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看芬蘭 想台灣 / 鄭乃榮

看芬蘭 想台灣

作者 鄭乃榮

自序

台灣人民未曾有過自己的國家,台灣人民在夢想中掙扎了六十年,希望建設一個像瑞士那樣和平富庶,美麗安樂的國家。日本人依據馬關條約,於一八九五年開始統治台灣,開啟了全民教育(註一),引導台灣人智識的開化進而認識了世界,同時也喚醒了台灣人民對日本殖民統治的不滿(註二)。

可是當時的不滿情緒僅是表現在要求設置議會與自治,爭取平等待遇,如蔣渭水的臺灣民眾黨的成立,以及林獻堂,蔡培火等人的議會請願運動。

獨立建國的思想並非當時臺灣人的主流意志,甚至於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以後的日子,台灣人都以熱烈期待的心情歡迎「袓國」軍隊的蒞臨;那時的臺灣人百分之百自認為中國人,也希望祖國能善待臺灣人,不再被當成殖民地的二等國民。

臺灣人真正公開的發出獨立建國的聲音並付諸行動是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以後的事(註三)。可惜臺灣人的精英在二二八事件和以後幾十年的白色恐怖,所謂「清鄉運動」中,被蔣介石以及中國國民黨有計劃的肅清殺害。

這一批在日本人統治時代培養出來,或留學海外具有世界觀的台灣寶貴的建國人才,同時具有領導才能的二萬多名精英全數被所謂同胞的中國人所殘殺。

1946至1949年間,國民黨甚至強迫徵調大批臺灣青年 (大部份是當過日本兵或軍伕,總人數約二萬人) 到中國参與對臺灣人毫無關係的國共內戰。這是國民黨有計劃的行為,目的在消減台灣潛在的反抗力量。雖然當時臺灣人表明願意為保衛臺灣而戰,但激烈反對為中國內戰犧牲。他們参與幾個著名的會戰,犧牲不少寶貴的臺灣子弟的生命。

1949 年隨著國民黨的潰逃臺灣,那些幸存留在中國的臺灣兵被編入中國解放軍。1950 年6月25日韓戰爆發,藉抗美援朝以志願軍之名被送入朝鮮戰場,假手聯軍來消滅他們。

自此臺灣人走入了獨立建國夢想的黑暗時期。家長告誡子弟遠離政治,專心一致追求溫飽。而且為了升學、就業與公務人員資格考試等,在生存與生活雙重壓力下已經心力交瘁,無暇關心社會公義和臺灣前途,導致以後年輕學子對政治的冷漠,所以今日的臺灣政治實況就是過去幾十年國民黨專制統治「成功」的結果。

臺灣人反抗的潛在力量雖然被消滅,可是國民黨並不就此罷手,此後國民黨對臺灣人的統治採取高壓,開始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使用分而治之的策略,製造族群的對立,權勢與金錢的誘惑,利用人性的弱點腐化臺灣人的心性(註四),再加以秘密警察特務的橫行,在在造成臺灣人對現實的妥協,變成短視近利,忘卻理想,把夢想埋葬了。

七零至八零年代,臺灣和中國一邊一國毫無瓜葛因而創造出經濟繁榮的奇蹟,那時每年的經濟成長率GDP達到八%,而且成為東亞四小龍之首。

這種種跡象分明顯示臺灣人依靠自己的努力能夠發展經濟;臺灣人聰明、勤勞更有創新的潛力,再加以國民教育普及,大學教育完善,技職教育發達等因素,造就各行各業不同技藝人才的完美配合。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先生是1949年臺南高工畢業 (註五)。還有一個顯著的實例是臺灣向美國申請獲准的專利項目從2001到2005連續五年排名居全世界第四位,僅次於美國、日本、及德國。還有,每年参加幾個世界有名的發明展都有令全球國家刮目相看的傑出表現(註六)。

今日臺灣經濟的衰退,是中國國民黨鼓勵臺商大膽西進中國政策的結果,臺灣商人就近求取方便加上貪圖便宜工資,把生產製造業整個工廠拆除遷移,一窩蜂擁到中國,造成臺灣國內居高不下的失業率,他們己喪失了1970~1980年代那種不畏艱難走遍天下創業的精神。

其實如果台灣政府的商業政策能夠對「台商」有正面的鼓勵,不把所有的投資市場鎖定在中國,今日的臺灣經濟一定有不同的面貌;過去為人稱羨的東亞四小龍之一的臺灣,現在不但被韓國迎頭趕上,且已遠遠被拋棄在後(註七)。

時序進入了二十一世紀,智識經濟逢勃發展,許多天然資源缺乏的小國,憑藉自己國家的人力資源,開發了極為可觀的智識經濟;世界上因而出現了不少小而美的國家~~芬蘭、瑞典和南韓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芬蘭被強權殖民統治的歷史經驗,且與有併吞野心的大國蘇俄為鄰,這些歷史宿命與地理環境和臺灣非常近似,芬蘭也未曾有過成為獨立國家的經驗,它一直在強權的夾縫中求生存,在此舉出芬蘭做為參考,希望芬蘭獨立成功的奮鬥經驗,能帶給臺灣啟示和鼓勵。

臺灣正如芬蘭缺乏天然資源,但是運用智識經濟,建設一個小而美的國家是能夠實現的夢想。

芬蘭能,為甚麼臺灣不能?

鄭乃榮謹識於 美國德州休士頓 2013、8、8

鄭乃榮

出生:嘉義、朴子 1937

長榮中學1953

臺南一中1956

臺灣大學1961

美國留學:Brooklyn Poly. 碩士 1969

Rutgers (博士班課程修完、1978-1980)

經歴:專業土木工程師,從事發電,石油能源有關工程。2009年正式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