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Care for Taiwan by Taiwanese American (台美人顧台灣) : 19,明州「台灣之愛:鄉愁與四季」音樂會/陳曼玲/2015/04

Care for Taiwan by Taiwanese American (台美人顧台灣) : 19,明州「台灣之愛:鄉愁與四季」音樂會

作者 陳曼玲

128_Care for Taiwan by Taiwanese American (台美人顧台灣)19 明州「台灣之愛:鄉愁與四季」音樂會明州「台灣之愛:鄉愁與四季」音樂會 獲觀眾讚賞(2015-04-09)

台灣線上圖書館日前在羅斯斐爾市(Roseville)的羅斯斐爾路德教會(Roseville Lutheran Church)舉辦一場名為「台灣之愛:鄉愁與四季」的室內樂表演,集合15位台、美音樂家共同演出,吸引了約350位台、美、中觀眾參加,大家一致的感想是「非常感人」、「超乎想像的好」、「台灣音樂很美」與「台灣來的音樂家非常優秀」等等好評。

「一直停留在過去的人,剝奪了活在當下的恩典;遺忘過去的人,剝奪了未來的盼望。」主辦單位希望藉由這個音樂會來慶祝台美人走過的甘苦,提醒台美人不忘本,並在新家園展望未來與服務社區。

音樂會開始先演奏今年二月剛過世的台灣音樂家蕭泰然的創作,追思他一生在音樂界的奉獻。

第一首「出外人」,以充滿感情的琴音傳達思念故鄉的惆悵。第二首「冥想曲」音樂配合蕭泰然的成長時期與家人照片,回顧大師一生熱愛家鄉與音樂的創作歷程。

節目以郭子究的「你來」揭開思鄉的序幕。此首歌曲帶有歡樂的期待,是作者等待相隔兩地的妻子來探訪時有感而發的創作。接著演奏三毛作詞、李泰祥作曲的「橄欖樹」,低沈的大提琴與長笛訴說流浪者的感傷: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投影片上有中文歌詞與英文翻譯,並以照片回顧這兩名已故作家,讓熟悉他們的觀眾心中頗有感慨。「土地之戀」感謝家鄉的養育之恩,使自己在異鄉的人海中成了一塊不沈的鋼。

接著以客家歌謠遙想年輕歲月:「月光光」有情竇初開的童稚趣味。「花樹下」以大提琴、長笛、鋼琴聲溫柔訴說少女的回憶,曲調悠揚遼闊。當年由鄧麗君唱的「十八姑娘」,歌頌少女的美麗,彷彿那人就在眼前。「從前的你」懷想初戀情人的倩影,多年後是否已忘懷的過去。「桃花開」是客家小調,活潑的鋼琴聲表現戀人的歡喜。接著以三首歌曲表達。「阿爸的風吹」以風箏隱喻孩子。孩子長大如同風箏愈飛愈高;穩重的低音提琴聲如父親堅強握住風箏的手,小提琴如風般吹起了風箏,柔美的鋼琴聲傾訴著希望孩子不要忘了當年握住線的父親的手,令人潸然落淚。「不了情」悲傷追憶愛人的五味雜陳的情緒。「回憶」描述對故人的思念如影夢幻。

節目下半場以台灣呈現四季內容的音樂與韋瓦第的「四季」,比較台灣與明州的四季。第一首「四季紅」是台灣春暖花開的景象。由明大音樂博士、英華學校音樂總監的林璇雯擔任第一小提琴,精彩演奏韋瓦第的「春」,在冷冽的寒冬殘雪中,萬物在靜悄悄的大地中蟄伏等待。「桃花鄉」表達在台灣的春天,有農曆過年的團聚喜悅與農夫播種的新希望。以「牛犁歌」詮釋台灣的夏天,夫婦們下田辛勤工作,曲調急時如農夫辛勞的汗水,緩時如老牛犁田。接著由林璇雯彈奏韋瓦第的「夏」,溫柔的琴音有如夏天午後的寧靜;急促震撼的琴音有如暴風雨來臨。

接著由目前在明尼蘇達交響樂團(Minnesota Orchestra)與聖保羅室內交響樂團(St. Paul Chamber Orchestra)的明大音樂博士劉德強為第一小提琴,表現韋瓦第的「秋」的清爽、疾風與蕭條,技巧純熟叫人目不轉睛。以「月夜愁」表現在台灣的中秋佳節家人回鄉團聚的情景。

「碎心花」前奏帶出台灣的暖冬;韋瓦第的「冬」有狂暴的風雪與白色大地的寧靜,小提琴的撥弦音澄澈透明如冰。

安可曲「天總是攏會光」告訴觀眾:寒冬雖長,但春天總會來臨;與另一首「福爾摩沙頌」思念台灣,讓音樂會劃下完美句點。

音樂總監鄭光生說,這次音樂會是累積他多年來的構思,而太太王宗明製作的投影片與翻譯,讓觀眾更能體會音樂內容。參與的台灣傑出音樂家有小提琴:劉德強、林璇雯、閔馨瑩、魏萱慈、林奕瑄、Michael Chu;中/小提琴:鄭仕侃、陳怡名;鋼琴:王騰寬、黃馨儀、梁沁茵;長笛:周惠美;低音提琴:鄭如蜜。更多音樂家資訊可上網:http://www.tolib.org/event

源自 陳曼玲 04/2015

Posted in 04/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