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 1990年美國人口普查-TACL的角色 / 周實 /09/2016

1990年美國人口普查-TACL的角色

作者 周實

前言

初次聽到人口普查(census)是在1978年3月以後,當時洛杉磯同鄉陳隆從北加州灣區回來,帶來了灣區的同鄉已經成立一個特別委員會,取名「Joint Committee of Taiwanese-Americans for 1980 U.S. Census」的消息,於是我就在南加州台灣同鄉會理事會中提及此事,討論後也就不了了之。以後我雖然略有參與,但沒有特別用心去注意它的進展。普查過後才知道當時全美有16,390人填寫他們的祖先是台灣人(Taiwanese),這個數目讓我嚇了一跳,以我過去擔任同鄉會會長的經驗,這很明顯是低估了,最可能的解釋是特別委員會起步太晚、加上宣傳和教育不夠。

那麼將來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我們將如何去面對,而不會再重踏覆輒、失去良機呢?尤其是自從1982年以後,台灣人已經單獨享有每年二萬人的移民配額,台灣同鄉在美國已日漸增多,這個憂心就此放在心裏好幾年。

台美公民協會的承擔

1986年11月我接任台美公民協會(Taiwanese American Citizens League,簡稱TACL)第二任會長,在12月17日的理事會議中即把成立人口普查委員會(Census Committee)列入議程,由我、鍾茂智、黃森元和楊子清負責。緊接著在28日便請北加州同鄉黃景生和謝鐐暲二位南下,舉辦了一個座談會,分享他們在1980年推動人口普查的心得。會後決定由TACL成立「1990年美國人口普查台美專案委員會」,開始收集資訊,從南加州做起,以後再慢慢地擴大到全美國。這時候的TACL在柔似蜜市(Rosemead)有一間辦公室,請了一位能說、能寫、又肯做事的總幹事鄭金德,可説天時、地利、人和等樣樣俱全,而且人人士氣高昂,準備大幹一場。

1987年1月2日在南加州台灣人社團協調會中,我將TACL的決定向與會的40多個社團報告,結果獲得所有社團的支持,並請TACL擔任主摧的工作。一個星期後,邀請有興趣參與工作的同鄉在洛杉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開會,當天有20多人參加討論。3月7日當時住在華盛頓DC的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會長賴義雄前來洛杉磯,於是請他分享FAPA在國會山莊遊說人口普查的情形,以及洛杉磯所能著力地方,和如何互相配合支援,以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會商後決定成立「Joint Committee of Taiwanese American for 1990 U.S. Census」,由賴義雄擔任召集人,常駐美東;洛杉磯則有陳隆、胡維剛、和吳瑞信擔任執行委員,總部還是設在TACL的辦公室,由我負責推動;工作委員會的成員有鍾金江、鄭金德、黃森元、周實、鍾茂智、吳澧培、陳隆、胡維剛、謝清志、歐煌坤、江昭儀、陳慶霖、黃明彰、楊惠喬、蔡銘祿、吳瑞信、張文正、陳堅、賴義雄等共十九人。4月4日委員會寄信給全美台灣人社團負責人,除了陳述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外,並附上一份陳情書範本,鼓勵同鄉寄信給普查局所屬少數族裔顧問委員會和五位與人口普查有關的國會議員。

公共関係

在美國,人口普查局(Bureau of the Census)是屬於商務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而國會的監督機制是屬於衆議院的「人口普查小組」(Census Subcommittee),小組的主席是戴謀利議員(Rep. Mervyn Dymally);戴議員的選區在洛杉磯市南郊的坎普頓市(Compton),選民服務處則距離TACL的辦公室有40分鐘的車程,於是請住在托倫斯市(Torrance)的林碧玉負責連絡。在得知5月8日他將擧辦募款和慶祝生日餐會後,我便約了幾位同鄉一起前往,除了互相認識和增添友誼,並????請他於6月13日下午二時在南加大(USC)附近的希爾頓飯店做個演講和座談,當天出席的還有從東部來的彭明敏和蔡同榮二位先生。戴議員在自我介紹後,表示他很贊成台灣人有權要求在普查中自列一欄,因為台美人也是歸化了的美國人,就如同他自己一樣。他並且表示國會需要在今年完成初步研究工作,一切表格必須及早完成,1988年將開始正式進行普查的籌備事宜;他同時建議大家寫信給各州的國會議員,表達台灣人的願望。這一次的座談會對與會者是個莫大的鼓勵,TACL總算抓到重點,向外踏出了一大歩。

俗話說「打鐡趁熱」,1988年TACL便建議台灣人自己爲戴議員籌辦一次募款餐會,結果有64位同鄉嚮應願意出任餐會發起人,工作小組則有黃森元、林碧玉、林本晃、游銘泉、鍾金江、和我,地點選在台灣人長輩會公寓;3月12日晚上有約300人參加,把會場擠得水洩不通,讓他感受到台灣人的熱情。4月16日戴議員便行文給TACL,邀請執行委員胡維剛出席5月20日在洛杉磯由他主持的「十年一度人囗普查少數人社區的角色」聽証會,於是胡維剛欣然前往,爲台美人的訴求做最有力的見證。

也許我們會自問:這樣做有沒有效果呢?答案是:有。1989年2月人口普查局副局長肯坎諾(Kincannon)在寫給眾議院亞太小組主席索拉茲的信裏便提到:「在1988年的8月4日普查局已通知戴謀利主席,在1990年普查表的種族欄(Race item),只要是填寫(write-in)台灣人(Taiwanese),普查局將設一個電碼(code),把它和填寫中國人(Chinese)分開」。又說「對於台灣人,1990年的程序將不同於1980年的普查,當時我們把台灣人計算在中國人裏。普查局的這些改變,是爲了回應台灣人社區和國會議員們的關心」。至於祖先欄(Ancestry)將和1980年一樣有一個電碼(code),但在擧例説明時,會「增加」台灣人(Taiwanese)。也就是說添寫台灣人,也會分開計算。

這時距1990年4月還有約二年的時間,為了和人口普查局保持接觸,我在1988年10月3日寫了一封信給局長肯尼(John Keane),表示TACL全力支持1990年人口普查局所設定的目標和各項活動。並於1989年1月20日邀請駐加州區域副經理杜福(Adrian Dove)在喜瑞都市(Cerritos)附近座談,2月又請他在同鄉會的年會中做一次演講,內容包括普查過程總覽、社區的參與、以及如何使用普查的結果。他很肯定我們的支持和熱誠,所以以後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8月他還邀請陳照媛、游銘泉、和我聯袂前往凡耐斯市(Van Nyes)參觀普查局內部的實際運作情形,從普查地區的劃分、街道巷弄的製圖、到資料的輸入、電腦的數據處理,可謂鉅細糜遺。當然我們此行的另一目的,也是在確認普查時的最後表格格式,是否和我們的認知一樣。以後陳照媛便代表委員會,負責和普查局的聯絡工作。

對同鄉宣傳

普查的表格既然已經定案,未來一年的工作將是如何把它當作一種「認同運動」來做,在同鄉間廣為宣傳和炒熱,而且這一股衝力和熱情絶不能讓它在中途冷卻下來,一定要維持到普查結束的那一天。工作人員在腦力激盪(brain storming)後,便決定了以下的步驟,並分成幾個階段進行。所謂「愛併才會嬴」,在這時候便用上了。

事實上普查表的填寫很簡單,要注意的也只有「種族欄」和「祖先欄」,所以我們在文宣內便包含這二欄的表格格式,並且舉例說明在何處打勾、在何處填寫「Taiwanese」。至於如何引起同鄉填表的興趣和重視,在內容上便要加以闡述,除了台灣意識的認同以外,強調我們不能只有盡納稅人的義務,而沒有享受到應得的福利和權益;在美國的少數族裔中,多加一個人,便多一分力量,也增多一分被重視;參與普查不僅對自己有利,也會影響到子孫後代的前途。因此工作人員準備了一張三摺式的「1990年美國人口普查簡介」(以下簡稱「簡介」),4月開始付印,一年內總共印了三萬多份,是一份在全美流傳最廣的文宣,裏面中、英文都有。這份「簡介」也由我和陳隆在稍加修改後,具名刊登於4月10日的台灣公論報和4月17日的太平洋時報,當時的執行委員會工作人員名單列有吳適中、周實、吳瑞信、胡維剛、賴義雄、游銘泉、陳隆、鍾茂智、和鄭金德。(中報也在4月28日於南加華人版以本報訊報導。)

7月30日全美台灣同鄉會(TAA)、TACL、FAPA、北美教協(TCCCNA)、人權會、醫師協會(NATMA)、教授協會(NATPA)、婦女會(NATWA)、旅館公會、客家會、文藝協會、和學生會等共十二個社團,聯合以專案委員會名義發函給居住在美國的約一萬二千戶台灣同鄉。九月,「全國台美公民協會」(National TACL)在洛杉磯正式成立,共有八個分會:休士頓、堪薩斯州、洛杉磯、紐約市、聖路易、聖地雅哥、舊金山、和西雅圖。總會長吳澧培(當時我也擔任總會副會長)決定傾全力支持人口普查,從此工作委員會在人力和財力上都得到極大的支援和鼓舞。

通常在美國各地的同鄉會、大學的學生會、或社團等都會選在年底或年初舉辦年會或聚餐,在這些大型的聚會裏,正是宣傳普查的好機會。但是派人去又所費不貲,變通的辦法便是製作聲光錄影帶。而VHS(video home system)在當時非常流行,幾乎每家都有放映機。於是在十月便請陳隆做編導,由我來收集資料和提供相片,請了一位專業攝影師,動員了四十餘位同鄉:有人當講員、有人寫大字報、有人拿看板、有人當化妝師、有人出㸃字,大家忙得不亦樂乎,終於在一個晚上拍攝出四卷不同發音的錄影帶:福佬話、客家話、華語、和英語。這一次大家能聚在一起,如此同心合力,而又士氣高昂,實在令人感動。以後經過剪接和增補,每卷播放時間大約二十分鐘,一共複印了二千多片,趕在年底前全部完成。

1990年是個關鍵年,工作人員在一月初就把錄影帶裝箱寄給TACL各地分會,同時請全美台灣同鄉會把錄影帶趕快寄給各地負責人。1月30日我又把「簡介」和錄影帶寄給分佈在全美各地的90多間台灣人教會,因為我相信敎會是台灣人最具有凝聚力的組織,只要牧師或同工願意在做禮拜時提起人口普查,教友們便會去注意它。這一陣子的忙碌,把總幹事顏明格給累倒了,但他還是帶病緊持下去。

最後一哩路

1990年全美台灣同鄉會會長由住在洛杉磯的蔡銘祿擔任,工作人員於2月25日和3月11日在蔡會長開的希爾頓旅館開聯席會議,每次約有十七、八人出席。會中決定統一文宣,繼續由TACL負全責,彼此聯合在公眾場合分發宣傳品,並出席由普查局主辦的「1-800電話開始啓用」記者招待會。三月下旬由游銘泉招募了二十幾位第二代的台美人青少年做義工,安排在台灣人較常出入的超級市場和餐廳分發傳單,女兒Michelle也和朋友在喜瑞都市計劃忙了一天。

三月以後,工作人員決定在電視第18台買一個30秒的廣告,指定在黃昏吃晚飯時間播出,連續播放一個月,內容是從錄影帶內擇要出來,簡單明瞭,這可能是台灣人社團出錢買電視廣告的創舉。同時決定裝設一支打進來免付電話費的台(華)語「800號詢問電話」,方便解答同鄉的疑問,由王鵬勲負責,他是我高中隔壁班的同學。結果電話鈴聲日夜不絶於耳,有時還要應付打來謾駡和倒蛋的中國人,真是難為了他的耐心和堅強的毅力。

傳統的平面媒體廣告當然也不可少,除了台灣人自己的報紙:太平洋時報和公論報以外,3月24日也在國際日報刋登了四分之一版的大幅廣告。而國民黨中常委辦的世界日報卻拒絕接受廣告,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不過這也在一些工作人員的意料之中,因為在台灣的國民黨政府,從四、五年前國會聽証會開始時,就一直反對把「Taiwanese」列入普查表格中,聯合中國共產黨政府,沆瀣一氣,硬要把美國的內政,扭曲成和外交有關係。

成果

4月1日起的人口普查大約要兩個月後才能完成,因為有些人沒有從郵局收到表格,有些人不會填表,更有些人害怕私事外洩等原因。為了使調查的數據更精確,普查局便要招募臨時工,挨家挨戶去拜訪那些人。

普查的結果,全美同鄉在「祖先欄」填寫Taiwanese的共有192,873人,而「種族欄」則估計有80,000人,至於填寫出生地在台灣的人則有253,719人。雖然整體數目比1980年進步了很多,但這些數目與我們預估的500,000人,相差還是太遠。這是值得工作人員加以省思,並檢討問題到底出在那裏,也寄望於以後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同鄉們能多加一分參與和関懷,讓工作人員不至於感到洩氣。

後記

寫這一篇回憶是因為有些同鄉出於好奇,想知道1990年人口普查時,TACL的實際運作情形,造成結果能大幅超越1980年的數目(填寫「祖先是台灣人」有192,873人相對於16,390人)。由於時間久遠,記憶難免會有掛一漏萬之處,希望有心人能不吝加以補充和指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無論成敗功過,皆足以給台美人後代做一個借鏡。

(周實寫於2016年7月)

Source from 周實 09/2016

Posted in 0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