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 David Loong-Hsing Wen 溫隆信, Composer. Violinist, Artist / 2015/05

David Loong-Hsing Wen 溫隆信, Composer, Violnist, Artist

溫隆信教授

溫隆信出身農家,學藥劑的爸爸平常會拉小提琴自娛,溫隆信 7 歲開始學習小提琴,但父親卻認為靠音樂吃飯以後會過窮日子,因此反對他學音樂;13 歲開始學畫,15歲在母親的支持下,追隨楊蔭芳學音樂。1964 年考進國立藝專音樂科(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系),主修小提琴,並開始學習作曲,是同儕公認的狂熱創作者。1968 年,當作曲家陳懋良為了響應現代音樂發展而發起「向日葵樂會」時,理所當然地將他納為成員。他在此時期曾發表了《室內詩》(為七件樂器的複協奏曲,1968)、三首室內詩《酢醬草》、《夕》、《夜的枯萎》(1968)、《為小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1971) 等。

1975 年,《作品 1974》以及為長笛、大提琴、鋼琴、打擊樂所寫的《現象 II》及雙雙獲荷蘭高地慕司國際現代音樂作曲比賽入選,其中《現象 II》並獲得第二獎。同年,為電影《雲深不知處》所作的插曲也獲得了第 12 屆金馬獎最佳非歌劇影片音樂獎。此後,他更積極創作,並陸續獲得十大傑出青年金手獎、最佳創作歌曲金鼎獎、第 3 屆吳三連文藝作曲獎章、第 21 屆全國文藝獎章;主辦策劃齊爾品 (A. Tcherepnin, 1899-1977) 紀念音樂會與講座以及亞洲作曲家聯盟於臺北所舉行之大會;在國際上也相當活躍,且應邀於波蘭擔任國際作曲家夏令營客座講員。其後創作不輟,於國內、外皆有演出發表。

1992 年溫隆信應邀赴巴黎擔任 CIDT 藝術總監,並展開在歐洲與臺灣之間的藝術交流活動。1995 年舉家移居美國,1997 年應邀於紐約大學 (NYU) 擔任駐校作曲家,這段期間,作曲的熱力絲毫未減,時有新作以 CD 形式發表表。

溫隆信的作品種類繁多,包括各種形式的室內樂、合唱曲,大型的交響曲、協奏曲,也包括芭蕾舞曲、兒童歌劇等劇場音樂,甚至也有為爵士樂團而寫的音樂。善用中國語言的朗誦、旁白及對話來表現戲劇與視覺上的效果。溫隆信不僅熱衷於現代音樂創作,他的作品中以十九世紀浪漫樂派及二十世紀現代音樂語言交織而成者也為數不少,例如《現代童話》、《臺灣新世界交響曲》等。

溫隆信雖長期居於美國,也經常接受委託創作而遊走於國際間,但心繫臺灣才是他最重要的靈感源流。曾創辦賦音樂團、晶音唱片公司,為兒童撰寫了童歌《小蝸牛》、《小知了》等兒歌四十五首,出版「綺麗的童年」等幼兒音樂專輯三大套,由此可見其重視兒童的音樂教育。他也創作民歌,認為民歌也是一種音樂的形態,既然受到廣大喜愛,就應有其存在價值。

2002 年自紐約大學退休返回大洛杉磯地區,從零開始打造柝之響室內管絃樂團 (Clap & Tap Chamber Orchestra);十年之後,這一支樂團在演出實力以及規模上展現出令人驚艷的成果。不只受到美國社區的肯定,更秉持非營利機構的立意,獲得社會各界支援,以音樂藝術交流與社會形成良好的互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