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8. 美的畫面/許昭彥/2009

 

Author Preface

這本書是從我五十年攝影中選出的69張像片集成的。

我在27歲時(1964年)離開台灣到美國留學。到美後,除了前兩年是在威斯康辛州念書外,其他43年都是在康乃狄克州工作、成家、定居與退休。所以這本書的像片也就照出了我一生主要居住的兩個地方:1964年前的台灣與1966年後的康州。這在當時經濟與生活情況相差很多的兩地,讀者看了本書像片後,就能看出這其中的差別。

書中的12張黑白像片是1964年前的台灣景致,其他57張彩色像片中有47張是在康州拍攝的。1964年前的台灣經濟艱難,那時當大學助教的我,月薪只有一千元,我那時單身未婚,但這薪水就已不夠用,與我一起工作的一位技術員月薪只有八百元,他有家庭,我很難想像他們要怎麼過活。從書中的3張黑白像片〈路工〉、〈船工〉與〈稻作的人〉應該能令人感受到台灣那時期生活的困苦。

可是在這時期,我卻拍攝出了我一生中最美的3張像片〈夏日的傍晚〉、〈抗命〉與〈傍晚時的淡水河〉,〈夏日的傍晚〉那張像片得了當年『台北攝影沙龍特獎』。我那時創造力豐富,必然是因為我年輕,有狂熱的情感與精力,因為如果我不是那麼狂熱,我又怎麼會央求那兩個女孩在大樹下跑了十幾次,使我能照出了那〈夏日的傍晚〉?

從1964年的台灣到美國,能過著康州生活,可說是有日夜差別,康州是美國人公認生活品質高的一州,我就形容康州為「紐約市的陽明山」,我能夠長久住在這州是因為我為雀巢(Nestle)食品公司工作32年,雀巢是瑞士公司,這公司當初要到美國設立我工作的工廠與實驗室,就要選一個像瑞士的地方,康州就是雀巢選的。

所以讀者在本書看到的大多數像片也就都是康州景致。我曾在這州我居住鄰近地方舉辦的攝影比賽得了4次首獎,我也曾舉行了12次個人攝影展,所以我希望大家也能從這些像片看到了康州人的生活情趣,例如:康州人作出的不少假人、像稻草人、店窗人物、聖誕老人等,這些假人是我攝影構圖必需有的「道具」,沒有他們,不但我的像片不能成畫,而且也沒有「故事」可說。例如:那〈護花者〉與〈聖誕老人〉兩張像片,如果沒有那兩尊假人,我不會去照那兩個景致,我在康州需要靠這些假人攝影,因為我不能叫康州人作我的「道具」,像我四十多年前能夠叫那兩個女孩在樹下跑。

能夠有這些康州假人也就是我的福氣,因為很可能美國沒有其他州有康州這麼多的假人,康州人為什麼有閒情逸致,作出這麼多假人?我想這必然與康州人的平均收入是全美國最高有關。

除了假人外,本書也包含了不少康州秋景,這大家應會比較能瞭解。康州是在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域,這地域最有名的景致就是紅黃樹葉滿地的秋景。我在台灣時是從那「小婦人」電影笫一次看到了新英格蘭的秋景,那時沒想到我後來會住在那電影畫面中•本書中的〈秋晨〉就是我曾住了33年的家屋後院景致。

康州不但有山,而且也有海,書中的〈海灘上的一家人〉像片就是康州另一個優雅生活品質的景致,有哪一個人看到了這像片不會羨慕那在海灘上散步的一家人?我就常對人笑說這是康州式的〈沙塵暴(Dust Storm)〉像片。〈沙塵暴〉是美國有名攝影傑作,攝影師羅斯坦恩(Arthur Rothstein)照出了美國30年代不景氣時,一家人要逃避暴風沙的可憐情況,這與我的〈海灘〉這張像片一家人狀況剛剛相反,可是這兩張像片都有同樣一個父親與兩個小孩的走路姿態與他們要在一起的動人畫面。

除了像片外,我在書中盡力用簡潔與適當的文句形容我的像片,可能讀者仍然會覺得我用了太多的「像一幅畫」的形容字語,這我要讀者諒解。因為我照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創造一幅畫,不是要照出一張實景像片,我不能成為畫家,但我希望靠照相機,讓我能像一個畫家。本書的最後一張像片〈台北印象〉,我拍的是忠孝東路街道,但我就沒照出那街景,我「畫」出了一幅我的忠孝東路「抽象畫」,我覺得我攝出了那街道的熱熱鬧鬧氣氛,這是我現在對台北的印象。台北大稻埕前輩畫家郭雪湖的傑作〈南街殷賑〉,畫出了那現在迪化街於舊日時候的熱鬧景象。我也是大稻埕的人,所以每次看到了這幅畫,我心裡會有感觸,想到舊日情景,從我的忠孝東路影像,我希望我能「畫」出了這現代「南街」的街景,會有一點點那名畫的效果。

總之,這本書的像片也可說是50與60年代留學生的寫照,那時大多數留學生要赴美,他(她)們也就都看到了那時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我很幸運不但能照下了那時的舊台灣景致與留學生的新世界,我相信我也照出了這兩世界美的畫面,所以現在也就集成這本書讓讀者與我共享。

 

Contents

前言 2

作者簡介 3

作者自序 4

篇01:夏日的傍晚 9

篇02:抗命 10

篇03:童年憶影 11

篇04:傍晚時的淡水河 12 篇05:澎湖小女 13

篇06:田園一景 14

篇07:稻作的人 15

篇08:午後街巷 16

篇09:路工 17

篇10:船工 18

篇11:孤舟 19

篇12:前途茫茫 20

篇13:美麗的早晨 21

篇14:風車

篇15:冬山 23

篇16:冬屋 24

篇17:海灘上的一家人 25

篇18:聖誕老人 26

篇19:一棵樹 27

篇20:路邊冬景 28

篇21:秋日池塘 29

篇22:湖邊小舟 30

篇23:球場警衛 31

篇和:晨光 32

篇25:秋湖 33

篇26:傷心的邱比特 34

篇27:蘆草 35

篇28:冬樹 36

篇29:冬景 37

篇30:夏日 38

篇31:榆樹街的花朵 39

篇32:牆邊的鬱金香 40

篇33:兔子與孩童 41

篇34:嘉韋 42

篇35:遠祐 43

篇36:水邊秋葉 44

篇37:夏午 45

篇38:田園交響曲 46

篇39:稻草人 47

篇40:路邊草人 48

篇41:落魄的人 49

篇42:秋晨 50

篇43:卡通人物 51

篇44:夏日的彩傘 52

篇45:秋湖靜舟 53

篇46:色彩 54

篇47:白雲與黃花 55

篇48:摩西祖母的冬景 56

篇49:村舍 57

篇50:卡通畫 58

篇51:最後的秋葉 59

篇52:美國公主 60

篇53:寧靜的早晨 61

篇54:寒冷的冬晨 62

篇55:瑞士山水 63

篇56:閣樓上的人 64

篇57:街景 65

篇58:老伴 66

篇59:天鵝 67

篇60:綠眼的猫 68

篇61:鄰居的狗 69

篇62:夏日的笑容 70

篇63:護花者 71

篇64:春日美景 72

篇65:冬晨 73

篇66:天空畫景 74

篇67:寂靜冬景 75

篇68:伴侶 76

篇69:台北印象 77

 

Author Resume

許昭彥,台北市人,1937年生。

建國中學•台大農業化學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食品科學碩士。

在台曾任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助教3年,曾發表「高雄港污染調查」研究報告。在美曾任雀巢(Nestle)食品公司食品加工技師32年,擁有24項食品專利。

在美曾為台北「民生報」、「中華日報」、「中國時報」與《職業棒球》、《龍族》、《時報運動畫刊》雜誌寫美國棒球,曾為美國中文「世界日報」寫『探討美加職棒』專欄22年。現為台灣「聯合新聞網」棒球特約作家。

著有《美國棒球》、《美國棒球(一)歷史篇》、《美國棒球(二)技藝篇》、《美國棒球(三)人物與哲學篇》、《話談美國棒球》、《美國棒球巨星》、《球星、球技、球賽》七本棒球書與一本遊記書《隨著山脈呼吸》。《美國棒球》是第一本關於美國職棒的中文書,現為美國棒球名人堂(Baseball Hall of Fame)收存,《話談美國棒球》是唯一(中文或英文)收集各種棒球技藝話語的書,可說是一本棒球技藝字典。

1987年於「紐約時報」登出的一篇英文棒球文章:「7 Chinese Emotions and America’s Pastime (球場上的七情表現)」是笫一位東方人於該報登出的關於美國大聯盟棒球文章。

除棒球外,其他個人主要興趣就是攝影,在台曾得台北攝影沙龍特獎,在美曾舉行12次個人攝影展。

 

Donated by 許昭彥

Posted on 06/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