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5. 台美基金會1995頒獎特刊/台美基金會/1995/11/Magazines/雜誌

台美基金會1995頒獎特刊

785_台美基金會1995頒獎特刊-1會長的話

何汝諧

科學的發展對人類的歷史、文化之演變,有至深且鉅的作用。其造成作用的主因是在於「加速」;亦即,縮短人類在行動上所費與運作上所須的時間。今年正值「馬關條約」簽訂百年紀念;試想,在一百年前,李鴻章到日本下關與伊藤博文會談而簽訂「台灣賣身契」,那個時間,這宗莫大的誣陷,是要經過幾天的時光才能夠傳達到受害者的台灣人之耳目?假使那個時後有人造衛星供給實況轉播,那麼,唐景秦就任「台灣民主國」的首任總統之歷史性佳日,可能就不是發生在歷史上所記載的簽約後第三十八天的五月二十五日。還有,假使,十九世紀末葉的訊息傳遞有如今日般的急速;那麼,很可能,早在一八九五年的四月下旬,丘逢甲就宣佈『台灣民主國』的成立了。

根據科學的進展和應用的概況,我們可以把二次大戰後的近代史分成三個階段:「原子時代」,「太空時代」和「資訊時代」。第一階段是科學家將製造原子彈的研究心得轉移到和平用途,因而有了核能發電廠的興建,也有核能醫學的發展。第二階段是開始於六十年代初,由於美國和蘇聯大舉爭奪太空權,因而激起兩國大興科技研究,擬取勝征服太空,乃導致人造衛星的精製與太空船的發射;於是,無形中促成了第三階段,亦即當今的「資訊時代」之萌牙。結果,我們不僅享受到以衛星傳送的電視轉播,也廣泛地用到了越洋無線電話。到九十年代,有許多未曾聽過的資訊上之俗語,例如,世界網路(World Wide Web,簡稱WWW)、國際網路(另譯「網際網路」,INTERNET)、電子信件(E-mail)、遠端登綠(Telenet)等等,在已開發國家中,幾乎是家喻户曉了。

顯然地,「資訊時化」的來臨,有借助於八十年代的電腦之「個人化」,亦即,精製、改造七十年代以前的大型主機系統,使其成為可獨立作業的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簡稱PC)。進入九十年代後,個人電腦的性能、效率又大幅地改善;於是,有人預測,在本世紀末,個人電腦在已開發國家中,將成為電視機般的無可或缺之家庭用品。還有,由於網路的傳輸技術獲得重大的突破,使個人電腦之間能夠互換資訊,互通信息,INTERNET的使用者之增加也就因此而擴張,突飛猛進。INTERNET的使用,最初是以美國的學術界和政府為主體,但是近幾年來,全球的通訊界,藝術界,以及工商界也廣泛引進使用。因此,又有人預測,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電腦連續將有如現在的電話,家家都是用戶。有鑑於此,美國國會於一九九一年就未雨綢繆,通過「高效率電腦案」(High Performance Computer Act),以協同架構「資訊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 Highway),好派上用場,供應所需。

台美基金會是創立於「資訊時代」初期的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由王桂榮先生偕王賽美夫人,捐獻美金一百萬元而落成。王氏伉儷於「資訊時代」初期,在美國洛杉磯,以「台美」,而不用「華美」,也不採納「中美」,來命名此基金會,其主要目的是在於拔擢海内外有傑出成就的台灣人。是故,台美基金會乃仿傚舉世聞名的瑞典之「諾貝爾獎」而設立了「科技工程獎」,「人文科學獎」和「社會服務獎」等三項「人才成就獎」。另外,為了獎掖傑出新生代以助培育明日之星,於一九八七年,王志成博士和夫人王蔡香美女士,共同捐獻一萬元美金,設立了「科技研究生獎」。至今,台美基金會已相繼挖掘出三十八名關愛台灣、認同台灣的傑出人才和優秀研究生;而今年也順利地孰選出莊明哲博士、林聖賢博士、李喬先生、魏克思(Joseph L. Wikerson)醫師和陳威光君等五位非凡人才。兩年前,為了履行其創立時所訂的宗旨,台美基金會出版了「台美基金會得獎人傳記」一册,以廣宣得獎人的傑出、超凡業績。那麼值此「高速資訊時代」,台美基金會應如何定其工作導向以便有效地繼續肯定、傳揚傑出台灣人的超凡事績呢?

無可置疑,台美基金會在「高速資訊時代」,除了繼續發掘優秀台灣人才,也要廣泛地運用這個時代的科技產品,把所有收集到的得獎人之超凡業績,他(她)們的掙扎奮門、努力圖勝的心路歷程等寶貴資料,用電腦,而以雙語(中、英文),建立「台灣人才成就檔」,儲存於硬碟和光碟。如此,一方面可以大大地縮小儲存資料的空間,好容納更多的寶貴資料,另一方面也可以即時利用各種資訊網路,定期上載(upload)「台灣人才成就檔」到世界各地的資訊站(簡稱BBS,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縮寫),迅速又敏捷地把台灣人的成就事實公諸於世,不僅是使用漢語的人可以隨時下載(download)以儲存或閱讀,凡是熟悉英語的人,也有機會賞識。此外,在每兩年舉辦頒獎時,基金會也可以利用各種資訊網路,既迅速又敏捷地公佈提名辦法,廣泛地接受提名,也用資訊網路受理提名、廣收人事資料。

美國德州國際網路諮詢公司於最近公佈其調查報告,謂五年前(1990年),在全世界與國際網路有連結的電腦主機才有大約三十萬座;但是在過去幾年間,由於「模控空間」(cyberspace)的使用成長率之突飛猛進,估計在今年底已連結的電腦主機將達到四百八十萬座左右!又有人預估,在中國收回香港的一九九七年,全球國際網路連線使用客戶將突破一億名。試想,這一億人,都是敎育程度高,經濟能力也強 的世界知識份子,他(她)們經常巡邏「模控空間」,找尋思考糧食和各種信息以滿足他(她)們的精神生活之需;那麼,台美基金會的電腦化「台灣人才成就檔」,不也就是他(她)們所尋見的對象嗎?

總之,台美基金會若要鴻圖大展,則必須迎合時代潮流,儘早把資料電腦化,參與國際網路,而且不斷地改革,不斷地求進步。唯有做到這種地步,台美基金會才可謂充分地運用到了「資訊時代」的工具於實踐其創會時所訂的宗旨。

785_台美基金會1995頒獎特刊-2Posted in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