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FAPA的誕生 / 蔡同榮/2014/11

FAPA的誕生

作者 蔡同榮

由於國民黨在台灣壟斷大衆媒介,因此海外同鄕計劃在島外設立一個電台向台灣播送。歷經數年的硏究與商討,終於決定成立一個電台董事會,負責籌劃基金及往後的運作。一九八二年一月十日,台灣獨立聯盟主席張燦鍙寫信給各地二十位熱心同鄕,請他們到洛杉磯開會。恰好當時美國國會剛剛通過台灣每年二萬名移民配額的議案,大家受到這個鼓勵,士氣高昂。有些同鄕建議會中也應該討論如何推展國民外交工作的問題,其中以葉加興對此最爲堅持,我與張燦鍙商量的結果,於一月廿七日寄一封快信給葉加興,答應他,把推行國民外交工作的事增列在議程內。

會議於二月十三日舉行,當天參加開會的有十五人:丁昭昇、王桂榮、周明安、林明哲、許千惠、陳伸夫、陳唐山、陳都、郭雨新、彭明敏、蔡仁泰、楊加猷、楊宗昌、羅福全和我。首先硏討電台計劃,多數人的看法是,島內的黨外雜誌已經百花齊放,沒有必要再設置電台向島內宣揚民主思想。並且國民黨也會設法干擾播送,使收聽非常困難。經過一、二小時的討論,此一計劃遂被擱置下來。剩下的時間都集中討論如何成立一個機構專門負責國民外交。

大家認爲這個機構不但要關懷島內的台灣人,並且也要維護海外同鄉的權益,要促進台灣的民主自由,也要防止中共侵略台灣。於是很順利地制定下列宗旨:「一、配合島內民主力量,促進台灣的自由和民主。二、宣揚台灣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決心,造成有利於台灣住民自決和自立的國際環境。三、維護及增進海外台灣人社會之權益。」

十四日上午,討論這個機構是否應隸屬於世台會,成爲該會的一個外交工作小組。討論的結果決定另外成立一個單獨的組織,主要的考慮是:一、世台會的理事會可能不同意設立這樣一個外交小組。二、世台會如積極從事外交工作,恐會使那些怕參與政治的同鄕連同鄕會活動也裹足不前。新的組織需要一個名稱,大家同意採用 Taiwanese Association on Public Affairs。英文的簡稱爲TAOPA。唸起來很像台灣話的「幫忙打」。

這是一個漂亮的名稱,但有些人認爲這個名稱也許文法上有問題。我查閱數種參考書後,發現Association後之on應改爲for。如此英文的簡稱是TAFPA或是TAPA,唸起來不像台灣話。我於二月十七日發出一封信給與會者,指出會議中通過的名稱文法不對,並提議改爲 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簡稱FAPA,唸起來很像台灣話的「喊打」。投票的結果,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贊成這個名稱。

會議進行非常順利,討論組織內部的結構及運作,也談及如何集資經營旅館來支持活動。但一談到會長的選舉,困難就來了。彭明敏、陳唐山及我被提名爲候選人,可是我們三個人都不願意擔任會長,彭明敏說他住在西岸,應由東岸的人當會長,地理上較爲方便。陳唐山說他是世台會理事長,已經夠忙了,不便再當會長。
我當時正醉心於硏究工作,並且已經著手寫一本書,捨不得半途而廢,所以也婉拒。大家請我們三個人離開會場到外面互推一人當會長。三個人談了好久仍無結果,於是決定休會,希望在午餐時談出一位人選出來。飯後還是沒有結果,大家感到無奈,又叫我們三人到外面再談。我認爲再談下去還是那一套老話,如果選不出會長,這個會無異流產,實在可惜。於是自告奮勇同意被提名爲會長候選人。同時我提出兩項要求:第一、設立會員制度,這樣才能經由會員選舉會長;第二、一年後舉行會長選舉。大家接受了我的要求後,舉行無記名投票,我正式當選會長。FAPA誕生,我也開始負起這個新組織拓荒的工作。

發展組織

多年來我注意到有許多關心台灣的同鄕,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未能加入任何組織積極參與台灣人的自救運動,實在可惜。如果能把這些熱心同鄕組織起來,將給整個運動增加一批生力軍。所以當我被推爲FAPA會長時,我發覺這是我實現數年來願望的最好機會。我不但要做好國民外交,並且要爲台灣人建立一個良好的組織。

爲健全組織,必先制訂章程。我認爲FAPA 剛成立時,章程愈簡單愈好,規定些最基本的事項就夠了,以後再視情勢的發展作修改。國民黨於一九四七年制訂一部具有一百七十五條條文的長憲法,結果二年後就被中共趕出中國大陸。美國建國的最初四年,憲法只有七條條文,但以後成爲全世界最强盛的國家。由此可知,一個團體的興衰,大多依靠實際上的運作,法律條文並不能決定組織的成敗。FAPA章程只有三條條文。第一條是宗旨,在成立會議時已通過。第三條規定章程修改與解釋的程序,一般憲章都有這種規定。第二條就比較複雜,規定委員與會長的權責、選舉方法與任期。

FAPA初創時,萬事待興,需賴强而有力的會長去推行工作,所以應賦與會長很大的權責,章程第二條第四項規定「會長綜理全部會務」,包括人事、財政及各種政策的決定權。會長旣然擁有這麽大的權力,會長的選舉就必須特別謹慎。我於一九八三年初起草「會長選舉細則」,經委員會通過,詳細規定候選人提名及投票的種種細節,延用迄今都能杜絕選舉可能發生的爭論。會長的任期二年,但不管他貢獻有多大,只能連任一次。

會長由委員選舉,委員有四十一位(一九八三年增加到五十一位,一九八五年再增加爲六十一位)。

人數多的主要原因是想集合全世界各地的熱心同鄕於一堂,納入制度,經過開會,加强相互的認識與瞭解,遇到台灣發生重大事故時,全球同鄕的代表才能迅速有效的硏討和決定應該採取的措施。委員一部份係由全體會員選舉,另外一部份由各地方會員自行選舉產生。如此,在地方上默默工作而知名度還不甚高的會員,也有機會當選委員,爲台灣前途做更進一步的打拼。

FAPA儘量網羅各方面的人才。我聘請彭明敏爲名譽會長,已故的台灣青年社創始人王育德、已故的台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主席、前台灣省議員郭雨新、前世台會理事長郭榮桔及黃彰輝爲顧問;當時世台會理事長陳唐山爲副會長、全美會會長陳都負責組織、台美商會會長王桂榮負責財務。由於這些前輩及負責人之努力,其後幾乎所有當過海外台灣人重要社團的負責人都陸績加入 FAPA。

由委員的職業也反映出FAPA的包容性。一九八三年五十一位委員的職業分別爲:工商業者十四位,敎授十三位,在機關公司就職者十一位,醫生六位,其他七位。一向很少積極參加台灣人社團活動的商人及醫生也當起委員。我鼓勵他們都用眞姓名,並且每年都向外公佈委員的名單,表示這是一個光明正大合法的組織,沒有避人耳目的忌諱。

FAPA幹部分別到各地奔走遨請熱心同鄕加入組織。一九八二年四月初,我與彭明敏到各大都市拜訪同鄕十天,向他們說明FAPA的宗旨,並拜託他們支持。同年六月,我買了一種能旅行廿一天的打折機票,又到廿個都市訪問,在西海岸時,陳都也一同奔走。我發覺與同鄕面對面談論台灣問題,較容易獲得同鄕的了解和支持。於是次年暑假,決定擴大巡迴,我聯同彭明敏、黃彰輝及陳榮成分別到五十個都市巡迴廿一天,效果輝煌,不但吸收了不少會員,並且募了不少錢。

此外,一九八二年及一九八三年間,我也到所有台灣人夏令會宣揚FAPA,會員人數因而急劇增加。如何運用這些會員從事草根外交工作成爲當時重要的課題。一九八二年八月首次舉辦外交講習會,聘請專家學者,講解如何積極主動去影響國會議員、議員助理及利用大衆傳播媒介。參加者有律師、醫師、學生及第二代台裔共廿多位。這次的經驗發現第二代的台美人對台灣的認識不夠,須分開訓練。次年暑假特別爲第二代子弟舉辦—個講習會,有六十位參加。由專家講授台灣的歷史、文化、經濟、政治、外交、國際地位及如何從事外交工作等課程。從此以後每年暑假FAPA都分別在美國各地舉辦第二代台裔的外交講習會。

美國每州選出二位參議員,全國又分爲四百三十五個衆議員選舉區。FAPA雖在各大都市都設有分會,如欲有效推行草根外交工作,每州最少應設立一個分會,每個選區要設立一個工作小組,這是一個重要且繁重的工作。海外同鄕都有自己的事業,已夠忙了,我們只能期待他們奉獻一部分的時間與精神。FAPA的主要工作不能完全依靠會員,應聘請專人去推行。爲此,一九八三年六月在國會山莊附近購買了一間三層的樓房,可供辦公與居住之用。同年十月聘請潘大和爲專職人員,不久陳唐山又聘請一位美國人柯邁政(Marc J. Cohen)負責外交工作。FAPA遂由業餘工作者的參與逐漸邁入專職人員的階段,並設立辦公室,由專職人員負責展開國民外交工作。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總部辦公室Washington, DC/2017

摘自 我要回去/1990/09

Posted in 1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