對。」因此他把此曲獻給11年來默默為TC一路相挺的無名英雄,11年來從海外返國的年輕音樂家,都增加了對台灣的感情與認同感,而國內的音樂家也從「做音樂」獲得新的生命力,台灣偏遠地區也因有機會接觸TC而開始喜歡古典音樂,在嚴長壽的建議下,胡乃元在2014年11月出版他生平第一部書:「弓在弦上」(胡乃元與Taiwan Connection的故事),紀錄11年來成立Taiwan Connection之後,幾位重要音樂家點點滴滴的感人故事。11年來,在沒有政府的支持下,胡乃元在台灣樂壇創造了許多典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除了海外知名女作曲家陳世惠外,極少演出台灣作曲家的作品,希望TC室內樂團重新出發時,嚴長壽先生能成立「作曲家創作基金會」,而TC每場至少演出一首國人作品,正如馬水龍所説:「創作才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復活後的TC如能這麼做,相信一向主張「台灣文化主體性」我的恩師李鎭源地下有知,一定會很高興。

胡乃元與林昭亮二位李淑德最傑出的學生

李淑德老師培養了無數第一流的小提琴家,美國著名的交響樂團差不多都有她的學生,其中成就最大的還是林昭亮和胡乃元,胡乃元與林昭亮都是很重視聼眾感受的音樂家,他們都勇於接受挑戰,擴充新的曲目,他們都不是以技巧取勝,而是以音樂美感與傳遞堅實的音樂內涵取勝,他們都是不斷地超越自我與不斷地追求藝術完美的音樂 家,但由於個性上的不同,雖是同門師兄弟,也形成了他們之間演奏風格的差異,性格比較外向的林昭亮,走的是海飛滋的藝術風格,他的天才像閃閃發光的太陽;性格比較內向的胡乃元,走的是克萊斯勒式的藝術風格,他的天才像鋒芒內韜的月亮,他的內在光華,必須更久的時間,才能為世人所欣賞,林昭亮以催生三次「台灣國際音樂節」,來呈現他對台灣的愛,而胡乃元以主持11年的「Taiwan Connection」,來表現他對台灣的愛,他們二人都是台灣之光的國寶級人物,他們都非常重視台灣年輕一代的音樂教育,期待未來的政府,能給他們二人更多的資源,讓他們對台灣樂壇做出更大的貢獻。

去國多年,仍然治不了「思鄉病」

雖然胡乃元11歲就出國,長期定居美國紐約,但他是個念舊、関懷故鄉的人,他的知心朋友葉綠娜説:「胡乃元即使住在紐約,還是很關心台灣的政局發展和台灣的環境。」每次回台灣,他總習慣住在亞都麗緻飯店,更不會忘了回台南老家吃他最喜歡的鱔魚麵;他也喜歡看侯孝賢的電影,因為在侯導的「悲情城市」中的醫師一角,讓胡乃元想起他的白色恐怖犧牲者的父親,最近台灣又出了一位專拍台灣歷史故事的魏德聖,相信胡乃元會更喜歡?他也喜歡看耶魯大學史景遷教授和黃仁宇的歷史著作,黃仁宇說:「歷史是無情的」,他父親的遭遇,便是歷史見證,胡乃元説:「如果我沒有當音樂家,我應該會去研究歷史或天文吧!」

胡乃元最崇拜的精神導師是畫家的梵谷,有一次胡乃元在哈佛大學演出之後,在大學書店買到梵谷與弟弟的書信集,對梵谷即使窮到必須靠弟弟接濟,卻仍然一心一意追求自我的藝術完成的精神大為感動,因此他也經常拜訪收藏梵谷精品的博物館,想進一步領會梵谷當時創作的艱辛。因此在追求藝術的境界上,梵谷成為他的精神導師。

葉綠娜說:「胡乃元非常真誠,很好相處,是台灣人那種很扎實的感覺」,這點大提琴家楊文信和作曲家蕭泰然也有同樣的人格特質。暫時結束TC室內樂團之後,他最近買到了莫札特和貝多芬的手稿翻印本,他如獲至寶,準備花6個月時間,在紐約家潛心研究,並準備挑戰六首巴赫無伴奏的經典錄音唱片。大約在七年前,我跟胡乃元恩師李淑德一起去聼「胡乃元獨奏會」,結束後李淑德說:「胡乃元是一位不斷地在進步和追求藝術完美的藝術家。」2011年12月22日在呂紹嘉指揮下,NSO與胡乃元、楊文信和陳毓襄合作演出貝多芬的三重協奏曲(Triple Concerto),那是呂紹嘉在2010年返台後擔任NSO指揮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音樂會。

胡乃元與心靈知己黃千洵

每一位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位偉大的女性在支持他,胡乃元也不例外,1991年30歲的胡乃元,在「台灣紐約文化中心」邂逅黃千洵,她本來想成為小提琴家,卻意外地嫁給小提琴家,台大外文系畢業後,分別在耶魯大學和慕尼黑大學念「音樂學」,最後成為傑出的藝術行政工作者,當她負責「紐文中心」時,她說:「八0年代是個理想年代,那是大時代鬆綁的歷史時刻,各種藝文團體、劇場一下子紛紛成立,感覺百花齊放,那是一個極有希望,台灣文化氣勢整體往上走的年代。」「回顧九O年代,台灣藝文界在紐約抬頭挺胸,那時整個精神是不畏艱困,不斷往前走、往外看,我們那時並没有分本土或中國,只要他們從台灣岀來的,到了紐約,便是代表台灣。」黃千洵緬懷這一段在紐約推動「台灣文藝復興」的日子。

2003年底,黃千洵離開紐文,除了成立個人工作室外,開始幫忙接下來持續11年的TC音樂節。總之,她是胡乃元的最佳賢內助。最後以二則著名音樂雜誌對胡乃元的評論來結束此文:

(BBC音樂雜誌):「來自台灣的小提琴家胡乃元,是一位全方位的演奏者,他怡然自得的演奏技巧,對音樂富有才智的詮釋,毫不猶豫的神韻與活力,使他能與今日弦樂界的大師們並列。」

(史特拉Strad.音樂雜誌):「胡乃元是位卓越的小提琴家,他的演奏有如貴族般的優雅。」(2015年9月7日完稿於南加州亞伯蘭市)

478_%e7%ac%ac%e4%b8%80%e4%bd%8d%e8%b4%8f%e5%be%97%e4%bc%8a%e8%8e%89%e8%8e%8e%e7%99%bd%e7%9a%87%e5%90%8e%e5%a4%a7%e8%b3%bd%e7%9a%84%e5%8f%b0%e7%81%a3%e5%b0%8f%e6%8f%90%e7%90%b4%e5%ae%b6%e8%83%a1

胡乃元

478_%e7%ac%ac%e4%b8%80%e4%bd%8d%e8%b4%8f%e5%be%97%e4%bc%8a%e8%8e%89%e8%8e%8e%e7%99%bd%e7%9a%87%e5%90%8e%e5%a4%a7%e8%b3%bd%e7%9a%84%e5%8f%b0%e7%81%a3%e5%b0%8f%e6%8f%90%e7%90%b4%e5%ae%b6%e8%83%a1

Taiwan Connection

Source from 林衡哲 11/2016

Posted in 1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