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台灣立足美國
作者 吳澧培
海外的同鄉聚在一起時有兩個熱門話題,一個是家鄉台灣民主的進展,另一個就是我們如何在美國永續生存的問題。
許多朋友和我一樣,家裡都有陸續成年的子女,當然得關心下一代的出路。這些接受西方教育長大的孩子,幾乎確定將來不會回台灣發展,他們如何在美國社會站住腳?萬一在求學或工作上碰到歧視,要如何爭取公平的對待?身爲父母,我們能爲他們做些什麼?這些都是我們關心的課題。
一開始,大家沒什麼具體的概念和想法,但聚在一起就會談起這些事。談多了,漸漸產生共識。我們應該團結起來,組織社團,提供鄉親平台,討論議題,以整體台美人的心聲向主流社會發表意見,我們的聲音才會被重視。
這麼做的目的,是希望我們的後代能做堂堂正正的美國人,在美國這個多元文化社會裡,爭取應得的權益,不要被人家欺負。但在另一方面,希望他們不要忘記台美人的根,記得台灣是故鄉,如有能力,應盡量關心故鄉,爲故鄉做點事。
創立台美公民協會
根據這些理想,我和幾位志同道合、關心台灣,想爲家鄉和美國的鄉親做一點事的熱心朋友,於一九八五年一月十四日,在洛杉磯成立台美公民協會(簡稱TACL)。
這個社團冠上「台美」兩個字有其特殊意義,也代表了我們的自我認同。「台」是指台灣是我們的根,海外台灣人飮水思源,懷念故鄉,也認同台灣。「美」是表示身在美國,也認同美國,腳踏實地,積極參與美國主流事務,關心美國政治,而非台灣的政治。這與台獨聯盟、台灣人公共事務會、同鄉會等將關心對象全放在台灣政治上不同。
在美國出生、成長的第二代台美人,在主流社會首要面對的是「自我認同」的困境。譬如我的孩子就常常面臨認同的問題。上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台灣來的留學生不會視他爲台灣人。美國的學生看他的姓氏、膚色,大部分也不把他當作美國人。那他到底歸屬於哪裡人?他在校刊寫了一篇文章‹I am a banana>,描述他外表是台灣人,內心卻是十足美國人,眞像外黃內白的香蕉,道盡「自我認同」的徬徨。我認爲最爲貼切的答案該是「台美人」。
這種「自我認同」的危機,是我們創立台美公民協會的原因之一。我相信其他台美人第二代和我的孩子一樣,也會有類似的困惑。他們除追求自我尊重外,更需要被人尊重。
其實,在美國各個領域中都有傑出的台美人,我們結合大家的力量組成社團,以草根的方式參與主流社會的社區活動,不僅做個好公民,更要成爲有尊嚴的台美人。對於外來的歧視、欺侮,一定要反擊,默默地承受只會換來輕視。同時,我們要把台美人的特質宣揚出去,讓別的族群認識,繼而尊敬我們。
台美公民協會在洛杉磯成立後,我又和紐約黃楊美幸、華府洪耀東等人商量,鼓勵他們也成立台美公民協會。一九八九年,我們串連成全國性總會,我被推舉爲第一任總會會長。亞特蘭大、聖地亞哥、舊金山、西雅圖、休士頓、堪薩斯及聖路易斯也陸續成立台美公民協會,至二十週年慶時共有十州十三個分會的代表參加盛會。
一九八五年,台美公民協會創立,邀請參議員穆考斯基、美國小姐,以及籌備人員及理事們共同與會。
反擊種族歧視
洛杉磯台美公民協會成立不久,就遇到「種族歧視」事件。這事件發生在當時台灣同鄉聚集,有「小台北」之稱的蒙特利公園市,剛好成了台美公民協會的試金石。
蒙特利公園市市議會否決了在該市興建老人公寓的提案。蒙市當時是台灣移民最多的聚集地,否決興建老人公寓,等於剝奪了台美人居住的權益。市議會還通過一法規:警察可以隨時攔下他們懷疑爲非法的移民驗明身分。這一法規雖說旨在打擊非法移民,但執行上卻很容易侵犯人權,尤其是有色人種的人權。
對這種明顯的種族歧視,我們一定要反擊,否則軟土深掘,不知伊於胡底。於是,台美公民協會主導聯合其他亞裔、拉丁裔、非裔等少數族群,發動示威。千人浩浩蕩蕩上街頭遊行,訴求警察不可侵犯人權、種族歧視。同時我們也要求興建老人公寓、強化官方雙語等公共政策。
示威人潮聲勢浩大,市議會及市政府不得不嚴肅檢討,最後收回成命。台美公民協會初試啼聲,展現了動員及組織能力,首次出擊成功,讓我們確定台美公民協會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除了反擊美國社會對台灣移民的不公平對待外,台美公民協會也挺身維護台灣的權益。有一次,好萊塢電影《致命的吸引力》中有一場景:風雨交加,男主角撐的傘,翻轉成雨傘花,男主角以不屑的口氣指出那把雨傘是「made in Taiwan」。導演或製片認爲這是無傷大雅的玩笑,但台灣卻被貼上「不良產品」的標籤,傷害了台灣的商業信譽。面對這種看似無心,其實卻造成實質傷害的「歧視」,如果我們默不出聲,又如何指望得到主流社會的尊敬?
台美公民協會寫信給男主角麥可道格拉斯要求道歉,而他果眞回信表示歉意,並說將來影片有機會修改時,他一定會修改台詞。這是個「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的好例子,我們只有尊重自己,爲自己站出來,堅持原則發聲,才會受人尊敬。
在台美人聚集的橙縣爾灣市也出現類似的例子。有一年,爾灣市議會決定和上海市徐匯區建立姊妹城區關係,但上海提出的先決條件就是爾灣市要先斷絕和桃園市已建立的姊妹市關係,這引起台美人公憤。包括台美公民協會在內的多個台美人社團挺身抗議,我大兒子是爾灣市居民,也到議會發言反駁議會論點,促使議會重新討論,最後爾灣市和桃園市維持原來的姊妹市。
中國在海外處處阻撓台灣與他國或民間的外交關係,此事件若非台美人挺身抗議,桃園市政府也只能無奈地接受中國的欺凌。
台美公民協會以台美人的身分,展現實力,維護了台灣及台美人的權益,受到主流社會的尊重。但挑戰卻一波接一波,其中尤以在人口普査中爲台美人正名爲最。
在人□普查中為台美人正名
美國人口普査十年一次,政府以問卷方式調査各族群的人數、教育及職業分類等,然後依普査結果決定國會席次、社區服務規畫,以及聯邦經費等資源的分配。人口愈多的族群,得到的福利愈多。美國總統在決定內閣閣員時,都必須考慮任用優秀的少數族群。因此,人口普査對美國少數族裔非常重要。
以前美國人口普査,台灣人被併入「中國人」類別,主因是人口普査問卷上並無「台灣人」一欄可勾選。另一方面,台灣來的移民,本身的「國家認同」也很混亂。過去國民黨政府都是以「我們中國人……」來教育民眾,台灣有許多人自認「我是中國人」。到了人口普査時,這些人自然就會在「原居住國」項勾選「中國」。而自認「我是台灣人」的台美人,卻只能勾選「其他」,再塡寫「台灣」。
因此台美人在人口普査統計中少於眞正的人數,因此台美人得到的福利也會相對減少。所以,喚起台美人「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自覺,並在人口普査中反映出來,成了很重要的課題。
FAPA與台美公民協會等台美人社團,透過非常支持台灣的參議員甘迺迪、眾議員索拉茲等向人口調査局遊說,並經蔡同榮於一九八七年在國會聽證會上作證,說明中國人和台灣人不同,應該將台裔美國人和中裔美國人分開,單獨列爲一種「少數族裔」❶。於是,一九九〇年人口普査問卷中第十三項問題所列出的二十一個少數民族「祖先」的例子,其中一個就是「台灣人」。
一九九〇年,台美公民協會義不容辭地接下宣導工作,輔助台美人塡寫人口普査問卷。我當時已卸下會長,但爲了推動台美人「在人口普査勾選台灣人」,大家推舉我當召集人。爲此我向萬通銀行董事會請假,花了一個多月,全美奔波,和各地台籍社團接洽,鼓勵大家一起推。我們製作了 北京話、英語、客語及閩南語四個版本的宣導錄影帶,其中閩南語的版本就是由我錄的,說明這次人口普査的重要性,以及在普査問卷上如何正確地勾選「台灣人」。因爲「認同自己是台灣人」是一致的理念,所以大家都很賣力在推動。
經積極宣導後,在一九九〇年的人口普査中,勾選「台灣人」的約有二十一萬人。這個數字當然比實際少,因爲很多台灣來的人還是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而且也有不少人不知如何正確勾選,將「中國人」解讀爲「華人」。
很可惜,到了公元兩千年,在人口普査問卷中亞洲人一欄所列舉的族裔中,「台灣人」選項不見了,台美人只能在「其他」一欄空白處塡寫「台灣人」。公元兩千年人口普査結果,「台灣人」 數目近十四萬五千人,不進反退。到二〇一〇年人口普査時,人口普査問卷上依然未列出「台灣人」選項。台美人必須在「其他亞洲人」項下方空白處塡上「Taiwanese」。台美公民協會加緊宣傳,包括在台美人聚集地區設攤鼓吹台美人正確塡寫、拍宣傳影片放在網路上,結果調査結果出來,自認爲「台灣人」的人數有二十三萬四千二百三十九人。相對地,全美國自認爲是中國人的人數大約是三百八十萬人。
雖然人口普査的結果,「台灣人」數目遠少於實際人數,但在學歷、職業、經濟等等項目,都顯示台美人的優秀。僅就學歷而言,二〇一〇年美國人口普査的結果:有七三•六%的台美人擁有學士或更高的學位(中國移民爲五一.八%,美國人二八•二%)。
台美人是傑出的族群,値得主流社會重視與尊敬,但先決條件是台美人必須先站出來發聲爭取。順著這個運動,我也在媒體上著文發表<必也正名乎?>一文,公開提出「一中一台」的主張,鼓吹大家來爲台灣正名。後來看到台灣人民要求政府正名與制憲的風潮,很欣慰我的主張能得到多數台灣人的共識。
台美子弟百尺竿頭
我很希望,第一代台美人鼓勵年輕的下一代參與美國主流社會的政治,爲台美人發聲、爭取權益。
在和美國政要接觸時,我會拜託他們,提供年輕一代台美人去他們的辦公室實習的機會。每年夏天,台美公民協會動用人脈,向聯邦、州或市的議員辦公室及公家機關爭取寶貴的實習名額,讓第二代的台美人去實習,親自體驗議會操作及公共政策制定的過程。後來我們還安排會員去新聞媒體或電影製作公司實習,這也是難得的經驗。
台美公民協會並提供高中生獎學金、舉辦夏令營,讓有同樣文化背景的高中生及大學生相互切磋,接受台灣文化的洗禮與認同。在這樣的交流下,他們的「自我認同」及自信幫助很大。
一九九一年洛杉磯台美公民協會之下設了一個「台美專業人士」會(Taiwanese American Professionals,簡稱TAP),後來擴展到全國,有上千名台美子弟參加,其中許多專業人士更是各領域的佼佼者。他們透過網路互相提供資訊,即使平時不容易相聚,也可透過通訊科技互相交流,凝聚感情。例如當協會成員的企業或公司在徵才時,他們會在社群網站發布消息,讓大家多了就業的機會。各專業之間的人才也會在碰到疑難問題時互相求援。
台美公民協會的發展,令我感到很欣慰。
台灣人聯合基金會撫慰台灣心
起源於芝加哥的台灣人聯合基金會專注於宣揚台灣本土文化藝術。後來洛杉磯的林衡哲醫師對音樂很有興趣,想利用這社團從事文化工作,於是便將名稱轉讓給林衡哲。一九八六年,林衡哲找吳西面成立了以洛杉磯爲基地的台灣人聯合基金會。吳西面擔任創會會長,實際上由林衡哲運作。
聯合基金會每年舉辦一次「文化之夜募款餐會」,邀請台灣有名望、受人尊敬的人士來演講,並舉行名家系列音樂會,邀請音樂家或團體來表演。林衡哲舉辦的音樂會偏重於西洋音樂,這與他本人喜好西洋古典音樂有關。當時我很納悶:「聯合基金會的宗旨是要台美人多認識西洋音樂?還是要介紹台灣的文化給主流社會人士?」我和其他理事建議,聯合基金會應著重於把台灣本土文化藝術介紹給主流社會。
後來聯合基金會漸漸轉向,除提供台美人音樂系學生獎學金外,也介紹傑出的台美人音樂家如林昭亮、胡乃元、陳毓襄等人來表演,大家熱烈捧場。但我仍認爲欠缺台灣本土的藝術表演。有次終於請來台灣的合唱團演唱,唱的全是台灣民謠,曲曲動聽,聽得台下鄉親熱淚盈眶,主流人士也讚賞不已。
二〇一五年過世的蕭泰然教授,旅居洛杉磯時曾獲得聯合基金會的資助作曲,他是很有台灣心的音樂作曲家,所作樂曲,是台美人聚會時撫慰思鄉之情或相互打氣鼓舞的最佳媒介,如〈嘸通嫌台灣〉〈咱攏是勇敢的台灣人〉等,寫出了台美人的心聲。基金會曾邀請加州紅土交響樂團首演蕭泰然的〈一九四七年序曲〉,這是描述台灣二二八慘案的史詩,由台灣男女聲樂家演唱,更有百位台美人合唱團合唱其中的〈台灣翠青〉部分,動人心弦,全場轟動。
慷概捐獻推展文化
一九九一、九二年,我連當兩任台灣人聯合基金會的會長。這段期間,我極力地向美國主流社會介紹台灣的文化。
柯林頓政府制定每年五月爲「亞太傳統月」。亞洲、太平洋島嶼各國的移民,都會利用此機會舉辦慶祝活動。美國公共電視台也配合播出各族裔的特殊文化。有一年聯合基金會推出侯孝賢導演一九八九年發行的《悲情城市》。這部涉及台灣二二八事件的電影,曾榮獲義大利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的殊榮。我們不僅在公共電視播出,更租下洛市中心一家戲院放映。
在和主流社會人士交涉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要舉辦大型文化活動,若無大筆資金,幾乎推不動。
一九九七年十月,林衡哲醫師要返台定居,大家爲他舉辦歡送會。剛好前一年萬通銀行分給我的紅利獎金有一百多萬美元。事先沒向其他人透露,我只跟太太和兩個孩子說我今天要宣布捐款,獲得他們同意。這次捐款,經過深思熟慮。我是台美人,和台灣有深厚的臍帶關係,所以我捐五十萬美元給我認爲最値得信賴、最能執行我理想的台灣慈林基金會。同時,我是台裔美籍(現已放棄美籍),所以也捐五十萬美元給美國的台灣人聯合基金會,用來推展台灣文化。
宣布後,大家都非常驚喜。當時台美人社團都苦哈哈的,辦活動得靠賣票及募款。林衡哲後來在台灣遇到我,不無感慨地說,我眞會選時間捐錢,偏偏選他離開聯合基金會時才捐。事實上他誤會了,我特別選在歡送會時捐款,原意就是「肯定」他在聯合基金會任內推廣文化的努力,同時也期盼基金會能宣揚台灣文化。
長久以來,我捐助許多台美人的活動,但一次捐出一百萬美元,對我來講是一筆很大的數目,連我的家人都嚇一跳。發表感言時我只能調侃自己:「自從有這一筆紅利入袋後,我的胃就一直不對勁,時而絞痛,我想是『錢虱』在咬,在作怪,這下把錢捐出去,把錢虱趕跑,也許我的胃會舒服些,這眞是治療胃痛的妙方。」大家聽了,哄堂大笑,說如有錢,錢虱再咬都得忍住。
台美人的社團除了專業團體、政治團體外,大都是聯誼性的。台灣人聯合基金會是少數文化團體之一,我期待它能扮演好它的角色。文化代表一個民族的特色,台美人要在少數族群中引領風騒,需要廣爲宣傳台灣文化,令其眾所周知。
❶參見蔡同榮著《顧台灣》,頁88。財團法人民視文化基金會於二〇一〇年四月出版。
摘自 一個堅持和無數的巧合的人生 / 吳澧培 2015/10