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不知道我不知道 / 趙珠蘭 /11/1999/Literature/文學

不知道我不知道

作者 趙珠蘭

自序

「誰是我」、「幽靈和安尼馬士」、「不知道我不知道」,這些文字乍看起來,似乎不是中文。或許有人在匆匆翻閱這本書時,會以為作者必定是在外國住太久了,中文都丟掉。然而,這種新的語法,都是這本書的特點。這本書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幫讀者超越舊框框,看到新的可能性。

讀者可以用三種方式,來閱讀這本書。第一種方式是純娛樂、消磨時間。筆者在國外旅居數十年,比一般移民好奇大膽,喜歡嘗試不同的文化經驗。〈打扮〉、〈跳舞的女人〉、〈在野地看印地安人跳舞〉、〈宇宙之愛〉等文章内容,都是筆者寶貴的異國文化經驗。

第二種閲讀本書的方式,是用思考、分析的態度。「表我」ego)、「本我」、「内心幼童」、「内心父母」、「女神」、「上帝」等等,到底是什麼?有的讀者或許曾看過這些名詞,但從來不知道真正的意義,或許更不知道她不知道這些名詞都是她的一部分。於是,有人可能會開始思考:「誰是那個我自稱『我』的人?」過去,她可能不知道她不知道自己真正是誰,她也不知道她不知道,無論她如何成長、富有、美麗,她只是這個大社會電腦程式所計算出來的一個結果而已。傳統、社會教條、國家槻器,都是早已寫好的電腦程式,每一個進入這結構的生命,都要經過這套程式的演算,以跑出我們所自以為的、我」。

第三種閲讀本書的方式,是用情去體會,用心去感受。或許妳也會聽到妳内心的聲音,正渴求著一種改變;妳也會看到妳内在的靈魂,正期盼著一種提昇。妳、我走在地球上,都要經歷跌倒、受傷、流淚及感動。這些都是我們學習的材料。

本書中經常採用非傳統式的表達方式,如用「妳」、「她」取代一般常用的「你」、「他」。因為過去幾千年來我們社會太忽略女性的聲音、女性的存在,我們的表達方式,幾乎都是以男性為中心。如今我們實在是迫切需要平衡這種現象,才能發展出一個健康文明的社會。近幾年來,美國許多自我成長的書,都以「she」取代「he」。況且,每個男人内在都有一個女人,那就是他的「安尼馬」(anima)(註),她極需要被承認、被了解。所以,書中所有的「她」及「妳」,是包括女人及男人。而本書絕對不是只為女人寫的,在二十一世紀新時代的潮流中,女性自覺絕對需要男性也攜手同行。

雖然本書嘗試討論一些極嚴肅的課題,但是筆者儘量以生活上的實際經驗下筆,以故事的方式去討論問題,如同好友貝利醫師經常説的:「妳的文章好像棒棒糖裡有維他命丸。」希望讀者也有相同的感受。

註:「安尼馬」(anima)是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的理論,指男人內在的女性性質。

 

前言

我的故事

我有什麼故事,可以說給人家聽呢?

我左思右想——

雖然只是一個平凡女子,但是她的靈魂經歷一趟地球生命歷程,必然有所目的的吧。

我生在一個平凡的台灣家庭,屬於戰後貧窮社會中盛產嬰兒的一代。雖然家道貧困,父母都是當時社會的高學歷分子,我是他們自由戀愛、愛情長跑的結晶。母親惟恐我將來會遭受不同統治者的國語困擾,絞盡腦汁,取了一個台、中、日三者發音皆相同的名字,後來成為我最常被同學取笑的話題之一,但我的名字也因此不容易被忘記。

我的生命歷程也和我的名字一樣,在極平凡粗俗之中,有其極不平凡與不隨俗的一面。生在一個保守社會中的女性,從小我就不被期待去做什麼大事、拿什麼高學位。在七〇年代初期,我以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單身女子,飄揚過海去唸工學院,勞動家族三代數十近百人到機場相送,可以想見在那個時代,是一件不尋常的事。

然而更不尋常的是,在八〇年代初期,我居然又是祖宗八代裡未曾有過,第一個簽下離婚書的女人。在當時的台灣社會,離婚還是一件極不名譽的事,尤其對女人而言,像是被判终身監禁的犯人,所有的錯誤都歸她。而男人則像患感冒一樣,表面上反而獲得許多人的同情。於是,我二度離鄉,單獨一人,只有父母相送。

離婚,是我這個溫室裡長大的花朵第一次遭遇到的暴風雨,也是我第一次張開眼睛,看到性別的不平等。雖然唸了工學院、當過工程師,我對性別差異待遇的感受,比一般人深刻,但是是離婚的經驗,使我後來逐漸接觸女性主義。

以工學院所訓練出來的思考方式,來看女性主義的書,好像是吃慣平淡醬菜的人,突然被邀請去吃海鲜大餐一樣,而我的啓蒙者,是一位自稱「天才」的男人。

於是,我的胃口逐漸被打開,從探討女性主義,逐漸去關心社會國家的問題。作為一個被傳統社會所歧視的女知識分子,對社會上種種的不平等現象,有特別熱血沸騰的感受。八〇年代末期,我常常回台灣參加街頭運動,在美國當工程師的安穩生活,不能滿足我內心正義感的追求。

經過好幾年的摸索之後,我才知道,原來我面臨了「中年危機」的徵兆。「中年危機」(mid-life crisis)是現代人在自我追尋過程中,一段重要的里程。「危機」是既有危險又充滿轉機,從中,我脱胎換骨,重新懷孕自己、生產自己,不只學會了撿討過去所走的路,也發現新的生命領域。

註: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c Erickson)把一般人的一生分做八個階段。

於是,我把這段歷程中的一些精彩經驗及思考寫下來,整理成這本書。同時,我有懺會經歷兩種文化的洗禮,幾年來,我獨自一個人參加無數西 人的自我成長課程,吸取各種不同文化的精華。我願意分享我的經驗,也希望能做為不同文化溝通、了解、提昇的橋梁。

 

作者 趙珠蘭

1952年生,台北市人。台大農工系學士,國伊利諾大學能源工程碩士,密西根大學機械工程博士班肄業。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研 究員、麥道飛機公司工程師等。

著有專業論文。又在自立晚報、自由時報副 刊發表文藝創作,並為美洲太平洋時報特約作家。翻譯過國際暢銷書《百年心魂》(The Inhabited Woman)。

1980年代,她熱心於各種台美人社團活動與台灣的社會運動。

1992年開始,她的焦點集中於自我成長訓練 及研讀心理學,

1999年獲得聖塔摩尼卡大學精神心理學碩士。

現居住於南加州。

Published in 11/1999

Posted in 1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