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es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Greater Washington Chapter (TAA-GWC) 華府台灣同鄉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TAA Greater Washington, DC

本會宗旨/Mission

To enhance the Taiwanese cultural heritage among the members; to promote and facilitate 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of Taiwanese culture in the commun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 to engage in cultural, educational, social and charitable activities; and to provide mutual assistance and cooperation among the members.

http://www.taagwc.org/

%e8%8f%af%e5%ba%9c%e5%8f%b0%e7%81%a3%e5%90%8c%e9%84%89%e6%9c%83-%e5%be%9e%e5%ad%95%e8%82%b2%e5%88%b0%e8%aa%95%e7%94%9f

Source from 華府台灣同鄉會 四十週年特刊 11/2008

Posted in 11/2016

 

台灣同鄉會的來去                         文:陳美麗(米粒)

羈旅異鄉四十多年了,居住過不少大小城市,每到一個新地方都去參加台灣人的集會,在那鄉音的小天地遇舊結新,同是天涯同鄉人,同舟共濟相互體恤甚親切溫馨,鄉親相聚是認同歸屬的糧食。近年來,許多同鄉們竟放棄了這種聚會的依賴與享受,漠視了台灣同鄉會的台灣人代表徵象,少去了團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令人有所失落與遺憾。

各地方的同鄉會組織進展與運作是不能一概而論,照我個人遊歷幾個地區的經驗,依所知的印象作歸納來回顧一下北美台灣同鄉會大概的演進。

追憶六十年代,初期的留學生和眷屬,他們都是家族中第一打先鋒踏出國門的人,在無親無戚的陌生地,加語言和經濟條件都不是充足自立的情況下,異鄉的生活與學習都令人感到驚惶與困苦。所幸一下機,美國就有早來一步的學長可依賴與引導,住行習俗和學校生活等等都無私的指導和熱忱照顧,使之能渡過最青澀的難關。每個人多少都經驗過這種依賴與協助,在困難中適時得助,所以大家也都接續此習俗負起接待和幫助新人的責任和義務。當時同學們相處都沒有省籍、年齡和背景之分,外省子弟更以來自台灣為傲,都沒有自稱是中國人。大家都因機緣地緣相鄰而結為友,這些患難中相依相惜的關愛情誼和歡聚的需要就是我們同鄉會形成的根源。

在校區,當時大家都居住在簡陋的大雜窩,結婚的也住在簡單的宿舍或舊公寓,但大部份有眷屬之家常常高朋滿座,有假時就一起聚餐,隨意不拘形式地聚會。那時期因為沒什麼華文報章和電視節目,家鄉資訊都遙遠隔離,所以每當有新人或過路客自家鄉來都會藉機招引朋友餐敘,不只是洗塵更是為探問鄉情,許多消息也都靠這種相聚傳播。聚會時大家天南地北的高談闊論,話題多在生活或課業的問題與經驗,相互能學習或發洩鬱悶氣憤,大家都同病相憐,彼此在精神上取得些安慰鼓勵。那時大家都沒有車,台灣來的人不多,本省人和外省人都融合無分,生活圈子小,凡在校區相逢的都感親切友善,很容易就結為友相互照應。在校園裡有所謂的同學會,其活動和服務該是為幫助學生適應生活和調劑娛樂,雖有國民黨特務恐懼,官員子弟特權和台獨地下活動等等聽聞,但校區進出流動性大,課業繁忙,生活自顧不暇,加上政治白痴,多數人也不會去注意什麼政治活動和利害關係。但加以時日,那些同學會的作為和一些壓迫衝突事件的發生,才啟發台灣留學生去省察思考台灣政治和省藉問題。

七十年時代時,早期的一批留學生大部份都己完成學業,留美便成了名符其實的留在美國而成家立業在異鄉立足。生活逐漸安定,大小城市凡有台灣來的學生或家庭都會互相找同鄉聚會,以鄉音繫情,由小家庭至大團體,由即興而聚至定期相會,由沒什麼組織之會而成有章程之地方同鄉會而至全美會。開始時由當地熱心公益有領導能力者出面引導促進,而後主辦人似乎都熱誠地義務接捧輪流負責擔任,由於這些熱心的人士奉獻時間精力,使各地方有個屬於台灣人去處的同鄉會,一個較能認根的團體,可以認識更廣泛來自家鄉的新鄰居新朋友。因為有定期公佈聚會,大家也就自然會期待而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參加。主要是社交聯誼,供給孩子交友遊戲的場合,因當時大家都是年青小家庭,小孩須遊伴,女人愛談家常。雖然當時同鄉會並無民主意識政治文化的組織活動,但男人在一起離不開高談政治時事,開始有人注意並關心家鄉政治及民主問題,這些見聞討論的機會成了社會政治啟蒙的搖籃。其後不少先知懷抱政治革新的使命者出籠,因為他們凸出的政治見解、愛鄉的熱情和一股魄力,自然地便處在同鄉領導位置,使單純聯誼的同鄉會公然多了些政治彩色,覺醒海外台灣人的政治無知。因理念或認同問題,物以類聚而台灣人和外省藉的就開始有些支岐離了。

自八十年代後,台灣人來美國的不再只是留學生了,許多新移民因親屬關係和投資關係而加入了海外台灣人的陣容。這些新移民一般都較有基礎的金錢和親人的照顧,而不必靠外人的引導,尤其台美之間資訊交流發達,這些人己不像初期來的人那麼“草地忪"較獨立自尊,較無需求於人,生活方式也較多元化。參加同鄉會也就較有不同的目的和熱忱,甚多是為了子女的尋根和認本的教育而注重台灣同鄉會的活動。這時期同鄉都是台灣和客家藉還有少數外省藉,早期或新來的同鄉都有逐漸增加,並雲蓋各種教育程度和行業,參與同鄉會的理事工作也多些自動者,當然也有些人藉機為他們自已打知名度的。雖同鄉會也較有組織水準,較有熱誠能幹的領導人物,但同鄉會會員因背景來路眾多不同,思想理念或生活需要亦各不同,參與同鄉會的期待也不同。大型些的同鄉會其行政運作與宗旨也較多意見分岐,一些領導人的主觀或派系風波亦可見,最大影響可能是台灣同鄉會主流伸張至關懷台灣民主主權,政治色彩提昇,使之原本患有白色恐佈和政治冷感症的同鄉選擇迴避遺棄同鄉會。一些懷抱大中國的台灣人也唾棄了以台灣意識為本的台灣同鄉會,可惜的是這些鄉親才更需要同鄉會的拭目啟導來恢復台灣人的自我意識的信心。

這時期很多台美人事業有成家庭安定,較有心情精神去關心社會和台灣的前途,積極從事了專業以外的愛鄉活動。又有不少台灣的政客官員開始頻繁出國來美座談交流,成為台灣同鄉會的接待工作,使鄉親對台灣多些了解的機會。也在此時許多不同的社團與活動紛紛成立,雖活動節目豊富熱鬧,卻讓群族向心分散,使台灣同鄉會的鄉親整體失去機緣情結團結共識的力量。雖然台灣同鄉會仍如一個大家長的團隊,但各社團己都不在其翼下,各忙碌起爐個別的社團,台灣同鄉會的活動己不再是每個鄉親第一重要了。這些社團的活動取代了許多同鄉會原本的功能。可說分擔了同鄉會的工作,也可說分散了同鄉會的團隊向心力和代表性。但願台灣同鄉會繼續努力妥善經營其親和力,使之成為永遠的台灣人大家庭,像娘家,過年過節吉日都會歸寧,凡喜樂同享同慶,凡患難相扶相助。永遠是最溫暖、最可依靠的精神歸屬社團。

台灣同鄉會不只是為一個鄉親交誼聯歡的互助組織,它是包容各階層的海外自認台灣人的團隊,屬於台灣同鄉會,它能啟發鄉親的台灣意識,提醒不忘本而認同為台灣人而愛台灣。在九十年代台灣民主革新,千禧年來政黨更新,和第二次政黨輪替,台灣同鄉會一直都扮演著引導的角色啟發愛台灣的熱潮,隨時響應協助保護台灣民主的安全,這是每個台美人的責任,是為了台灣而不是為了某個政黨或政治人物。台灣同鄉會需要一個團結龐大的力量為正義發出聲音,為愛台灣行動,團結力量就是信心就是希望,這是我們第一代台美人的心願與使命。

觀看台灣同鄉會的老化,沒有新血輪甚可憂心。但台灣同鄉會實在是屬於台美人的第一代的文化產物,是他們進入陌生異鄉的港灣,他們難忘有恩情於台灣,其思念愛護台灣的心甚多於美國,那深切或執著的心,是第二代ABC人不會體會的,所以不要期望自己的下一代會來接班台灣同鄉會,他們應該有他們自己那一代的組織,其重點必然是其出生成長的美國,他們必也有其自己不同的爭扎,相信他們遲早會有個他們強壯中西文化合璧的社團。台灣同鄉會仍然會繼續生存,因為永遠有第一代的台美人,只是他們的重心或方向會因成長環境和現實條件而有不同。隨著時代和時局改變,台灣同鄉會的運作也是會更新其方式和用處。當是接捧時侯時,老一代的是該有信心的放手讓新生代去營造他們的台灣同鄉會。祈願台灣同鄉會繼續有精明正義的領導者,為新人設想建設,以良好健全環境吸引新人來敬仰嚮往,好使各個“第一代的台美人“ 有個驕傲歸屬的團隊,永續台灣同鄉會的精神,永遠知道自己是台灣來的台灣人,永遠會感受台灣同鄉會的溫情,永遠會關心台灣並盡其力保衛台灣。

Posted in 12/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