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 台美公民協會的成長:從孕育到發芽 / 周實 /01/2017

台美公民協會的成長:從孕育到發芽

作者 周實

前言

1966年離開台灣出國留學時,母親曾經問我什麼時候回來,我強忍著離別時憂傷的心,勉強微笑説大概三、四年吧,沒想到這一去要21年後才能重踏斯土。本來認為留學就像一隻候鳥,等春暖花開時節,自然會飛回老家,心中根本不存在有所謂到國外「移民」或「定根」的念頭。

11年後,在擔任洛杉磯台灣同鄉會會長時,女兒慧嫻已經二歲多,環顧周遭的朋友也是兒女成群。當小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時,大人在閒聊中自然會談到這些第二代的未來,於是他(她)們是否也應該有一個類似同鄉會的組織?便在大家構思中醞釀著。這也是爲什麼我會在「洛台鄉訊」第4期,呼籲成立「美籍台灣人協會」的原因,鼓勵有興趣出來爲同鄉服務的人,能和洛杉磯台灣同鄉會聯絡,一起為目標相類似的社團催生。

孕育期

經過四年的沈寂,當時擔任南加州台灣同鄉會(Southern California Taiwanese Association for Interculture,簡稱SCTAI)副會長的許英智,在1982年1月21日召集了十六位同鄉(鍾先生、楊嘉猷、黃茂清、曾克中、沈英忠、賴佔鰲、羅慕義、曾振輝、林天皓、陳憲治、洪肇奎、許和瑞、林邦茂、鄭德和、簡金生、和周實)開會商討成立協會的可行性,他本人曾經拜訪過「JACL」(Japanese American Citizens League),並收集了一些相關的資料。會中曾經為了應否成立協會或基金會有過冗長的討論,最後決議成立「TACL」(Taiwanese American Citizens League)有較大的包容性和迫切性,同時可以JACL做個參考模式,申請爲非營利性(Non-profit)機構。於是提名楊嘉猷、洪肇奎、周實、曾克中、簡金生、和許英智為籌備小組成員。

本來預定3月4日要再開會,許英智卻在3月3日發函給大家,因為他要接任同鄉會會長的緣故,分身乏術,無法兼顧TACL的籌備事宜,所以推薦由我擔任小組召集人,沒想到繞了一個圈子這個球又落在我的身上!只好義不容辭地接受。

我因為有過為同鄉會申請為非營利組織的經驗,又曾經設立過南加州台灣同鄉聯邦信用合作社,出任小組召集人並難不倒我。問題是出在籌備小組的成員複雜,在第一次開會時,就連協會的正式名稱本來説好稱做TACL也有人不贊同,什麼American Citizens League from Taiwan(或Formosa)等五花八門的名稱都有,就是不想用Taiwanese 這個字,我想小組一開始就無法得到基本的共識,以後的工作就很難進行。於是一顆剛要萌芽的花朵,就此再回到冷凍庫孕育,暫時冬眠。

萌芽期

1984年11月10日美麗島週報第213期刋登了一篇高中同學林哲雄寫的長文:「漫談成立TACL(台美公民協會)的重要性 – 日本人能為什麼台灣人不能」(筆名林豪)。文中充滿了鼓勵和期望,但我的內心則有一些保留,並不敢抱著太樂觀。

為了長遠計,私下我一直認為TACL應該由SCTAI出面籌組,將來才會相輔相成,避免產生惡性的競爭或對立;尤其前者應該把重點放在1.5代(在台灣出生,但在小孩時就來美國求學的一代),和出生在美國的第二代台美人身上。1984年沈英忠擔任SCTAI同鄉會會長時,我就鼓勵他出來召開會議,讓TACL的籌備工作能起死回生,12月1日他在中國城附近的假日旅館邀請十二位同鄉(周實、楊子清、曾克中、李木通、楊惠喬、吳西面、楊嘉猷、洪義明、吳錫源、張文志、林洪權、許和瑞)舉辦座談會,會中我也制作圗表介紹JACL從1919年起,一路演變成當時的情形:有五個分會,總部設在舊金山。這次的座談會大家發言非常踴躍,一致贊同成立新的籌備委員會,由我擔任召集人,成員有許和瑞、張文志、吳錫源、楊嘉猷和我共五人。

俗話說「打鉄趁熱」,我立刻召集五位成員在12月13日下午七點開會,地㸃是借用許丕龍在蒙特利公園市的辦公室。在等候主人開門時,我看見許丕龍和楊嘉猷陪伴一位男士前來,經過介紹才知道他就是上任不久的萬通銀行總裁吳澧培,所以第一次籌備委員會共有七位參加,楊嘉猷在會中表示他的籌備委員將請吳澧培代替,而許丕龍則表示自己只是旁聴。會中議決英文名稱採用既定的TACL、正式會員爲美國公民和有永久居留權者、以及理事會的架構等,這些都是要向州政府登記時必需的資料。許和瑞和我負責聯絡廖重遠律師,開始進行向政府的登記事宜。兩年前停下來的腳步,現在才開始又要向前邁進,俗話說「上帝有祂的時間表」,怎能不相信呢?

12月17日林哲雄來電邀約一起去小東京(Little Tokyo)拜訪JACL。第一次看到日本文化中心的劇場和隔鄰的髙大建築物,真是叫人欽羨不已。在五樓見到區域主任(Regional Director)John J. Saito先生,他在知道我們的來意以後,就帶我們參觀英文報紙「Pacific Citizen」的印刷,以及工作人員的忙碌,並且送給我們一些JACL的資料:articles 和by-laws做參考。告別時他語重心長地説了一句話:「協會的工作並非容易,要有不怕挫折的勇氣和堅持」。証諸事實的確如此,據估在美國約有70萬日僑,但加入JACL的會員只有3萬人,約佔百分之四而已,怎麼會不讓他感慨呢?

第二次的籌備委員會是在1985年1月5日在同一個地點召開,參加的人有我、吳澧培、吳錫源、楊嘉猷、許和瑞。我先報告和林哲雄去拜訪JACL的情形,又和許和瑞去拜訪廖重遠討論協會的登記;同時為了擴大參與,也郵寄了40封信給熱心的同鄉們,請他們來參加1月12日的擴大籌備會。會中議決由五名成員具名向州政府正式提出登記,登記地址設在喜瑞都市;永久會員每戶500元以上、創始會員每人100元,並且請吳錫源在籌備期間負責財務工作。

一個星期後的1月12日在蒙特利公園市的Belle N Beau宴會廳召開籌備會,那天來了40多位同鄉,各行各業都有。我首先請Saito 先生介紹JACL的情況,再請五位成員報告在過去一個月來的工作進度,吳澧培同時向會中的同鄉徵求加入成為會員,結果有13位表態願意做永久會員、15位願意成為創始會員,這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有些同鄉平常難得參加同鄉聚會,這次竟然會出席,顯示公民協會確實能吸引一些人。

第四次籌備委員會於1月21日在阿罕布拉市召開,出席人員多了羅慕義,而吳澧培因感冒未克與會。會中對於有可能成為創始會員的同鄉提出討論,並審核會員申請表和協會的簡介。一個星期後(1月29日)再次開會,大家分配工作:吳錫源繼續管財務、吳澧培負責徵求會員、許和瑞負責成立大會時的籌備工作、周實負責文書、總務則交給張文志。吳澧培提議為方便徵求會員,工作人員似乎需要一個頭銜,經討論後,決議在籌備委員會中暫設主任委員一職由他出任。

經過幾次和吳澧培的接觸,我發覺他人面廣、熱心公益、做事果斷、並且有強烈企圖心,所以我贊同讓他擔當以後的召集人。我則負責會議紀錄、對外發佈消息、和專心向政府登記以及IRS的申請事宜。

從2月10日到7月8日共五個月,籌備委員會一共開了13次的會,每次我都參與,説不累是騙人的。但為了「不成功決不放棄」的執著,還是硬撑下去。這期間還有爲了擴大籌備委員會的人數,在原來的五位成員以外,再加上林創一、楊茂生、黃三榮、李錦聰、簡錦標、蔡長宗、楊子清、廖重遠、和羅慕義等人,大家出錢、出力、出時間,怎能不叫人感激呢?

為了請同鄉多多參與和支持,TACL當時的目標放在爭取及扶植鄉親的福利上,同時培養及鼓勵自己和後代融入美國主流社會。它的宗旨包括(1)積極參與美國政治、促進台美公民的權益,(2)聯絡各族裔社團、促進互相暸解與合作,(3)主辦或協辦各種活動、鼓勵會員行使美國公民的義務、並爭取應有的權利,(4)在多元化的美國社會中,宣揚台美公民的文化及貢獻。

正式成立

一粒種子落地總希望它能發芽,TACL的籌備工作已經成熟,所以決定於1985年7月13日(星期六)在Los Angeles的Biltmore Hotel正式成立。當晚有近八百人與會,節目包括請聯邦參議院亞太小組主席F.H. Murkowski參議員和加州州務卿余江月桂演講;大會還邀請1984年的美國小姐(Miss U.S.A) May Shanley(阿梅)做才藝表演,她是美、台混血兒,媽媽是台灣人。整個大會都是以英語為主,輔以台語做簡短總結,氣氛熱烈而溫馨,當晚大家歡歡喜喜地滿載而歸。

參加大會的會員並以書面投票方式,選出第一屆理事,他(她)們是吳彩惠、高光明、張文志、周實、許和瑞、黃三榮、廖重遠、林創一、蔡長宗、吳澧培、楊茂生、簡錦標、羅慕義、和楊子清共15位組成第一屆的理事會。

台美公民協會(TACL)經過了將近十年的培養終於誕生了,將來的成長如何,只有寄望於同鄉們的愛護、澆灌和拉拔。

感謝

TACL從孕育、萌芽到破土而出,如果沒有許多同鄉的不離不棄,以及大家無私的奉獻和努力,便不可能從「無」變成「有」,眾志成城。它的存在原本是為了替後代的子孫舖出一條較平坦的路,但沒想到60年代的留學生們卻自己也成了受益人,變成「移民」的「台美人」第一代,你説造化是不是真會作弄人?寫出本文的目的,乃是在為第一代的台美人,留下一點珍貴的歷史回憶,以為茶餘飯後的消遣。

寫於2016年11月。

Source from 周實 01/2017

Posted in 01/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