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 Chuang-Shien Lu 呂泉生, Composer & Musician / 2016/03

Chuang-Shien Lu 呂泉生,  Composer & Musician

呂泉生呂泉生於1916年7月1日生於台中州豐原郡神岡庄三角仔﹙今台中縣神岡鄉三角社區﹚﹐是「台灣第一書庫」筱雲山莊主人呂炳南的後人。祖父呂紹箕,祖母張尚,父親呂如苞,母親林錦,他排行第三。小時候父母經常帶著呂泉生參加教會唱詩班﹐觸動了他學習音樂的動機。

1923年﹙7歲﹚﹐呂泉生入學於岸裡公學校﹙今「岸裡國小」﹚﹔1929年就學於台中一中﹐自1933年起﹐向陳信貞習琴(參見呂泉生悼陳信貞老師)。1935年中學畢業﹐旋即赴日就讀東洋音樂學校預科﹐前後師從井上定吉主修鋼琴﹐但後來在一次意外中﹐導致手指受傷﹐而改修聲樂師從阿部英雄﹐副修理論作曲。當時的合唱課程對他影響頗巨﹐使呂泉生日後獻身了歌曲創作和合唱教育。學業之外﹐除了擔任松竹演劇會社歌手﹙1939﹚﹑錄取為奧運會合唱團團員﹙1939﹚﹑考入NHK放送合唱團F組﹙1940﹚﹐亦積極參與「台灣音樂留學生親睦座談會」﹙1936﹚﹑「彰化磺溪會音樂會」﹙1938﹚﹐結識台灣作曲家。完成學業後﹐呂泉生擔任職業歌唱家﹐在日本東寶劇場擔任要角﹐後來還考進NHK合唱團作業餘的演出。

1942年返台﹐呂泉生住在台北大稻埕﹐開啟了對台灣民謠的貢獻﹐當時一些歌唱同好常找他聊天﹐後來就組織了一個「厚生男聲合唱團」﹐此外他還採編了台灣一南一北的兩首民謠﹕《六月田水》╴╴嘉義﹐《丟丟銅仔》╴╴宜蘭﹐成為閩南語民謠合唱曲的先驅者。1944-1945年間擔任台北放送局

呂泉生老師先後指揮過「中廣合唱團」﹑「台灣省文化協進會合唱團」。1950年而後﹐呂泉生前後受聘於靜修女中﹙1950﹣1951﹚﹑台灣省教育會﹙1951﹣1960)﹑榮星兒童合唱團﹙1957﹣1991﹚﹑實踐家政專科學校﹙1958﹣1986榮退﹚。近半世紀來﹐以致力於推動兒童合唱享譽樂壇。

呂泉生老師創作歌謠逾兩百首﹐其中又以《搖囝仔歌》﹙1945﹚﹑《杯底不可飼金魚》﹙1949﹚﹑《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1958﹚最膾炙人口﹑深得人心。1945年5月﹐盟軍為了抵制日本﹐對台灣施以強烈空襲﹐呂泉生江太太和出生才滿三個月的孩子疏散到豐原鄉下﹐自己則獨自留在「台北放送局」工作﹐夜晚時思念著遠在 故鄉的妻兒﹐於是他央求岳父蕭安居牧師寫詞﹐譜成了有「寶島父母心聲」之稱的《搖嬰仔歌》。《杯底不可飼金魚》﹐是呂泉生老師在228事件後﹐希望大家能跨越省籍情節﹐彼此能坦然的相處所做的曲子。而與王昶雄醫師合作的《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是為了安慰在社會型態轉變下﹐離鄉背井的農村子弟所寫的歌曲﹐現在也成為合唱名曲。

此外呂泉生除了分別於1965﹑1975﹑1981﹑1982﹑1985﹑1987﹑1991﹑1994﹑1996多次舉辦個人音樂作品演唱會﹐並出版有《呂泉生歌曲集》﹙1992﹚﹑《呂泉生歌曲集1》﹙1996﹚﹑《呂泉生歌曲集2》﹙1993﹚﹑《呂泉生歌曲集3》﹙1999﹚﹑《呂泉生歌曲集4》﹙1999﹚﹑《呂泉生歌曲集5》﹙1996﹚。

由於從事音樂教育五十餘年﹑創作及編整樂曲凡三百餘﹑樂風揚溢著濃厚鄉土氣息及被譽為近代台灣藝術歌曲創始功臣﹐呂泉生於1990年獲得「中國文藝協會作曲獎」﹑1991年獲得「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獎」﹐1992年獲得「中華民國第4屆金曲獎特別獎,2007年11月23日在台北領受台美基金會第15屆人才成就諾貝爾獎。

呂泉生1991年﹙75歲﹚赴美﹐定居於哈仙達崗(Hacienda Heights,CA)﹐並潛心整理他的作品﹐著作以及回憶錄﹐呂泉生生活很有規律﹐記憶力過人﹐談起台灣樂壇歷史人事﹐如數家珍﹐而他提拔後進更是不遺餘力﹐除了榮星合唱團的公演他必出席外﹐社團間有音樂會每以能邀請到他出席為榮﹐而他也盡量與大家一起聆聽演出﹐他的公子呂信也老師是名小提琴家﹐也是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合唱團指揮﹐也因此台灣會館合唱團特別有榮幸得到他的指導﹐尤其《阮那打開心內的門窗》幾乎已成台灣會館合唱團的招牌歌﹐兩年前台灣會館合唱團公演時﹐呂泉生親自指揮﹐他輕輕揮動手指自然引出美妙合聲﹐將作曲家創作的心境流瀉出來。今年台灣會館合唱團準備公演前﹐呂泉生又特別來指導。

呂泉生兩年前過90大壽﹐洛杉磯社團人士兩百多人為他祝壽﹐傳為社區盛事。呂泉生2008年3月17日去世,享壽92歲。

 

摘自台美基金會網站, 2008/04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