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CWC 2003

歡迎詞

親愛的鄉親們:

歡迎大家來參加2 0 0 3年的美西夏令會。

停辦多年的美西台灣人夏令會這次重新出發,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及其八個所屬鄕會組織以無比興奮的心情承辦這次夏令會,雖然只有短短三個月的準備時間,非常倉促,但由於各會長大力支持及活動負責人認真的態度,工作之餘犧牲假日籌備這次盛會,將節目內容準備得非常豐富,功不可沒,在此先謝謝他們的辛勞。更要謝謝各位鄕親的熱烈報名參加,給我們莫大的鼓勵,預祝大家有個輕鬆又充實的週末。

過去這些年來,我們的故鄕台灣經歷了許多政治、經濟、社會上的衝擊與轉變,外加外交環境也經常動盪變化,例如:中國對台灣變本加厲的打壓,我們海外台灣人如何以實際行動來關心我們的故鄕,如何團結我們的力量在國際間扭轉台灣的前途,如何了解美國的法規穩紮穩打落地生根,這些都是我們台美人目前最重要的課題。

因此我們將這次夏令會的主題之一訂爲《關心台灣》,我們請到海內外專家、政治家和我們一起來硏討台灣的國防與心防;台灣及2004年大選及分析SARS之後的台灣經濟前景。第二個主題是《台美人的生活與發展》,包括美國經濟及股市發展;新稅法及應變之道,LongTermCare與社會安全福利須知。還有身體、心理健康方面的講座。我們希望每一個參加夏令會的鄕親都能學到生活上很實用的知識。

最後,要再謝謝夏令會的所有工作人員,尤其是負責這次夏令會報名組的張肅女士,節目組的朱子貴先生,及場地組的葉敏忠先生,他們是這次夏令會的功臣。若有招待不周的地方希望鄕親們多多包涵,給予指教!

加州台灣同鄕聯合會會長兼2003美西台灣人夏令會總召集人

張祿生敬上

 

Source from Dr. Ed. Huang / CA / 12/2019


摘自台灣公論報 第1981期 7/1/2003

 

 

美西夏令會圓滿結束

李錦容

美西夏令會於八月八日在舊金山州立大學舉辦,於十日圓滿結束,約有兩百多位鄉親參加。

八月八日午後,鄉親們就開始陸陸續續抵達會場報到,大家都等不及待地展開認親結緣的傳統活動。晚上八時開始”舊金山之夜”,讓鄉親們欣賞年輕的第二代與第一代台美人的歌唱,社交舞蹈表演,和Jazz等等。夏令會全程節目精彩,內容豐富,人人歡樂,可謂不虛此行,滿載而歸。

摘自台灣公論報 第1987期 8/19/2003

 

 

 

美西夏令會再出發

李友禮

一、前言

這是我第一次受邀參加美西台灣人夏令會。八月十五也是會計師『真無閒』的時陣,每年總有幾個又繁又難、姗姗來遲的報稅客。但台美會計師協會的前會長,現今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會長張祿生來電邀請時,我就是說不出『賣屎』(台語,不行的意思)。這次西行,還帶了幾個客戶又厚又重的資料,想偷閒趕一下。結果是『戆猴擔石頭』,『無閒』參加節目,那有時間「拾石頭」。回來後,趕了整整五天五夜。今天(八月十六)才有空趕一趕文章!

美西夏令會到底停辦幾年了?有人講六、七年,有人講十年。總之,大家都記得那次是在拉斯維加斯(Las Vegas)舉行。一到「不夜城」,大夥兒玩昏了頭,『真最』人竟然沉迷萬花筒睹埸而不出席夏令會會場。這次再出發,全美會會長吳庭和與張祿生的領導和努力是主要的推動力。過了這麼多年,能夠在短短的三個月內,籌組了一個非常成功的夏令會,雖然出席人數只有二、三百人(住校二百多,晚會近三百),但也給夏令會的再出發,奠定了一個新的里程碑。所有工作人員和參加的同鄕都應以此爲榮。

二、舊金山州大

今年的夏令會在舊金山州大(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舉行。舊金山州大在西灣靠洋臨Merced湖的市區裡。地圖上都看得到。但在舊金山出名的起伏迂迴和錯縱複雜的街道上,我還大費周章,問路三次才找到。

這個大學建在山丘上,新蓋的兩幢大樓,幾乎把古老的校園遮蓋。雖然有點壓迫擁擠, 但樓房之間還保留著寬闊的水泥走道和花木庭園。校園中心還保存一片古木參天、樓館圍環的翠綠公園。圖書館、學生中心、商學院、… 都在圈子裡。學生中心蓋得很特殊,屋頂是三十排可以閒坐的台階,而後冠以瞭望平台。

我第二天帶著照相機出去晨跑。一個人坐在屋頂台階上,欣賞舊金山的日出,靜思兩年 前八月一日在巴西喪生的家兄李友義。如果他在的話,這兒一定也是我們兄弟團聚的地 方、…最後,我無精打彩地爬上瞭望台,用含淚的眼睛,烏瞰背陽陰鬱的校園,遠眺迷濛依稀的太平洋,可惜這兒看不到金門(Golden Gate)橋,也看不到故鄉台灣。

三、《關心台灣》

這次再出發的主題有二:《關心台灣》和《台美人的生活與發展》。第一個主題的大綱 下,大會邀請退休的Nimitz航空母艦副司令『扁仔』將軍(Lyle G. Bien)講解「台灣的國防」、台灣駐美副代表蔡明憲講「台灣的心防」、總統府副祕書長李應元講「台灣總統選 情分析」、國策顧問林光華講「客家與台灣探討」、台灣經濟問題專家范良信講「經濟全球 化與台灣經濟的將來」、北美台商會Oregon 委員羅振芳講「呼籲台美人協助台灣產業」、『福爾摩莎頌』作曲家鄭智仁醫師講「台灣歌謠創作心路歷程」、畫家徐麗芬講「愛台灣、畫台灣」、和台灣歌仔戲薪傳藝師林紋守講「鑼聲若響-聽歌仔戲」。

『扁仔』將軍說:1995年底,美國的航空母艦Independence和Nimitz因逆「風」轉舵 而駛進台灣海峽,無形中,踏實乘虛地解除了中國射飛彈恐嚇台灣總統選舉的危機。美國爲了拱衛自由民主和維護世界和平,不惜生命財產,派兵天涯海角。但是,許多民主國家,除台灣和日本之外,都錯覺地把維護民主的國家安全,寄託在美軍的安全傘蓋下。中國如果入侵台灣,能否打下台灣,雙方都心中有數。但單單經濟上的壓力和成長上的損失(筆者按:猜一下台灣和美國的「杯葛」(Boycott)就行了),就足以讓中國三思(筆者按:美國是否出兵?中國可得看好台灣海峽的「風」,向台灣的三軍有足夠的戰備來維護國家的安全;台灣的人民有足夠的毅力來防衛中國的入侵。

蔡明憲強調:美國之所以拱衛台灣的民主化,是因爲台灣和美國分享「民主自由的共同 價値」。有此共識,台灣的國防改革勢必走向:軍隊國家化、政軍一元化、統帥元首化、 和國防自主全民化。台灣的心防,在現今三億美金的外匯存底下,財政上的安全感多少有助於心態上的憂鬱症。再說,經過了1996飛彈危機年來選舉統戰、和今年的SARS病疫戰後,我們「知己知彼」地看清了中國那一套「文攻武嚇」、「統戰社區」、和「孤立台灣」的技倆也學會了對策。於今之計,透過立法院的漸趨「認同台灣」和國內外的努力「全民外交」,可望加強台灣心防的防線。

李應元千里迢迢地趕到會場,也「馬」不停「踢」地說明他敗在「美男」手下和這次花蓮敗選的往事。這兩次雖敗猶勝,因民進黨的得票率在增長中。他相信明年『阿扁仔』會連任。他把台灣的統計數字,拿來和列強比較,証明在阿扁的領導下,台灣的經濟回甦得比列強穩快。台灣媒體被控制,我們必須登高急呼,把阿扁的政績一傳十、十傳百、…地傳播出去。

李應元講完後,主辦單位立刻進行「支持阿扁連任」的授旗典禮。

林光華來得不易。他被美國駐台大使館刁難,到了最後一分鐘,才透過總統府拿到簽證。臨時買不到直飛的機票,反倒因禍得福,先去洛衫磯看初生的小孫女。他說:現下的行 政院團隊下,核四、高鐵、台銀、…的後遺症,會影響阿扁仔的連任。如果李應元當行政院長,問題不會那麼多那麼難。但是阿扁仔有做總統命:SARS (「馬」臉失色)、WHO、高明見、花蓮雖敗猶勝、…都對阿扁仔有利。明年大選,因阿扁兌現了他對客家選民的承諾,客家選票會增加。以前客家選民易受騙,選票都給國民黨或親民黨收購去了。

四、《台美生活與展望》

在第二個主題下,大會請來台美人的濟濟人才。他們一一現身說法不是一時之選,也是一國之精。大會因議程緊湊,兩個專題同時進行。人人自由選擇、顧此失彼、且皆大歡 喜。

環保的活動份子杜文苓講台灣的環保問題後,把它與外交牽連在一起。心臟科陳光祥醫 學博士不談心防而大談「防心」。他講得深入淺出,在座幾個「堂」兄弟(糖尿病患者) 更加受益不淺。醫檢師和生化博士的林彩鳳是業餘的針灸漢醫,她與大家分享漢醫和針灸的祕訣。『太平洋時報』的林文政,「憂國憂民」而瘦了。他關心台灣人媒體的老化,也憂慮第二代台美人的媒體代溝。我告訴他:每次看他到夏令會爲報紙忙碌奔波,我總有欠他「文章」的感受。在一稿不能兩投的大原則下,我這個『難產作家』,委實無法兼顧兩份報紙。

舊金山州大教授鍾振昇博士是溝通專家。單單他的專題「婚外情和婚內情」就招徠了不少『黃昏客』。當了Grand Parent,還有精神(不是「精力」)追求「婚外情」嗎?銀婚已過、金婚也近,還搞不好「婚內情」嗎? Susan舉手發問老公「婚外情」的怪事。好家在,她說是替別人問的。之後,我大吃飛醋,窮問那個『暗相思」(Secret Admirer)的老公是誰?鍾教授的太座是何美惠,是台美會計師協會的會員。另外一個會員林燕玉因母喪沒來。她的老公「股海釣客」江希舟與會講解:「美國股市分析」,教大家如何股海餘生:當贏家老大、…我是 2003-2004年的台美會計師協會會長。我講的是「新稅法和SOCIAL SECURITY」。誠實報稅是老美的文化,合理節稅是新移民的權利。但一談到「稅」,大家都想「睡」。爲此,會計師是道地的「催眠師」。好在本人是個例外,但也看到幾個「頻頻點頭」的「稅」客。

五、舊金山之夜

夏令會的議程是三天兩夜。八月八日(拜五)報到,八月九日(禮拜)中午結束。兩個晚上都有節目:「舊金山之夜」和「台灣之夜」。兩者都是音樂會,前者是在地的「和 尙」唸經;後者是外來的「法師」普渡。

舊金山之夜的主持人黃美星是「灣區」(Bay Area)的名嘴,她也是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的晚會主持人。這晚她牽年青有爲、英俊「傻傻」(瀟洒)的Enoch Chang出場,受寵若驚,一開始有點「語無倫次」、…哈哈哈!

第一個節目是聖地牙哥(San Diego)來的「田土伯仔」表演的『Talk Show -火車』。50年代的?土背景、好典故好題材、妙語如珠、…幾年前,世台會在溫哥華(Vancouver)舉行時,他和一位『凸鼻仔』牧師上台表演「台美相聲」,也搏得全場喝采。

其次,衣香鬢影的魏妙年和西裝蝶結的巫大衛表演國際交際舞。如果有大舞廳(Ballroom)的場地,他們的表演會更加精彩。魏妙年是辛辛那堤(Cincinnati)的僑務委員魏妙圭的胞姐(只差一歲)。後來,爵士樂隊演奏時,這對姐妹花應邀一起「吉魯巴」(Jitterbug) 。青少年 Charlene Twu 和印尼僑民Prajna Murdaya對唱幾首耳熟能詳的台語和英語情歌。全美會會長吳庭和是出名的藝術歌曲聲樂家。他唱了兩首台灣民謠。八月初八是台灣的爸爸節,也是陳麗都的生日。大家簽張卡片,讓熱心的陳麗都開心開心。

爵士樂隊有六個成員:四種樂器加鼓手和歌手。吹奏歌唱得相當道地。最後是水牛合唱團的表演。唱的都是台灣歌謠。年青的指揮是周宏毅牧師。在他的指領揮舞下,合唱團把三曲民謠唱出濃厚的鄕土味來。

六、台灣之夜音樂會

音樂會的主持人是劉玲霞。她是芝加哥熱心同鄉楊錫鈿的阿嫂。她在Enoch Chang的陪同下出場。音樂會分兩段:上段是辛明峰(小提琴)和翁致理(鋼琴)的二重奏;下段是鄭智仁和三個男孩的表演時段。

辛明峰十二歲就拿到國泰航空小提琴比賽的第一名。大受英國大師Menuhin爵士的賞視,帶他去英倫深造。十五歲,他榮獲國際性的Glasgow小提琴獨奏比賽冠軍。他與良師Menuhin走演英倫三島。之後,來美進修於Curtis音樂學院,受教於三位名匠,Galamian、Brodsky、和 Cerone。他贏了不少國際級的大獎。二十歲出頭,他傷手,改學交響樂指揮。學有所成,曾是歐美台灣著名交響樂團的指揮。同時,他的手傷也慢慢痊癒而受聘爲紐約都會(Metropolitan)交響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至今。

約十年前,芝加哥台?會舉辦了一次國際首演的「蕭泰然作品音樂會」,請了許多年青的音樂家來演奏。翁致理就是這群明日之星中,脫穎而出的慧星。之後,我寫了一篇感想,對她倍加讚賞。2001年世台會在巴西舉行,她也遠道而來,在台灣之夜演奏台灣名作曲家江文也、蕭泰然、陳泗治、和鄭智仁的作品。之後,我讚賞她的十指神功,如駒奔馳、如鳥新鳴、…確實不同凡響。這次夏令會很榮幸請到她來與辛明峰聯手絃樂二重奏。十年下來,翁致理的氣質更加秀慧成熟,琴藝也更加爐火純青。她就是有辦法心手合一 地把蕭泰然的作品彈得淋漓盡致、神韻靈通、…。如果蕭泰然是台灣的國寶;那翁致理就是台灣的國手。

鄭智仁的「福爾摩莎頌」早在台灣人的社團中傳誦。921大地震後,他的另一首歌–『天總是攏會光』,變成賑災的精神慰勉歌曲。「福爾摩莎頌」和其他作品也因他的知名度驟增而流行起來。2001年七月初回台參加『陳文成博士殉難二十週年紀念音樂會』,第一次聽到鄭智仁用強烈愛鄕愛國的喉音、慈母疼惜珍寵的呼聲、滿腔熱血的氣魄、和美夢成真的熱望、…唱出此歌時,我被感動得心焉響往、熱淚盈眶。月底,去巴西參加世台會。台灣之夜以「福爾摩莎頌」大合唱結束。那該是車禍之前,大家一條心、最興奮最開心、最充滿希望的時刻吧!這次音樂會也用此曲的大合唱結束。會後,我告訴鄭智仁這些往事,他也頗受感動,堅持要和我們拍張照片。

此次鄭智仁帶了家人(太太吳美美、兒子大猷、大洲、和大敏)趕到會場,正好趕上排演而沒有時間休息。三個可愛的孩子在半睡眠狀態下,表現良好、台風穩健。唱爸爸曲詞的童謠,讓在座的阿公阿媽、伯叔嬸娌、…回味兒時的甜蜜。把媽媽唱成『天頂上光的彼粒星』、…讓母愛的光在黑暗暝大放光芒。老大(大猷)是個天生的笑科明星,他用童心無猜的小動作、出其不意地、兜著大夥兒開心。

民進黨的先賢盧修一酷愛白鷺鷥,作詩歌頌。鄭智仁把它譜曲成兩首歌:『白鷺鷥之歌』和『天頂的白鷺鷥』。另外,他又把盧修一的一首詩譜成『愛得不得了』。後面兩首盧修一用漢文寫的,鄭智仁一字不改,保持原意。鄭智仁的最後獨唱是新譜的『天佑台灣』, 由翁致理伴奏。我猜翁致理也是最愛彈鄭智仁的『福爾摩莎頌』的。

七、結尾

美西夏令會停辦幾年後,終於『再出發』成功了。大家應該珍惜它歷史性的意義,繼續下去。今後,唯有新生代的新血輪才能推動擴展這個老朽的組織。今年參加兩個夏令會,嘆息於新生代節目和人數的稀少。美西夏令會的Youth Program有幾個年青人負責,但卻缺少參與者。這種現象値得大家去憂慮,也値得大家去改進。

下次中西部夏令會會在2005年七月的第二禮拜由克里夫蘭(Cleveland)主辦。明年,本人自願應邀到別的夏令會去湊熱鬧。有興趣者,先請先得。今年美東夏令會來不及排名,痛失良機。明年的主辦單位,我有個請求:先把我排進去,我會去湊熱鬧。拜託。

摘自台灣公論報 第1988期 8/26/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