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 我的「教育和研究」生涯經歷 / 林建中 /02/2018

我的「教育和研究」生涯經歷

作者 林建中

本人四十年的學術教學研究生涯認為以「教育和研究」(Education and Research)做為生涯職業者,並以堅守崗位、克服環境、研究不厭、教學認真,做為處事態度。然而教學工作以品質為重,研究工作以創意為貴。如此,則可達「春風化雨」、「造福社會」等人生崇高目標。

我1927出生於日統時代的台灣嘉義市。在「台南州立嘉義中學」四年就讀時正是太平洋戰爭結束前,1945年做為學徒兵之下仰接日本戰敗並完成中學教育。後台灣就由中華民國所統治。我本人經台北高級中學(前台北高等學校)就學一年後於1947年考入國立台灣大學工學院化學工程學系。1951年台灣大學畢業,同年「高等考試」及格,就職於台灣工業試驗所。我的生涯職業就以研究工作做為開始。

我的學歷是一方面就業工作,一方面再求學更高學位的。而且每一次升學時都辭職原工作。我這樣的經歷對每一次升學時,有幫助求學期間的論文品質。同時獲學位後再求職有自由選擇。於1955年辭職台灣工業試驗所技士職位後自費赴日本同志社大學進修於1958年獲工學修士學位。在日本進修中,就確立「高分子科學」(Polymer Science)做為自已生涯規劃專攻目標。在1950年代高分子科學為世界各先進國都正在推進開發之先端科技。

回台後就職台灣工業試驗所技正一年。1959年轉職經濟部聯合工業研究所,並獲得聯合國原子能委員會獎金赴日本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原子能和平應用技術一年。在這一年中後半年到名古屋工業試驗所做研究並將研究成續發表日本科學期刊。(C.C.Lin and T.Matsuda, Radiation-Induced Effect on Water Soluble polymers in Aqueous Solusions (I) Partially Acetylated PVA,  Isotopes and Radiation, No. 1, p38, 1961以及C.C.Lin, T. Matsuda and K. Hayakawa, The Same Theme as Above (II)  Crosslinking Between Two Different Polymers, High Polymer Chemistry, Japan, 18, 492, 1961等。)

自日本回國後在聯合工業研究所研究工作五年後於1964年辭職自費赴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進修並於1965年底二年間獲得博士學位(Dr.rer.nat.)。在德國博士論文內容,後發表於德國科學期刊。(C.C.Lin, F. Patat and E. Staude, Die Redoxreactionwassersyoff Peroxid/Rongalit und ihre Katalytische wirkung auf die Polymerization von Acrilnitril, Die Angewndte Makromoleculare Chemie, 28, 8, 1969)

回台後職業就改為教育工作,於1966年受聘為台灣大學化工系副教授。這是我生涯規劃的轉折點,也是我教育工作的開始,也是台大化工系由校友任教的第一人。這以前台大化工系沒有由台大校友任教的。

在台大任教一年後,1967年獲得德國鴻博基金會獎金,就辭去台大教職並與妻蔡雅雪(師大音樂系講師)一起赴德國在母校慕尼黑工業大學客座研究教授一年。在德國期間,台大校長錢思亮考察德國時當面邀請我回台大化工系擔任系主任。(看圖片1。) 當時大學系主任由校長直聘,而非目前由教授間推荐出來。如此,在慕尼黑兩次寄居住共有三年,可說慕尼黑是我的第三故鄉而且因回台時跨太西洋經英國到美國,然後跨大平洋到日本再回到台,造成我們夫婦一生中環球一週的珍貴經驗。

1968年9月回台而任台大化工系教授兼系主任,這又是台大化工系第一次由校友掌長。在我任期三年中,設立碩士班、博士班並聘請有博士學位校友回系任教奠定了化工系學術地位提升的基礎。我任教時在大學中頭一次正式開「高分子化學」的課程而我所編著大學教科書「高分子原理」初版(1970年出版)經30年後尚已13版為學生所喜歡參考。

在台大任教中,教學以外,親自導許多研究生,其中邱文英、謝國煌(1972大學畢)兩位同學回母系擔任教繼續傳授高分子課。在謝國煌碩士班時就發表研究成果己可發表於國際著名高分子期刊。(C.C.Lin and K.H. Hsieh, The Kinetics of Polyesterification (I) Adipic Acid and Ethylen Glycol, J Appl. Polymer Sci., 21, 2711-2919, 1977等。) 在1970年代純台灣的研究成果能在國際期刊發表表示台灣大學學術地位己躍進為開發中國家之列,實為難得。又在2002年起台大成立了台灣唯一的「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研究所」領導台灣高分子的學術研究和工業發展。如此,從60年代到90年代台灣的學術教育和研究環境不斷提升,台灣在1980年代躍進亞洲四條龍之一。

在台大任教中,我也受聘為其他大學的兼任教授,包括私立輔仁大學化學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私立大同工學院化工系、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紡織系等。因妻蔡雅雪也是台灣師範大學系副教授,我們在1978年各由教育部所頌獎的勳章。(看圖片2)  我在台大服務十年獲六藝勳章,雅雪在師大服務二十年獲四維勳章,可說對社會已盡義務。 1971年聯合國排中華民國納中華人民共和國。

1978年中共與美國正式建交並與中華民國絕交。我們全家向美國申請移民並1977年5月全家在美國西雅圖登陸並隨即取得綠卡。起初因就職問題我們夫婦仍回台繼續服務。1978年獲得Leusiana State大學客座教授一年,開始在美國任教的適應。同時享受美國南部人的保守風俗。到1982年申請NJIT專任教職獲准。我就辭職台大職位而到美國居住。雅雪也正式申請早退(服務師大25年)到美國而孩子們也從西雅圖遷至新澤西團聚居住。

在NJIT六年任教中我教學外,指導碩士班論文13名,博土班1名的成續。這是我由台灣大學教授轉變為美國大學教授的經過。

在NJIT任教中我已開始規劃退休。為了台灣的年資,1988年NJIT退休而應聘交大應化研究所教授。隔年,校長阮大年要我擔任新設立的材料科學研究所的首任所長。1988-1995年間9年我在交大任教中指導研究生和發表論文相當豊富。1995年由交大退休時為67歲,結束了生涯的教育和研究職務。

我生涯教育和研究工作中,多次在國際發表學術論文,包括美國、加拿大、德國、荷蘭、比利時,捷克、蘇聯、泰國、馬來西亞、澳洲、英國、中國、日本、韓國等都到過。特別1992年11月22日至25日到了蘇聯莫斯科。(這次發表論文: C.C.Lin, Polymer/Cement Composite for Electrical Insulators, Polymer in Concrete, September 22-25, 1992, Moscow)    如此,參加世界各國發表研究論文會議是做為大學教授的責任,也是一種生活調和。

在我生涯中所發表論文(期刊)共有160篇,指導研究生80名,受課學生(包括兼課大學學生)數千,桃李滿天下,雖不算卓越大師也巳盡了最大努力。大學教授職務雖艱辛的道路,但每看子弟能青出於藍,在世界各國及社會各單位中活躍,尤其,40年前的學生,到現在還在交往,每年在聚會可相見,師生之誼至為寶貴,則對此職無怨無悔。

在我一生的教育和研究工作獲國際學術界承認,前後獲得國際名人傳記協會的獎狀:

1994年美國名人傳記協會(American Biographical Institute, abi) 終身會員(FABI)。同時獲會長名譽印璽獎 (Magnificent & Distinguished, MD) 。

1995年獲國際名人傳記中心 (International Biographical Centre, ibc) 終身會員(LFIBA) 。 1996年受聘為該會副總裁 (Deputy Directors General, DDG) 。(看圖片2。)

在德國的自用車VW 1300(1966年型)

攝於Luipold公園 02/10/1968

林建中夫婦與錢思亮台大校長訪德國

攝於Schloss Nymphenburg 11/03/1967

圖片1: 鴻博基金會獎金在德國

夫婦共同獲教育部勳章

四維(雅雪); 六藝(建中) 1978

ibc授與該會副總裁勳章1996

圖片2:    名譽勳章

源自 林建中 撰寫 02/12/2018

Posted in 0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