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的故事
作者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序文
黃昭堂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
Nationalism是一群人渴望在同一國家裡生活、發展的思想與運動。Nationalism時而由各該地域的内在因素生長,時而由外力的壓迫而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現代台灣獨立運動」,由中國國民黨的苛政誘發的成份比較大,後來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繼續不斷向台灣文攻武嚇,而更加滋生發展為台灣 nationalism 的。
土地固然屬於生於斯、長於斯的該地人民,另一方面,該地人民也會因為該地的人文社會與地理環境的影響,而產生一種獨有的文化,繼而形成一種獨自的國民意識。1945年至49年間,大約一百三十萬的人從中國,有的以統治者的身分、姿態入侵台灣,有的是以避難者的性格進入台灣。台灣的社會與大地容納這些人。到現在除了一部分人,尚不能拋棄外來統治者的心態以外,相當部分的人已經融合在台灣社會。至於異族群間通婚平常化的第二代以後,更不在話下了。
現代台灣獨立運動,因應台灣社會構造的變化,其主張也有一些轉變。不過「打倒中華民國體制」與「抵抗中華人民共和國侵台」這兩支大柱,未有改變。因為台獨運動追求的是一個獨立的台灣、台灣國或是台灣共和國。這有異於至今仍然標榜是「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也有異於至今仍然站在國統綱領上,追求「統一」的「中華民國在台灣」。
顯然「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一個中華民國」這兩國論,還是不能將台灣帶入以獨立國家、主權國家為單位的現代國際社會。「打倒」這個字眼如果太刺激,頂多可以改為「終結」、「取消」而已,台灣不可以,也不能讓「中華民國體制」延續下去。
這本書不是一本史書,也不是介紹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的一切的書籍。不過讀者可以看到並瞭解世界各地的台灣獨立運動的來龍去脈。
台灣不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對台灣毫無權利可言,而台灣獨立不是要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獨立。把從1945年以來統治台灣的「中華民國的體制」終結,這就是台灣的獨立,而唯有如此,台灣才能向國際社會大聲說:「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這才是抵抗中華人民共和國侵台的最有力的武器。
世界各地的台獨運動於1968年以《台灣青年》共同發行為合作的基礎,1970年元旦大團結,成立台灣獨立聯盟,在此之前的種種歷史,以及在此之後的三十年歷史,我們相信對台灣做了不少的貢獻。這是由於衆多盟員的貢獻,以及許許多多無名英雄,默默支援的成果。當然台獨聯盟也有許多「試行錯誤(try and error)」,我們也必須時時刻刻檢討與反省。
李登輝先生的「兩國論」固然受到七〇%左右台灣人的支持,但是這個支持涵蓋著希望進一步實現「一台、一中」的人的期待。我們知道台獨聯盟的力量還小,是我們的主張與理念是正確的。我們必須讓更多人來支持,並展顯這個理念。
在本書應該提起的事蹟,有的遺漏;應該提起的人士,也有很多餘珠,在此謹致歉意。
2000年2月28日
Published in 02/2000
Donated by Mrs. Detrick 07/2016
Posted in 07/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