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無師自通的醫生畫家 / 謝瑾瑜

無師自通的醫生畫家

作者 謝瑾瑜

從一個原本想專攻數學的台灣小孩,到立志學醫的年輕人,施哲三懷抱著一顆纖細悲憫卻又理性透世的心做到了他想做的事。現在,他又從企業家大幅轉變成爲畫家,令人不禁佩服他那一股圓夢的決心和堅定 的意志。

在投變化球的過程中,他是怎麼樣説服自己和親友配合做捕手?又是怎麼樣搖身一變成爲畫家呢?

「有一天下午,我突然想畫畫,這一畫就再也收拾不回來了。」

當施哲三拿起筆畫了第一幅作品之後,覺得很漂亮、很高興,翌日馬上決定,立志做畫家。

一如往常立志做醫生般的堅決,只不過這次施哲三的志向是從高科技跨足到藝術領域,一個與醫學、企業也許毫無相關的行業。

和一般人不同的是,施哲三雖然決定畫畫,卻不拜師學藝,而是憑著自己的靈感作畫,因此在最初畫畫時,施哲三也不知道該如何選筆、 如何選材料,他笑著説:「因爲我不知道什麼筆比較好,就大小筆全部買,後來才知道,根本不需要那麼多的筆。」

當施哲三的故事在美國傳開之後,許多人不但好奇於他的抉擇,也好奇「冷冰冰」的醫生能晝些什麼?其實,特別喜歡接觸美的事物的施哲三往往抽空到住家附近的芝加哥植物園賞花、看風景,特別是蓮花與蘭花,然後把這些美景一一記在腦子裡,回到畫室後,再讓記憶綻現在畫布上,於是,一幅幅生動有活力的畫作於焉完成。

在施哲三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倒影出現,他説:「水是萬物之母,也是很漂亮的媒介,就像鏡子一樣可以看出美麗的東西,另外,水能靜能動,有時微風吹動水面,再加上花草、樹木、動物、人的影像在水裡飄動,就更生動美麗了。」

從醫師到畫家,從賞景到畫景,施哲三的藝術旅程一路走來——無師自通,但是,大自然就是他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素材。

「一九九五年五月在華盛頓舉辦油畫個展,自己開車載了四十幅相當大的畫作去展覽。在會場上有人問我説,我到底在畫什麼?當時有位資深的女作家,退休後住在華盛頓,她替我回答這個問題,她説:『施畫家所畫的是愛、希望與和平。』她説得太美了,也正是我在努力的目標。從我的作品裡,她看出我的意向——是證明了藝術也是人類的共通語言。」施哲三回憶道。

瞭解施哲三生涯轉換過程的朋友,不禁用「兩極的施哲三」來形容 他—他既感性又理性,既纖細又穩定,既冷靜又熱情。

在科技與藝術之間尋找到平衡點及連接線,施哲三可稱得上是本世紀罕見的傳奇人物。

色彩魔術師

醫生甘願放棄一切既有的成就和名利,全心全力投入藝術創作是鳳毛麟角,施哲三就是其中令人稱奇的特例。在此正値人生黃金歲月的時候決定放棄一切頭銜和事業,專心追求人生的另一個目標——當一位傑出的藝術家。

熾熱的創作慾望正在激勵他不斷向前衝刺,泉湧的靈感讓他日夜不停揮動著手中的彩筆。藝術家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値得去追求的一種理想,施哲三終於找到人生奮鬥的目標。從事醫學工作是一種宿命,而藝術創作才是他眞正的天份。

由於長期浸淫醫學工作領域,對於人的生老病死有了深刻的體驗,而數十年來生活在西方物質文明社會,卻仍然感到有一股莫名的空虛,讓施哲三對於追求心靈滿足有著一股強烈的慾望,藝術因而成爲彌補他空虛心靈的一帖良藥。

自從踏入藝術殿堂之後,潛藏的藝術天份霎時被挖掘開來,腦中不斷湧現的一幅幅曼妙圖像,成爲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一輩子從不流淚的施哲三在從事藝術創作之後,每每爲自己的畫作感動得嗓啕大哭,感情愈來愈豐富,現在他不祇白天畫,夜裡靈感一來,便趕緊起床畫,愈畫愈起勁,有時一天可以工作達十六小時,因此不知不覺中施哲三已經創作了超過一百幅的作品。

由於沒有學院派的束縛,施哲三的創作有著極高的自由度,他的用色十分自然,題材也非常廣泛、具象、半具象、抽象對他來説一樣揮灑自如,並沒有任何創作形式上的問題,相反的,創作對他來説是一種心理的直接反射,是一種心靈的自我滿足和情感的自然流露。

想畫就畫,高興畫就畫,緣畫已經成爲施哲三生命的全部,望著一幅幅自己隨心所欲彩繪出來的作品,施哲三彷彿發覺人生又有了新的開始,而世間的一切似乎不再那麼値得去留戀,施哲三:「看開了,人生其實很快樂。」畢竟以人的力量想要去解決世間所有的問題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要放得下。

闊別台灣數十載,施哲三一再錯失回台灣貢獻一已所學的機會,回首往事不禁感到愧疚不已,内心一直在思考如何來回饋這塊養他育他的土地。最後,他找到了以藝術來奉獻自己心力,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參與台灣藝術文化建設的行列,算是彌補自己對台灣的一份虧欠。前年施哲三回來台灣舉辦了一次巡迴展,來傳達他對台灣這塊土地的關愛。

註:摘自鄭功賢總編輯:施哲三是畫壇傳奇人物——典藏雜誌一九九六 年七月號 (第46期)。

摘自 施哲三成功的人生變奏曲 19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