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動的建築空間
作者 李文枝
序
正式傳統的音樂廳及歌劇院,或可稱之為演奏「音樂藝術的殿堂」。今以傳統的觀念而言,通常是在音樂廳欣賞音樂,而在 歌劇院觀賞歌劇或戲劇。筆者未曾於現場觀賞過歌劇,但是,卻曾經在西班牙維多利亞戲劇院,聆賞過浪漫的音樂及西班牙輕歌 劇的樂曲,所以有關歌劇院的建築及其聲場,只能以維多利亞戲劇院作為參考。然而,卻曾千里跋涉到世界各地的音樂廳,首先觀賞其建築,同時也聆賞至少一場音樂會。
筆者曾經造訪過的三十八座音樂廳,大約分佈在十五個國 家,三十四個城市。唯意大利之米蘭的斯卡拉歌劇院(Milan, Teatro Scala)與那不勒斯的聖•卡羅歌劇院(Naples, Teatro San Carlo),美國費城的音樂學院廳(Philadelphia, Academy of Music) 等歌劇院,因為當日前往該地時,沒有音樂活動的節目,只能在 歌劇院門廊佇足,目睹其建築外觀而已;至於,另外的五座音樂廳是因當初沒想到有拍攝相片的需要,於今,有困難取得相片轉 用的許可,因而暫時放棄著文記述。待日後,有機會再度造訪及聆賞音樂或歌劇,若能夠自行拍攝或取得相片之轉用許可,將會考慮記錄該音樂廳及歌劇院的建築及其聲場音質。
根據目前取得之有限的資訊,為了提升音樂廳的聲場品質, 在這三十座音樂廳裡,大概有十六座已經完成整修的工程。愛爾蘭都柏林音樂廳刻在進行整修工程,預計於2010年完成。至於, 已經擁有最優秀聲場音質的音樂廳,且是名列前茅者: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維也納樂友音樂廳、波士頓交響音樂廳,其之所以作整修的原因,分別於各篇章有詳細的記述。
柯布基意耶(Corbusier)設計的廊香教堂(Ronchamp Chapel)是—座巧奪天工的建築藝術;而在雅典衛城(Acropolis in Athens)的 帕德農神廟(Parthenon)則是代表建築與結構之最基本的原理,堪稱為萬世流方的建築藝術,確實是一座永垂不朽的古蹟。附錄之廊香教堂與帕德農神廟兩棟建築物,係因其影響音樂廳與歌劇院之建築的設計甚鉅,筆者認為需要增加該觀賞文,以期能夠幫助瞭解在各音樂演奏廳堂之記述。
筆者深感幸運,能夠有機會到世界各地優秀的音樂廳,除了欣賞音樂會之外,也觀賞其建築與結構;進而,舞文弄墨該建築 與音樂的欣賞心得,並且,簡要說明「音樂、聲學與建築」三者之間的連帶關係,也順便分析其歷史背景之變遷因果。希望,藉由書內所陳述之有關音樂廳堂的篇章,來牽針引線而彰顯出建築 與音樂之間的微妙關係。冀望,得以來見證一則隱喻:建築似是凝佇的音樂(Architecture is Frozen Music)。同時,也期望,能夠來引述另一個衍生的哲理:音樂宛如飄浮的建築(Music as Thawed Architecture)。
作者 李文枝
畢業於銅鑼國小、台中女中初中、北一女高中 實踐家專食品營養科 美國德州大學建築系及土木碩士 曾任職於銅羅文林初中代課教員
台北大安國中教員、苗栗三義國中教員 美國聯邦陸軍工程處Corps of Engineers工程師 1987年美國德州註冊結構工程師 現職美國坤慶公司A Plus International Inc. 總經理 出版著作《愛樂之旅》:建築與音樂(2003,前衛出版社)
Posted in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