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此情可待成追憶-休士頓台灣語文學校創建記 / 蔡淑媛 /09/2014

此情可待成追憶

休士頓台灣語文學校創建記

 

作者 蔡淑媛

1980年代,一個住在休士頓同社區的台灣同鄉,每次見面,總會提起,一定「愛辦一間咱自己的語文學校」。他說,每個星期六把孩子送到XX中文學校去上課,看到孩子的課本與作業都忍不住會生氣。明明是台灣僑務委員會出版的課本,從頭到尾看不到台灣兩字,而中國的歷史文物、封建傳統卻要多少有多少。

更讓他「gui腹肚火」的是,一到學年末的結業典禮,還要請XX處的處長來「長官訓話」。離開台灣,以為能躲開那套拍馬屁的官僚作為,跑到了天涯海角,依然躲不掉這番折磨。

兩年後某天夜晚,在頂好商圈的「小美冰果室」吃「chua冰」時,與葉錦如不期而遇。她介紹身旁一個壯碩的男子:「這是我先生李雅彥醫師」。錦如告訴他,我在Ballaire High School教中文。沒有寒暄,也無客套,雅彥開口就是這麼一句話:「咱著愛來辦一間學校。」

「什麼學校?」我愣了一下,頭腦「未輪轉」。

「教育咱第二代子弟台灣語言ga文化e學校。」他聲如洪鐘。

我說辦學校不是像台灣的國大代表,投票部隊選總統那樣簡單~~開個大會,發表文告,然後舉手表決,全體通過,如此這般就能完成「願夢」的代誌。找教室、編教材、請老師、招學生等事情多如「貓仔毛」,經費也怕沒有著落。。。雅彥打斷我的話題接下去說:「錢的問題嘸免煩惱,大家手ńg bih起來(捲起衣袖)作伙打拼,免驚啦!」

雅彥說到做到。不久他出面當起了領頭羊。他振臂一呼,因緣由此聚合,各方人馬積極響應,各就各位~~有行政組織與領導能力的,承擔起校長、組長的重責;有編選教材與寫作能力的,找尋資料,修改補充,尚有不足,就自己動筆撰寫;有教學經驗的,拿起粉筆,面對學生,開始語文傳承第一前線的戰鬥。「台灣語 文學校」草創期的各項安排逐步完成。

學校成立之後,教材的編寫是刻不容緩的工作。台文班由精通台文的黃智舜老師另組團隊負責編輯。中文教材前後九冊經過兩個階段數年的努力。1991年 首先完成《中文課本》第一、二冊。課本內容由我獨立撰寫,每完成一課初稿,就由沈郁芳召集謝清實、黃智舜、包方明、張美枝、蔡鈴玉諸位老師與我到她家中討論內容、改正筆誤、提出意見與看法。等到文本定稿,再由潘美玲老師逐頁插圖,最後由陳德通老師設計封面,全冊才算完成。

中文教材內容取決於日常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認得出也感受得到的家庭人事、學校作息、日月星辰等。我們選用筆畫少又普遍使用的字彙和詞句寫成可以琅琅上口的短文,以期達到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

我特意加強原鄉印象,課文介紹台灣地理、文化和傳說,如「Formosa台灣 」、「東方亮麗的明珠~台北」、「原民傳說~阿里不動溪的由來」、「壽山寶藏」。後來陸續加入的補充讀物如「半屏山的故事」以及「台灣羅賓漢~廖添丁」 等。期待著學生在學習語言同時,對於母土的山川風貌、鄉土人情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當時參與工作的伙伴都有全職的工作。家中多半還有未成年的兒女,只能利用週末或週日晚間的有限時段聚會。往往為了一段文辭或幾個字彙,絞盡腦汁、斟酌推敲,時至midnight還不知夜已深沈。

因為在課本裡,繁、簡字體與漢語拼音及四聲符號同時並存,周遭所能reach的眾人當中無人能以電腦技術處理。正在傷透腦筋之際,有朋友提起,同鄉J.K.會寫一手漂亮的「工程字」。我心中大喜。J.K.夫婦跟我們是「熟識」多年的老朋友。他為人正直,但行事低調,非常關心故鄉事,一個「正港e台灣人」。

J.K.那時正與另一個同事合夥,忙著開創屬於兩人的科技工程公司。他身兼副總裁,事無巨細,都要雙肩承擔,忙碌程度可想而知。但是當他聽完我的付 託,二話不說,接過課本原稿,問我什麼時候需要?我說:「真歹勢!兩個禮拜後就開學,還要送到外面去make copy裝訂成冊, 一個禮拜能完成嗎?」

「我試試看。」他含笑回答。四天後的黃昏,J.K.前來敲扣我家的門環。

我開門看到他,嚇了一大跳,心想,代誌大條啊!!他一定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問題,趕過來完璧歸趙。他沒走進我家門,站在門口把一個超大號沈甸甸的牛皮紙公文信封雙手奉上說:「寫好——啊!(寫好啦!)妳看mai-e」。我打開一看,整齊端莊、大小一致、有如排版鉛印的方塊字體,服貼排列在每頁白紙上。

雖有滿心的感動,除了「多謝!」兩字,我竟找不到其他的對答詞。我要把他的名字列入編輯組,刻印在課本的底頁。他猛搖雙手極力推辭。他說能為教育台灣子弟盡點心力,是「真歡喜e代誌」,張揚名姓並非本意與初衷。編輯組後來陸續加入李秀英、葉培林、黃燦琴和鐘嗣芬老師等教學強棒,組成更堅強的團隊班 底。

中文「學前班」的教材則由幼教專業的老師方清玉、楊佩文、顏琇莉、楊秋琴和Irene 趙分層負責,互相配合。他們利用可愛的童畫、歌謠與唱遊,把未到學齡的兒童帶進說話與書寫系統完全殊途的華語文世界。

租借教學場所是個難度很高的挑戰。學校初創期向休士頓獨立學區(Houston Independence School District)租借教室。學區以相當低廉的租金租給我們有地利之便的小學教室,每個星期六前往使用。短期借用下來,因為從不欠交租金,彼此的關係良好,但與租借的學校老師卻發生了摩擦。

一般較有度量的老師不在乎自己的教室星期六被外校學生所使用,但是一些「雞仔腸鳥仔肚」的老師卻用盡諸種辦法來抵制。他們向學區反應,有些理由明顯是造假。有人抱怨我們的老師擦掉他寫在黑板的教學計畫和每週功課表;有人抱怨我們的學生搬動桌椅,弄髒地板,亂翻他們學生的書包。

事實是,每天下課後,我們的老師與家長戰戰兢兢把教室整理得井井有條;沒有擦掉黑板的留字;學生記取老師的告誡,沒有亂翻別人的東西。學區不願得罪正規學校的教員,我們只好另覓他校上課。流浪狗或流浪貓命定無家可歸,四處遷移。那些年,我們的「台灣語文學校」,成了名符其實的「流浪學校」。

台灣語文學校成立一個「物色學校租借教室小組」。我是小組的成員之一。我們在西南區S. Gessner和W. Bellfort 附近找到兩所私立學校。心想私立學校多半缺錢,為了增加收入,校長或會約束老師,對我們客氣相待。我與另外三位老師一共四人結伴同行。我們先到基督教的教會學校。學校規模不大,有個門面還算壯觀的禮堂,連著左右兩邊幾排教室。一個校方的代表出來迎接。

她帶領我們進入一間臨時教室。臨時教室外型看來就像一部超大號的休旅車(trailer)。內裡排列幾排學生椅。前方掛著黑板,後邊擠放老師的辦公桌。學校代表說只能出租臨時教室。問他租金多少?她開出一個令人聽到幾乎會得「腦震盪」(concussion)的天價。我們連討價還價的氣力也沒有,轉身就走向了停車場。

另一所是猶太人辦的私立學校。一條細長的柏油路直通學校的大門。那是一家精巧潔淨的小型學校。接待我們進入室內的是一個中年禿頭男子。他說他負責總務。問明我們的來意之後,他露出大大的笑容。我們站在室內大廳兩條過道斜斜交會的空曠地面與他談了一會話。沒見到他有帶領我們參觀教室的意圖,我忍不住指著窗外另外一邊花木扶疏的教學樓問他:「可以參觀一下你們的教室嗎?」

他搖搖頭,同時指著我們腳踏的地面說:「這裡就是要租給你們的教室」

「What? Where?」我們不約而同叫出聲來。

「It’s right here.」他又接下去說:「星期六在這裡把我們預備的桌椅排列起來,就可以上課。若還不夠,那邊一間big room也可以開放。」他用手指著旁邊不遠一扇上瑣的房門,門上英文正楷清楚標明~~STORAGE ROOM。我們連禮貌上的告辭也省略,憋著一肚子氣,轉頭邁步快速離開。當時「發願」,今生今世,一定要有一棟屬於自己的校舍。

1988年一群熱心積極的台灣同鄉,出錢出力,促成了「休士頓台灣人傳統基金會」(Taiwanese Heritage society of Houston)的設立。其宗旨為從事社會服務和推廣台灣的文化與傳統。三年後美國國稅局核准成為免稅的公益團體。基金會一切活動全靠同鄉的人力支援與熱烈的捐款贊助。它不接受也不申請台灣政府海外機構的任何資源。「台灣人民辛苦繳納的血汗錢,一分一釐都應留在台灣境內為人民謀福利」此番心意是當時至今全體會員的共識。

為了讓「台灣語文學校」有個永久性的固定校舍,基金會集資收購一所遭到法拍的day care center building。經過一番整修增建之後,於1992年正式啟用,命名為「台灣人活動中心」。定居在大休士頓地區的台灣同鄉從此擁有一棟屬於「自己e大 厝」,學校也隨後搬入結束了每年一次搬家的麻煩。

傳統基金會的組織架構至此全部完成。「台灣語文學校」、「台灣人活動中心」與「社區服務及文化傳播組」三元歸一,在傳統基金會全方位扶持下,各盡所能,為社區服務、為台灣文化的傳承付出最大的貢獻。

忘不掉的是記憶,留不住的是年華。從起心動念、紙上談兵的1983年到現在,三十載歲月已悄然遠颺。當時手ng bih起來,作伙打拼的一群人,好幾位竟然在五十初過,或六十剛到,或七十尚遠的壯碩英年告別了人世。現在每逢想起,腦海中依然會浮現他們的形影~~音容宛在,神采飛揚。此情可待成追憶,當時只道是尋常。

「後記」~~

此篇文稿敘述的是我個人在「台灣語文學校」創校初、中期,參與編寫中文教材與教學的緣由與經過。至於後來「台灣人傳統基金會」的設立、「台灣人活動中心」的收購、整修終至開放使用,則是聚合了難以數計的同鄉出錢出力、不計毀譽、分工合作、成功達陣的結果。雖說凡是走過,必留痕跡,但是漫漫長路,經不起老成凋謝、歲月蹉跎。希望當年參與有分,艱苦分擔的同鄉朋友,從職場退休,趁著現在尚且耳聰目明,心智清朗之時,把當年夙興夜寐,「歡喜做,甘願受」的心路歷程訴諸筆墨,讓後繼之人知創業維艱,應思守成之不易。此文只是拋磚引玉,期待引出更多「想當年雄姿英發」的佳文傑作,讓我們再次走回來時路,重溫當日甘苦情。因有所感,是以為記。

部落格~「港都之女」shuyuan0220.blogspot.com

源自 蔡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