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哩路自由長征
作者 張燦鍙
冒寒長征 橫掃全美
1966年11月16日,一個呵氣成霧、哆嗦寒意的凌晨,三位台灣留學生駕著一部中古旅行車,掀起了全美台灣獨立運動的熱潮。
那時,在美台灣人會談到獨立運動的,都只是一些零零星星的聲音,即或有組織,規模也很小,所以當時的「全美台灣獨立聯盟」希望藉由成員分批出發,一 地一地的拜訪溝通,將全美的台灣獨立意識喚醒,串聯成一股龐大的力量。我當時才剛接下聯盟組織部秘書職務,很榮幸地成為「自由長怔」(Freedom Trail) 的一員。
我和陳榮成、賴文雄開始由洛杉磯出發,首途舊金山、猶他州、科羅拉多州,由美西穿越美中到美東,行經愛荷華、明尼阿波利斯、麥迪森、芝加哥。途中我們接獲組織的通知,居住美東的羅福全也要從費城出發,計劃縱走東岸各大城市,我就脫隊搭機到波士頓與他會合,從波士頓下康乃迪克州、紐約、費城、華盛頓後,我再搭機西飛繞回堪薩斯與陳榮成、賴文雄會合,南下曼哈頓、羅倫斯、奧克拉荷馬、休斯頓,返洛杉磯。這趟「自由長征」,大約開了八千英哩的車程,可以說是横掃了全美國。
睡車上 睡地板 愉偷摸摸睡旅館
就在長征活動展開之前,常時的聯盟主席陳以德將彭明敏、謝聰敏、魏廷朝所共同起草的「台灣人民自救宣言」翻譯成英文,並以中英全文對照印製成傳單四處散發。並在11月20日,串聯世界各獨立運動組織共同聯名在紐約時報刊登廣告(由於紐約時報的廣告費非常昂貴,參與聯名的組織都分擔費用,美國方面是由羅福全及周烒明兩人負責募集提供),此舉在校園引起很大的迴響。我們的長征行動也因此如虎添翼,獲益不少。
我們出發時,中央委員會委員長周烒明僅給我們四百元美金預算,這四百元包括我們住旅館、油費及吃飯錢。因此,我們出發時就有「能省則省,不能省,還是要省」的覺悟。
為了省錢,我們沿途吃了不少漢堡,到了有同鄉的地方,盡量借住同鄉的房子,能夠睡在沙發或地板上,我們都覺得非常滿足,除非萬不得已,才會找便宜的旅館住宿。但住旅館,一個人比兩個人便宜,何況我們有三個人。因此,遇到必須住旅館時,我們總會推派一人出面登記往房,其餘兩個人再躡手躡腳地隨後溜進房裡。但多數時候,為了省下旅館費,我們寧可帶著瞌睡蟲,披星戴月地趕路,趕到事前約好的同郷往所,像難民逃難般地借用同鄉客廳,在地板上補個眠。
400份變4000份 聯盟聲勢飊漲
當然,我們經常會到一些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這時候,我們就去尋找校園裡的電話簿,看到中文姓氏的,就直接撥打電話試探對方說話是否帶有台灣音,如果問到是台灣來的學生,我們都不放棄接觸與遊說的機會,胡亂找個理由先把人約出來後,再進一步詳談獨立運動的問題。
每當我們停下來與同鄉、教授或學生溝通問題時,經常是一個人講,一個人筆記,上路後即開始檢討,希望經過討論之後,能一站一站的改進工作成果。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的三更半夜,我們以剛成立的UFAI(全美台灣獨立聯盟)盟員身份,前往拜訪UFI (台灣獨立聯盟:為UFAI的前身)的前輩楊宗昌,邀請他重新加入組識,他坦然答應。
楊宗昌是具備全方位能力的少有人才,曾在「全美台灣獨立聯盟」UFAI及在1970年整合世界各地的「世界台灣獨立聯盟」UFAI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歴任美國本部主席、副主席及組織部、財政部、訓練部負責人等重要職務,秉持他身為工程師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人格特質,對於台灣獨立運動立場與推動一 路走來始終如一。其完整的資歷是台灣獨立運動在美國發展的極少數活見證之一。
經歴過這趟「自由長征」後,「全美台灣獨立聯盟」的組織快速成長茁壯,「FORMOSAgram」(台灣通訊) 的郵寄名單,從原來的四百份增加到四千份,有些人主動捐款,有些人參加為盟員,為日後的組織網之建立和募款,打下良好的基礎。
常時,我是組織部的秘書,主要做記錄工作,很少發表意見。在校區的一些同鄉事後回憶這段長征景況時表示:「張燦鍙不太會講話,對台灣的問題及國際情勢的瞭解,比我們當中某些人還少……他是學化工的,才取得博士學位不久…… 要談政治問題,自然是比不上有文法科底子的人。因此,就政治上的問題,張燦鍙當時是比不上他們。不過,他那種為獨立運動奔走的理想與熱誠,使在場的男學生統統無法推辭而加入聯盟,但是,『這個人』並不就此罷休,他竟然還要所有在場的太太也加入!」這些同鄉說:「就是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在推動著革命運動。」
摘自 八千哩路自由長征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