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論報精神
作者 黃雪香
一般人對自己擁有的東西都認爲理所當然,不加以珍措,等到失去之後才產生失落感,覺得惋惜。最近台灣公論報要停止發行,平時很少聽到有人讚美公論報的品質,熱烈的贊助似乎也不常見,如今要停刊了,反而聽到婉惜與懷念的聲音。有人說,每個禮拜若不收到公論報會有失落感,甚至有人問要如何幫忙,才能讓公論報延續下去。
雖然我們從創刊號訂報至今,但以前沒有親身參予工作,只知辦報不易,但是根本無法體會到其中的複雜與繁瑣。印象深刻的是早期在美東夏令會時總會看到第一屆發行人羅福全夫人毛清芬女士帶著甜甜的笑容坐在攤位上推銷公論報,當時還以爲那是件輕鬆的差事呢!
我在十年前退休後就開始在紅十字會當義工,後來因不滿紅十字會屈從中國無理的要求,以不公平的方式處理對台灣921震災的救助而停止其工作。正好公論報極缺人手,於是轉向這份更需要幫忙,而且屬於台美人自己的報紙,於是開始了另一份義工生涯。
我的工作是一個禮拜一次,付印之前的校對工作,沒外出時我一定不缺席。我看到編輯玉霞每禮拜爲籌稿而忙碌,從邀稿、看稿、確認資訊,尋找相關資料,打字整理與美工編排。此外,主編震昭則利用下班後僅有的幾小時回email,參與重要的總編工作。負責總務的麗玲除了管理財務外還負責寄發報紙,及印刷廠事宜,夫婿英世則負責客戶電腦系統管理。作者均無稿費。這麼每週出刊,幾近終年無休的報紙居然只有兩個人領取十分微薄,也數年不變的補貼(談不上薪水),連主編這麼吃重的工作都不支薪。而所謂的編輯室,就是他們的書房,真是再克難不過的辦報方式。
公論報發行到今年八月已滿30年,最後十年是歷任主編中做得最久的「革命伴侶」,這要歸功於震昭夫婦倆人做事的認真態度與強烈的使命感。尤其是震昭對品質的要求,或者應說是對自己的要求十全十美,百分之百的。說他們做得廢寢忘食並不誇張,時常義昌和我在禮拜日午後到他們家去校對時,她們才驚覺中午已過。他們每周末清晨一早起來,就坐在電腦桌前,一直沒離開電腦,不要說午飯沒吃,有時候連早餐也忘了。他們在孩子最重要階段,大女兒剛進高中時就接手辦報,一轉眼,大女兒已經大學畢業,步入社會就業,小女兒也即將大學畢業。十年來他們的每一個週末就是這樣度過–陪公論報的時間比陪伴子女的時間還要多的多。
台灣公論報的發行量不大,但他們對這份爲台灣人發聲的報紙十分堅持,付出無比的心力與青春歲月。相形之下,台灣的年輕人應該有類似的觀念,把愛台灣的心像這樣付諸於行動,才能爲台灣創造未來。
發行了三十年的公論報要吹起熄燈號了,您問我心痛嗎?當然心痛!惋惜嗎?十分惋惜。我只盼望,當有人能這樣默默的爲台灣耕耘十年,我們除了給予掌聲,是否也該設法把這樣的「公論報精神」傳承給年輕一代呢?
Source from Taiwan Tribune 台灣公論報 Issues 2357, 09/30/2011
Posted in 03/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