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生根
作者 陳國洸
自序
離開台灣來美國已有S十六年多,它是一段漫長的歲月,尤其在人生過程中,跨越了菁華的年代’消逝了青年及壯年時期,而步入老年。真是來匆匆去也匆匆,一份漂流意識底下,又慢慢地消失轉換成隨遇而安,進而落地生根,認同新故鄉。何況,在星轉物移世事變幻之下,所記憶的原鄉,許許多多已走樣,包括親近的人群及熟悉的景物已不復存在,於夢幻中又如何叫人不舉受挑戰,來面對現實及將來。
三十六年年,孩子相繼成長,新的家園也逐漸奠立,新的窩或新的人際關係也跟隨建立。在自由選擇中,我棄公從商,在自由發揮裡’藉由想像力以不業的態度,拋棄了原來預定的路途,以更多的勞力去取代腦力,以遠路若不走,無法到達目的地的信念,去執行眼前所面對的現實。皇天不負苦心人,我終於有了家庭事業。尤其是這個年頭或說這把年紀的人,尚能夠幸運地踩著輕鬆腳步,以自我設限的腳力,繼續選擇攀越人生的巔峰。
三十六年所學習獲得的不是財富,它既生不帶來,死也不帶走,它只不過是暫時性的保管,不久又將會重新交換,接受新的排列及組合,或終將散失殆盡。俗諺:來空空去也空空,用得到的才是財產,用不到的變成遺產。
我珍惜三十六年的經歷過程,忍辱勞苦也承擔挫折,含笑取得無形的資產,在選擇中,體會自由民主的可貴。或許藉由自由意志的發揮,而取得自由發展的能力,引發出更多的潛能,更上一層樓,追求財源廣進导功成名就的可能。名與利,若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標,確是絕大多數人一生中的盼望。在更廣闊領域裡,我學習取得民主素養,它是少數服從多數,但其真正涵意是多數尊重少數,體恤照顧少數的權益,不是藉由多數剝奪及強權壓制少數,藉口民主而污辱民主。
另外在三十六年來旅美生涯中,也讓人體會到一個智慧的涵養,多聽少說,讓不同的意見有表達出現的機會,而在堅备原則及信念裡,儘速提出最適當解決方案,及時增添最大效益的可能,釐清百纏不走的人生難題。
我以上述的態度,差強人意地處理私事、家事以及人際事務。明知不美滿,但在檢討聲浪中,若已竭盡能力,天意或已安排,任何的結果都能接受。撫摸箸良心,又繼續處理眼前面對的難題,何須拔刀斷水而嘆息水更流,過往已斷層的人生歷程,已不可能剪接或連結,把握現在,努力以期創造出滿意的現實,是唯一不二的途徑。三十六年裡或說人老珠黃,臉皮起皺變厚,雖說擋不住子彈,卻無形中擁有防彈的膽識,或許藉由這份培養成型的膽識,擁抱家庭歷史,並接受家庭傳承的約束。今天所擁有是父母給予的遺產,明天所能創造更新的是回報他們的禮物。意外地,憑著良心或說「台灣良心」不知不覺中,也培養出「敢說敢做」的人品及處世態度。於家庭事務上,我感恩及感激神恩的惠賜,個人以充沛的精力及豐富的感情籌劃人生,從無到有,或從有變多而有餘,叫我不感謝這份恩典也難。當然,也感謝孩子及妻子的支持與幫忙,讓我取得平衡的處世態度及居家生活。
三十六年德州(Texas)的居住,已超越在原鄉的居留,「他鄉久居即故鄉」,德州阿靈頓城(Arlington)已成為第二故鄉,對她的認同感’若不超越原鄉苗栗三義銅鑼,已絕對等同於原鄉。何況,對原鄉的懷念已逐漸淡薄,對新故鄉相對地漸次加深。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夜晚睡眠時出現的夢境’已不再纏繞著原鄉的背景,反而是一個接一個,都是以新故鄉為背景的生活片段。
或許人人都有緬懷舊情的依戀,六年來連續寫了接近百篇有如野人獻曝的文章,涉及私事、家事或台灣事的題材,總共累積了約有二十多萬字。於2003年元月出版第一冊,書名《台灣情•漂泊心》約有十一萬字。感謝鄉親朋友及同學的支持,兩年後第一刷竟銷售一空,特別高興聽到「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圖書館竟然有這本著作。最近三年來,斷斷續續也寫了一些感性及政論性的文章,一共有四十五篇約十一萬字,算是人生走過留下的腳印,依自己的率性寫出的經歷,當然會得罪一些人,若在良心的天秤下,尚可取得平衡,我無意認錯或賠罪,反而依其真實或許能引起讀者的一些共鳴。當然,要感謝台灣公論報、太平洋時報、德州休士頓鄉訊、德州達拉斯新聞與時報等報章媒體,提供發表的園地。這些即將編輯成冊,此第二冊取其中一篇文章的標題「落地生根」為書名。隨附插圖期盼能增加讀者閱讀的情趣,以減少文章的枯燥乏味。
出國離開台灣前,一直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因為打從國民學校起,一直被灌輸五千年中華文化的偉大,做中國人的榮耀。出國來到美國留學後,有機會開始接觸台灣歷史及台灣文學,才慢慢地思考殖民文化及外來政權帶來的毒素與欺騙。一個扭曲的教育及一份被扭曲的歷史,遮掩不住台灣良心的批判及自我覺醒。在開始用自由意志選擇做美國人時,也同時認真選擇做台灣人。選擇做美國人,似乎是當年許多台灣留學生共同的宿願,沒有任何爭議;但是選擇做台灣人,卻淪為校園間諜國民黨棍偵測的對象,而成為敵我分析表冊的名人錄,亦即所謂的「黑名單」。想當年反共八股充斥下,台灣人民受苦受難何其多,只因為政黨輪替,如今背道而馳的國民黨政策,卻要指使台灣人民接受親共文化及終極統一。選擇做台灣人竟然有那麼大的恐懼及阻礙,台灣人那有做人的自由?只有選擇做中國人的義務,註定當中國人的奴才。豈是個個台灣菁英份子都是奴才?繼續沉默不語?不禁有叫人鳴不平而悲嘆之憤慨。
當我發現個人家庭成長歷史過程中,具有原住民的血液,情不自禁掉入做個台灣人的思考,讀了一些台灣歷史的書籍,驚醒於台灣人民的「紅顏薄命」的養女命運,讓人繼續思考台灣人民的前途。難道,殖民歷史及被奴役的養女命運,又將輪迴再起?叫人如何繼續熟睡,不慟於養女命運?或許這本書《落地生根》是我思考於紅顏薄命女之後,一份良心的自然反應。繼續關心台灣前途,是知識份子的良心責任,也是對鄉土的依戀而舊情難忘,簡言之,一份倫理的表現及深情的回顧。
在鄉下成長,自認沒有官命,只有「吃腳頭柄」的認命,對政治或政黨一向沒有興趣,既不藍也不綠,但是基於對土地及人民的認同,而在良心呼喚下,不得不選擇台灣,以台灣為主體,以台灣為優先。「終極統一」絕對不是台灣幸福、樂利、民生的目標,反而「台灣獨立」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選項,追尋機會讓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完整、美麗及偉大的國家。基於此項論點,台灣人民為何不敢發聲?為何不能發聲?
台灣人民極需要公民教育,謙沖之外也要有口德;奮發圖強之外,也要有公益及公義之心;懂得愛拚出頭天之外,也要有悲天憫人的胸懷;追求財富累積之外,也要有文學及音樂藝術的修養。不要隨便失去原則,靠勢外來政權的黨工高幹,其入主台灣的作為有如君臨天下、玉駕親征之態。經歷被欺侮之後,以為自己也可以有樣學樣般,借勢欺凌弱勢族群如原住民及外籍新娘。雞棲下絡食的內鬥心態,只會看衰自己。切記歷史之痛,新移民及新權貴之欺負剝削舊移民及原有主人的不義。來台定居只不過有梯次之先後差別,請不要忘記我們都是台灣人。只期望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台灣不能被出賣,台灣不能繼續重演童養媳或養女命的歷史。天祐台灣,盼台灣人民成為有腦有漿的人品,讓政黨論替的效應繼續發酵,認清及瞭解台灣歷史,有智慧地決定自己將來的命運,共同來疼惜這塊美麗的土地。
封面之「坤慶橋」係興建於1950年代。坤慶是當時家族的店名,阿婆手下有坤金、慶火、慶順及坤榮四個兒子,坤慶則是各取一字的組合。當年大伯父陳坤金在台北迪化街戾南京西路附近主持布店的生意,也做貿易從日本進口五金,他把所賺的一部份財富奉獻回饋鄉里,由祖母陳玉春出名建造。五十多年來,除了繁榮地方經濟之外,也提昇給予三義建中國民小學的教職員及千千萬萬學子,上下學校的方便與安全。遺憾地,在繁榮地方美名之下,河川加蓋,優美的「坤慶橋」卻被掩埋在橋面底下,不再呈現秀麗河川及小橋流水。鄉村的美景以及樸實生動的畫面就從此消失。身為坤慶家族的一份子,不能不有一份沉痛的遺憾或抗議。而背封面的圖像是三義龍騰縱貫鐵路之斷橋遺跡,龍騰橋建造於1908年,算是當年台灣鐵路,南北通車最後一段完成的工程。三義是我的出生地,銅鑼的老雞隆村莊是母親娘家的所在地,銅鑼也是我孩子母親的娘家,它一直是孕育成長我的親切地方。選擇這些圖片做為封面,算是我對家庭歷史的珍惜與尊重,做為陳家子弟的一份榮耀及對原鄉的懷念。同時借此一角,來感激也感恩阿婆及大伯創造出敦親睦鄰、愛家愛鄉、愛屋及烏的模範典型,提供家族後代子孫也能熱情跟隨效仿,也順便表達我對他們的崇高敬意與熱烈懷念。
非常感謝林衡哲醫師的賜序,他是著名的小兒科醫師,也是台灣文化的醫師。他深信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根扎穩了,枝葉自然就會茂盛;他也是文化台獨的提倡者之一,藉由台灣文化的提昇,進而達成台灣民主自由及建國之路。1983年他在美國加州洛杉磯成立台灣文庫的台灣出版社,風塵僕僕到全美各地推銷台灣文庫的書籍。有一年路過德州達拉斯城,在同鄉家裡偶然結緣認識。1998年他落葉歸根,並成立望春風出版社,積極投入台灣文化重建的工程。我先後都是台灣文庫及望春風出版社的基本會員及訂戶。由於他的一再叮嚀,我也成為太平洋時報的長期訂戶及支持者。小女陳素卿在紐約茱麗亞音樂學院就讀時,於1995年獲得南加州台灣人聯合基金會獎學金,是經過林醫師的推薦與幫忙。相識二十多年來,不勝感激他的指點與勉勵。本書由允晨出版社發行,也是他的一手牽成,在此一併致謝。
本書的編輯完成,是靠三年來逐篇文章的累積,每個片段各自獨立,也代表自我情緒的宣洩,台灣情的自然流露,對原鄉土地的認同,或說個人翻身出頭天的一份努力與留下的足跡。本書最後壓軸兩篇文章有我濃厚的感情與傷感。落地生根一文也意謂今後生活的重心,將隨新根發育而定調,一個非常清楚的方向,期望沒有矛盾的認同,只有成長茁壯的溫馨及幸福。再長的序文也交代不清我的情緖之交錯變化,情像是一個不幸的男人同時愛上兩個心悅的女郎,於熱戀難分難捨中,抱著有情天無情恨,只好面對現實,做出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選擇。總而言之,我有千言萬語及一言難盡的無奈,落地已生根,個人的情感及關愛不可能僅有台灣,但愛惜台灣的心,將是永恆不變的與我同在。何況,愛台灣與愛美國及德州並不互相牴觸,反而有水乳交融及普世價值的共識理想。不像既愛台灣又愛中國的矛盾,蓋這份感情有飛彈威脅的阻隔與障礙。
一種自我鼓勵、自我鞭策及力爭上游是母親的教誨;一份百折不回及要求翻身出頭天的毅力,則是與亡弟陳君堯圻的手足情深,在十六年短暫相處歲月裡,給予的鼓舞及啟示。茲將本書若有成果,以及我秉持的人生寬容態度及面對現實之積極意義,來紀念兩位親人在天之靈。在我一生浪漫多情的性格裡,長年來感恩之親情,不勝依依,或說永生永世無法忘懷。
(2006-2-12農曆元宵節)
作者陳國洸
生於1941年苗栗縣三義鄕,畢業於苗栗建功國小、台中一中初高中、沖原大學及台大土木工程系,留學美國德州大孿環境健康工程系,碩士及博士研究後有十一年工程師的就業生活。於1983年初,離職而自行創業,成立美國坤慶商行 A Plus International .INC.開始進口傢俱做批發生意,自任董事長迄今。
1964年台灣高等考試及格及土木技師
1973年美國國家工程師考試及格及TEXAS註冊工程師
曾任:
三義鄕公所臨時雇員
三義國中代課教員
台北市自來水廠副工程師
台北區自來水擴建委員會正工程師
中原理工學院兼任講師
大同工學院兼任講師
美國德州川乃第流域開發處工程師及經理
達拉斯台大校友會理事
達拉斯台灣同鄕會副會長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中央委員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佰人俱樂部會員
目前除自任「美國坤慶商行」A PLUS INTERNATIONAL, 董事長,謀職求生活外,也受聘為阿扁政府美南地區的僑務顧問,並參與台美人社團活動,積極祈求及努力台灣意識的提昇。現為台灣人筆會會員:著有《台灣情漂泊心》(2003前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