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成功的台美人母親的故事
虎門鳳女•于歸之喜
訪楊雲鳳談教養子女之方
作者 陳莉
楊雪鳳女士是台灣名人楊金虎之媳。與其夫楊冠傑醫師生育二男二女。年齡自十八歲到二十七歲 、依排行爲大兒丹尼爾,大女兒南茜,次女露茜, 小兒賓。只有小兒子是他們一九六六年搬到芝加哥 以後才出生的。其他三個均出世在台灣。
二男二女各有所成
大兒、次女均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丹尼爾再 Ai紐約醫學院就讀。已畢業,現在一家醫院當實習醫生。小兒剛入波士頓大學附屬醫學院就讀,準備 以六年完成全部醫學課程。二個兒子將步入其父親楊醫師的後塵,行醫濟世。
大女兒南茜選讀軍事學校,進入聞名皮娜波里斯海軍官校就讀。九八三年畢業後,卽被派駐在舊金山的海軍航空基地服務。今年二月八日和她海軍官校的同學湯尼結了婚。
二女兒露茜去年普大畢業後,接受紐約市第五頻道電視台W N E W的聘請,成爲電視新聞記者, 在廣播新聞界謀求發展。
海軍官校難進更難出
大槪說,美國一般大學的入學許可之申請手續和過程,大多數同鄕可能均知之甚詳。但軍事學校的入學申請過程,也許就不太淸楚。
據楊女士說,除了和一般大學一樣要看高中的成績以外,加上要通過三個測驗。(1)身體檢査;⑵ 參議員的考試和推薦;⑶家庭背景的調査。第一項自不必贅言。第二項有名額的限制。每個州長、副州長和參議員僅能推薦一人。南茜在申請的五百多人中,考了第一名。才能獲得參議員的推薦。第三項的調查更是澈底。除了一般的身世背景的考规以外,更派人到家裏來實地訪問,並向友人、鄰居打聽申請人平常的性格、脾氣、表現等等。
平均來說,軍官學校每年大約接受新生一千人左右。南茜那一屆有一千二百名的新鮮人。女性有—百一十人。佔不到10 %。畢業時,僅有八百多人取得學位。其中女性只剩下五十多人。淘汰率達二分之一以上。
在這麼嚴格訓練過程中,南茜屆然能如期完成其學業,其精神、毅力、智慧不僅超出一般人,更是台籍女性的佼佼者。可喜可傲!
電視廣播求速更求精
二女兒露茜的選擇廣播電視業亦非偶然。
學生時代,她即出任學校電台的音樂主持人。暑假時,曾到紐澤西報社工作。逐漸對新聞、廣播業發生興趣。大三時,卽選擇新聞爲主修。並利用暑假期間到英國倫敦加入B B C電台工作。和現今 ABC電視新聞主播人Peter Jennings共事過。 其畢業論文卽撰寫有關英、美新聞廣播之比較的題目。
去年她一畢業,許多家電視台爭相聘請她。紐約第五頻道電視台雖非三家全國性的附屬,規模不算大。但將來的發展和升遷的幾會可能更多,更快。她就接受該電台的聘請。自電視新聞記者的基層作起。
廣播一業,自進入電視新聞時代以來,對於從業員的要求更加嚴格苛刻。因爲新聞報導-電化” 的結果,第一要求是速度快,要更快;第二要求是精確,要具實,要無誤。
臂如,一個消息自接到電話的報導後,要在三分鐘以內,把事件的原由、始末、經過轉錄成新聞稿。下筆要如刀似劍,扼要、正確中的,不能有錯誤。否則,不像報紙、雜誌的印刷新聞,一有錯誤還可加登“錯誤糾正”的公告。一旦由銀光幕上報導後,其錯誤便是萬馬難追矣!如是其對記者的精確編寫新聞的能力只是最起碼的要求而已。
加上如華籍女播音員鍾敏華、董凱蒂的曝光在銀光幕前的例子實在不算多。一來職位的數目有限 ;二來新聞業仍是由大多數男性所把持的職業,其競爭性之劇烈自不待言。露茜目前對她的職業、興趣是百分之百,她很有信心,將來一定可以出人頭地。我們預祝她的成功。
尊重兒女的決定
面對這麼出色的子女,任何人舞甚家人,尤其是生養他們的父母,一定會感興趣和好奇,想多了解其敎育,成長的過程。
問及楊女士其敎導子女之秘方爲何?
她笑着提出幾個原則。如下:
首先要尊重兒女的決定。此是知易行難。因爲台、美兩個社會的不同,當父母的價値觀常常和子女有異。甚至起衝突。就得認識到在美國,個人的權利和自由應放在其他價値之上。
作父母的只能站在旁邊提供意見或指示,給子女敎導或參考。最後取捨要由他們自己去決定和判 斷。父母不要作主代庖。這是對個人私權的尊重。
楊雪風女士畢業師大音樂系,二個女兒也對音樂有興趣,且和母親一樣彈得一手好鋼琴。南茜原本也想讀音樂,以鋼琴演奏爲終身職。後來,她選讀與她自己背景完全無關的軍事時,當父母的開始非常驚訝,但隨卽接受她的選擇,並支持、鼓勵她完成學業。
結婚對象也是南茜自己的選擇和決定。她和湯尼在海官認識、相愛到今年決定結婚,前後有六年多時間,算是”愛情長跑”啦。問她在那數千個男同學中爲何選中湯尼呢? 她說: 他長得很可愛啦!而且個子最小嘛! ”
楊女士母女倆大笑。
交通聯繫•開誠佈公
其次楊女士表示,對子女要永遠保持聯繫。
小時候,對他們學校的活動關心和抱着有興趣的態度。如家長會的任何聚會、活動,她一定抽空參加。
譬如就以四個小孩學習音樂來說吧。二個男孩學小提琴,二個女孩學鋼琴。自搬到長島以後,楊女士毎個禮拜六一大早便開數小時車,將他們載到紐釣市的曼哈頓音樂學院上課。一整天到了晚上再載囘家。數年如一日。小孩子除了彈、奏各種樂器以外,對於音樂的歷史、理論、知識等均有深入的 了解。
楊女士說:“他們到那裏,都知通要告訴我他們的行踪。因爲我完全信任他們。且無時無刻不在關心他們的安危。“
楊女士目小訓練子女對自己行爲負責外,更隨時提醒他們:還有父母和神的存在。
漢堡餅與信仰
楊家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敎家庭。家人全是基督敎徒。
楊女士說:“自小時候•毎個週日•全家人都要上敎堂作禮拜。結束後,便帶他們去麥唐那吃漢堡餅。爲了要吃漢堡餅,他們都乖乖坐,靜靜聽完禮拜儀式。
幼時,他們也許不能理解基督敎理,敎義,而只期待那會到口的漢堡餅。但長大後,他們一個個上了大學,自然而然地會去尋找學校附近的敎堂,並積極地參加敎會的種種活動。並進一步地去發掘基督的敎理和眞義。
無形中,消減了靑少年成長的種種危機。諸如酗酒、吸毒等等惡行。楊女士說:“卽使如普林斯頓大學,算是一等一的學府。但吸毒者仍佔學生人數的20%以上。比率眞是驚人!
小時候對漢堡的興趣,長大後轉化成對基督的信仰,看似意料之外。但就楊女士半世紀的宗敎信仰和二十多年來的敎兒育女的經驗,竟是必然結果呢!
忙碌而充實的生活
目前,楊家小孩均已在外就業或求學。楊女士 的日子並未因小孩的成長而輕閑下來。楊醫師又另開了一處診所,楊女士必需分身照顧業務外,還要參加社區、社團和敎會的大小活動。若一有空,更 要到紐約來看看四個月大的孫女兒。她如今是祖母級人物啦!我們向這一個成功的母親致最大敬意。
源自 台灣公論報, Issue#451, 02/24/1986
Posted in 0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