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口哨、向前行的合唱音樂家鄭煥璧
作者 孫芝君
我寫這本小書(《吹口哨、向前行的合唱音樂家鄭煥璧》)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出於外子惠也的建議,第二個原因是這個主題合於我對臺灣音樂歷史的觀察脈絡。在這兩個理由共同影響下,才有執筆的動力。
先說第一個原因吧。我之所以認識鄭老師(我們都這樣稱呼鄭煥璧先生),文字上始於早期榮星合唱團出版的十週年、二十週年紀念冊,至於文字與實際人能「對」在一起,則全因外子的緣故。過去,我常聽外子談起鄭老師,因爲他不但是外子童年(台北市中山國校)的音樂老師,外子小時候參加榮星兒童合唱團,鄭老師也在榮星教唱,一路看著他長大。後來鄭老師離開臺灣,移民美國,沒幾年,外子的腳也跟著踏上美國的土地。一九八三年他草創UPD公司的時候,地點就在鄭老師家的隔壁城市—拉米拉達(La Mirada, CA),車程只要十分鐘,故師生倆依然時有往來。若再追究下去,鄭老師與外子的父母亦皆熟識,但那又是另外一層關係了。
我來美國的時間不算長,幾次聚會中與鄭老師、鄭師母見面,都僅止於寒暄,沒有深談。直到去年七月《2005全球榮星樂展》舉行時,彩排中看鄭老師指揮他的作品〈渡口〉,對鄭老師的印象才整個立體化起來。另一件令我難忘的事,是樂展演出前,我幫榮星團友們編一本《榮星、合唱、我》徵文集,本想請鄭老師寫篇文章,回憶當年的生活,電話中聽鄭老師講得眉飛色舞,說他一直想寫一個題目:「當年榮星的樂譜是怎麼來的」,正聽到精彩處,又聽鄭老師嘆一 口氣,嫌寫字太麻煩,不想動筆,邀稿就無功而返了。不過他允諾,如果有人肯幫他寫,他會一五一十全部說出來。
去年底,外子聽說今年(2006)十一月二十三日,台北的「榮星團友會」將在中山堂爲鄭老師舉行個人作品發表會,基於情誼,希望我能寫一篇文章,介紹鄭老師多年來無怨無尤奉獻音樂的熱忱。我想起鄭老師那篇沒交出來的口頭報告,就接受任務了。
其二,臺灣的音樂歷史一直是我關注的題目。過去我讀過不少「榮星兒童合唱團」的資料,鄭老師曾在榮星服務二十一年,於情於理,拜訪他,和他聊聊昔日的生活與感受,也是此一主題的另一角度觀察。從這個本心出發,遂開始我這篇文章的事前準備與事後書寫工作。
今年一月,在外子陪伴下,我們一起到喜瑞都(Cerritos, CA)拜訪鄭老師,相約訪談的日期。鄭老師給我的印象,是個極其純樸、開朗的人,在我訪談過的音樂家中,可算說起話來知無不言、暢快淋漓的那種,無形中也讓我下筆時的心情輕快起來。和他一起工作的過程可說相當愉快。鄭老師也慷慨提供他所有的資料,對我認識他、認識他的朋友、他的生活,幫助很大。不過正式提筆時,我還是把寫作的角度放在鄭老師的音樂生命歷程上,透過他的人生回看他所來自的環境,對我所欲了解的那段歷史,仍是一種可貴的體會。
文稿完成後,雖然字數不多,但加上附錄、圖片,仍可自成一部小品,遂以書籍的形式付梓。成書之際,要感謝:美國聯合太平洋公司出版這份著作.,本書的主人翁鄭煥璧老師,始終不厭其煩,回答一切我想知道的問題;以及好友揚坤義務擔起編輯的責任。身爲作者的我,要向他們致上十分誠摯的謝意。最後得向外子說聲感謝,因爲若無他的鼓勵,即無本書寫作之緣起。
走筆至此,我們謹以這份小作,祝 鄭老師創作途上,樂思泉湧,大步邁向快樂人生。
二〇〇六年九月廿五日完稿
作者 孫芝君
從小學鋼琴,長大後才發現寫字比彈琴更適合自己。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近年遷居美國洛杉磯。著作有: <張福興:近代台灣第一位音樂家>(台北:時報文化,2000);<呂泉生:以歌逐夢的人生>(台北:時報文化,2002);<酣暢的樂聲>(苗栗縣文化局,2002);<呂泉生的音樂人生>(台北:遠流出版,2006)等。
Posted in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