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建築
作者:李文枝
自美國德州大學建築系的建築工程組畢業後,鑒於語言溝通以及藝術思維的障礙,隨即轉攻土木系研究所的結構工程學。畢業後,順利謀職於美國聯邦政府陸軍部一工程機構。當了十年的結構工程師後,於1992年竟不務正業,棄工而從商迄今。
千禧年的前後,我作了跟班隨美國匹茲堡交響樂團(Pittsburgh SymphonyOrchestra)到世界各地的音樂廳欣賞音樂。爾後,愉快的回憶和記述起音樂廳的建築欣賞。若不是驚艷於日本文化會館(Tokyo Bunka Kaikan)的外貌與演奏廳,還一直以為自己早就把建築抛棄於九霄雲外;而雪梨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的結構建築,竟使我如此狂熱地重溫起結構專業的舊夢。
十二篇建築觀賞文章裡,除了本地達福地區有名的兩棟藝術館一一金博爾術館(The Kimbell Art Museum)和福沃市現代藝術館(The Modern Art Museum of Fort Worth)之外,其餘座落於賓州匹兹堡鄰村的落水鄉居(Fallingwatcr) 一篇以及九篇音樂廳均因小女兒的工作關係而結緣。
一切都是偶然的機遇,也算是「音樂緣」的福氣,為了舒緩日常在繁瑣厭倦的商務生活,無意中忙裡偷閒,在參觀名建築物以及於音樂廳聆賞音樂之後,我高興地先後完成了建築觀賞的漢文初稿。為了在美國生長的三個孩子都不識漢文,旋即嘗試自己下廚來個粗淺的英語翻譯,希望孩子們會記得他們的母親,既然沒有其他嗜好,卻敢來舞文弄墨有關建築與音樂的文章。日後,我也將依舊選擇以「建築與音樂」相關的「視與聽」之旅程規劃而自得其樂。
在探索建築與音樂之間的相關哲理一段時間之後,我就逐漸大膽地繼續將自己的領悟或錯覺,作出一點專業性的觀賞感想,或者點綴一些連篇夢話來自我陶醉一番。藝術是抽象也是主觀,各表自述是常態,除非有理論根據,不可也不宜作出激烈偏見的概論,必須要有「根據」的推論。
建築藝術的欣賞完全是我個人的看法,故特意輕描淡寫的記述,以別於專業性的分析,文章的舖陳儘量採用簡易通俗的方式說明,以及附有相關像片旁證,以幫助瞭解或不至於嚴肅枯燥,希望能夠傳達信息給讀者。欣賞建築物是一種生活的享受,而在一級棒音響的音樂廳聆賞優美的音樂,更能讓心靈得到開懷與滋潤,進而有助精神層面的昇華。
Posted in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