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 從基礎醫學到病理,留美四十年回顧 / 李慶榮 /2016/02

從基礎醫學到病理,留美四十年回顧

作者 李慶榮

在醫學院肆業期間我對生理學甚感興趣,畢業後決定赴美深造。在台大醫院做完一年小兒科住院醫師並積蓄足夠旅費後,便申請到紐約市一家醫院當實習醫師。但我的內心充滿對硏究的興趣和未來的理想,完成一年實習醫師後毅然決定回到大學當硏究生,開始甚礎醫學生涯。

攻讓生理博士學位

我先申請到田納西州的Vanderbilt Univer­sity 生理系,靠硏究助理獎學金半工半讀。雖然節省住食,付了學費後依然口袋空空。一年半後轉到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生理系,情形改善不少。有助教獎學金年薪三千六百元,生活舒適而且教學負擔不重,可以專心學業。在Vanderbilt University時曾跟生理和生化二位權威名教授(Dr. Earl W Sutherland和Dr. Stanley Cohen)選課,果然名不虛傳,二位分別於1977年和1986年獲得生理諾貝爾獎金。

密西根大學位於密西根州南部的安靜優美小城安那堡(Ann Arbor)。生理系十幾個硏究生內只有我一個外國留學生,過了一學期後很高興來了校友朱迺欣醫師。在密大別系還有校友李靝順醫師、王金龍醫師和林宗義教授夫婦。密大台灣留學生不少,遇末野遊、打棒球、羽毛球,有同學請吃飯,相聚閒談享受當學生樂趣。在台灣留學生中認識一位物理系硏究生林偉華,互相切磋情投意合,後來在安那堡一家教堂結婚,生理系硏究生在婚前給我開了 End of Bachelorhood Party,正式吿別光棍生涯。我修足學分通過筆試和口試後於1970年獲得生理學博土學位。內人也獲得物理學博士。家庭添了二個男孩,這是一生最快樂的一段回憶。

397_從基礎醫學到病理,留美四十年回顧 - 0001作者北京講學遊長城(1983年)

記得故錢思亮校長曾說過「獲得博士學位是做學問的開始」。密大畢業後我決定留在學術界繼續硏究。當時申請到哈佛、賓州大學婦產科硏究津貼,偏重於臨床硏究;而Mayo Clinic的內分泌硏究系注重基礎醫學硏究給我印象深刻,最後接受Mayo Clinic的Endocrine Fellowship。津貼來自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簡稱NIH)。1970年六月底開車依依不捨離開深愛的安那堡。

Mayo Clinic基礎醫學研究

Mayo Clinic是世界聞名的診所,位於明尼蘇達州南部小鎭。冬天積雪可達幾呎,冰天雪地。記得當時住院醫師有五百多人,龐大組織,可以想像,內分泌科在美國著名,擁有三十多位內分泌專家,陣容堅強,老布希總統夫婦曾求醫於甲狀腺科,爲著內分泌基礎硏究需要,Mayo Clinic另設內分泌硏究系(Department of Endocrine Research)。系內教授大部份爲內分泌專家,很少看病人,專做硏究,內分泌科和內分泌硏究系有密切聯繫,定期在堂皇Mayo Foundation House開硏究討論晚會。我曾幾次報吿硏究結果。會後有正式豐富晚餐,飯後還有高級雪茄煙。我們內分泌硏究系的主任Dr. A Albert是哈佛大學的M.D.和Ph.D.,把我安排在 Dr. Robert Ryan的實驗室。Dr. Ryan曾任伊利諾大學內科教授,以硏究LH (Luteinizing Hormone) 和 FSH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著名。

當時在Mayo Clinic做住院醫師有同班同學高村井醫師,校友沈富雄醫師、蘇文博和李滿美醫師夫婦,還有台北醫學院畢業的胡俊宏醫師,校友王金石醫師是麻醉科的主治醫師。內人在生理系做post-doctoral fellow參加心臟立體重建(Three Dimentional Reconstruction )的硏究。

1970 年 Hormone Receptors (荷爾蒙受體)硏究正在萌芽,Estrogen和Insulin Receptors相繼發現。我假設卵巢有LH和FSH Receptors。和Dr. Ryan商量後朝這方面開始做硏究。當時Dr. Ryan已設立LH, FSH和HCG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的 Radioimmunoassay,我因方便就用現成的131 I-LH或 131 I-HCG做實驗。因不知道Receptors在細胞膜或在細胞內,所以用新鮮卵巢切片(ovarian slices)爲Receptors 來源。

發現 LH Receptors

做實驗很少一開始就會成功,起先三個月沒有結果覺得很失望。有一天技術員準備好的 131 I-HCG放射性過低,不適用於Radioim­munoassay,丢掉可惜就給我用在Receptors實驗。記得當天晩上在Mayo Foundation House有內分泌硏究討論會,會後我回到實驗室看實驗結果。出乎意外發現卵巢切片放射性比其他器官切片(肝、脾、腎等)多了幾倍,表示卵巢有HCG Receptors。這時忽然領悟到以前用的放射性HCG在碘化過程中分子結構被破壞,以致不能和Receptors結合,這是我實驗轉捩點。以後改用溫和的放射碘化,實驗進行願利,體會到首先發現LH Receptoes的興奮和喜悅,所謂做硏究要靠運氣,但先要有準備的心境。

美國內分泌學會發表論文

1971年的內分泌學會在舊金山舉行,我在年會發表LH Receptors實驗結果,引起甚大興趣和重視,以後幾年繼續在學會發表論文,而且陸續在醫學和科學雜誌發表論文,因LH和HCG化學構造近似,有共同Receptors,所以 LH/HCG Receptors通用,而FSH則有不同 Receptors。LH和Receptors結合或分離和化學反應相同,可用物理化學計算equilibrium disso­ciation constant, number of binding sites, association rate和dissociation rate constants。這些結果都發表在專門雜誌。以後證明卵巢也有 FSH Receptors。並且首先在人體甲狀腺証明有TSH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s。索取論文抽印本的信紛紛湧至,除了來自歐美洲各國外,也來自日本,澳洲和東歐各國。由於優良硏究成績,獲得Mayo校友會榮譽獎金,特別在我的生日派人送來,不久又晉陞爲助理教授。

應邀國際學術會議演講

美國國家衛生院(NIH)於1972年舉辦一個國際學術會議,題目爲生殖荷爾蒙受體(Receptors for Reproductive Hormones)。地點在田納西州的Vanderbilt University。參加開會的只限於邀請的世界名流學者,來自美國的有芝加哥大學生化教授廖述宗(台大前輩)和Dr. EV Jensen等。來自英國的有Dr. R J B King等。來自法國的有Dr. E E Baulieu等。我和Dr. Ryan很光榮也被邀請參加,幾年後又回到Vanderbilt University舊地重遊有親切感。當時Estrogen和 Androgen Receptors的硏究已有相當發展,演講題目大部份偏在這方面共16篇,而LH和FSH Receptors的發現不到三年,只有4篇,我的演講題目是 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s in Luteinized Rat Ovaries。內容豐富,超過45分鐘演講限制,NIH的Dr. K J Catr講演睪丸LH Receptors。因LH receptors比較新鮮,引起很多在場學者的興趣,參加開會人數不多,討論相當熱烈,同時很快互相認識,感情融洽,會後有論文專刊出版,書名爲Receptors For Repro­ductive Hormones,我和 Dr. Ryan代表 Mayo Clinic, Dr. Catt來自NIH同被認爲 LH Receptors權威,首次和國際學者平起平坐和登台演講,有些受寵若驚。

國際內分泌會於1974年在墨西哥市開會,我被邀請當hormone receptors小組主席。但墨西哥和台灣沒有邦交,我因中華民國護照未獲得入境准許,不得已請美國同事代勞。

意大利國際學術會議演講

1975年春天接到Serono Symposium主席 VHT James來信,邀我參加爲期一週的國際學術會議。地點在意大利佛羅倫斯(Florence)。會議題目是人體卵巢內分泌機能(Endocrine Func­tion of the Human Ovary) , 我被邀請是因爲我和Dr. Ryan首先發現人體卵巢有LH Receptors,開會來回機票和一遇的旅館住食由IF Serono負擔,來自美國的還有加州大學教授Dr. S C C Yen。其他各國學者包括英、法、意、西德、瑞典和比利時等。開會在廣大會場包括聽衆有幾百人,沒有上次國際會議融洽親切之感。我的演講題目爲 Specific Binding of HLH and HCG To Ovarian Receptors,會後有論文專刊發表,以開會題目爲書名。

發現人體卵巢有LH Receptors

我開始LH Receptors實驗是用白鼠黃體化(luteinized)卵巢,後來假設人體卵巢也有LH Receptors,但實驗經過一段辛苦時期,因卵巢來源不易,並且開刀後送到實驗室都在下午,白天忙於動物實驗不能半途停下來,只好晚飯後回實驗室做實驗,有一天送來的卵巢恰好有幾個豐滿的黃體(corpus luteum),心想機會不能錯過,實驗從晚上一直做到快天亮,結果很成功。開車回家路上晨曦黎明,身體很疲倦,但是精神上覺得很亢奮,因爲我首先證實人體卵巢也有LH Receptors,以後繼續約一年晚上實驗,證明 LH receptors的數目(number of bind­ing sites)和卵巢機能有關 ,這篇人體卵巢論文發表於1973年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申請NIH研究金和獎金

在Mayo Clinic起初三年津貼來自NIH fellow­ship,每年約八千元,一家四人住在宿舍,生活簡撲,過得舒適,Fellowship結束前Dr. Ryan要我申請NIH的硏究金,部份做我的津貼,靠我日夜和週末努力硏究的成果和發現LH Receptors,於1973年首次獲得NIH硏究金,爲期三年,共十二萬元。我和Dr. Ryan同爲Co-Principal Investigators又請到和LH Receptors有關的NIH Research Contract,三年共十六萬元。

再過一年Dr. Ryan要我申請NIH硏究生涯發展獎金(Research Career Development Award),目的在鼓勵有前途年輕人做硏究,獎金爲期五年,全部做爲津貼,五年內不必擔心生活費,是年輕硏究學者的最高榮譽,我榮獲NIH審査通過,但在1974年美國經濟不景氣,NIH預算被白宮(尼克森總統時期)延擱,獎金好像懸在空中,不了了之,這種突然的威脅使我醒悟到不能全靠硏究金養家過生活,也使我失去了對政府支持硏究的信心,雖然後來NIH預算通過並通知批准我的獎金,但我早已離開Mayo Clinic。

病理住院醫師兼教授生涯

回想過去十年全力貫注基礎醫學,忽略醫師執照的需要,但爲將來必須重新開始,乃決心參加醫師執照考試,離開臨床多年覺得生疏,幸有蘇文博校友的指示(他已考過執照不久),日以繼夜,早出晚歸,除做實驗外,專心準備考試,終於考取醫師執照。不到一歲的小女兒幾個月沒有看到我,竟然不認識父親,使我非常吃驚和內疚,獲得醫師執照後,Dr. Ryan擔心我會離開,給我加薪,Mayo Clinic升我爲Consultant(主治醫師),但我已決定不能留下來繼續硏究,乃於1975年接受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臨床病理住院醫師職位兼助理教授。

我不願意放棄五年來的豐碩硏究成果,決定把硏究金和儀器轉到明尼蘇達大學繼續硏究,各種儀器排在新的實驗室洋洋大觀,同時也開始僱用技術員,病理主任Dr. Eliis Benson鼓勵我再申請 NIH的Research Career Develop­ment Award。因我的申請前已通過,NIH有了預算就批准五年十九萬獎金,我覺得很榮譽,大學月刊和世界日報登載得獎消息。

在大學醫院當住院醫師兼教授負起雙職,比在Mayo Clinic全職硏究更加繁忙,很少時間在家。幸賴內人諒解,星期日下午帶小孩來實驗室看我,我的實驗室可以看到對面的密西西比河,我們帶小孩到河畔散步、遊戲,小孩撈到小魚很高興,算是忙裡偷閒的快樂,在大學有同班同學廖日嘉醫師,在麻醉科當教授,遇末常去他家拜訪,同系的有校友陳增光醫師。

五年獎金是我的津貼,NIH硏究金快到期還得另外申請,實在忙不過來,Dr Benson讓我暫停住院醫師三個月,全心準備硏究金申請,幸運又榮獲第二次NIH硏究金,爲期三年共九萬六千元。臨床病理訓練完後,願利考取Ameri­can Board of Clinical Pathology。因硏究興趣只做完臨床病理(Clinical Pathology),以後轉去紐約州奥本尼(Albany)醫學院補做解剖病理(Anatomic Pathology)。奧本尼是紐約州首府,奧本尼醫學院有150年歷史,我一方面當住院醫師,另一方面兼生化系副教授和主任Dr. L Reichert合作硏究。完成二年的住院醫師後,東田納西州大學醫學院聘請我爲病理正教授,一年後又回奥本尼,考取American Board of Anatomic pathology,並服務於榮民醫院兼奥本尼醫學院病理教授至今已近二十年。

北京醫科大學講學

1983年台大校友陳浩佳博士由NIH來信邀我到北京講學,主題爲荷爾蒙的Receptors 和化學。這是中美科學交流計劃,由北京醫科大學和NIH合辦。美國負貴人是陳浩佳博士,他在NIH硏究多年爲傑出生化學家。對方負責人是中國生育硏究所李偉雄所長,爲人親善,常到歐美考察,我和陳博士來回機票由美國政府負貴,中國政府負責住食和交通,陳博士在行前百忙中準備教材和實驗儀器和材料,服務和作事認眞的精神,値得欽佩。講學爲期四週,上午40小時講課,下午60小時做實驗。學員有80人,包括16位醫師和大學硏究員,來自北京外有上海、福建、廣東、重慶、武漢、瀋陽和哈爾濱。他們學習異常認眞,講學圓滿結束順遊長城、西安、杭州、桂林和廣州,經香港回台探親。

病理、教學與研究

我在奥本尼榮民醫院負責臨床化學,硏究並且輪流做電子顯微鏡的診斷,主要包括腎臟穿刺和腫瘤的診斷。我們是電子顯微鏡診斷中心,範圍包括紐約州東北部和麻省西部共二十多家醫院,十多年經驗不少困難和興趣的病例,獲益不淺。可惜因預算不足,不久前停止電子顯微鏡診斷。教育方面包括病理住院醫師訓練,醫學生病理教學和暑期爲硏究生開電子顯微鏡課。病理系校友施安雅醫師教學認眞,曾獲優良教師獎。在硏究方面和校友鄭敏夫醫師合作,關於Interleukins和Tumor Ne-crosis Factor對氧氣毒性的影響,我負責肺臟電子顯微鏡和普通病理變化。聯合發表近十篇論文。和鄭醫師請到爲期三年十二萬硏究金,我也請到四萬多元硏究金,鄭醫師在這方面有獨創,可惜不久前另有高就,離開奥本尼,我和前同事Dr. James Dias曾合作硏究,經他介紹我在紐約州大學生物醫學系(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Sciences)曾任客座教授。

事業和家庭

硏究的道路崎嶇不平,如果專靠硏究金養家過生活,壓力很重,所謂Publish or Perish,論文發表不夠,請不到硏究金,就會失去職位,年輕時事業心重,實驗常做到三更半夜,容易忽略家庭。我常不在家,內心深感內疚,幸賴內人體諒、支持和教導孩子,才有現在美滿家庭。現二個兒子已成家立業,大男孩是放射線科醫師,第二男孩是康乃爾大學電機系碩士,在股市華爾街一家公司做事當副經理,工作期間繼續讀書,又獲電腦和商業管理碩士,三女兒在紐約市Mount Sinai醫院當放射線科住院醫師,小男孩肄業於賓州大學牙科,成績優良獲得學費獎學金,內人獲得密西根大學物理博士後,在Mayo Clinic做post-doctoral fellow,相夫教子,帶大四個孩子,仍然繼續工作,曾任職奇異公司(GE)和Texas Instruments,現在美國陸軍硏究發展中心做硏究,與附近Rensselaer工學院(RPI)合作,爲RPI物理教授。夫婦在醫學和科學雜誌發表論文有百餘篇,內有數篇是合作的成績。

感想和淺見

我很幸運進入台大醫學院,承蒙老師們的培育和母校的薰陶。留美四十年努力終於達成多年來的願望和理想,現在有美滿家庭,子女完成高等教育,該是心滿意足,享受人生的樂趣。我願以過去硏究經驗,提供淺見,希望給有志於硏究的醫學生和年輕醫師做參考,做硏究有苦有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有興趣和犧牲的決心。醫學生最好利用暑期到基礎醫學系見習和參加硏究,打好基礎;臨床醫師照顧病人很忙,但也有好處,生活有保障,請到硏究金就可以做硏究。現在科學發展日新月異,一日千里,最好能和基礎醫學教授合作,各取其長,會有更大成果。如果有更多年輕醫師投入基礎或臨床醫學硏究,確信我們台大醫學院和醫院的學術水準將會更上一層,與美國著名醫學院並駕齊驅,同時發展新科學,貢獻社會。

397_從基礎醫學到病理,留美四十年回顧 - 0002作者全家福

源自 李慶榮醫師 01/2016

Posted in 02/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