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台灣基督教會在北美洲 / 黃武東 /11/2016

台灣基督教會在北美洲

作者 黃武東

I台灣基督徒在北美洲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來美的台灣基督徒與台灣人的人數比率,雖然比不上大戰以前,其數目也不多,但卻遍佈北美洲許多大城市。可以說:有台灣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台灣基督徒。這些基督徒因爲受過基督的敎訓及敎會生活的薰陶,富有服務精神,對於同學和鄰居,均有美好的表現,都是敦親睦鄰,與台灣同鄕打成一片,尤其於毎次同鄕會,夏令會或台灣人社團有任何聚會的時候,有關籌備、佈置、康樂、音樂等節目的安排,都有相當的貢獻。

自從一九七—年十二月卅日,台灣基督長老敎會基於信仰告白,發表了「國是聲明」主張“人權”旣是上帝所賦與,台灣一千八百萬的住民自有權利決定他們自己的命運以來,台灣同鄕對於台灣基督敎會及其信徒則有重新的認識:認爲基督敎會不單是在敎堂裡面,致意祈禱、讀經,關心所謂屬靈及死後的生活而已,同時也關懷到社會的安危,民生的禍福,眞實地祈求天國之臨在地上。

玆引用在美台灣人士對台灣基督敎會的評論,俾使讀者認識台灣基督敎會在北美洲台灣社會間所扮演的角色的一班。

「敎會如同同鄕會,均是海外台灣人活動之一個母胎。它具有相當的信仰、完整的組織,以及經常性的聚會,使得它的功效更加發揮。譬如南加州三千人感恩節(1982年)音樂會,卽是一個鮮明的例子。除了平日的活動外,台灣敎會還經常與其他社團合辦夏令會,積極提供第二代子弟的服務與關心。它也始終沒有忘卻島內外姐妹敎會以及敎會人士的苦難。台灣長老敎會的優秀傳統,可以說是在北美社會紮根生長」。(詳見台灣公論報「一九八二年回顧」)

II台灣基督教會成立的過程

五、六十年代來美的基督徒留學生,大半來自台灣長老敎會。有的乃是所謂傳統的基督徒,卽出自基督敎的家庭,自幼或在母胎卽承襲基督敎的信仰與薰陶者。有的乃是自願信主的。首先受到同學的招呼,到敎會或校園團契去參加敎會的活動,例如靑年團契、聖歌隊,郊遊或室內、外的運動等。然後承受精神上的感召而願意改宗信主者。

其中有的在台灣的時候曾經受選當過主日學敎員或校長、聖歌隊的指揮或隊長、司琴、靑年權契會長等職,卻很少當過長老或執事,及有過敎會的實際行政經驗。因此對於敎會的行政及法規卽不甚了解。

這些信徒來美以後可分爲下列三種:

  1. 一到美國卽隨時要尋找敎會去做禮拜者。
  2. 爲了忙於學業,或打工,力不從心,而忘掉靈性生活而不去做禮拜者。
  3. 埋名隱姓者,在台灣的時候去做禮拜,是爲免父母責罵,根本沒有切實紮根的信仰,去做禮拜是種敷衍的行事。一旦來到美國,天高皇帝遠,父母管不着了我了,乾脆埋名隱姓。

以上二、三種的信徒若遇特殊的遭遇,或有人招乎的時候,很有可能回頭是岸。

這些基督徒爲着要繼續追求靈性的生活,可分下列的過程。

一、參加當地敎會時期

正如在台灣,每一個鄕村都有廟宇,在美國,到了每一個城市鄕鎭,當你還未進入市內,從遙遠的公路上,你就會看到許多掛有十字架的尖塔。那些高大建築物就是基督敎會的敎堂。一進市內,到處都可以看到各宗、各派的敎會。在一條街路上有三、四間敎會者,並不稀奇。甚至把街名稱謂”CHURCH STREET”。

那些隨時要找敎會的台灣基督徒留學生,自然而然就到其附近的美國人的敎會去做禮拜。爲了信仰、制度和禮拜儀式的關係,來自台灣長老會的留學生,當然要找個長老敎會。雖然有語言上的困難,對於講道一知半解,但是可以達成崇拜及團契的目的。如果遇到對於東方人或少數民族及海外宣道事工有特別關心的牧師,到了禮拜以後,會特別跑來向你打招呼,使你身在異鄕,感覺到「賓至如歸」的溫暖和安慰。也會使你,下個禮拜非來不可的感情。如此一直繼續下去,不單獲得靈命的培養,也可以結交美國朋友,學習美國的習俗,又多少練習英語的聽講等,都是額外的收入。

因越來越熟識,進而則參加敎會各種活動,如聖歌隊、主日學,或康樂等,逐漸參加敎會核心活動,甚至被選爲長老、執事者,大有人在。如果當地有了用北京語做禮拜的敎會,爲了語言上的方便,前往參加,而任長執或同工委員者也不少。

二、查經班時期

等到當地或鄰近的城市有幾戶台灣信徒,因爲彼此有交陪,經常有來往,就會想到應有“自己的人”的屬靈聚會。首先卽以查經班的形態,在定期或不定期之下,輪流在各家庭開始聚會。每次聚會的時候,大家携帶聖詩、聖經及一道菜來參加,或由東家主持,或由參加者輪流主持,大家以“咱的台灣話”吟詩、祈禱、讀聖經。然後或以專題:特選一個題目:如「基督敎的神觀」「罪惡觀」「拯救觀」「道德觀」等等。或分類查經:如「原罪」「預定說」「神跡」「注定說」與「神的安排」等。或分段查經:如「四福音書」「使徒行傳」「保羅的書信」等等。

或針對當時社會,世界上所發生的時事,互相硏究聖經對這些時事有如何的答案,來探討基督徒應取的態度和見證。擧世聞名的近世神學家卡爾巴特(Karl Barth)曾說過一句名言“一手拿聖經,另一手拿報紙”,意思、是基督徒每天早上,一手拿當天的報紙,另一手要拿聖經,查查看聖經對當天所發生的時事有如何的解答。我們的主耶穌對當時所發生的悲劇,卽彼拉多殘殺加利利人,並且把他們的血滲在牲禮裡的悲劇和不久以前西羅亞的塔倒塌壓死十八人的慘事,一併向當時來問牠的民衆解答(路加十三:1.〜9.)。

查經班有時也針對時事如:「墮胎合法化」「同性戀的神職」「高俊明總幹事被捕」等對基督敎信仰有挑戰性的問題加以討論。

大家查經的時候,雖然有時爭得面紅耳赤,然而旣是 主的門徒都會在感謝之中結束。

因爲沒有神職或受過神學敎育的專家在場,以致有的時候談得脫題或找不出正確符合福音的答案,在所難免。但是大家都以聖經爲主,在禱告中彼此謙卑和熱誠追求眞理的精神,眞是難能可貴而値得鼓勵的。

三、團契時期

等到人數增加,但還不夠成爲一教會的的不,可是繼續在家庭聚會,却又感到不太方便,就商借當地敎會聚會,易名謂「〇〇台灣基督徒團契」。

在這「查經班」和「團契」兩個時期之中,因爲以往參加過美國或北京話敎會,尤其有任職者,均是“一馬掛兩鞍”,參加兩方的聚會。因此借用當地敎會,多半是在每主日的下午聚會。

在這兩個時期,大家都非常融洽,彼此合作無間,沒有發生過什麽歧見,每次都是乘興而來,滿載而歸的!

四、敎會時期

等到人數增加,進步到了可以組成敎會的時候,卽向政府申請登記爲一非營利的宗敎團體,卽可以享受:

⑴敎會房地產(除出租部份以外)可以免税。

⑵爲其獻金者,可得於報税時獲得減稅。

⑶敎會購買物品,可獲免税等。

例如「紐約台灣基督敎會」由1968年的査經班開始,到1971年正月三日才成立敎會。(詳見本書中該敎會簡史)。又如「紐澤西台美聯誼基督長老敎會」自1972年的「團契」發展到1980年七月二十日才成立敎會。(詳見本書中該敎會簡史)。

說到敎會成立時期,則憂喜參半,喜的是:此乃表示敎會正常發展的過程,由小而大,證明台灣敎會是充滿活力,蓬勃生氣,正在生長的好現象。憂的是:失去“查經班”及“團契”時期的合作和氣。

旣要成立敎會,就會想到敎會的名稱。語云:「名正言順」。想到“名稱 ”,卽牽連到與名稱息息相關的“信仰和制度”(Faith and Order)問題。上面已經說過,從台灣來美的信徒大部份屬於台灣基督長老敎會,其中有少數來自聖敎會、眞耶穌敎會、聚會所、信義會、浸信會或其他小敎派者。這些人對於敎會的信仰、制度,各有不同的見解。光就制度來說,堅持以「長老會」命名者有之;主張以「基督敎會」總稱之,藉以容納各敎派的信徒,“萬川歸一海”者也有之。其中且有來自“長老會”者,卻不要承襲長老會那老套的制度,自起爐灶,把“長老”“執事”改稱謂“同工”或“董事”自擬教會章程而獨立自治者更有之。於是發生爭執,導致分門别戶。

迨敎會成立後,依其信仰和制度上的關係,有些則加入當地的美國人敎派。

玆將目前七十六單位分類如下:

單位

數目

加入隸屬當地敎會

美國地區

1. 查經班及團契

2. 敎會

⑴台語福音敎會

⑵獨立台灣敎會

⑶泛美信義會

⑷美國衞理公會

⑸美國地區長老會

⑹美國歸正敎會

 

5

 

10

22

3

3

21

6

 

 

 

 

 

泛美信義會(The Lutheran Church in America)

美國聯合衞理公會(UMCUS)

19間加入美國長老敎會

美國歸正敎會(R.C.A)

加拿大地區

 

   
⑴獨立台灣敎會 1  
⑵加拿大長老敎會 3 加拿大長老敎會
⑶加拿大聯合敎會 1 加拿大聯合敎會

走筆至此,使作者連想到北美台灣基督敎會的成立情形,與使徒時代的敎會頗相似的地方。使徒時代的敎會,如加拉太、以弗所、腓立比、哥林多等,都是使徒保羅所設的。可是其中如撒瑪利亞敎會乃是由那些受到迫害,由耶路撒冷逃難出去的信徒所設立的。行傳八章:一、二節記載說:「從這日(卽司提反殉敎之日)起,耶路撒冷的敎會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馬利亞各處。」又四、五節說:「那些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福音。腓利下撒瑪利亞宣講基督」。「使徒在耶路撒冷聽見撒瑪利亞人領受了上帝的道,就打發彼得、約翰往他們那裏去……」(八:14.)

安提阿的敎會也是那些受難的信徒所設立的(行傳十一:19.〜24.)。(台灣的東部(昔日叫做“後山”)敎會也是由一位從阿里港敎會去的信徒名叫張元春所設的)。

北美洲台灣基督敎會亦復如此;大部份乃是由台灣來的信徒所設立的。—九八二年底前的四十四單位之中,由傳道人所設立者16,而由信徒所設立者28,可見信徒在北美洲台灣基督敎會開拓史上,功不可沒。

267_%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c%83%e5%9c%a8%e5%8c%97%e7%be%8e%e6%b4%b2

Source from A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Christian Churches in North America 北美洲台灣基督教會開拓史 / 黃武東 /06/1986

Posted in 1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