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醫學人文
作者 戴正德 主編/石曜堂、成令方、朱真一、林啟禎、孫海倫、張文正、張德麟、許重義、陳景祥、黃苓嵐、葉永文、葉英堃、蔡篤堅、蕭宏恩、戴正德 著
序
醫療不僅是技術的整合,而且是一種組織的運作。醫療目標和優先次序的訂定,必須以社會福祉為依歸。醫學知識必須有效地轉化為實際行動,否則醫學徒成為「精英」導向,對社區健康的維護缺乏實效。成功的醫療需視其對整體社會的貢獻,而不單以科學的精緻或出奇的成功取勝。唯有根植於社會和人民權利之上,生物醫學的進步才能對社會祥和及醫學人性化產生具體的作為。
在高齡人口不斷成長的社會,「成功老化」將成為未來的重要課題,要達成「成功老化」,必須符合四大條件:不失能、有活力的健康老年(health aging);不憂鬱、能快樂的正向老年(positive aging);不依賴、有尊嚴的積極老年(active aging);以及不恐懼、有智慧的成功老年(successful aging)。醫療照護領域中,道德思維及責任思維,其實也是銀髮照護事業的最後快樂思維。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銀髮族可貴的消費力;其商機,應該透過教育、宣導、覺醒、專業導入等四部曲掌握。醫養機制必須要有臨終與安寧照護的思維,塑築銀髮族的生命工程。
以人為本,認知「存在」(existing)的動力源是「生存」(being),生命的目標可以說是無限的生存。人做為一種生命的形式,其所有活動和目的,都只遵從一個指令─生存。生存動力是人類所有活動的基礎;自我的生存,必須與文化、世界結合,也就是身、心、靈、社會的結合: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的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人生的終點,不是生命的結束,乃是無限的延伸以及圓滿的連續(意識流)。
現階段國家發展過程的新議題,是建構一個健康的生態環境,而這個環境必須包括友善的(friendly)、全人的(holistic)、療癒的(healing)、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四大要素。致力打造健康社區環境,倡議「所有施政面向的健康工程」(health in all policies),將健康效應納入各部門政策決策,尋求合作及避免產生負面健康效應的施政優先考量,以期達成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提出「全民健康(Health for All)」的最終目標,有效地讓不同場域的民眾動起來,使追求健康蔚為風潮,發展多元化健康照護是我們心目中的終極目標,進而降低國家發展過程中「人口雁行老化」(少子化、高齡社會、勞動人口降低、總人口數減少)帶來的 8 個 D〔disruption(阻擾)、deprivation(喪失)、disease(疾病)、death(死亡)、debt(負債)、disability(失能)、discomfort(不適)、dissatisfaction(不滿)〕,從國家發展轉折面對的健康照護問題,醫學教育必須孕育「科技腦、人文心、專業情及世界觀」。
戴正德教授帶領精銳學者出版《新時代的醫學人文》一書,分別探討:醫學人文的理念、醫學人文教育及醫學人文的實踐,這是關鍵時刻醫學教育的珍貴禮物,形塑「醫學教育靈魂」。要解釋「靈魂」這個詞的內涵最好的方式是:不管一個系統多複雜,若它的能量都只致力於讓自己繼續活著和成長,我們就可斷定有沒有靈魂,我們認為有靈魂的實體,是那些不只把自己的能量用於己身,還會用於其他生命接觸並關懷他們。我們可推論靈魂存在於,當一個系統將多餘的能量用於自身之外並投入其他系統中,將利害關係擴大到己身之外。在人類的層次上,好奇心、同理心、寬宏大量、負責與博愛都是一些值得注意的表現。
關於靈魂最常見的典範是,人不把注意力擺在自私的利益或甚至一般的物質目標上,而是放在他人的需求或支配這世界的宇宙力量上。對靈魂主要的考量在於超越個人肉體的存在,這正是一個人察覺到自己的層次有限後所產生的需求,這需求會刺激我們想要成為某些夠偉大或更永恆事物的一部分。
醫療品質宗師 Avedis Donabechain 說:「到頭來,醫療品質的奧祕就是愛,如果你愛你的病人,愛你的工作,愛你的神,你就會自動自發的去評估,進而改善整個醫療的過程」。醫病關係是醫學倫理的中心,也可以說是醫學倫理的舞臺。「病人中心」不是口號,而是必須在內心深處從病人的「身、心、靈及社會」的觀點深耕,為病人的「健康福祉」創造價值。
修行是「化抽象哲理為具體證悟之事」,這「化」是「歷程」,它在諸法中原有其一定的次第或境界,但其中的轉折進出卻又因每個人的因緣情性而有不同(林谷芳,2014)。戴正德教授在書中提到:「醫學人文所強調的不應只是認知而已,它更必須是一種感受、態度與精神。」「醫學人文」創造「醫師(醫事人員)」以病人為中心之全人照護的持久行為改變,成為他們想成為的自己:「把愛展現給世人,健康照護的專業及生活,變成一項藝術工作的倫理意義及精神價值。」
石曜堂
財團法人演譯基金會董事長
亞洲健康識能學會理事長
國防醫學院榮譽教授
作者簡介
石曜堂
國防醫學院教授/少將教育長
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
臺灣省政府衛生處處長
亞洲健康識能學會理事長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榮譽理事長
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博士
成令方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委員
高雄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英國艾塞克斯(Essex)大學社會學博士
朱真一
聖路易(St. Louis)大學醫學院小兒科名譽教授
聖路易大學小兒科/Glennon 樞機主教兒童醫院小兒血液科及繼續教育醫學部主任
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營養學哲學博士
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士
林啟禎
成功大學學務長
成大醫學院特聘教授/骨科醫師
成大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
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士
孫海倫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副教授兼醫學人文科主任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部主任
中山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張文正
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主任/教務長
長榮大學健康科學院院長
新樓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美國南加州大學免疫學博士
張德麟
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中山醫學大學臺灣語文系主任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文化大學文學博士
許重義
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會董事
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會董事
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醫療體系總執行長
臺北醫學大學教授、校長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中心史丹講座教授/中風中心主任/醫學院神經內科教授
陳景祥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所碩士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黃苓嵐
馬偕醫學院醫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馬偕醫學院醫學人文課程召集人
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
葉永文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及社會工作系主任
國防醫學院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主任
臺灣大學國家發展所博士
葉英堃
臺灣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
臺灣療養院院長
臺北醫學大學名譽教授
蔡篤堅
屏東基督教醫院講座教授兼生命倫理社會醫學中心主任
臺灣社會改造協會創會理事長
美國密西根大學文化與歷史社會博士
陽明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蕭宏恩
中山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主任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基金會醫學院評鑑委員會(TMAC)訪視評鑑委員
教育部醫學人文教育核心團隊(MEH)成員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師資
輔仁大學哲學博士
戴正德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講座教授/醫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加拿大康克底亞大學博士/沙省大學教授
國際臨床醫學倫理學會理事長
教育部醫教會常委/通識教育組召集人
目錄
序言
第一篇 醫學人文的理念
第一章 新時代的醫學人文(戴正德)
一、前言
二、何謂醫學人文?
三、人文教育原是教育的重心
四、新情勢的挑戰
五、醫學人文的內涵
六、醫學人文的本質為邊際整合科學與全人醫療
七、增進健康與臨床醫療照護上人文的角色
八、醫學人文教學與課程
九、人文關係與人文關懷到底是什麼?
十、深化醫學教育中的通識人文教育
十一、結語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從敘事醫學談人文及社會關懷(朱真一)
一、前言
二、敘事醫學的開啟
三、敘事醫學是什麼?
四、敘事醫學故事—醫病關係
五、敘事醫學故事—社區/社會
六、偏遠地區服務學習的故事
七、醫師的社會責任
八、社會因素影響診治
九、社交媒體
十、醫學與文學
十一、臺灣文學與醫學
十二、醫學科學性的社會因素
十三、多讓民眾了解醫學科學本質
十四、結語
參考文獻
第二篇 醫學人文教育
第三章 談醫學人文教育之養成要素(黃苓嵐)
一、前言
二、為何我們需要醫學人文教育?
三、醫學人文教育之特質
四、醫學人文教育之目的
五、醫學人文教育的方法
六、結語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再思醫學人文教學(孫海倫)
一、前言
二、如何在現行的升學制度下,挑選出我們要的醫學生?
三、醫學人文所應該具備的授課內容
四、授課方式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知識 VS 智慧:從實證到解決(葉英堃)
一、前言
二、隱私權
三、勝任能力
四、知情同意與拒絕治療的權利
五、病人不接受治療時,評估其「知情同意」能力,應有一些原則上的考慮及技巧。
六、確保捐贈器官來源要「智慧」,是「藝術境界」策略
七、結語
參考文獻
第六章 無遠弗屆的智慧生活創意體驗醫學人文課程設計(蔡篤堅)
一、前言背景與問題意識導引
二、實踐導向的理論視野:有機知識分子另類文化霸權開創之場域經營可能
三、敘事認同取向課程設計與見微知著的另類文化霸權脈絡形塑方法
四、研究發現一:促成全新社區參與以及社會新生力量的課程設計成果
五、研究發現二:智慧生活實驗室的連結與城鄉風貌發展的新可能
六、研究發現三:無遠弗屆高等教育典範轉譯與轉移可能性之初步探索
七、結論與後續發展的建議
參考文獻
第七章 醫學人文教育的性別關懷與創新(成令方)
一、前言
二、性別的醫療社會學分析
三、具有性別觀點的醫學知識與臨床經驗(以女人身體為例)
四、具有性別觀點的醫學知識與臨床經驗(以男人身體為例)
五、具有性別觀點的性與多元性別健康
六、性別差異的醫學研究
七、性別與醫學教學創新
參考文獻
第八章 醫學人文中的靈性與關懷倫理(戴正德)
一、前言
二、什麼是靈性?
三、關懷與靈性
四、德行倫理與關懷
五、關懷倫理
六、結語
參考文獻
第九章 人之本性內發的臨終關懷(蕭宏恩)
一、前言
二、人的自然本性
三、面對生死的道德抉擇
四、歷程與終結
五、善終正是生命意義的終極展現與生命價值的完成
六、結語
參考文獻
第三篇 醫學人文的實踐
第十章 行醫最樂(林啟禎)
一、前言
二、醫學是神聖志業
三、終身學習之樂
四、真愛無憾
五、病人的自癒能力
六、無私的愛
七、智者的教誨
八、醫學點亮人生
九、創新價值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身教重於言教(許重義、張文正)
一、前言
二、身教重於言教
三、醫學倫理及醫學人文在臺灣之發展概況
四、醫學倫理教學之有效性的質疑
五、醫學倫理的主要面向
六、醫學倫理諮詢的需求
七、內化與外在的約束
八、結語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談醫病「理解」(黃苓嵐)
一、前言
二、兩個角色的理解與認同
三、醫病雙方如何理解?
四、結語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醫病關係:一種信任問題的考驗(葉永文)
一、前言
二、信任的意義
三、人際信任和體系信任
四、體系信任下的醫病關係
五、結語:臺灣醫病信任問題的初步檢視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臺灣醫療史中醫學人文典範的記事
—「教會醫療人物」的特質(張德麟)
一、前言
二、對病患有超乎常人的愛
三、對弱勢者的委身
四、慷慨分享他們的所有
五、對臺灣這塊土地有情
六、在臺灣,開醫療風氣之先
七、結語
參考文獻
第十五章 面對生命的態度
—一位醫師的臨床醫學人文觀(陳景祥)
一、前言
二、醫學人文的定義
三、醫學人文與醫療糾紛
四、病人是醫學人文最好的老師
參考文獻
第十六章 醫學人文典範對醫學生的期許
—專訪吳德朗、黃富源
一、前言
二、醫學人文的重要性─與吳德朗醫師訪談
三、如何成為一位好醫師─與黃富源醫師訪談
Published in 04/2017
Posted in 04/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