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台灣第一位出書的漫畫家陳炳煌的傳奇/林義勇/2019

文采風流今尚存

台灣第一位出書的漫畫家陳炳煌的傳奇

文/林義勇

一樣的洛杉磯,一樣的艷陽天,一樣壅塞的交通,一樣龌龊的鬧區衢道,而時光卻彷彿正在倒流。

面對著一位高齡九十、歷盡人世滄桑的老耄,聽他「講古」,細説遙遠的往事, 我有如「回到未來」故事裡的俳優,身經ー場隔世奇遇。

他使我驚訝不已,訝於他和年輕人一樣的耳聰目明,訝於他老而彌堅的身軀, 訝於他的懷寶遯世,訝於人間竟然還存活著這樣一位古早人物。

他是最早的台灣留學生之一;他曾追隨林獻堂從事台灣民族運動;他是台灣第一位出書的漫畫家;他也是散文作家、書法家、旅行家;他不僅通曉英、日、中文, 更深諳寧波、上海、福州、廣東、蘇州等地的方言;他可能是當今世上交遊最廣的一個人。他,就是陳炳煌。

 一紙一字思華年

在洛城小東京附近的一棟公寓裡,我 有幸見到了陳老先生和他續絃的老伴黃玉 花。我們一見如故,猶如推襟送抱的多年知己。他毫不吝惜地搬出一生珍藏的書畫墨寶,不厭其詳的爲我解説,與我共賞。

擺在我面前的,眞是滿目珠磯,叫我大開眼界。一百餘幀陳老先生的漫畫傑作, 所畫人物無一不是曾經叱咤風雲、譽滿全球的名流顯要,並且都有他們的親筆簽名。 漫畫人物包括艾森豪總統、麥克阿瑟將軍、 喜劇巨匠卓別林、棒球明星貝比魯斯、拳王喬路易、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 石油大王洛克斐勒、著名影星三船敏郎,以及蔡元培、胡適等等,不勝枚舉。

此外,還有大畫家溥心畲的墨寶、白話文先驅名作家許地山(落花生)的題字、 林語堂的贈言、林茂生即興揮毫的詩作.. .每一幅都是無價之寶,而一紙一字無不 撩撥陳老先生的「懷古」心緒,使他憶及昔日的風光。

陳炳煌的人物素描,生動逼眞,再加上漫畫人物的親筆簽名,實在彌足珍貴。 他每畫一位名人,即利用交情或透過關係,請被畫者簽名,然後收入他的漫畫集。他請大人物在畫上簽名,常須用盡心機,費盡唇舌,結果都能如願以償,只有一次是例外。

有一年,陳炳煌代表台灣參加在日本東京舉行的國際扶輪社年會。當時日皇昭和曾蒞會向各國與會代表致意。陳炳煌拿起經常隨身攜帶的漫畫用的紙筆,很快就完成了一幅昭和的素描,然後央求池田首 相轉呈日皇簽名。但池田未予答應,告以「天皇是不給人簽名的,天皇只蓋玉璽而已

「那麼就請天皇蓋章好了。」陳炳煌 退而求其次。

「天皇的玉璽在皇宮裡。」池田要陳炳煌改天再向有關機關申請。陳炳煌詳問之下,得知要請日皇蓋個章,還需種種手續,繁文縛節,不勝其煩,只好作罷。後 來陳炳煌另外又畫了一幅池田首相的素描, 並立即獲得池田的簽名。

繁華事散逐香塵

早期,陳炳煌常常以「雞籠生」爲筆 名在報章雜誌發表作品。他也出版過好幾 本書,包括三册「漫畫集」、「海外見聞錄」,以及「傻瓜集」、「百貨店」等散文集,其中「海外見聞錄」在1935年即問 世,是陳炳煌最早出版的一本書。

台灣在日據時代,有一本極暢銷的言情小説,書名叫「可愛的仇人」。這本小

説除感人的故事外,還有精美的插圖,而 這些插圖正是出自陳炳煌之手。據悉,

「可愛的仇人」一書最近已由夏威夷大學 語言學教授鄭良偉改編爲台語教材。

陳炳煌的著作大都早在半世紀以前問世,每一本出版後,皆甚受歡迎,並且幾乎都再版發行。不過,陳炳煌最膾炙人口、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卻是他描寫社會 百態、詼諧雋永、配圖説話的打油詩。例如一首取名爲「告地狀」的詩:「送窮大作任人窺,學貫東西未置奇…」配圖是個趴在地上塗鴨的乞丐,身旁擺著一個討錢的水桶。又如一幅描繪大腳新娘的漫畫,詩曰:「隔壁娶新娘,弓鞋三寸長, 如何有此短?横量。」

還有,陳炳煌也喜歡在過生日時,寫首歪詩配以自畫像跟自己開玩笑。如八十歲生日時所寫的「老人像小孩,多少要用猜你問我幾歳,十八倒過來。」以及去 年年底九十(虛歲)大壽時所作:「爲人性樂天,功名如雲煙;虛度半世紀,百歲差十年。」等都很能博人莞爾一笑。

的確,對陳炳煌來説,功名富貴皆如過眼雲煙,無須汲汲營求。他的一生,曾有過享用不盡的財富,有過志得意滿、令人稱羡的黃金年華。然而,這一切都像是昨夜曇花,早已不復存在。現已篤信耶穌的陳炳煌喟然歎曰:「所羅門王説的不錯,空虛的空虛,一切都是空虛,日光之下的一切都是空虛,都是捕風!」

世事茫茫難自料

1903年陳炳煌出生於台灣著名的 雨港基隆。基隆原稱「雞籠」,因其地勢 四面環山,形似雞籠。陳炳煌之所以取 「雞籠生」爲筆名,原由在此。

陳炳煌的父親是位從事礦業的巨賈, 因嚮往「祖國」,在基隆經商不數年,即賣掉所有家產舉家移居中國大陸並在 福州、廈門、上海等地購屋置產。陳炳煌 是獨生子,父親的財產,自然都必歸他一人所有。未料1950年國民黨逃亡到台灣, 中共起而取代其政權後,陳家在中國大陸 的財富,亦隨之喪失殆盡。

當年隨父移居中國,陳炳煌年僅十三歲,懵懵懂懂,正如他自己所形容是個 「乳臭未乾的小伙子」,只是糊裡糊塗的跟著父親「回歸祖國」。及長,陳炳煌終於發現這個曾經是父親一心一意投靠並且殷殷期許他報效的「祖國」,原來竟是如 此的落伍、腐敗。難怪他在「傻瓜集」裡會有如下的徹悟:

「中國人善病,尤其是政界的要人們。」

「做中國人眞不幸,無權無勢的中國人更不幸!」

「我希望中國多出幾個秦檜,能從速把國家出賣,免得如此不死不活底受罪!

那是將近六十年前的眞知灼見。陳炳煌對中國以及中國人的了解,眞可以説是先知先覺。

人生禍福由天命

在前往中國之初,陳炳煌首先就讀福 州一所教會學校–鶴齡英華書院。離台之前,他父親曾聘請一位「國文仙」爲他補習中文。及至福州送他入學後,他父親 便獨自回到祖籍廈門,直到年老去世,未再返台。他母親到福州探望他一次之後,便回台留居外家,常年持齋唸佛,直到二次大戰結束,母子相會後,才含笑而逝。

鶴齡英華書院位於福州風景優美的蒼前山,山上有所屬於同一教會的女學堂。從 廿六個英文字母唸起的陳炳煌,眼看男女 同學彼此用英語談情説愛,個個神氣十足,心中羡慕不已。那時,由於中國各地展開抵制日貨運動,各校時常罷課,陳炳煌父親唯恐其學業受到影響,乃函囑離開福州,前往香港,轉入英國人所辦的拔萃書院。拔萃書院,學生多是紅髪碧眼的不列顚後裔。陳炳煌是住讀生,每天從早到晚, 生活起居,均與洋同學一起,不久英文就大有進步。但因拔萃書院注重英文,忽視中文,陳炳煌父親頗爲不滿,又要他轉到上海就讀。

1920年春,陳炳煌父親到香港帶他往星加坡、爪哇、婆羅洲、蘇門答臘等南洋 各地旅遊。是年冬天,父子從星加坡搭乘中國僑商經營的豐茂號輪船回香港,本想 再乘原船前往廈門過年,因爲開學在即, 乃由香港改搭英輪至上海。船抵上海碼頭, 父子剛剛踏上黃埔海灘,赫然在報紙上獲 悉豐茂號在汕頭附近觸礁沉没 ,旅客與船 員全部罹難,父子相顧失色,慶幸撿得一命。

在上海,從中學(聖約翰附中)而大學(聖約翰大學),陳炳煌就讀的也是洋人所設的教會學校。大二時,五卅事件爆發,各校相繼罷課,許多師生紛紛轉往中國人自辦的光華大學,陳炳煌亦爲其中之一」。當時教會學校基金充裕,校舍堂皇,而中國人自辦的,大半設備簡陋。陳炳煌,在畢業之前,曾利用年假,重遊南洋各地,爲光華大學募捐,擴建校舍,充實基金。

 漂洋過海負笈來

1928年,陳炳煌決定到「新大陸」求學。當時,太平洋上尚無民航機飛航,陳炳煌乃從上海搭乘輪船到美國。那時候,要到外國留學,不像現在須經托福GRE 等考試及健康檢查,「只要有錢,萬事 OK。」不過,當時留美學生,不准打工, 因美國勞工局爲保護本國勞工曾於1920 年明令禁止外國學生在美工作。直到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取消此一禁令。

初到美國,陳炳煌先在費城的UP(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硏究院讀了一年,專攻交通管理。1929年,陳炳煌前往紐約,轉入NYU (New York University)改唸商業管理,獲得碩士學位。在NYU時,陳炳煌曾短暫住過哥倫 比亞大學附近的國際學舍(International House)。這個學舍由石油大王洛克菲洛獨資捐建於1924年落成,是世界上第一座國際學舍。陳炳煌談起留學時代,越説越起勁。連國際學舍的由來,那些地方有國際學舍,都瞭如指掌。他説,世上第二座國際學舍建在加州,第三座在芝加哥大學附近,第四座在法國巴黎大學附近, 第五座在日本東京,第六座就是1957年所建,位於台北信義路的國際學舍。老先生言談思維之井然清晰,煞是驚人,居然事事不忘,記憶猶新。

 文采風流今尚存

1930年夏,陳炳煌遨遊歐洲幾個月之後,本擬前往西伯利亞,經莫斯科回「國 」。當時中東鐵路發生問題,中俄邦交中斷,乃不得不改變計劃,取道水路,由地中海和印度洋乘船返回上海。

學成歸「國」的陳炳煌,經同學介紹, 一度在上海美國商行做事,不久即到林獻堂創辦的新民報社服務,擔任該報上海支局長。陳炳煌指出,林獻堂在日據時代, 曾領導台灣人民從事民族運動,數十年如 一日。當時新民報乃是台灣人唯一的喉舌。1932年,林獻堂率新民報同仁前往中國的廈門、汕頭、廣州、上海、蘇州、杭州、 無錫、南京、九江、武昌、漢口等地觀光 遊覽’陳炳煌以社員身份同行,隨其左右, 頗覺榮幸,認係生平一大快事。

也就在新民報服務期間,陳炳煌不斷 在該報文藝版寫散文,並介紹自己的漫畫 。後來出版的「海外見聞錄」、「百貨店」、 「傻瓜集」、「大上海」等書,都是他在 新民報發表的文章彙集而成的。

人事幾回傷往事

陳炳煌年過而立才成婚。新娘丁懷芬, 蘇州吳縣人,出身書香世家。在八個兄弟 姊妹中,她排行居六,因輩份較高,大家叫她六孃孃(六姑),而陳炳煌便是丁家的六姑丈了。又因丁家人多,不僅内親, 就是其他親戚朋友也都管他叫姑夫(吳縣人稱姑丈爲姑夫),於是陳炳煌便得了 「衆家姑夫」的榮銜了。

「人生如逆旅。」陳炳煌認爲此言的確不虛。他説他的一生大半消磨在旅程之中。他和丁懷芬的花燭之禮,是在上海滄 洲飯店舉行的,而洞房之夜,亦在該飯店 度過。新婚蜜月作扶桑之旅,遍遊日本名勝。。遊罷歸來,先至厦門小住數月,繼而遷居蘇州,其餘歲月,陳炳煌説多半是「囲跡滬濱」。

陳炳煌婚後育有子女四人,男女各半, 賢妻秀外慧中,能詩能畫。兩人相敬相愛, 生活甚爲愉快。可惜丁懷芬早在三十年前即撒手人寰,未能與他白首偕老。提及這位心愛的元配,陳炳煌不勝傷感,嘆口氣道:「她已經去蘇州賣鴨蛋了」(編按: 「去蘇州賣鴨蛋」是一句台灣諺語,意爲去世。)陳炳煌的四個子女個個才華出衆。 長子陳毅台大數學系畢業後,留學德國, 並獲數學博士學位;次子陳衡原唸台大歷史系,來美後入華盛頓大學改讀物理;長女陳彬爲台大物理系及南加大(USC)物理硏究所高材生;次女陳霞則出身師大美術系,目前服務於某大服飾公司,負責美術設計。

古來萬事東流水

1944年,陳炳煌回到闊別三十餘年的故鄉台灣。1950年,他應地方父老友好的敦促,出馬競選基隆市第一屆民選市長。 選舉結果,他雖未當選,但其後多年,他服務桑梓的心志,未嘗或減。當時許多 「外省」同學或朋友,在報上看到他的名字,才曉得他是台灣人。他的一口道地的上海話及蘇州話,從未讓人懷疑他不是滬江一帶土生土長的。

早在農復會成立初期,陳炳煌就參與其事,負責該會新聞組等任務,先後與蔣夢麟、李登輝、藍蔭鼎、楊英風等人共事過。當時的李登輝,在陳炳煌眼中,只不 過是個初出茅蘆的「少年家仔」。

昔時,台灣人能夠到海外留學的爲數極少,其中多半留日,而留學歐美者簡直有如鳳毛麟角。這些所謂「過鹹水鍍金」 的留學人士, 「物以稀爲貴」,很自然的 便湊在一起,惺惺相惜,互通音訊。後來 便組成「歐美同學會」,定期聚會。名稱 雖叫「歐美同學會」,成員卻包括留日人士。他們當中有前「省議會」議長黃朝琴夫婦(留美)、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劉清風(留美)、劉清風之弟劉青黎(留美農 學博士,目前旅居北加州)、前台大文學院長林茂生(留美文學博士)、郭馬西牧師(留美)、曾任「台灣流亡政府臨時大統領」後來被國民黨收編的廖文毅(芝加哥大學化學博士,原名廖溫義)及其弟廖溫魁(留美哲學博士)、立委劉明電(留德)、前台灣水利工程公司董事長林柏壽 (留英)、美術大師楊三郎(留法)、公論報發行人羅萬偉(留美、日)、前高雄醫學院院長杜聰明(留德、美)、銀行家林熊徵(留美)、林獻堂(留日)及其弟林烈堂(留日)等人。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陳炳煌又是一聲歎息。「這些塵封往事, 不提也罷!」他説。

百年多是幾多時

陳炳煌身体還相當硬朗,三餐食量不遜年輕力壯者。每天外出到處走動,逛街,買菜,爬坡登樓,無不勝任愉快。他每日幾乎都要喝適量的酒,中午小睡片刻,其 他時間就是看書 ,偶而還寫點東西投寄報章雜誌發表。

有時心血來潮,陳炳煌還會到離住處不遠的一家保齡球館玩個把鐘頭。提起保齡球,陳炳煌談鋒奇健。原來「保齡球」 這個譯名是陳炳煌當年爲友人籌設台灣第一家保齡球館(榮星保齡球館)時,靈機 一動想出來的。陳炳煌表示,台灣最早的 Bowling設備是美軍所有,榮星球館開張之前,台灣民衆並無機會接觸Bowling這種玩意兒。陳炳煌説,中國比台灣較早引進Bowling ,在上海它被譯爲『滾球」, 在北京則叫「地球」。陳炳煌受聘爲榮星球館總經理,認爲「滾球」、「地球」都不好,一時興起,乃依英文發音,翻譯成 「保齡球」。陳炳煌常勸相處不睦的夫妻 去打保齡球,與其在家吵架摔碗盤,不如到球館摔保齡球,把一排排的木瓶『攏總甲弄弄倒」,一方面可以保全家俱不致損壞,另方面則能藉機運動健身,豈非一舉兩得?

陳炳煌不承認自己是老人。「百年多是幾多時」,九十歲又算得了什麼。他對人生有一套看法,或者説有一套哲理。他 説:「知道自己有多少錢的人,不算富有知道自己活幾歲者,不算老人。」陳炳煌 不但牢牢記得自己的生日,清清楚楚自己的歲數,每年生日還賦詩作畫,自我消遣一番,難怪他一點也不服老。

唯盼台灣出頭天

「悔改信主」的陳炳煌表示,他有四個生日:舊曆生日( 1903年9月28日), 陽曆生日(1903年11月16日),戸籍生日(1903年12月20日)及受洗「重生」 之日(1990年12月16日)。他説他接受基督教信仰後,心靈得到洗滌,人生猶如從頭開始,頗有「今是昨非」之感。逝者已矣,來者可追,他要好好把握今後的時光,好好享受他在信仰中尋獲的新生命。

走過九十年遼闊的世路,看透人事浮沈、世態炎涼的陳炳煌一再表示,有生之年,除了追求基督教的眞理,唯願親眼看見台灣獨立,台灣人出頭天的早日來到, 此外,也已別無奢求。

陳炳煌七十九歲自壽作品

 

喬路易畫像及其親筆簽名

陳炳煌筆下的卓別林,以及桌別林的親筆簽名

 

川端康成畫像及其親筆簽名

 

艾森豪畫像及其親筆簽名

 

胡適畫像及其親筆簽名

 

溥心畲題贈陳炳煌的墨寶

 

許地山 (名贊堃,筆名落花生) 給陳炳煌的贈言

 

 

Source  from Taiwan Tribune,  Issue #1159, 05/1993.

Posted in 08/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