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裡故鄉
作者 范振聲
台灣被日本拖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島外有數萬的台灣青年人或當軍伕、或當士兵、或當航空員為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受苦,甚至失去生命。同時在島內有美國空軍的無情轟炸和掃射,台灣人飽受苦難。「夢裡故鄉」收集了三個小故事串連起來,描述台灣人不能主控自己命運的悲哀。戰後兩年,中國人把台灣當作戰利品接收,台灣掉進另一個傷心的日子。「夢裡故鄉」的前段,「懸崖飛車」、「阿珠」及「舊台幣」描述那些日子裡發生的事情。
1949年中國國民黨轉進台灣,這島上純樸的人民被拉入國共内戰,被當作内戰基地,先有清鄉,後有四十年的白色恐怖。這漫長的年月裡,有許多辛酸的事情發生。「掃墓」、「小張」、「黑名單」及「阿仁出國」等六、七篇小故事,只能描述其中一小部份^。一批又一批的移民潮是這年代的特殊現象。「小龔失蹤」、「三個堂姊妹的故事」及「給瑪麗的回信」寫出移民的無奈和辛酸。這些小故事雖是大時代裡的拾穗,但也描述台灣人一再不能主控自己命運的悲哀。
「南城漣漪」、「國旗風波」及「北城小故事」寫在美國發生的事情。「在休城的吶喊」寫出「一中一台」的主張打動許多海外台灣人的心,也寫出海外台灣人對故鄉的關懷和熱情。「迷航」及「同學會」勾劃出台灣在國家認同上的分歧。
這本書裡的小說是從這些年代的故事取材寫的。這些作品曾經在美國「望春風」及美國「公論報」上發表。這兩個刊物是許多「老留學生」多年支持的刊物。他們藉「公論報」互通消息,相互取暖。
1959末、1960初,台灣經濟尚未起飛,許多年輕人提一個皮箱遠走他鄉,尋覓前途。那個年代,出國留學不易,一旦出國,就像象棋裡過河的小卒,只有認份,努力一步一步向前走,不能後退。半生在異鄉奔波換來「老留學生」的名號,筆者是其中一個小卒。
筆者在松山機場起飛時,頗能體會到王昭君西出嘉裕關時的心境。不過「老留學生」比王昭君幸運,後來還能頂著半頭白髮回故鄉。
故鄉雖然變得陌生,故鄕還是故鄉。
白髮使人懷舊,尤其回鄉在捷運車上,年輕女生讓座的時候,感慨萬千。因此,回頭收拾以前發表的作品,加上兩篇新的,收集成冊,或許能幫助讀者看到前人走過的腳印。小卒是作者筆名,實名范振聲(C. S. Fang,Cheng-Shen Fang),生於1936年日治時代的台灣台北。小學二、三年級時因避美軍空襲搬到鄉下,其他時間都在台北念小、中、大學。小學四年級開始學中文及福佬話。1958年台灣大學化學工程系畢業,經考試進台肥南港工作,當值班主管。兩年後,前往美國德州休士頓市University of Houston化學工程研究所進修,1968年拿到 Ph. D.,作了一年的 Pos tDoc t 〇 r 後,到路州University of Louisiana at Lafayette當助理教授、副教授及正教授。其間除教大學部及硏究所課程外,並指導硏究生有關流體力學及環保方面的論文,2005年退休。
三十多年的歲月大部份在教書、趕論文、申請硏究金裡打轉,偶而提筆寫小說為留美同鄉辦的刊物盡一點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