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Preface
個人與音樂之結緣起於四十多年前,在1960年代台灣的郷下,普遍地出現短缺數理科及音樂課的老師,因緣聚會地讓我在故鄉的一所初中,客串起數理科的「代課」老師有三年之久。當時,音樂教師檢定考試已舉辦多年,為了能夠名正言順的教書,我就準備要參加檢定考試,若通過,即可取得音樂老師的資格,如此,除了正規教音樂課外,也能夠正當「兼課」繼續教數理科。所以,為了要加緊練習規定的基本項目,我就借書或買練習書冊,以便應付檢定考試。
沒想到,學琴一年多,我竟能夠欣賞由全音樂譜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綠色封面的鋼琴名曲集,其中最熱愛的樂曲是春之歌、銀波與少女的祈禱,因感動其曲韻之優雅而熟記樂譜,這種自我陶醉的程度,還一直伴隨著我來美初期十年(1970〜1980)的時光。然而,無知的我,既記不得作曲家的名字,也不懂要去察覺其趣聞軼事。
就在1992年,小女兒到紐約茱麗亞音樂學院念書後,我才開始認真跟著她學習與音樂相關的常識。某次我去紐約時,女兒在學校的禮品書店買了一本書《The Lives of The Great Composers》(Schonberg, 1981) 給我,此六百五十頁的厚書是有關1600〜1950年代作曲家的故事。女兒要我在聽音樂會之前後,慢慢唸演奏會節目冊的簡介說明,也翻閱她買的書,漸漸地就會有些心得。迄今,十多年以來,進而一頭栽入「愛樂者」之族。
隨後於千禧年吧,我也就開始興致勃勃的要女兒解釋很多心中的疑問,並且初出茅廬地記敘音樂會紀實或作曲家的讀書心得。年前,當發現《春之歌》(Spring Song) 的作曲家是那麼有名氣的孟德爾頌,真是讓我喜出望外。如今,白髮蒼蒼卻熱情沖天的我,趁在未失智前,在光碟音樂的伴隨下,快馬加鞭地從記憶裡,找尋以前聆賞音樂會時的心情感受,淺淡的紀錄下來而自我陶醉一番。
雖然音樂不是我的專業,何其幸運,有機會讓我在世界各地優秀的音樂廳,聆賞無以數計的音樂會之後,而認知音樂確實滋潤我幾近四十年來旅美的流浪生涯。今日以一個門外漢的我,竟大膽地來做個野人獻曝,以愛樂者的熱誠,感情用事地舞文弄墨。所集結的二十七篇愛樂的文章裡,二十六篇是簡述西洋音樂歷史之音樂家的故事,同時,也介紹盛名的古典樂曲。音樂家始自巴哈、莫札特、貝多芬、柴科夫斯基及至林昭亮小提琴家;最後,也簡略介紹蕭泰然先生的寄情音樂,以及2005年克萊苯 (Cliburn)國際鋼琴比賽的紀實。
在結束音樂家的故事之後,另外增加音樂廳的介紹,並簡要說明音樂、聲學與建築三者之間的連帶關係。個人前往此列出的六間音樂廳欣賞音樂的次數,除了維也納與波士頓是單次外,達拉斯與紐約最少也有五次以上,匹茲堡與福沃市則高達二十次之多。毋庸置疑,音樂廳確是演奏音樂藝術的殿堂。
於此出書之際,非常重要的是要特別感謝女兒在繁忙的工作與家務,撥冗抽空以小提琴及鋼琴的方式,作出眾多樂曲之簡短的韻律節奏的錄音;當然,也要謝謝女婿的編輯與製作。不識漢文的女兒,特地以英語賜予前言,確實增添此書的光彩。
隨附的光碟係有二十六首樂曲的錄音,時間各約有四十秒到四分鐘。只有兩首樂曲:溫柔情趣的〈天鵝〉(The Swan) 與細腻情愫的〈只為了你〉 (Just for You) 是錄製全部的樂章;其他的樂曲 僅作簡錄節奏,係以介紹該樂曲的音色為目的,例如:溫馨的啦啦拜(Lullaby) 搖籃曲、熱情的西班牙〈卡門幻想曲〉(Carmen Fantasy)、醉人的〈藍色多墙河〉(Blue Danube) 圓舞曲、生動淘氣的〈雙小提琴協奏曲〉或俗稱之「Bach Double」(Concerto for Two Violins)、輕柔優美的〈夢幻曲〉(Traumerei) 等;至於未列出之其他名曲,請參閱附錄⑶的摘要細節。有關樂器方面,係以小提琴為主,鋼琴伴奏也由女兒擔當。原係大提琴(Cello) 的天鵝樂章,則改由女婿拿手的低音的長號(Trombone) 取代。至於Bach Double 應由兩把小提琴合奏,今由女兒分身,先後拉奏各部小提琴而錄製。
當空閒或旅遊時,藉由閱讀這本書內各篇章之音樂的故事點滴,以及聆聽光碟裡相關樂曲之簡短的韻律節奏,希望能帶給讀者的共鳴,只要喜歡音樂,久而久之,勢必領會出來音樂的美妙。假如能夠嘗試去擁有欣賞音樂的機遇,那也算是一種福氣與緣份。想來,悅音確實是賞心的一個來源吧。
孪文技
於南崁山莊
Contents
前言 Foreword/ I
自序 Preface/ V
導言 Introduction/ IX
巴洛克期音樂 (1600〜1750)
01. 巴哈/ 2
02. 韓德爾/ 7
03. 韋瓦第/ 12
古典期音樂 (1750〜1820)
04. 海頓/ 18
05. 莫札特/ 23
06. 貝多芬/ 30
浪漫期音樂 (1820〜1900)
07. 舒伯特/ 36
08. 孟德爾頌/ 42
09. 萧邦/ 47
10. 舒曼夫婦/ 52
11. 李斯特/ 59
12. 華格納/ 63
13. 史特勞斯索族/ 68
14. 布柱姆斯/ 73
15. 聖桑/ 80
16. 柴科夫斯基/ 85
17. 艾爾葛/90
18. 馬勒/ 96
新古典派及表現派音樂 (1900〜1950)
19. 拄赫曼尼諾夫/ 104
20. 史特拉溫斯基/111
21.普羅科菲夫/ 116
22. 蕭斯塔科維奇/ 120
23. 巴伯爾/ 125
其他音樂家及克萊苯國際鋼琴比賽
24. 雅夏.海飛茲/ 134
25. 林昭亮/ 141
26. 蕭泰然/ 147
27.第十二屆克萊苯國際鋼琴比賽/ 152
音樂廳一音樂藝術的殿堂
28. 美國賓州匹茲堡涵茲音樂廳/ 165
29. 美國德州福沃市貝斯音樂廳/ 168
30. 美國德州達拄斯邁亞绅音樂廳/ 173
31. 美國妞约卡内基音樂廳/ 178
32. 奧地利維也納樂友音樂廳/ 182
33. 美國波士頓交響音樂廳/ 186
附錄(1):音樂家名單(以姓名之英文学母為次序/ 194
附錄(2):音樂家名單(以出生年代為次序/ 195
附錄(3):韻律節奏摘自原樂曲的名單/ 196
附錄(4):參考文獻書目/ 197
附錄(5):西洋年表 Western Chronology/ 198
Author Resume
生於 – 台灣苗栗銅鑼
學經歷 –
台灣中學教員
美國德州大學建築系及土木系碩士
美國聯邦陸軍工程處結構工程師
現職 –
美國坤慶商行總經理
台美人筆會會員
著作 –
《愛樂之旅》(2003前出版)
《台美兩地情》(2005望春風出版)
《欣賞建築》(2006科技圖書出版)
譯作 –
《音樂廳與歌劇院》(2007科技圖書出版)
Donated by Gloria H. Shaw
Posted on 06/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