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 賴其萬醫師的心靈饗宴 / 賴其萬 / 2011/12/Literature/文學

賴其萬醫師的心靈饗宴

作者 賴其萬

507_賴其萬醫師的心靈饗宴

一恍眼回國已經整整十三年,午夜夢迴常會自問如果我還滞留異鄉,我現在在做 什麼?會更快樂嗎?毫無諱言地,有時候看到故鄉的一些不公不義紛紛擾擾,或自覺人 微言輕有志難伸時,心中難免會有一絲悔意,但很快地就會因為回國才有機會做到、聽 到、看到的,而備感興奮。說實話,在台灣這幾年我有機會做了許多在美國二十幾年從 來沒有想過的事,而最近在好友鼓勵下,竟然「囂張」到想要將過去一些介紹好書的導 讀收錄成書,這更是我回國前連想都沒想過的夢。

我對介紹好書的興趣應該回溯到我剛回國任職於慈濟醫學院時,我發現大多數的 醫學生好像對課外讀物比起美國醫學生缺乏興趣。最初我以為自己所處的醫學院是國內 當時最新設的學校,且地處較為偏僻的花東地區,讀書風氣因為書店數目不多,規模 太小而受到影響。但後來與一位長年服務於美國醫學院而又喜歡看書的同事談及這問題 時,彼此才開始為這台美的強烈對比感到憂心,而且我們也漸漸發覺這是全國大學生的 通病,而不是局限於某個學校或醫學生而已。三年後我因為希望能夠就近照顧當時已 九十四歲的老父而搬回台北,想不到在一九七三年我們還是住院醫師和醫學生時所共同 創辦的《當代醫學》雜誌的夥伴們,都認為我去國二十幾年都沒有再為這「大家一起生的兒子」盡力,現在既然搬回台北,就再也沒有理由不參加照顧這「已經步入中年的孩 子」。當了社長以後,我想唯一能夠幫忙的就是寫稿,而想要推動醫學生讀好書的念頭 又油然而生,於是就在《當代醫學》二〇〇一年十一月號以介紹《The spirit Catches You and You Fall Down》這本書(後來中譯本書名改為《麗亞的故事》,收於本書第221-228 頁),開始撰寫「每日一書」的專欄。希望能夠透過介紹好書與讀者分享,並激發有心 人著手翻譯當時還沒有中譯本的好書,使更多的國人可以分享好書的樂趣。想不到當 我介紹《白袍》這本書之後不到一個月,居然有兩位當時就讀成大醫學院的女學生,分別來函表達她們希望能夠將這本書翻譯成中文的意願。雖然後來事與願違,但能看到年輕人願意投入推動國內讀書風氣的行列也令我十分振奮。

始料未及的是當初以為現在的醫學生因為要念的書太多再加上電腦、平面與傳播媒 體帶來太多的分神,所以希望以「書摘」形式寫成的導讀可以「替我們年輕的醫生與醫 學生看好書」,但後來才發覺真正受惠最大的卻是我白己,因為「寫」與「看」書非常 不一樣,而透過寫這專欄,我發現自己因而更細讀深思並用心瞭解作者的生平, 而獲 得一些平常看書無法體會的心得,同時也因此逼我讀完了 一些我過去可能會一拖再拖很難如期念完的好書。更想不到的是這專欄也激起了當時與我一起工作的祕書詹碧雲小姐的興趣,前後翻譯了《Bent not Broken》與《Not Fade Away》兩書,非常感謝「心靈工坊」慨然出版了這兩本中譯本《舞孃變醫生》與《微笑,跟世界說再見》(收錄於本書第229-235頁與第374-381頁)。

這幾年來深深感到如果台灣的社會大眾能對雲有更深人的認識,並且對醫生的培育過程及其內心世界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一定可以幫忙促進醫病之間的體諒祥和,而 如果能透過這本書所介紹的這些好書,改善目前江河日下的醫病關係,那將是我最大的 願望。我衷心地希望台灣的醫學教育與醫療環境可以注入更多的人文關懷,以彌補今天 高科技所帶來的「去人性化的醫學」(Dehumanized medicine )。

記得我在慈濟醫學院服務時,我曾經先後邀請過黃崑巖教授與黃達夫院長前來為 白袍典禮演講。當時兩位學長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他倆學貫古今中外,能由書中的 精粹找出鼓舞醫學生的金玉良言。還記得當時黃達夫院長告訴我,他從來沒有一次演講 是同樣的內容,因為他不斷透過閱讀新書,而得到新的人生體驗。後來我搬到台北,加入他的團隊以後,不只有機會聽他「說書」,更因為他常常送我好書,而使我染上「書 癮」無法自拔。我衷心希望證「吃好逗相報」的野人獻曝,也可以招來更多的「書 友」。洪蘭教授常年努力翻譯國外的好書,四處奔波推動讀書風氣,尤其是她對偏鄉地區孩童的學習環境所做的奉獻最是令我感佩。侯文詠醫師是我透過目前所服務的「黃達夫醫學教育促進基金會」董事會才認識的天才型醫師作家,他的博覽群書、獨立與批判 性思考以及創意的寫作能力更使我心儀不已。能有這三位我最尊敬的「書友」在百忙中為我作序,是我出版這本書最感興奮的事,在此謹向他們致上深深的謝意。

同時我也在此感謝當代醫學雜誌社發行人廖運範院士和當年一起開創的夥伴們給我 「每月一書」的園地,以及內人張燕惠醫師長期無怨無悔的支持。

 

作者簡介 賴其萬 507_賴其萬醫師的心靈饗宴_作者賴其萬

臺灣大學醫學院畢業,曾任臺大神經精神科主治醫師、 美國堪薩斯大學醫學院神經科教授、癲癇中心及神經 生理診斷實驗室主任。前慈濟大學副校長、醫學院院 長、臺灣癲癇醫學會理事長。

現任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神經內科 醫師、教育部醫教會常委兼召集人。2003年榮獲國際 抗癲癇聯盟與國際癲癇局聯合頒發的社會貢獻獎。 長期為《當代醫學》、《經典》等雜誌撰寫專欄,並 以《經典》專欄「杏林筆記」榮獲2006年行政院新聞 局第三十屆金鼎獎最佳專欄寫作獎。

歷年著作:

  • 《當醫生遇見Siki》,張老師文化,2000 •《醫師的深情書》,天下文化,2001 •《病人心•醫師情》,天下文化,2004 •《話語、雙手與藥:醫者的人性關懷》,張老師文化, 2006
  • 《杏林筆記:行醫路上的人文省思》,經典,2010 重要譯作:
  • 《夢的解析》,佛洛 伊德(Sigmund Freud )著,賴其萬、符傳孝譯,志 文,新潮文庫,1972

Posted in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