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六、七〇年代到美國發展的臺灣醫師/鄭瑞雄/2015/03

六、七〇年代到美國發展的臺灣醫師

作者 鄭瑞雄

我們從醫學院畢業的年代,臺灣的醫療尙未制度化。除了幾家大醫院外,沒有住院醫師的訓練。那時候,美國又缺乏基層的醫師,向外廣徵實習醫師和住院醫師,因此當時的臺灣醫學院畢業生對留美趨之若鶩。但美國有些醫院把這些基層醫師當廉價勞工來用,當然有些醫院會眞正訓練這些基層醫師,讓他們有學習的機會,變成很好的醫師。我們這些在六、七〇年代到美國的那批臺灣畢業的醫學生,現在大部分都退休了,從前往美國到退休,都經過不同的生活階段。

剛去美國是適應時期,要適應不同的美國文化,要學習他們的語言。美國文化和我們截然不同,有些雖然是生活細節,卻會不知不覺被美國人當成笑話。有一天在員工餐廳吃飯,飯後吃香蕉,我把皮剝開後就送進嘴裡,坐在旁邊的護士生拚命地笑,我不知道做錯了什麼。後來問了老美同事,才恍然大悟。我的同事向我解釋說:「香蕉剝皮後,要放在碟子裡,用刀子切成小塊,再用叉子放進口裡吃。你的吃法很不雅觀。」他更進一步問我:「剝完皮的香蕉像不像男人的生殖器?把香蕉放進口中,像不像『口交』?」天呀!那時候我眞是土包子,還不知道有口交那件事呢!

又有一次,我和另一位臺灣去的住院醫師,在醫師休息室聊天,一位老美醫師對他說不客氣的話,他怒氣沖沖要罵回去,但是不知道用英語怎麼罵人,脫口用了臺灣話XX娘罵他,老美莫名其妙,問我:「他說什麼?」我的英語比臺灣同事好一點,我告訴老美:「他要fuck你的母親。」老美笑笑地說:「我媽願意的話,我沒意見。」用三字經罵美國人,他們不痛不癢,還會消遣你呢!罵美國人最難聽的是go to the hell (下地獄)、son of the bitch (狗的兒子)。

美國人的飮食習慣也大不相同,青菜都是做沙拉生吃,有很多人吃不慣。有些蔬菜煮得很爛,好像小時候母親餵豬的菜,一點口味都沒有。吃魚時,把魚頭砍掉,切成魚片,不是炸就是烤,不像我們吃法多端,有清蒸、豆瓣魚、五柳枝等不同做法。他們不要的魚頭,我們把它做成沙鍋魚頭,是宴客的佳餚呢!總之,到美國後,對他們的文化、語言和飮食習慣,都要經過一段時間去適應。

我們當時到美國,是用交換簽證(exchange visa)出去的,五年受訓完畢後,要回臺灣兩年才能再去美國。當時,臺灣經濟蕭條,政治不隱定,大家都要想辦法住下去。同學相聚時,都在討論如何取得綠卡。少數未婚的,都想娶個洋媳婦,天經地義符合第一優先的條款,六個月內就可以改變身分,拿到綠卡,很快就變成美國人了。大多數的人都已婚,聽說當了美國人的父親後,也可改變身分,大家都拚命做人,同學、朋友間,弄境弄瓦的消息源源不絕。也有人說,申請學校去念書,可以改變成學生身分。太太在三年內生了兩個男丁,讓我當了美國人的爸爸,同時我也走了當學生那條路,去明尼蘇達大學念書。想起當住院醫師時,經濟尙不富裕,又加上前途茫茫,大家都過得很節儉,每次出去旅遊,都住在同學或朋友家,省點旅館費用,也增加了同學朋友相聚的機會。

一九七〇年美國總統尼克森開放給外國醫師申請綠卡,醫師們去留的憂慮也解除了,在訓練完畢後選擇開業的地點。幾年後,住豪宅、開名車的比比皆是。孩子們念小學了,媽媽們有些要送小朋友去學鋼琴、游泳、跳舞等課外活動。這些第二代都很爭氣,成績都很優秀,不辜負父母親的培育。中學畢業後,很多都進入著名的大學,後來不是醫師、律師,就是工程師等專業人才。這和家庭教導有關,但遺傳基因也是重要的因素,因爲他們的父母親都是來自臺灣的菁英分子。

這些醫師們每天爲生活打拚,遇到週末難得有時間,就去打小白球、釣魚,或者在家裡整理庭院割草、看電視。有時,想來個方城之戰,常常三缺一。一年有三、四星期的假期,到處旅遊散散心。忙碌的生活裡,時間過得特別快。

當年小倆口出國時年輕力壯,雄心勃勃,經過一番奮戰,三、四十年過後,變成白髮蒼蒼、齒牙動搖而視茫茫。孩子在婚後遠走高飛,最後還是只剩下老夫老妻。雖然當了阿公阿嬷,但一年難得見面一、兩次,含飴弄孫的機會並不多。孩子們結婚的對象什麼國藉都有,有些家庭都變成聯合國,那些混血的孩子長得特別可愛漂亮。

開業的醫師們都很成功,財源滾滾,已經累積了足夠的退休金。留在學術界的,也都當了教授或副教授,若要退休,學校都有優厚的退休制度。最後要面對的是什麼時候退休?退休後住什麼地方?這個要有多方面的考量,要住在和兒女較近的地方啦,要住在氣候較好的地方啦,或住在朋友較多的地方……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選擇賭城拉斯維加斯退休的醫師算不少,國防醫學院畢業的校友們,呼朋引伴,大約有四十位搬去賭城退休,其他學校畢業的加進來,也將近十位。本來在加州執業的,大概都會原地踏步,不會搬離加州了。

趁著現在還可以走動,應該到處旅遊,看美景、享美食。退休了不要憂心兒孫的事情,不能把幸福晚年寄託在兒女身上,要以自己的能力來安排晚年的生活。不要吝嗇,應該花就花,沒有用掉的錢,就不是你的。不要有一天走了,人在天堂,錢在銀行。

摘自 旅美醫師鮮魚返鄉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