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訪鋼琴家陳泰成 / 李淑櫻

訪鋼琴家 陳泰成

作者:李淑櫻

「具有高度的音樂性及清晰的個人風格,他的演奏帶給我極大的喜悅。」二十多年前,當代德國鋼琴大師Wilhelm Kempff 即對鋼琴家陳泰成的琴藝倍加讚賞。

筆者常慶幸,若不是移居在洛杉磯或許沒那機會認識曾專訪過的才子佳人吧!

第一次聆賞陳泰成教授的演出是21年前在爾彎大學的Cheng Hall ,如果沒記錯應該是當時TUF名家系列的活動之ㄧ,那是陳教授獲得茱麗亞學院音樂藝術博士返台授課之前接受邀請特別在洛杉磯所作的一場演出.20幾年後筆者升格作阿嬤遠看皺紋已遮不了, 而不久前受邀至阿譜蘭生活座談會再次見到陳教授再次享受他的琴藝表演,仔細看,除了他身邊多了一位也是同行琴韻相伴的美佳人之外還多了三位可愛的女兒,陳泰成卻依舊擁有一付年輕自信謙和的神情.而他的琴藝依然讓在座所有聆賞者為之動容不已.

陳泰成出生於高雄市,六歲啟蒙學琴,即展現了非凡的音樂才華。九歲時,在台北市鋼琴比賽中擊敗十八歲之對手榮獲冠軍;十一歲,復於扶輪社所主辦之全國第一屆音樂比賽中再度奪魁;是年,與台灣省立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莫札特鋼琴協奏曲, 在台北、台南、高雄等地巡迴,這對民國五十年代音樂甚為貧脊的台灣而言,的確造成相當地轟動。從當時起,他就開始活躍於台北各個舞台及台視攝影棚。十三歲,應邀至菲律賓演出,跨出其國際舞台之第一步。

十五歲,考入國立維也納音樂學院,未滿二十歲便在全體評審一致給予「最優異演奏」之殊榮下畢業於該校,並受頒奧地利教育部之獎狀。在這群英匯集之地,他以驚人的實力嶄露頭角,先後獲得「史蒂潘諾夫」、「維也納國際音樂節」比賽大獎。 維也納名師Bruno Seidlhofer 稱其為:「我最好的學生之一。」,並形容他:「具有高度的天份:即燦爛的技巧及優異的音樂性。他明智、生動的彈奏交織著精緻微妙的觸鍵,使他的詮釋深具滲透力;尤其他對風格之深刻感受力, 更使他將這些優點適切地發揮出來。」 的確,要在音樂上兼俱技巧、音樂性、敏銳的聽覺及清晰的風格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無怪乎維也納新聞報評論其演奏:「清新、扣人心絃而生動的演出,從他彈第一個音起,就令人側耳傾聽。」

其後,陳泰成轉往美國,進入茱麗亞音樂學院。在紐約,他再次以精湛的琴藝贏得「吉娜‧巴考爾」鋼琴比賽,獲頒茱麗亞音樂學院全額獎學金。並贏得茱麗亞音樂學院協奏曲比賽,與茱麗亞愛樂管絃樂團在林肯中心合作演出。同時, 復以最高分獲選紐約「國際藝術家比賽」,且於著名的卡內基獨奏廳舉辦了一場極為成功的演奏會,紐約時報亦讚揚:「結合流暢的技巧和充沛的推動力,是場令人振奮的演出!」

陳泰成是台灣出生早期留歐之鋼琴演奏家,也是我國第一位獲得國立維也納音樂學院「演奏家文憑」的人;後轉往美國,復為國人第一位獲得紐約茱麗亞學院音樂藝術博士者,曾在維也納及紐約國際大賽中得獎,他的演奏並經由電視向世界各地轉播。

獲得茱麗亞博士那年,應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原國立藝術學院)邀請,返台任教。繁忙的教學活動之外,亦積極參與各項演出,包括獨奏會、室內樂、聲樂伴奏,並與國內各大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協奏曲。所謂教學相長,在演奏與教學交替之間, 他逐漸對彈琴有了嶄新的體認。大女兒出生前夕,當時他正忙於獨奏會巡迴演出,即將為人父的喜悅,讓他對彈琴的方法突然有新的領悟。多年前他曾學過一種”rotation”彈法,當時並不完全瞭解,也並未接受這種特殊彈法,這是一種以人體力學為基礎, 避免彈琴產生運動傷害的彈法。新生命的啟示,喚醒了內心深處,他突然發現,當身體在愈放鬆的狀態下,愈能突破身體的束縛,並貼近作曲家的心靈。在音樂中,他彷彿聽到他們娓娓道來,也聽到了他們的愛恨情愁。此後,他嘗試於傳統彈法之外, 在音樂上更超越原有的框架。藉由演奏,世界的風土文化、人生的悲歡離合,乃至思想、心靈的意境,經由琴音表露無遺,他希望能和聽眾分享音樂的美和喜悅。

陳泰成的演奏足跡遍及全球四大洲,包括奧地利、德國、芬蘭、俄羅斯、美國、哥斯大黎加、日本、台灣、香港、菲律賓、澳洲等國,其中包含了著名的「維也納愛樂廳」、「維也納音樂廳」,以及「紐約林肯中心」及「卡內基演奏廳」等。 自1987年起,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原國立藝術學院),門下學生在各類國內及國際比賽中屢獲獎項。

去年暑假陳教授攜全家到洛杉磯,為了讓孩子有個安靜的求學環境他選擇定居爾彎。筆者好奇的問他,如果想邀請他作一場演奏要多早與他預約,這位大師笑笑說正式表演場合大概3個月吧.咱們加州的愛樂鄉親有福了至少我們是近水樓台。

今年春季,陳教授安排了一系列「維也納古典樂派」獨奏會,曲目包含海頓、莫札特、貝多芬及舒伯特的作品,也是他對少年時代第二故鄉的思念與回顧。2010年為蕭邦及舒曼兩百週年生日,他也計畫推出紀念音樂會。

源自 李淑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